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材料科学 > 技术中心
双酚S(BPS)毒性对神经发育及其它方面的影响机制研究

双酚S(BPS)毒性对神经发育及其它方面的影响机制研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无处不在的双酚S(BPS)真的是安全无毒害的吗? 环境与人类健康目前是最受关注的,双酚A(BPA)存在于日常生活消费品中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于罐头食品和饮料的包装、奶瓶、水瓶、牙齿填充物所用的密封胶、眼镜片以及其他数百种日用品的制造过程中。 但是双酚A有毒,长时间摄入与吸取会对肝功能和肾功能有害,而且会降低血液中血红素的含量。已有研究表明,双酚A与成年人的心脏病、糖尿病、肝功能不正常等有关联,塑料制品中的化学物质双酚A可诱发心脏病。它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可模仿人体自身的荷尔蒙,并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挪威等已经禁止使用BPA。 为了回应及减少消费者对安全性的担忧,当前市场上许多塑料制品也贴上“不含双酚A”的标志,宣传大家可放心安全使用。 也正是由于化学结构相似及BPA的毒性,所以BPS逐渐成为BPA的替代品。但关于替代品,想必大家内心也有疑问:不含双酚A就真的安全吗?替代品BPS又真正是完全无毒害的吗?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 众所周知,斑马鱼因其与人类基因极其相似等特性,是被广泛接受的试验研究模型。最近,南京医科大学毒理学研究所重点研究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环境保护研究所的诸多学者们使用Noldus的DanioVision和EthoVision,即斑马鱼行为轨迹跟踪和动物运动轨迹跟踪系统对斑马鱼幼鱼进行了观察研究与分析,探讨了BPS对斑马鱼幼鱼早期神经发育、视网膜结构及行为活动的重要影响。 研究背景   双酚A(BPA)存在于食品包装、塑料制品等诸多产品中,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具有内分泌干扰的功能,会对人体健康有害。一些结构相似的替代品如双酚S (BPS) (Rochester and Bolden, 2015; Wu et al., 2018b; Zhao et al., 2018)在各种工业应用中广泛使用,如清洗剂的清洁成分、酚醛树脂的电镀部分和热敏纸的显影剂(Liao et al., 2012b)。   双酚S (BPS)作为双酚A(BPA)的替代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日

【干货】 你知道每天保护我们的抗体是什么东东吗?

【干货】 你知道每天保护我们的抗体是什么东东吗?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冬天来啦,经历了前几天的断崖式降温大家有没有感冒呢?其实大家体内都有各种抗体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而且抗体药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甚至能够将身患黑色素瘤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挽救于危重之间。于是大家难免疑问:抗体是什么呢,抗体有哪些亚型和分类,他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他们与抗体药物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指具有抗体(Ab)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而抗体药物则是将特异性地针对某种疾病的抗体人源化改造后得到的靶向药物。免疫球蛋白一般是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肽链结构,它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详情见表1。     表1. 五种Ig的功能、分布[1]   免疫球蛋白G(IgG)   这些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和分布各不相同,比如说IgG分布于血清和组织,是我们最主要的抵御病原体的抗体类型,起到了重要的二次防御的功能;而IgA则负担黏膜免疫的重要作用;最神秘的当然是IgD啦,到现在功能还没有完全阐释清楚,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研究一下哦。   而在形形色色的抗体种类中又有各种亚型,例如IgG在人体内有4种亚型,在我们人体中以浓度高低分为IgG1、 IgG2、 IgG3、 IgG4,在小鼠中则是IgG1、IgG2a、IgG2b、IgG3。而IgA则有IgA1和IgA2两种亚型,见表2。     表2. 各种免疫球蛋白的亚型[2]   那么抗体亚型是怎么区别的呢?就拿IgG来说吧。原来,不同种类的IgG亚型之间,他们的二硫键数量和位置各不相同,如下图1。二硫键一般分布在铰链和上部CH2结构域中参与与IgG-Fc受体(FcγR)和血清补体Clq的结合。继而由FcγR与下游的白蛋白结合起始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     图1. 人IgG4中亚型结构示意[3]   4种不同的结构为IgG亚型带来了不同的FcγR受体结合能力,受体结合能力越强,

circRNA_104075在促进肝癌发生和进展的机制研究

circRNA_104075在促进肝癌发生和进展的机制研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circRNA_104075海绵吸附靶向抑制YAP表达的miR-582-3p从而促进肝癌的发生和进展​ 文章导读: 在全球范围内原发性肝癌是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癌症。由于缺乏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HCC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相比于长链非编码RNA和miRNA,circRNA作为一种新型环状RNA,具有共价闭合环状结构,在组织和血液中具有高度稳定表达和存在的特点。并且已有研究证明circRNA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且可以作为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早期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此外,m6A RNA甲基化修饰是哺乳动物中最丰富的RNA修饰类型。它在RNA的表观遗传调控中发挥着多种作用,包括mRNA的稳定性、选择性剪接和miRNA的成熟过程。m6A修饰还可以调节甲基化转录本的结构,阻止或诱导其他RNA的结合。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于永春的团队研究揭示了在HCC细胞系中高表达的circRNA_104075,其表达受HNF4a调控,circRNA_104075海绵吸附靶向抑制YAP表达的miR-582-3p,促进肝癌的发生和进展,也揭示了circ_104075在诊断HCC方面具有高达96%的敏感性和98.3%的特异性,具有作为诊断HCC的生物标志物的潜能。该研究成果以“circRNA_104075 stimulates YAP-dependent tumorigenesis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HNF4a and may serve as a diagnostic marker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为题发表在Nature子刊《Cell Death & Disease》(IF 6.218)。 文章内容: 1. circ_104075在HCC组织中高表达 该团队首先对先前已经报道过的三个HCC组织中circRNA表达数据(云序生物提供环状RNA测序服务)进行合并分析,筛选到了一个高表达的环状RNA分子,即circ_104075。并且与正常的癌旁组织相比,HCC中circ_104075明显高表达。同时与其他先前研究报道过的HCC血清诊断标志物(DANCR, HULC, UCA1, miR-21 和 miR-223)相比,HCC患者中circ_104075表达上调

Hoxb5:细胞的命运我做主! -----将B细胞重编程为功能性T淋巴细胞

Hoxb5:细胞的命运我做主! -----将B细胞重编程为功能性T淋巴细胞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小编: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 小鼠甲:咳咳,咱们是个严肃的科普节目…… 小编:天地洪荒,宇宙万物,生命起源,又到了万物~~~ 小鼠乙:(咆哮体)现在是冬天!冬天!咱们几(今)天要讲的是细胞!细胞! 小编:呃(⊙o⊙)… 好吧,咱们今天要讲的是细胞(*^▽^*),大家都知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其命运是被严格控制的,以确保每个细胞能以和谐的方式发挥它的生理功能。一些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好像上帝的指令一样,决定了不同细胞的命运,很多科学家也在孜孜不倦的探索其中的奥秘。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一个关于B细胞重新编程为T细胞的精彩故事^_^且听我慢慢讲来[1] ……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通过特定转录因子的表达可以将多能或多能细胞导向分化成特定类型的细胞或从一个谱系转变为另一个谱系。比如Gata1的表达将单核细胞前体转化为红系-巨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2-4] ,Cebpα将B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5]; 删除Pax5将B细胞转化为未定型的造血祖细胞[6,7]; Gata3的表达将T淋巴细胞转化为肥大细胞[8]; Cebp±和Spi1的表达将T淋巴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9],Bcl11b的缺失将T淋巴细胞转化为自然杀伤样细胞[10]。但是尝试通过沉默B细胞关键的转录因子,将B转换为T细胞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因为无法在功能上重建整个T细胞谱系,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操作会增加癌化的风险[6,7,11,12]。但通过以往这些研究,总的来说造血细胞的命运是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来改变的。 但是到底是哪些转录因子重点参与了细胞间的转化呢? 15个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与B细胞重编程为T细胞相关 为了找到这些关键的转录因子,研究人员首先采用RNA-Seq鉴定了成熟完全定型的谱系细胞与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和multipotent progenitors(MPP)中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如果基因在HSC和MPP中的相对表达量比在谱系细胞中高2倍(P< 0.05),则被指定为在HSC和MPP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研究人员筛选出15个在造血干祖细胞高表达的转录因子,它们在

攻克肿瘤的圣斗士之一:CAR-T 技术详解

攻克肿瘤的圣斗士之一:CAR-T 技术详解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干货】平安夜之星 | 攻克肿瘤的圣斗士:CAR-T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伴着欢快的歌声,又一个圣诞节就要到啦,今天的平安夜,你有没有准备好长长的圣诞袜,来盛装心仪的礼物呢?不要心急,圣诞老人已经乘驾装满礼物的雪橇车出发啦,相信有九只驯鹿的保驾护航,一定可以攻克各路妖魔鬼怪,在圣诞节给你一个大大的surprise。 言归正传,我们都知道唐僧取经有孙悟空一路斩妖除魔保驾护航,那我们的身体由谁守护呢?当我们身患肿瘤,除了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之外,还有哪些身负异能之辈能够大显神威呢?是PD-1/PD-L1、CAR-T还是TCR呢?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带来的就是攻克肿瘤的圣斗士之一:CAR-T。 概念解析 CAR-T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 )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1]。这是一个出现了很多年,但是近几年才被改良使用到临床上的新型细胞疗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上有着显著的疗效,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恶性肿瘤**方式之一。 从2010年开始CAR-T技术做第一次临床实验至2017年,制药巨头诺华的 Kymriah成为美国FDA批准上市的首个CAR-T疗法。该疗法用于**儿童和年轻成人(2~25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之后不久,FDA又宣布批准吉利德旗下凯特的CAR-T疗法Yescarta上市,Yescarta成为FDA批准的第二款CAR-T疗法,主要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儿童和年轻成人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和其它免疫疗法类似,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但是不同的是,这是一种细胞疗法而非药物疗法。 图1.Emily Whitehead,全球率先接受CAR-T**的白血病女孩,2012年她在二次病发后参加了CAR-T临床试验,现在过着幸福而健康的生活。 正如所有的技术一样,CAR-T技术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正是经过这一路的摸爬滚打,CAR-T技术才能逐渐走向成熟。 CAR-T演化过程 到目前为止已经设计了五代CAR-T细胞(图2

泌尿外科最权威白金期刊European Urology:首次揭示Y染色体上LncRNA TTTY15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泌尿外科最权威白金期刊European Urology:首次揭示Y染色体上LncRNA TTTY15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文章导读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作为男性发病率第二的癌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前列腺癌受多种基因调控,且目前缺乏相关机制方面的深入研究,**效果往往不甚理想。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使研究PCa相关分子标志物基因和作用机制成为可能。目前,已有报道指出许多明星LncRNA,如SChLAP1,HOTAIR,PCA3,PCAT1,NEAT1和CTBP1-AS在PCa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问题来了,这些LncRNA多位于常染色体上,可PCa作为男性特有的疾病,那调控其功能的主要基因是否应该位于Y染色体上呢? 带着这个问题,本篇文章作者以寻找Y染色体上的LncRNA为切入点,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快速靶定到一条在PCa中高度差异表达的LncRNA,并通过大量临床样本验证,证实其在PCa患者中的确是高表达的。最后,通过分子研究手段证实此过程受miRNA-let-7,靶基因CDK6和FN1以及转录因子foxa1共同调控。 文章内容 1. LncRNA-TTTY1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 此次,研究团队对全转录组测序(云序生物可提供此项服务)数据中的LncRNA部分进行深度的生信挖掘,发现位于Y染色体上的LncRNA-TTTY1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差异高表达,实验结果再次发表于European Urology杂志。通过LncRNA定量PCR,作者在测序样本(65:65),增加临床样本(35:35)进行大样本低通量验证,挖掘TCGA数据库中其他种族前列腺癌患者测序数据,以及通过更大规模临床样本转录组测序(145:145),进一步确认了TTTY1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同时,组织水平上原位杂交实验也证实其在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 2. TTTY15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作者一共选取了6种细胞系,通过LncRNA定量PCR检测发现TTTY15在癌细胞中高表达。接着,作者选取几种高表达的细胞株,分别通过抑制和过表达TTTY15基因,发现细胞的增殖速度和数量受到了显著的影响。而在雄性激素相关细胞系中过表达TTTY15后,发现该LncRNA对雄性激素不敏感,证明其上游因子可能并不是雄性激素受体

什么是数码液相芯片技术

什么是数码液相芯片技术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Applied BioCode首创的数码液相芯片(Digital Liquid Chip)核心技术,是基于数码粒子 (Barcoded Magnetic Beads,BMB)的高通量检测技术平台,数码粒子是将顺磁性材料掺入具有生物兼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内,通过光刻法将12位二进制的数字条码刻到粒子上,通过这种工艺可以制备得到4096种不同编码的数码粒子。通过光刻法制备的数码粒子,其批间差小,且具有极稳定的表面化学特性,同时数码粒子上的条形码图案可以提供强对比度的信号,这些都保证了使用数码液相芯片技术可以得到更加精准且稳定的检测结果。 优势   高通量:可提供 4096 种数码粒子 数码多重检测:数字信号,判读更精准 稳定性高:光刻法生产数码粒子,保证数码粒子批间质量一致 功能强大:可用于蛋白、抗体、核酸的高通量检测 开放式平台:给客户更多的选择 维护成本低:检测系统无液路,降低维护成本 自动化: 可提供一站式自动化解决方案   应用领域   数码液相芯片可以在一个样本中同时获得数十甚至数百种的检测结果。可应用于传染病、遗传性疾病、过敏原、自身免疫、肿瘤、精准医学、动物检验、食品检验、遗传医学、生命科学研究、基因表达谱、药物及生物标志物等疾病的检测和筛选多个领域。   开放式平台   数码液相芯片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开放的高通量技术平台,客户可以使用该技术平台基于各自需求来开发高通量的检测项目,同时客户也可以使用Applied BioCode及其商业合作伙伴已经开发完善的商业化试剂盒,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该技术平台可以用于蛋白、抗体、核酸的高通量多重检测,一次反应可以得到多达4096个指标的检测结果,使客户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数据量,在节省时间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数码粒子   作为开放的技术平台,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我们根据蛋白分子和核酸分子的特性可以提供用于蛋白或抗体分子偶联的专用数码粒子(P-Carboxl BMB);以及核酸分子偶联专用数码粒子(Carboxyl BMB);这两种粒子

转基因植物产品数字PCR检测方法

转基因植物产品数字PCR检测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转基因植物产品数字PCR检测方法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87)提出并归口 。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菜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伟 、杜智欣 、 王勤 、 王辈煌 、许文涛 、 吴刚 、朱水芳 、 刘晓飞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转基因成分检测的数字PCR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大豆、油菜、水稻、马铃薯、苜蓿、棉花等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转基因成分数字PCR检测。        本标准所能达到的检测低限为0.1%(质量分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19495.1    转基因产品检测 通用要求和定义 GB/T 19495.3    转基因产品检测 核酸提取纯化方法 GB/T 19495. 7   转基因产品检测 抽样和制样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8srRNA基因 18srRNA gene        转录自18srDNA.是细胞核糖体的组分之。 3.2        CaMV35s启动子基因 CaMV35s promotor        来自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的35s启动子。 3.3        NOS终止子基因 NOS terminitor        来自胭脂碱合成酶基因NOS的终止子。 4 原理        数字PCR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将原始PCR反应体系进行分割,进而对所有小的反应体系进行扩增并后续检测。 通过对反应体系进行有限的分割,从而使整个反应体系可以更加耐受核酸抑制因子,并且更加稳定、准确、快速地对痕量的转基因成分进行精准鉴定。        现阶段数字PCR的实现形式包括芯片式数字PCR与做滴式数

又传喜讯!云序客户一次测序,两项成果,影响因子合计10分!

又传喜讯!云序客户一次测序,两项成果,影响因子合计10分!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感恩有你,一路同行,新年快乐! 感恩有你,一路同行!2019年伊始,云序生物携全体员工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公司发展的广大新老客户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转眼间我们迎来了2019年,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回望刚刚过去的2018年,不断创新收获硕果丰盈;展望2019,任重道远却信心倍增! 前言 又传喜讯!近日,云序客户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的刘强团队研究揭示了lncRNAs在小鼠空肠辐射后表达的变化,为研究lncRNAs在辐射致肠损伤中的作用提供了靶分子。该研究成果以“Analysis of changes to lncRNAs and their target mRNAs in murine jejunum after radiation treatment”为题发表在《J Cell Mol Med》(IF: 4.302)。如果您刚巧看过这篇文章,并且关注了我们前期公众号的话,您一定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前不久,该研究团队就通过同样的测序数据发表circRNAs表达谱的文章(Identification of Circular RNAs Altered in Mouse Jejuna After Radiation,IF:5.5),同样出自刘强研究团队,两篇文章中的lncRNA和circRNA数据均出自云序生物提供的全转录组测序服务。真正体现了一次测序三套数据(circRNA lncRNA和mRNA),多项成果,超高性价比,短平快发表高分文章。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下全转录组测序的巧妙之处吧! 文章1:小鼠空肠辐射后lncRNA表达谱研究(IF 4.302) 研究内容: 1.辐射组和对照组lncRNA和mRNA表达谱变化,聚类图显示了组间和组内上下调的变化,维恩图展示了辐照组和对照组lncRNA和mRNA重叠数量,火山图显示差异表达情况。 2.与对照组相比,辐照小鼠中lncRNA和mRNA的相对数量。直方图显示受辐射小鼠lncRNA和mRNA上调和下调数量,维恩图则展示了lncRNA的靶基因预测,从而对lncRNA的功能进行定义。 3.差异lncRNA分子的qPCR验证,对于一篇做谱的文章,差异lncRNA的结果验证只需做到qPCR即可。 4.差异表达的lncRNA分子功能预测

真空离心浓缩仪的功能原理及浓缩系统设计

真空离心浓缩仪的功能原理及浓缩系统设计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对于生物样本脆弱样本采用电泳,GC,HPLC 等方法分析和处理的样本都很适于采用离心浓缩.离心浓缩的目的:浓缩样本,同时还避免以下问题: A.交叉污染; B:样本丢失; C:样本变性; D:样本活性下降; E: 氧化; 真空离心浓缩仪同时兼备以下优点: a:高的回收率; b:对环境无害; c:操作简单; 离心浓缩与离心分离技术的区别 1.离心分离:将悬浮的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2.离心浓缩溶液,偶尔样品会完全干燥,在这种情况下, 样品必须是无机物,或者在干燥后马上被取走. ZLS-3型真空离心浓缩仪 离心浓缩技术:抽真空,降低气压,从而降低溶剂的沸点,使溶剂能在低温下蒸发给腔体施加热量 (能量) ,从而提高蒸发速率样本温度不会升高 !样本在适宜的离心转速下离心,产生少量的“g”离心力,这样就防止了由于“暴沸”而产生的样本损失,或者由加热和离心浓缩很容易引起的离心管内布满泡沫现象 离心浓缩原理: 真空: 1.在既定的气压下,溶剂的沸点是固定的.对不同的溶剂施加不同的能量,但对样品温度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样品的特定的气压下沸点是一定的,只要蒸发还在进行,样品的温度就没有变化。 2.降低溶剂的气压 (提高真空度)这是一个关键因素!. 3.液体的沸点在真空状态下会降低.真空同时还能将未浓缩的气体从腔体中吸走,从而减少蒸汽流向冷阱时的遇到干扰和阻力.通过快速蒸发溶剂,可保持样品的低温状态. 能量: 能量(热量)的输入,可补充蒸发过程所需要的能量,对于加快蒸发速度是非常重要的能量必须是间接施加给样品,否则,样品必然会被局部加热,从而导致损害样品.真空状态下对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采用辐射加热腔体温度能高达 80°C,而样品的温度却能保持在起沸点下 (或许是 5°C) ,直到样品完全干燥了温度才会上升。如果样品在真空状态下沸点很低,在不给样品施加能量的情况下让样品如果持续蒸发,样品很可能会结冰… 浓缩也就不可能了! ‘g’ 离心力效应 1.当溶剂蒸发 (沸腾), 会形成气泡 => 2.溶剂往往会“暴沸”或

离子色谱仪介绍以及应用!

离子色谱仪介绍以及应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离子色谱仪介绍以及应用!   工作原理 分离的原理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离解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之间进行的可逆交换和分析物溶质对交换剂亲和力的差别而被分离。适用于亲水性阴、阳离子的 例如几个阴离子的分离,样品溶液进样之后,首先与分析柱的离子交换位置之间直接进行离子交换(即被保留在柱上),如用NaOH作淋洗液分析样品中的F-、Cl-和SO42-,保留在柱上的阴离子即被淋洗液中的OH-基置换并从柱上被洗脱。对树脂亲和力弱的分析物离子先于对树脂亲和力强的分析物离子依次被洗脱,这就是离子色谱分离过程,淋出液经过化学抑制器,将来自淋洗液的背景电导抑制到*小,这样当被分析物离开进入电导池时就有较大的可准确测量的电导信号。  离子色谱仪基本构造 和一般的HP LC 仪器一样, 现在的离子色谱仪一般也是先做成一个个单元组件, 然后根据分析要求将各所需单元组件组合起来。*基本的组件是流动相容器、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此外,可根据需要配置流动相在线脱气装置、自动进样系统、流动相抑制系统、柱后反应系统和全自动控制系统等。 离子色谱仪的工作过程是: 输液泵将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 或压力) 输送至分析体系, 在色谱柱之前通过进样器将样品导入, 流动相将样品带入色谱柱, 在色谱柱中各组分被分离, 并依次随流动相流至检测器, 抑制型离子色谱则在电导检测器之前增加一个抑制系统, 即用另一个高压输液泵将再生液输送到抑制器, 在抑制器中, 流动相的背景电导被降低, 然后将流出物导入电导检测池, 检测到的信号送至数据系统记录、处理或保存。非抑制型离子色谱仪不用抑制器和输送再生液的高压泵, 因此仪器的结构相对要简单得多, 价格也要便宜很多。   离子色谱仪工作流程 大概流程: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或压力)输送至分析体系,在色谱柱之前通过进样器将样品导入,流动相将样品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中各组分被分离,并依次随流动相流

雷帕霉素生物活性及实验方法

雷帕霉素生物活性及实验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雷帕霉素是一种特异性的mTOR抑制剂,IC50为0.1nM In Vitro:雷帕霉素抑制HEK293细胞内源性mTOR活性,IC50为0.1 nM,比iRap和AP21967更有效,IC50分别为5 nM和10 nM [1]。 雷帕霉素通过诱导自噬发挥其对恶性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并且表明在恶性神经胶质瘤细胞中PI3K / Akt信号传导途径的破坏可以极大地增强mTOR抑制剂的有效性。 雷帕霉素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所有三种细胞系中的细胞活力,但它们的敏感性变化。 T98G,U87-MG和U373-MG细胞的IC50水平分别为2 nM,1μM和>25μM[3]。   In Vivo:雷帕霉素(i.p,1.5 mg / kg)**几乎完全可以防止7天和14天跖肌重量和纤维大小的肥大增加[4]。 每天用雷帕霉素(2mg / kg体重,腹膜内注射)**WT或LS / +小鼠4周,然后每周注射相同剂量另外4周。 雷帕霉素处理的LS / +小鼠心脏的异常胎儿基因表达谱显着逆转[5]。   Kinase Assay:将HEK293细胞以每孔2-2.5×10 5个细胞接种于12孔板中,仅在DMEM中血清饥饿24小时。 将细胞模拟处理或用雷帕霉素(0.05-50nM),iRap(0.5-500nM)或AP21967(0.5-500nM)在37℃处理15分钟。 在37℃下将血清加至终浓度为20%,持续30分钟。 裂解细胞,通过SDS-PAGE分离细胞裂解物。 将分离的蛋白质转移至PVDF膜,并用针对p70 S6激酶的Thr389的磷酸特异性一抗进行免疫印迹。 使用ImageQuant和KaleidaGraph [1]分析数据。  MCE尚未独立确认这些方法的准确性。 它们仅供参考。   Cell Assay:HL-60,NB4,U937,KG-1和K562细胞常规传代于RPMI-1640中,补充有10%热灭活的FBS,2 mM L-谷氨酰胺,50 U / mL青霉素和50μg/ mL链霉素。 在37°C下,5%CO2加湿的气氛。 对于实验,通过离心收获指数生长的细胞,并重悬于含有10%FBS的新鲜培养基中。 在各种浓度的DMSO或1μMATRA存在下,在BD Falcon六孔板中以2×10 5 / mL的初始细胞密度接种细胞。 在分化剂之前20分钟加入雷帕霉素(20nM)。 在第2天,向每个孔中加入0.3mL新鲜培养基。 通过台盼蓝排除法测定活

身体的防火墙——非“免疫系统”不可

身体的防火墙——非“免疫系统”不可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图1. 提高免疫力,轻松抵抗病毒入侵[1]    冬日已至,此刻的小编好想吟诗呢,咳咳咳...不能跑题,正事要紧....    寒冬时节,无论是在大雪纷飞的北国,还是料峭清冷的南方,试问有多少小伙伴已经拜倒在流感的“魔爪”之下了呢?瞅瞅那些依旧吃嘛嘛香,健壮如牛的 “铁人”们,只叹自己的 “防火墙”-免疫系统为何如此薄弱,连个小小的细菌病毒都干不过!    其实吧,人体的免疫系统总是在与致病源做“马拉松式”的斗争,以阻止其对人体的危害。每分钟生产数以百万计的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自然的杀伤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它们时刻要产生多种免疫因子及分泌大量抗体对付人体的内外之敌!于正常人而言,免疫力是人体抵御疾病不可崩溃的防线,但对身患肿瘤的人来说,免疫力的高低决定肿瘤患者寿命的长短[2]。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小编魔鬼的步伐,一起去探索“免疫系统” 中的奥妙吧!!!   图2. 图片来源于网络[3]     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的一种防御系统,为我们的身体健康“站岗放哨”。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分子组成。它拥有一双厉害的“火眼金睛”,不仅能在身体复杂的结构中找到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还能给它们来个“迎头痛击”,让它们伤害身体的计划无法得逞。 图3. 免疫系统分类简图[4]     免疫系统的家庭由“免大”和“免二”两兄弟组成[5]。“免大”的本名叫先天性免疫系统,它是跟人们一起出生的,简单说来,就是通过皮肤、黏膜等为身体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物理屏障,从而防止病原体侵入。这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样的“铜墙壁垒”把很多病原体阻挡在身体之外。     当然病原体不会永远吃“闭门羹”,在同免疫系统的斗争中,也会出现更厉害的角色。免疫系统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再被攻击的过程中,建立了另一只强大的军队,它们不仅能辨别出敌军身份,还能“对症下药”,捍卫身体的健康,这就是“免二”,本名叫后天性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先天性免疫反应而被激活。在这一层防御中,免疫系

显微注射技术:跨越百年的不老传奇

显微注射技术:跨越百年的不老传奇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江湖寒,刀锋冷,人断肠。问世间江湖,几许清醒,几许梦寒?狂歌以后,路遥遥,风沙厉!                                     ——古龙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现已是公元2019年,回望2018,请允许小编以这古龙先生之词怀金庸先生之作。2018,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生命科学领域可谓是悲喜交加,前有科学家利用单细胞分离与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胚胎发育过程助力生命医学研究,后有饱受争议的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1],科学的脚步以超乎人类想象的速度,始终如一的前进着。 在新的一年里,小编由衷的祝福各位小伙伴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好了,言归正传,今天小编要给大家科普一项跨越百年的神技能-显微注射。话不多说,先来一组图给大家提提神儿(图1): 图1.显微注射发展史[2] 哈,小伙伴们是不是有点小惊讶? 显微注射都这么大岁数了!没错,正如大家看到的,从1904年第一台微注射装置问世以来,历经体外对小鼠受精卵、囊胚、前核的显微注射,再到后续的基因敲除小鼠以及灵长类动物克隆的诞生,距今已走过一个多世纪了。显微注射及其微操纵技术在医学概念与技术突破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截止到目前,至少有5项与显微注射密切相关的突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详见图2。[2] 图2.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2] 说到这,想必小伙伴们已经知道了显微注射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它的存在对科学研究的重大影响,下面随小编进一步了解下显微注射技术吧![2] 显微注射技术概念及原理 显微注射法(Microinjection)简单来讲就是利用管尖极细的玻璃微量注射针,将外源基因片段直接注射到原核期胚或培养的细胞中,然后由宿主基因组序列可能发生的重组、缺失、复制或易位等现象而使外源基因嵌入宿主的染色体内,用以研究供体物的功能或者获得转基因动物的技术。[2-4] 显微操作系统工作站 显微注射说着是挺简单,实际上对于实验设备要求那是相当的高,必须配备一组高精密的显微操作系

基因检测领域六大最新进展-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

基因检测领域六大最新进展-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基因检测领域六大最新进展-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 1. MIT与哈佛大学“多基因风险评分”技术可预测5种严重疾病的风险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基因组筛查工具,它可以预测乳腺癌,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和炎症性肠病的风险。识别这些高风险人群,有利于提供个体化的预防性护理。Broad团队与麻省总医院(MGH)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已有的五种病症和基因突变的数据来评估疾病风险的方法。对于每种疾病,他们使用算法将所有相关的基因突变组合成一个单一风险评分。然后,他们从英国生物银行存储的超过400,000人中获取基因组数据,并使用这些算法预测每个人患这些疾病的风险。这项名为“多基因风险评分”的技术发现,在英国生物银行库中,8%的人的冠状动脉疾病风险比其他人高三倍。它还发现,生物库中1.5%的人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了三倍。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  2. GeneNews和LifeX™合作,推进“液体活检”早期癌症诊断技术临床应用      8月15日,液体活检领域的创新公司GeneNews Limited宣布与总部位于匹兹堡的LifeX™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合作推进多种专有的早期癌症诊断医疗应用,以提高患者对癌症筛查的依从性,并弥补当前癌症筛查中的诊断差距。GeneNews已经在数千名患者中测试并证明,使用简单的液体活检可以在早期检测癌症。这些测试是Aristotle™平台的一部分,该平台基于GeneNew专有的mRNA Sentinel Principle技术,可为多种疾病生成高灵敏度的多基因检测测试。GeneNews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在单个血液样本中监测10种癌症的基因检测测试。 3. Natera和Fox Chase癌症中心合作,研究液体活检监测肾癌复发       近日,无细胞DNA(cfDNA)检测领域的全球领先公司Natera与美国著名的Fox Chase癌症中心达成合作,评估该公司的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产品Signatera™在监测肾癌复发方面的效果。该研究将分析从4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