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饼干水分测定仪测试实验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饼干是用面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来的一种食品,饼干种类可以分为:曲奇饼干、苏打饼干和披萨。饼干的词源是“烤过两次的面包”,即从法语的bis(再来一次)和cuit(烤)中由来的。作为旅行、航海、登山时的居家旅行必备的储存食品,特别是在战争时期用于军人们的备用食品是非常方便适用的。 饼干的主要原料是小麦面粉,再增加糖类,油脂,蛋品,乳品等辅料。依据配方和生产工艺的不同,甜饼干可分为耐性饼干和酥性饼干两大类。 耐性饼干的特点是印模外型多为凹花,外表有针眼。成品外表平坦润滑,断面构造有层次,口嚼时有松脆感,耐嚼,松脆为其特有的特征。耐性饼干的糖和油脂的配对比酥性饼低。通常用糖量的30%以下,用油量为20%以下。酥性饼干的特点是印模外型多为凸花,斑纹显着,构造细密,为面粉量的14%~30%,水分含量在3%左右。有些甜味疏松的特殊成品,油脂用量可高达50%左右。 厦门米德饼干水分仪是一款专业的饼干水分检测定仪器,检测饼干水分速度快,操作简便快捷,效率高、精度准确。 饼干水分测定仪测试原理和参数 1、环形卤素灯可直接从物质内部加热,从而使饼干中的水分被快速蒸发出来。相比传统的烤箱法效率着实提高不少。 2、采用美国进口电磁力称重传感器,称量数值稳定准确,使用寿命长久。 3、仪器外观精致大方,档次远远高于国内同行业的水准,可连接电脑和RSS打印机对数据打印保留记录,方便用户存档数据,作为检测数据参考资料。 4、独特温控加热系统加热烘干均匀,使检测结果更精准。 5、自动化操作,方便快捷,测定完毕后报警提醒,测试过程实现一键操作。 6、纯不锈钢防风腔罩,耐高温、便于清洁,可重复利用,避免不必要的耗材,节约成本。 主要技术参数: 型号 QL-720C 最大称重; 120g 称重精度; 0.001g(1mg) 水分解析; 0.01% 测量数据; 烘干前重量、烘干后重量、水分值、固含量 测量范围 0-100%水分 秤盘尺寸(mm) Φ90(不锈钢) 加热温度范围(℃) 40~~200(增温1°C) 干燥程
-
谈谈基因**那些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基因**(Gene 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达到**目的。目前已在癌症、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镰刀状贫血症、血友病及先天性黑蒙症等多种疾病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基因**以其一次给药终身治愈遗传疾病的独特潜力让一切不可能变为有可能。 癌症和罕见病是目前基因**聚焦最多的领域 根据Pharma projects在2018年的报告[1],目前基因**类别主要涉及到:癌症,单基因罕见遗传病,心血管疾病,传染病等,癌症和罕见病是当前基因**临床研究最多的两个领域,下图展示了截止2017年基因**的临床试验适应症的数目。 图1:截止2017年基因**的临床试验适应症数目[1] 基因**如何分类? 广义的基因**是指把某些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体内,使其在体内表达,最终达到**某种疾病的方法。而狭义的基因**是指将发挥正常功能的基因以修正或置换原有缺陷基因的方式以达到**的目的。 目前基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包括根据**途径、操作方式和靶细胞进行分类。 一、根据载体给药途径可分为体内和体外基因**两种(图2): 1. 体内途径(in vivo)(原位细胞基因**):利用非病毒或病毒载体(或是基于病毒和基于基因编辑的方式)直接将**基因递送到患者病患部位,从而**疾病。这一方法操作方便,对于一些体外无法培养的细胞类型是最优选择。但由于体内编辑的不确定性,很多随机整合或脱靶等事件无法避免,且一些病毒载体会使机体出现危及生命的免疫反应。 2. 体外途径(ex vivo)(患者细胞离体被修饰,然后再移植回来):直接取患者自身的病变细胞,在体外通过基因导入的方式修饰病变细胞,使其能高效表达**型蛋白,然后体外扩增,最后回输到病人体内达到**疾病的目的。这一方法可在利用自体细胞不会产生免疫排斥等免疫反应,还可在体外筛选到高效转导以及无脱靶的细胞,实现高效安全的基因**效果。但是由于步骤繁琐,细胞活力低等缺点也受到一定的局限。 体内外基因**的主要区别因
-
CAR-T疗法的原理与**应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CAR-T是什么? ①2017年,诺华的CTL-019将大概率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CRA-T疗法的事件,刷爆了整个朋友圈。这一天,对肿瘤免疫疗法领域的人们来说,无疑是非常值得纪念的,因为它开启了肿瘤**的新纪元。自2013年《科学》杂志评论将“肿瘤免疫疗法”列为年度突破之首,从那以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疗法)作为其中一颗闪耀明星,备受世人瞩目。为了让更多人了解CAR-T这一新兴抗肿瘤技术的过去、现状和未来,我们专门整编资料,推出CAR-T专题栏目,与大家一起扒一扒CAR-T的“八卦”,聊聊关于CAR-T的那些事。 “八卦”1: 原来CAR-T备受关注源于小女孩Emily CAR-T 疗法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包括学者、医生、患者、投资人在内的如此大量的关注和期待,起初是源于一个白血病小女孩Emily和她的神奇抗癌经历。 先一起来看看Emily的神奇故事吧! Emily是一位来自美国加州的小女孩,5岁时不幸被诊断为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更不幸的是,她在首轮化疗时不慎感染,差点失去双腿,并且病情频繁复发。就在医生们无计可施的时候,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决定采用一种疯狂的、前所未有的**方法。 神奇的是,经过这种疯狂疗法后,Emily依然身体健康,五年都没有癌症复发。她可以正常上学,玩耍,学钢琴。为此,还有专门网站介绍她与癌症斗争这几年的生活:http://emilywhitehead.com/。如下图: 那究竟是什么神奇的方法治愈了这个小女孩呢? **过程是这样: ① 医生首先从Emily身体里抽取血液,提取外周血中的白细胞,随后利用改良的艾滋病毒对白细胞进行遗传改造,以使它们攻击癌细胞,并重新注入Emily体内。 ② 开始Emily体内的癌化白细胞急剧减少,但这些细胞也攻击了她的身体!Emily连续几天发高烧,甚至产生了幻觉。有医生对她的家人说,她活过当晚的几率只有千分之一……事已至此,似乎这一大胆尝试就要失败。 ③ 但奇迹出现了:医生们对Emily使用了一种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阻止免疫系统的强烈反应,同时这种药物
-
CAR-T疗法之改善的道路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上一期,我们对CAR-T疗法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因其在肿瘤免疫**中的巨大潜力,成为了备受世人瞩目的一颗新星。所有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CAR-T亦是如此,那么它是如何一步步从不知名的小人物蜕变成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呢,今天就带大家看看CAR-T这几代的成长之路。 与其他许多新兴的肿瘤**方式一样,CAR-T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公众质疑声一直存在,如实效性、持续性、安全性、通用性等问题,加重了人们对CAR-T疗法发展和转化应用的顾虑。然而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和改进,CAR-T疗法也经历了一条不断完善、成熟、优化、提高的发展之路。 从技术和功能特点的角度,CAR-T至今已经发展出了五个技术代系 那CAR-T是如何发展到第五代,各自的技术特点以及临床前或临床应用怎样呢,本期栏目就给大家来细细道来。 I代CAR-T雏形:ScFv - 铰链区- 跨膜区 - CD3z融合表达的结构 出现时间:1989年,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报道了第一代CAR-T疗法 结构:通过基因修饰使T细胞表达特异性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分子单链抗体,结合一胞外铰链区和跨膜区以及胞内的T细胞激活受体CD3z链,靶向B细胞恶性肿瘤的CD19和CD20蛋白分子。 特点:效用低,易耗竭 临床应用:第一代CAR很快就被投入临床试验,但是虽能看到一些特异性的细胞毒性,但2006年对其进行临床试验总结的时却发现疗效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在于第一代CAR-T细胞在病人体内很快就会耗竭,其持久性(persistence)很差,以至于CAR-T细胞还没有来得及接触到大量的肿瘤细胞时就已凋亡。 II代:加入T细胞活化和生存必需的共刺激信号分子 出现时间:1998年,面对第一代CAR-T的缺陷,第二代CAR-T 技术应运而生 改进结构:将T细胞活化和生存必需的共刺激信号分子CD137(或CD28、ICOS、OX-40)组装进CAR,提升CAR-T细胞在体内的扩增能力和存活能力。 特点:效果显著,发展成熟 临床应用:率先在小鼠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模型中取得成功,并在随后的临床试验中其表现也超出了预期效
-
CAR-T疗法中的小明星—免疫调节因子IL7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近几年CAR-T因其在白血病等液体瘤上的巨大潜力,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方式之一,然而依然存在如免疫抑制微环境、T细胞效力不强及细胞毒性等难题制约着CAR-T功效的发挥。前两期我们已经学习了CAR-T的基本知识,本期,我们就为大家介绍,CAR-T疗法中影响T细胞功能(增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一些小明星分子,如细胞因子IL-7、IL18、IL-21,IL15等在肿瘤免疫方面的功效。也许它们可以为CAR-T的效力提升打开新的一扇窗。 什么是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一种主要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分泌的、介导和调节细胞功能(免疫反应、炎症反应、造血功能等)的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根据功能不同,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几大类。 细胞因子与肿瘤的关系 近年有实验结果表明:给肿瘤局部注射细胞因子IL-2,大量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招募至肿瘤区域甚至是渗透到肿瘤内部,致使发生强大的抗肿瘤作用,最终肿瘤退化。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细胞因子如IFN-α、GMCSF等也可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这提示CK在抗肿瘤领域具有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细胞因子与CAR-T的关系是什么呢? 目前肿瘤免疫疗法CAR-T发展如火如荼,但是依然存在阻碍,如T细胞寿命短,效力不够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CAR-T治愈肿瘤的功效,特别是在实体瘤根治上。鉴于细胞因子的抗肿瘤功能,不难想到,也许共表达这些细胞因子会解决这一难题,并有望成为攻克实体肿瘤的重要手段。 如第四代CAR-T:在第二/第三代CAR-T的基础上共表达一些关键的细胞因子中就表现出了克服实体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能力。 以IL-12为例,系统注射IL-12会引起严重的炎症副反应,但是通过共表达IL-12的第四代CAR-T细胞来实现局部表达后,可以在肿瘤病灶处招募NK细胞,或者直接逆转被耗竭的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从而有效克服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在CAR-T细胞中共表达某些趋化因子,也可以增强CAR-T细胞的归
-
CAR-T细胞**之选择理想的靶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在最新发表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综述显示,截止2019年3月,全球的CAR-T疗法的临床试验高达568,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临床试验数量快速上升,已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1]。作为新型肿瘤**手段,国内外各大企业和科研机构早已纷纷布局,闻风而来的投资和研发管线更是层出不穷。本期我们就一起看看,在CAR-T疗法中都有哪些备受关注和欢迎的靶点? 一、CAR-T疗法的发展历程 CAR-T细胞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目前对恶性肿瘤特别是血液肿瘤有显著的疗效,被认为是人类最有可能战胜癌症的终极武器。CAR-T最早是由Eshhar等人在1989年提出,但最近几年才被改良应用到临床上的细胞疗法。如下图所示,经过不断地技术创新,目前CAR-T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图1. CAR-T发展历程 二、CAR-T疗法靶点的分类 通过基因修饰改造的CAR-T细胞,就像导弹一样能够特异性识别、结合并清除带有肿瘤抗原标志的肿瘤细胞。那CAR-T如何高效定位肿瘤细胞呢,靶点是肿瘤细胞能否被CAR-T细胞成功识别的关键,即我们所说的肿瘤抗原。理想的靶点既要保证CAR-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又不伤害或极少伤害到正常细胞。以CD19为靶点的CAR-T细胞疗法的成功,靶点的正确选择起了决定性作用。如下图为近20年来陆续被报道的靶点: 图2. CAR-T靶点第一次被报道的时间轴[2] CAR-T的肿瘤抗原包括2大类: 1. 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 antigen,TSA):TSA是指只在肿瘤细胞表达,而正常组织细胞不表达的抗原,是CAR-T疗法的最理想靶点。但这种只在肿瘤细胞表达的抗原非常稀少,也就限制了它在CAR-T中的应用。如常见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FGRvIII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等。 2. 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TAA是指在肿瘤细胞显著高表达,正常组织低表达的抗原。目前大部分CAR-T研究是靶向TAA的,如包括CD19、CD20、CD22、CD30、CD33、BCMA等;参与生长和分化信号的抗原,包括癌胚抗原(CEA)、表皮生长
-
Armored CAR-T细胞疗法之IL-18的抗癌疗效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CAR-T疗法作为最有前景的肿瘤**方式之一,其抗肿瘤效果离不开T细胞的活性及扩增能力等,上一期我们已经介绍关键性细胞因子的加入会改善T细胞效力,克服免疫抑制微环境,提高CAR-T疗法在液体瘤乃至实体瘤的**效果。今天我们就继续介绍这种名为“Armored CAR-T”(装甲)的细胞疗法,和一种新的助力这种CAR-T的明星分子--- 免疫调节因子IL-18。 首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Armored CAR-T? Armored CAR-T:Armored译为装甲,即赋予CAR-T细胞一个装备使其更加强大。具体是指在第二/第三代CAR-T 的基础上共表达一些关键的细胞因子或共刺激配体,即第四代CAR-T[1]。 意义:不管是血液瘤还是实体瘤,CAR-T细胞活性短、低增殖、抑制肿瘤微环境会抑制T细胞活性,细胞因子或共刺激配体的加入起可以到免疫调节作用,显著提升T细胞扩增活性和寿命,锦上添花。 举例: IL-12:系统注射IL-12细胞因子会引起严重的炎症,但共表达IL-12的第四代CAR-T细胞来实现局部表达后,可在肿瘤病灶处招募NK细胞,或者直接逆转被耗竭的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从而有效克服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并能增强CD8+T细胞和NK细胞的细胞毒性。如下图为共表达IL-12的Armored CAR-T可以提高CAR-T功效[1]。 由于目前以共表达细胞因子居多,因此狭义的四代CAR-T即Armored CAR-T可理解为共表达细胞因子,广义上为表达免疫调节因子,如表达CD40L(TNFR家族的CD40配体)和4-1BBL(共刺激配体),它们可以对抗原递呈细胞进行额外的共刺激,增强T细胞活性[1]。下图为表达4-1BBL,共刺激受体4-1BB/4-1BBL可促进T细胞增殖,促使DC细胞活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并提升细胞溶解能力。 因此,CAR-T设计中加入细胞因子(IL-7,IL-15、IL-18以及IL-21等),可以促进T细胞的增殖活化以及杀伤功能。继上一期我们已经了解了IL-7的免疫功效,本期就先为大家介绍一下细胞因子IL-18的功能及与肿瘤免疫的关系。 IL-18(interleukin-18,IL18)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可
-
CAR-T疗法的安全性深度分析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导语:前面几期栏目我们给大家介绍了CAR-T这一新型细胞疗法的基本原理及发展历程,一方面是为了让读者更准确全面地认识CAR-T,同时也期待借此把握以CAR-T为代表的新型细胞疗法及其临床转化应用在国内外的发展脉络,逐步勾勒出CAR-T免疫疗法的发展图景。领略了CAR-T神奇多彩的一面,内心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呢?不过呢,今天我们要改变一下画风,来聊一聊CAR-T的另一个略为沉重的话题——副作用,即安全性问题。 随着全球范围内众多临床实验的开展,虽说CAR-T在血液肿瘤乃至某些实体瘤上的成功和不俗表现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详,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是缘于众多学者、医生、患者、投资人的持续关注和大量资本的加入运作,CAR-T免疫疗法已迅速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炙手可热的开发热点甚至重点突破方向,关于CAR-T的 “技术帖”、科普文也都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借助信息时代便捷的传播途径,关于CAR-T的知识已经能够快速、方便、广泛地被人们获取和掌握,以至于已经出现这样一种趋势:一谈细胞疗法,必提CAR-T。 然而,就与人的做事准则一样,越是热情高涨的时候往往就越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是在今年8月31日,诺华CAR-T产品 Kymriah获得FDA批准上市的消息一经放出,期待已久的人们顿时欢欣鼓舞,喜大普奔。诚然,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性CAR-T产品正式上市销售,造福患者(尽管47.5万美金的价格也着实让人一身冷汗,小编更是忍不住掂掂自己的钱袋够不够重~),这绝对是CAR-T短短几年的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热潮的背后,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一新兴抗癌神器在应用的时候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 典型的例子便是9月3日,也就是 Kymriah 获批上市之后的第4天,Cellectis公司在研的通用型CAR-T产品UCART123在**时出现1例患者死亡的事件,随即被FDA暂停临床试验!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无疑是泼在对CAR-T满怀热情的人们头上的一盆冷水,使人们更清醒的认识到了CAR-T疗法还
-
论成熟的免疫疗法为何成熟至能被纳入美国医保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2012年,6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女孩Emily在无药可医的情况下,尝试了Carl June实验室的研究性CAR-T细胞**,奇迹至此发生,**后她一直健康的生存至今。CD19 CAR T细胞**自此以百米速度进入公众视野和临床实践。其中CAR,即嵌合抗原受体,是该**的核心要素。7月5日,CAR-T细胞的发明者之一,有着“CAR T细胞之父”之称的Carl June教授又在国际著名杂志NEJM发文,论述了CAR-T细胞**的发展简史,着重于现有CAR-T**的有效性和毒性作用,并展望了CAR-T**的未来发展与挑战。本期就为大家一一呈现! Carl June博士(图片来源 parkerici.org) CAR-T细胞**是一种典型的肿瘤免疫疗法。癌症免疫**是通过增加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达到**癌症的目的,其作为新型**策略,与化疗、手术、放疗及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已在转移癌**上取得成功。免疫肿瘤学药物涵盖广泛,包括抗体、疫苗、细胞因子、溶瘤病毒、双特异分子和细胞**等。基因工程化T细胞是一类新的**药物,而其中基于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的**方法目前已获FDA批准**白血病和淋巴瘤。 视频(CAR T疗法工作原理) 免疫肿瘤学的核心挑战是,多数肿瘤抗原为自身抗原,在正常组织也可表达,由于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这一类的抗原往往无法有效引起免疫系统的活化,因此抗肿瘤免疫反应多短暂且疗效欠佳,这是因为宿主免疫反应的进化过程中会趋向于阻止自身免疫发生,而通过对T细胞的基因直接进行编辑的基因工程恰恰可以帮助克服这种免疫耐受。 CARs的结构 CARs是人工合成的,自然中并未发现存在的人造受体,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植入T细胞后可以直接重塑T细胞的特异性、功能和代谢。CARs 包括T细胞活化区和胞外由免疫球蛋白重链与轻链衍生的单链抗体(scFv),与T细胞的特异性相关。上述结构称作一代CARs,非HLA依赖性识别抗原,因其信号能力有限而不能实现持续T细胞反应。 与单链抗体相连的嵌合共刺激受体,能增加T细胞增殖和抗凋亡能力,是双重信号CARs成功的基础,功能性T细胞
-
TLRs动物模型助力TLRs免疫机制研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Toll样受体(TLR)是一组跨膜受体家族,其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F-κB)识别各种病原体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在炎症中起重要作用。TLR主要由先天免疫细胞表达,并参与诱导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 目前,已报道的TLRs有13种,其中人类包含10种,分别为TLR1-TLR10,小鼠包含TLR1-TLR9及TLR11,12,13。TLR11,12,13是小鼠中新发现的三种TLRs。小鼠中存在一个退化的假基因,与人类TLR1基因同源。人类基因组中也存在TLR11的同源序列,但不能表达完整的TLR11,目前还未发现人TLR12和TLR13的直向同源基因。 目前已知TLRs可参与自身免疫、慢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路。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TLRs可能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在恶性肿瘤中发挥作用。但仍有许多问题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TLR对不同PAMP及机体自身结构的特异性识别机制;TLR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是否存在其它非NF-κB信号通路?在传导水平、活化过程中如何是受到体内外其它因素的调节?TLR在机体组织细胞中广泛分布,它们相互之间是如何准确的协同作用的?如何利用TLRs的免疫机制开发抗感染、抗休克的新型药物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动物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TLRs家族在免疫应答中的研究,TLRs的作用正在进一步被挖掘。如果有相关方面的研究,赛业生物可助您一臂之力。赛业“红鼠”包含Toll样受体蛋白家族的成员TLR1、TLR2、TLR3、TLR4、TLR5、TLR6、TLR7、TLR8、TLR9、TLR12、TLR13等相关基因的敲除小鼠模型,更有红鼠团购强势来袭,如果对我们的小鼠感兴趣,欢迎发送邮件至info@cyagen.com或电话400-680-8038咨询订购哦! 品系数量 KO红鼠促销价 (万元/品系) cKO红鼠促销价 (万元/品系) 1个品系 1.98 3.8 ≥3个品系 1.78 3.6 ≥5个品系 1.68 3.5
-
微射流金刚石交互容腔作用原理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金刚石交互容腔(Diamond Interaction Chamber or Diamond Reaction Chamber)也叫金刚石均质腔、微射流金刚石均质腔、微射流均质反应室或者第二代均质腔,主要用于微射流高压均质机。“第二代均质腔”的名字,是对应于第一代“均质阀”式均质腔而来。 图1 金刚石交互容腔示意图 金刚石交互容腔作用原理: 第二代金刚石交互容腔,具有固定的内部结构,是微射流高压均质技术的核心部件之一。当固液或液液混合物料,加压后经过百微米级的交互容腔孔道形成超音速射流(可达1000m/s),在金刚石交互容腔内部产生剧烈的剪切、碰撞、空穴、压力降以及对射作用,与单流道不同的是,Y型金刚石交互容腔双股射流对射瞬间相对速度加倍,物料高动能瞬间转化产生对射爆炸效应,这些作用的集合致使物料发生高效的颗粒减小,乳化性,均质性,透明性增加等变化。 物料间的相互碰撞,大大降低了物料对均质腔腔体的磨损、剪切,延长了腔体使用寿命;微射流高压均质技术集合了微射流、撞击流和传统高压均质技术的优势于一体,相对具有更高的均质效率。 图2 三种不同均质核心均质作用原理示意图 应用特点: 适用于纳米乳、脂质体、微球、细胞破碎、纳米混悬液、纳米材料制备等,广泛应用于制药、精细化工、生物技术、化妆品、导电浆料、石墨烯等行业。 相比于第一代均质阀式均质核心部件,金刚石交互容腔可以保证均质反应获得更高的压力,同时金刚石材质的应用也免除了均质阀金属颗粒剥落的风险。金属颗粒的剥落与聚集,在药品安全上是巨大的隐患。2010年FDA召回11批丁酸氯维地平注射用乳剂,召回原因是因为产品中可能含有金属颗粒物质,如果这些颗粒发生聚集将可能引起某些组织机械损伤以及炎症反应,某些组织供血减少可能引起脑、心脏、肝脏等器官的功能紊乱。 对于高硬度物料,均质反应时极易磨损均质阀,大大降低均质核心使用寿命,金刚石交互容腔采用固定形状的金刚石核心,硬度上高于第一代均质阀用硬质金属或
-
细胞培养中的各种问题解答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细胞培养中的各种问题解答 在培养细胞的过程中,或许你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想要问。今天百欧博伟生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细胞的常见问题解答。 一、细胞成长曲线测守时为什么要做重复孔? 答:测定细胞成长曲线细胞计数时挑选 3 个复孔,每孔分别计三次,取其平均值,目的是减小操作差错。 二、为什么制作的细胞成长曲线没有到达平台期? 答: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细胞接种密度过低;二是细胞培育时刻过短;三是细胞成长状况欠好,使其不能正常增殖。 三、怎么挑选细胞接种数? 答:可根据细胞传代培育过程中接种数及细胞成长周期进行核算,细胞接种数因细胞的不同而不同。 四、细胞计数时为什么要用台盼蓝染色? 答:参加台盼蓝后,活细胞不上色,台盼蓝上色的细胞呈深蓝色,是不健康或已逝世的细胞,不能计数。 五、测定细胞成长曲线的含义是什么? 答:细胞成长曲线是测定细胞肯定成长数的常用办法,也是断定细胞生机的重要目标,是培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基本参数。由于细胞太小,无法测单个细胞的成长状况,所以测细胞集体的成长曲线。 六、细胞成长曲线测定周期是几天? 答:一般是一个星期。 七、细胞成长曲线还有其他办法制作吗? 答:当然有。我们说到zui多的是直接计数的办法,除此以外还有相对计数的办法,该类办法首先要制作规范曲线,标定细胞数和某个变量的函数,然后我们只需要测定每天这个变量的值便能够核算出细胞数。常用的是 MTT、CCK8 等比色的办法。 八、为什么细胞计数多天,细胞数没有添加反而削减? 答:一般细胞传代后,会有一个成长缓慢的潜伏期,细胞不增殖,而细胞会有正常的逝世,故细胞数不添加反而削减。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超低温冰箱,生物安全柜等仪器设备可进行对微生物分离、鉴定等常规的分子实验研究。对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积极的面对社会乃至国外收集保藏提供微生物菌种资源。在保证生物安全
-
实验室常用洗液配制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实验室常用洗液配制方法! 洗涤液简称洗液,根据不同的要求有各种不同的洗液 。将较常用的几种介绍如下: ⒈强酸氧化剂洗液 强酸氧化剂洗液是用重铬酸甲(K2Cr2O7)和浓硫酸(H2SO4)配成。K2Cr2O7在酸性溶液中,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对玻璃仪器又及少有侵蚀作用。所以这种洗液在实验室内使用最广泛。配制浓度各有不同,从5~12%的各种浓度都有。铬有致癌作用,因此配制和使用洗液时要极为小心,常用两种配制方法如下: ⑴ 取100mL工业浓硫酸置于烧杯内,小心加热,然后慢慢加入5g重铬酸钾粉末,边加边搅拌,待全部溶解并缓慢冷却后,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细口瓶内。 ⑵ 称取5g重铬酸钾粉末,置于250mL 烧杯中,加5mL 水使其溶解,然后慢慢加入100mL 浓硫酸,溶液温度将达80℃,待其冷却后贮存于磨口玻璃瓶内。 该洗液是强氧化剂,但氧化作用比较慢,直接接触器皿数分钟至数小时才有作用,取出后要用自来水充分冲洗7次-10次,最后用纯水淋洗3次。 注意事项: 这种洗液在使用时要切实注意不能溅到身上,以防“烧”破衣服和损伤皮肤。洗液 倒入要洗的仪器中,应使仪器周壁全浸洗后稍停一会再倒回洗液瓶。第一次用少量水冲洗刚浸洗过的仪器后,废水不要倒在水池里和下水道里,长久会腐蚀水池和下水道,应 倒在废液缸中,缸满后倒在垃圾里,如果无废液缸,倒入水池时,要边倒边用大量的水冲洗。 ⒉碱性洗液 碱性洗液用于洗涤有油污物的仪器,用此洗液是采用长时间(24小时以上)浸泡法,或者浸煮法。从碱洗液中捞取仪器时,要戴乳胶手套,以免烧伤皮肤。 常用的碱洗液有:碳酸钠液(Na2CO3,即纯碱),碳酸氢钠(Na2HCO3,小苏打),磷酸钠(Na3PO4,磷酸三钠)液,磷酸氢二钠(Na2HPO4)液等。肥皂洗涤液、碱洗涤液、合成洗涤剂洗涤液:配制一定浓度,是最常用的洁净剂,肥皂,肥皂液,洗衣粉,去污粉,用于可以用刷子直接刷洗的仪器,如烧杯,三角瓶,试剂瓶等;洗液多用于不便用于刷子洗刷的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
-
动物血清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动物血清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最近在培养细胞中使用胎牛血清,由于发现有沉淀,不知是否变质,在查阅相关文献也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因此不敢再用原来的血清,导致浪费.在这提醒大家做细胞培养时,要注意血清的分装. 血清是细胞培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实验室操作中要注意的事项及处理方法如下: 1. 血清保存 : 建议血清应保存在-5至-2O。然而,若存放于4时,请勿超过一个月。若您一次无法用完一瓶,建议您无菌分装血清至恰当的灭菌容器内,再放回冷冻。 2. 解冻血清的方法 : 建议您将血清从冷冻箱取出后,先置于2~8冰箱使之融解,然后在室温下使之全融。但必须注意的是,融解过程中必须规则地摇晃均匀。 3. 血清解冻后发现有絮状沉淀物出现,该如何处理? 血清中沉淀物的出现有许多种原因,但最普遍的原因是由于血清中脂蛋白的变性所造成,而血纤维蛋白(形成凝血的蛋白之一)在血清解冻后,也会存在于血清中,亦是造成沉淀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些絮状沉淀物,并不影响血清本身的质量。 若您欲去除这些絮状沉淀物,可以将血清分装至无菌离心管内,以400g稍微离心,上清液即可接着加入培养基内一起过滤。我们不建议您以过滤的方法去除这些絮状沉淀物,因为它可能会阻塞您的过滤膜。 4. 为什么要热灭活血清? 加热可以灭活补体系统。激活的补体参与溶解细胞事件,刺激平滑肌收缩,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组胺,激活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免疫学研究,培养ES细胞,昆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时,推荐使用热灭活血清。 5. 有必要做热灭活吗? 实验显示,经过正确处理的热灭活血清,对大多数的细胞而言是不需要的。经此处理过的血清对细胞的生长只有微小的促进,或完全没有任何作用,甚至通常因为高温处理影响了血清的质量,而造成细胞生长速率的降低。而经过热处理的血清,沉淀物的形成会显著的增多,这些沉淀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像是“小黑点”,常常会让研究者误以为是血清遭受污染,而把血清放在37环境中,又会使此沉
-
Nature亮点 | Phenoptics™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深度解析肿瘤免疫细胞分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最近数十年以来肿瘤的免疫**相关研究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特别是基于PD-1、CTLA-4等类似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方案表现尤为突出。但是即便如此,肿瘤的免疫**领域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效果的不确定性、患者反应的不可预估性、免疫**耐药抵抗及检测生物标志物缺乏等都制约了对肿瘤患者的精准有效**。 Balkwill F R, Capasso M, Hagemann T.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t a glance. 当前大量的临床案例和科学研究表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深度解析将是破除肿瘤免疫**障碍的关键所在。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及**耐受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细化免疫微环境的细胞免疫分型,切实有效的分子分型定量研究是指导肿瘤精准**的基础,也是在精准医学时代背景下亟需解决的难题。 独特的PhenopticsTM多光谱组织微环境景观分析方案融合了Opal多色荧光样品标记、Vectra多光谱成像和inForm智能组织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传统分析方案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肿瘤患者的精准诊断和**。 2019年6月26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巴黎大学Jérôme Galon教授研究组题为Immune evasion before tumor invasion in early lung squamous carcinogenesis的研究论文,该文利用了PhenopticsTM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对于肺癌病人样本的肿瘤免疫细胞进行了深度的分型分析,阐述了肺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在侵袭前病变组织和肿瘤微环境的细胞分型改变以及相关免疫细胞空间分布定位的差异性变化,从而揭示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塑有利于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进行调控和精准**,为提高肿瘤免疫**的有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 Nature. 2019 Jun 26. doi: 10.1038/s41586-019-1330-0 该研究工作的领导者Jérôme Galon教授利用PhenopticsTM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进行肿瘤免疫**研究和新的免疫**组合策略方案开发。附图来自Jérôme Galon教授基于Opal多色荧光标记技术获取的肿瘤组织免疫微环境描绘图片,为肿瘤免疫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