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   选择合适的蛋白表达系统是重组蛋白成功表达的关键。需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包括:目标蛋白性质、用途、蛋白质产量和成本。此外,许多蛋白质表达项目也存在着风险,尤其是大蛋白、膜蛋白、核蛋白和具有大量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 目前卡梅德生物可以提供几种表达系统可供客户选择,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四种常用于研究和工业级别的表达系统。即:细菌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和哺乳动物表达系统。   1. 原核表达系统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最主要也是最成熟的表达系统。主要方法是将目标DNA片段导入宿主细胞。然后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作为最早开发和应用最广泛的经典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晰、选育快、成本低、表达量高、产品纯化容易、稳定性好、抗污染能力强、应用范围广等优点。然而,在原核表达系统中也存在许多缺点:例如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是可溶的。细胞质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能形成称为包涵体的不溶性聚集物,这导致了蛋白难以纯化。此外,原核表达系统的翻译后修饰过程不完善,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较低。 因此,其他更复杂的系统也正在开发中;这些系统可能允许以前认为在大肠杆菌中不可能表达的蛋白质的表达,例如糖基化蛋白质。 2. 酵母表达系统 酵母表达系统作为一种新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具有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的优点。它在基因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96年对酿酒酵母全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酿酒和面包行业使用酿酒酵母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不产生毒素的GRAS(一般公认为安全的)生物,也被FDA认可。因此,酵母系统表达的产物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宿主安全性实验。然而,与新的酵母系统相比,酿酒酵母表达系统不适合于高密度培养,缺乏强有力和严格的调控启动子。分泌效率低。尤其是分子量大于30kD的许多靶蛋白几乎不分泌。 后来,人们开发了裂变酵母和甲醇酵母表达系统。其中,甲醇酵母表达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

细胞**干货|免疫细胞杀伤经典案例

细胞**干货|免疫细胞杀伤经典案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在细胞**过程中,评价免疫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其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是细胞**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其中DELFIA® EuTDA细胞毒法和DELFIA®  BrdU细胞增殖方法,凭借其高灵敏度、易操作性性等诸多优势,已逐渐成为主流的检测技术。在此,通过以下一系列的应用案例,我们将向大家展示DELFIA® EuTDA、DELFIA®  BrdU、活体影像及放射性检测等方法如何助力免疫细胞杀伤研究。   一,CAR-T细胞杀伤   毫无疑问,CAR-T疗法已成为当下最火的肿瘤细胞疗法之一。同样作为CAR-T大国,中国多数CAR-T疗法已进入临床研究,并且产业化发展迅速,而美国则还集中在临床前研发[1]。     安全性是CAR-T疗法的一大挑战。除了细胞因子风暴外,CAR-T疗法还会诱发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等安全隐患。鉴于选择性去除CD45RA阳性细胞能有效抑制GVHD发生[2],研究利用CD45RA阴性T细胞群体开展靶向CD19的 CAR-T疗法,来提高**安全性。结合DELFIA的细胞杀伤检测法和基于Calcein-AM标记的流式法,研究证明CD45RA阴性 CAR-T细胞能有效杀伤CD19阳性肿瘤细胞系,并能作用于原代NK细胞杀伤耐受的MLL重排白血病原始细胞SJ4-11(K562为敏感细胞对照,RS4;11为耐受细胞对照)[3]。     由于CD45RA-细胞主要为CD3+CD45O+记忆T细胞,因此针对常见的病原体和疫苗应有更好的回忆应答(Recall response)。通过使用DELFIA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 检测掺入的BrdU,研究确认CD45RA- T细胞对人CMV、Epstein–Barr 病毒、 herpes simplex 病毒和tetanus toxoid有更为显著的免疫反应(下图a,增殖指标)。基于同样的增殖检测平台,研究利用PBMC开展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对比不同细胞亚群的同种异体反应。相较于CDRA-效应细胞群体,CD45RA+细胞在MLR实验中具有更高的增殖能力(下图b)和IFN-γ分泌能力(下图c)[3]。     进一步的体内实验研究继续利用了PerkinElmer IVIS活体成像平台,在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证明CD4

测量冠层光合的方法介绍

测量冠层光合的方法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一种测量冠层光合的新方法 科学家对精确测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人们虽然在20世纪初就对冠层光合进行了测定,但精度太差,几乎不能说明任何科学问题。1951年,Swinbank使用涡度相关法进行草地显热和潜热通量的测量,这种先进的技术加上超声风速计使得冠层二氧化碳通量的测量成为可能,直到1968年人们才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农田进行大气边界层的观测。20世纪80年代,涡度相关法大量应用于生态系统的研究,包括冠层光合的测定,解决了很多生态学问题。 在植物生理学领域,人们可以通过对叶片光合的测定尺度推移到冠层,但这种方法的不确定性太大。对于整树碳同化而言,也有人尝试整合同位素和树干液流的方法计算冠层光合。还有对于小树的测量则可以通过整树箱法。这些方法都比较复杂,误差大。即使使用涡度相关法进行冠层碳通量的实时测定,也不能很好地捕捉植物生理的微小变动。 上世纪90年代,有人大胆地提出要在太空使用传感器监测叶绿素荧光。经过多次试验,地面验证的效果很不理想。但随着技术和仪器设备的进步,人们已经可以在大尺度上进行植被荧光的观测了,2011年成功发布了全球植被的叶绿素荧光图,而在2014年PNAS上的一篇论文再次把研究推向高潮。因此,能否通过冠层叶绿素荧光的监测直接反演冠层光合呢?答案是肯定的。近期发表在Geophys. Res. Lett.的文章“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that correlates with canopy photosynthesis on diurnal and seasonal scales in a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向我们展示了这种新技术的魅力。 作者Yang等发现,在一温带落叶林(哈佛森林),无论在天尺度还是季节尺度地面原位测量的荧光值与卫星遥感的和涡度相关法测定的结果相关性较好,证实了地面原位观测荧光的巨大潜力。那么,为什么这种方法要优于涡度相关法和卫星遥感呢?相比于涡度相关法,它监测的范围更广,能够直接反映植物的生理学信息。而相比于传统卫星遥感数据,如NDVI和EVI,荧光反映的是植被真实

凝集素芯片技术应用于肿瘤侵袭研究

凝集素芯片技术应用于肿瘤侵袭研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与糖链的表达密切相关。一些肿瘤细胞糖基化修饰的改变能够影响细胞的周期调控和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肿瘤的发展,但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晰。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小组借助糖基化研究新工具——凝集素芯片,发现肿瘤转移相关驱动因子,进而找到其上游调控因子以及下游靶向因子,揭开了黑色素瘤转移机制,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ancer cell上(PMID: 28609658)。   技术背景——凝集素芯片介绍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蛋白质,具有特定糖结构识别的特性。利用凝集素进行特定糖结构的解析是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常用手段。凝集素芯片是将多种经典凝集素以微阵列的形式固定在高分子三维芯片片基上,形成高通量凝集素芯片,可进行多种糖结构的同步筛选和交叉验证。 1、凝集素芯片筛选糖基化谱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凝集素芯片对临床黑色素瘤样本进行差异糖蛋白筛选。重点分析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糖基化差异,找到了发生显著变化的四种糖基化修饰(绿色方框表示该糖基化在原发灶中高表达,转移灶中低表达;红色方框表示该糖基化在原发灶中低表达,转移灶中高表达。同时,研究人员从TCGA、GEO数据库中提取获得相对应的糖基化基因的表达水平数据,见图1。(PS: TCGA (The cancer genome atlas)是目前重要的癌症基因信息数据库,其主要收录各种人类癌症的临床数据,基因组变异,mRNA表达,miRNA表达,甲基化等数据,是癌症研究者很重要的数据来源。GEO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是NCBI的基因表达数据库,也是当今比较全面的公共基因表达数据资源。)   图1 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糖基化检测与糖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2、体外实验:糖基化基因功能验证         随后,科研人员在黑色素瘤细胞系中,应用siRNA技术对先前筛到的差异糖基化基因进行功能验证。细胞侵袭实验结果证实FUT1、FUT2的沉默促进肿瘤转移,而抑制FUT8后,肿瘤转移明显下降。免疫荧光和

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应用于精神病早期诊断

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应用于精神病早期诊断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2018年2月21日,华盈生物合作伙伴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王继军教授研究团队在精神病研究领域获得的学术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JAMA Psychiatry》上(IF:15.3)。研究指出,首发精神病(FEP)患者有海马体积不完整性(HVI),出现明显萎缩,部分经过**的FEP患者海马持续萎缩。精神病未**期(DUP)越长,海马萎缩越严重。该研究对“DUP-生物标志物-HVI”三者之间进行了系统性探索,研究结果提示早期海马萎缩在DUP和精神分裂症不良预后之间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背景简介 精神病未**期(DUP)是指精神病发作至开始**的持续时间,是早期精神病学研究中的临床重点。DUP的长短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DUP越长,患者预后越差,其中蕴含的关联机制不明确。通常,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显著的海马体积减少特征,并且也与不良预后相关。王继军教授研究团队从临床问题出发,结合影像学、蛋白芯片等技术,解决了如下一系列精神病研究领域的科学问题: 1. 海马体积的减小是否发生在早期干预阶段? 2. 早期干预阶段的海马萎缩与DUP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3. 是否能找到海马体积减小及DUP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文献解读 分组设计 首发精神病(FEP)指患者首次出现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相关的精神病发作,并经评估而获得诊断及接受**。研究人员将71例FEP患者和73例健康人纳入研究队列,8周后对符合标准的剩余31例FEP患者和32例健康人进行再次评估,见表1。 表1  研究队列基线特征   HVI检测评估 研究人员应用3.0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FEP患者和健康人左右两侧海马体积完整性(HVI)进行扫描并进行后续统计分析。在基线, FEP患者出现海马萎缩特征,中位LHVI为0.9275, 而健康人中位LHVI为0.9512。FEP患者和健康人两组的RHVI分别为0.9237和0.9412。经过二代抗精神病药物**8周后,影像结果符合质控的24例FEP患者的LHVI年降低比率为-4.1%,RHVI年降低比率为-3.3%,而3

糖蛋白标志物研究工具——凝集素芯片

糖蛋白标志物研究工具——凝集素芯片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糖基化是Z为广泛和复杂的蛋白质共翻译或翻译后修饰之一,它是通过糖基转移酶,在新生多肽或者成熟蛋白质的特定氨基酸上添加多个单糖的过程,通俗的理解就是在细胞器内“出厂”的蛋白质上添加各种糖链“标签”的过程。人体内至少50%的蛋白质都会发生糖基化修饰。这类修饰与蛋白质的正确折叠、构象稳定性及分泌等密切相关,并影响多种生理学过程,如分子间识别、细胞的粘附、免疫反应、肿瘤的侵袭转移等。    这样一种重要的修饰“标签”不仅会因蛋白质本身的动态多样性而在不同类型的样本中呈现丰度和类别差异,还会因各种生理或病理条件而在同类型的样本中发生变化,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异质性。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在全局的角度,快速地描绘出样本总体的糖基化修饰图谱呢?答案是——凝集素芯片。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检验科杨蔺主任与华盈生物研发团队、上海交通大学陶生策教授课题组一起展开合作,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研究对象,通过凝集素芯片筛选血清糖基化谱,进一步结合质谱分析,找到潜在的肺炎血清诊断糖蛋白标志物HPR,有助于对儿童非细菌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12号在线发表在学术期刊《Proteomics - Clinical Applications》上。                           该研究的论文作者有多名来自华盈生物研发团队,成功应用了华盈生物新建立的凝集素芯片-标志物研发方案 ,综合了蛋白芯片与质谱两种蛋白组学技术,为复杂疾病的临床标志物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具有借鉴意义。也充分体现了华盈生物专业化技术服务的理念与研发实力。   研究思路解析:     第1步:明确研究目的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感染性疾病,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病因。CAP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但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婴幼儿早期症状无明显差别,传统的诊断方法存在不足,难以实现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断,因而临床上以经验性

培养基的制备、使用、保存及相关疑难解答

培养基的制备、使用、保存及相关疑难解答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培养基的制备、使用、保存及相关疑难解答!   一、培养基的实验室制备 确制备培养基时微生物检验的最基础步骤之一。使用脱水培养基和其他成分,尤其是含有有毒物质(如胆盐或其他选择剂)的成分时,应遵守良好实验室规范和生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培养基的不正确制备会导致培养基出现质量问题。 使用商品化脱水合成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时,应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配置。记录所有相关数据,如质量/体积、pH、制备日期、灭菌条件和制备人员等。 使用各别成分制备培养基时,应按照配方准确配制,记录所有细节信息,如;培养基名称和类型及试剂级别、每个成分物质含量、制造商、批号、pH、培养基体积(分装体积)、无菌措施(包括实施的方式、温度及时间)、配置日期、人员等,以便潮源。 1.水 除特定要求,实验室用水的电导率在25℃下应不高于25uS/cm(相当于电阻率≥0.4MΩcm)。 微生物污染应不超过103CFU/mL,**低于102CFU/mL。应根GB/T 5750.12或其他有效方法,定期检验微生物的污染。 2.称量和复水 称量所需量的脱水培养基(注意防止吸入粉末,尤其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培养基粉末),先加入少量水,充分混合(注意避免培养基结块)后再加水至所需的量。 3.溶解和分装  脱水培养基加水后适当加热,并不搅拌使其快速溶解,必要时,重新溶解。含琼脂的培养基在加热溶解前应浸泡几分钟。 4.pH的测定和调整 用pH计测定pH,必要时在灭菌前调节pH,除特殊说明外,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25℃时,要求pH的变化不超过0.2pH单位.通常使用浓度约为40g/L( 约1 mol/ L)的氢氧化钠溶液或浓度约为36.5g/L(约1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如果灭菌后调节pH,溶液需灭菌。 注:商品化培养基在高压灭菌前后pH可能发生明显变化,但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时,灭菌前无需调节pH。 5.分装 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分装到适当的容器中,容器的体积至少为体积的1.2倍。 6.灭菌 ①概述 培养基和试剂的灭菌通常采用湿热灭菌或过滤灭菌。 有些培养基无需高压灭菌,可煮灭菌。如,含亮绿的肠道菌培养

离心机操作规程操作说明

离心机操作规程操作说明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离心机操作规程操作说明 公司客户遍布大学、研究所、生物技术公司等科研单位。公司的服务和业务 在同行获得一致好评。其立足于生命科学领域,全力打造高品质生物科技产品链和技术服务链,也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我们建立了集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多方位的服务体系。我们有激情、有理想,更有责任感,是您科研道路上值得信赖的伙伴。小编为你介绍 离心机操作规程操作说明。 操作规程:   A.将仪器放在坚固的平整的台面上,以免运转时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B.不能在盖门放置任何物品,以免出现凹凸不平,影响仪器的使用效果;   C.使用前必须经常检查离心管是否有裂纹,老化现象,如有应及时更换;   D.将物品和离心管一起两两进行平衡,并对称放入离心机中,以免损坏仪器,并盖好安全盖;   E.调节好离心时间,并先从低转速调起,至所需的转速为止,并让其自然停止;   F.小心取出物品,不可剧烈摇晃,否则需重新离心。   G.实验完毕后,将调速旋钮调为零,并将转头和仪器擦干净,以防止试液沾污而产生腐蚀和损坏。

茶叶快速检测方案及配套产品介绍

茶叶快速检测方案及配套产品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一、背景及意义 茶叶是我国的国饮, 长期饮用不安全茶叶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和媒体更加关注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将工作重心从增加产量转到了全面提高质量上来,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毒素、土地污染等因素。农药残留是当前茶叶最大质量安全问题,农药在茶叶种植中的不规范使用、监管手段落后,是导致茶叶农药残留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 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对茶叶安全高度重视, 加大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力度,采取禁止在茶叶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措施。 茶叶具有产地多样、流通量大等特点,要把好茶叶的质量关,必须从种植、采收、加工、出厂等生产源头环节抓起,这就要求检测过程简单、检测时间短,能快速出结果,帮助企业及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控制,为达到事前监管的目的,快速检测技术是茶叶质量监管最合适的技术手段。   食安科技一直致力于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针对目前困扰人民大众的茶叶质量安全,推出了茶叶快检检测解决方案。本方案针对茶叶的采收、加工等环节,从检测项目、检测范围、检测速度、灵敏度、操作简便性等方面,设计了相应的快检产品配置方案。 检测项目   快速检测配置方案 配套快速检测产品介绍

植物育种实用知识点

植物育种实用知识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将博思公司陆续发布的育种实用性系列文章要点整理缩编为几点,力求精炼,便于了解,分享给各位育种朋友,观点对错,敬请自思量。 1、植物育种用育种值 不少人在用配合力,配合力和育种值的区别是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在植物育种中使用育种值,来自动物育种的成功应用,更来自数量遗传学知识本身。在某种程度上,育种值是一般配合力的更科学更牢靠应用,博思公司提供的《配合力分析与BLUP育种值分析的结果比较.pdf》,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如果您从事植物育种,没有听说过“植物育种用育种值”,建议了解;如果您在用一般配合力育种,建议尝试育种值。 BLUP育种值模型(线性混合模型)采用了育种值构建而不是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提倡“植物育种用育种值”不是否定配合力,是提升配合力的使用。 2、方差分析缺区问题 缺区问题很复杂,不同的试验设计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认为用线性混合模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想法不可靠,客观上存在缺区到什么程度,不能进行方差分析的临界问题,从品种试验来说,品种不种出来,谁都不知道它会长成啥样,这不是线性混合模型能解决的问题,也是估计法要注意的,缺区导致模型中相关效应平均数无法计算,可以作为是否能进行方差分析的一个考察条件,该考察条件得到了SAS9.1 ANOVA过程的验证。 3、品种稳定性适宜性问题 品种布点试验区域试验,花钱多,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品种稳定性和适宜性问题。在比较了多种稳定性方法后,我们推荐相对平均偏差RSD这个基本统计量。该方法简单到甚至都不好意思说是一种数据分析方法,但是RSD可以准确地衡量品种布点试验中,品种间的稳定性优劣,如果你担心RSD比较的科学性,尽可以跟任何一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结果去对比。 品种适宜性问题,从我们比较的结果来看,立足试验中的地点效应去衡量品种适宜性,这样的分析思想更可靠,比如环境指数。稳定性分析方法不牢靠,各种图示没有意义。 4、遗传力问题 遗传力,

​大鼠ELISA试剂盒通用操作说明

​大鼠ELISA试剂盒通用操作说明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大鼠ELISA试剂盒操作说明  每一次提醒你总能默默地记住,每一项任务你都会静静地完成,对自己及时反省让你慢慢地进步,望你带着这些好的品质去新的天地开拓,一定会有丰厚的收获。小编为大家介绍 大鼠ELISA试剂盒操作说明 。 操作步骤:   1.   标准品的稀释与加样:在酶标包被板上设标准品孔10孔,在第一、第二孔中分别加标准品100μl,然后在第一、第二孔中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然后从第一孔、第二孔中各取100μl分别加到第三孔和第四孔,再在第三、第四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然后在第三孔和第四孔中先各取50μl弃掉,再各取50μl分别加到第五、第六孔中,再在第五、第六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ul,混匀;混匀后从第五、第六孔中各取50μl分别加到第七、第八孔中,再在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后从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取50μl加到第九、第十孔中,再在第九第十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后从第九第十孔中各取50μl弃掉。(稀释后各孔加样量都为50μl,浓度分别为24ng/L,16ng/L ,8ng/L,4ng/L, 2ng/L)。   2.   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   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   配液:将2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20倍稀释后备用。   5.   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重复5次,拍干。   6.   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   温育:操作同3。   8.   洗涤:操作同5。   9.   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5分钟.   10. 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11. 测定:以空白

食品快检实验室建设方案介绍

食品快检实验室建设方案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食品快检实验室建设方案 农贸市场、商超快速检测实验室主要是针对日常生活消费类蔬菜、水果、畜禽肉、水产品等检测。按照不同的农贸市场和商超的需求,我们提供了较优的整体解决方案。山东云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协助国内多家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及学校建立起“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主要配置设备如下表:   多参数农药残留检测仪YT-NY12 1、检测标准:依据国家标准方法(GB/T5009.199-2003)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粮农组织FAO残留农药检测标准、世界环境保护局EPA参照摄入量等要求来设计。采用酶抑制率比色法对水果、蔬菜等农林产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含量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2、广泛应用于主要用于蔬菜、水果、茶叶、粮食、农副产品等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此外还可用于果蔬茶生产基地和农贸批发销售市场现场检测,餐馆、学校、食堂、家庭果蔬加工前的安全速测等。 3、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试剂均可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农业部标准的要求。  4、自动判断样品是否合格,检测结果更加直观。 5、仪器具有100多种蔬菜名称数据库,直接点击可使用。并且可以编辑蔬菜名称,可直接打印出蔬菜名称。 6、检测通道:12个检测通道,可以同时测试多个样品,每个样品由程序控制分别独立工作,不会互相干扰。  7、主控芯片采用32位处理器,运转速度更快,稳定性强。  8、显示方式:5英寸液晶触摸屏显示,人性化中文操作界面,读数直观、简单。  9、打印机采用串口5v打印,可选择手动打印或者自动打印,三分钟出打印结果,打印格式为检测人姓名、吸光度差值、检测时间、检测机构、样品名称及结果判定。  10、光源采用进口超高亮发光二极管,具有低功耗、高精度、稳定性强、光源可控可以关掉不使用的光源,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11、采用USB2.0接口设计,方便数据的存贮和移动,并可随时与计算机直接相连,并且可用计算机控制仪器。实现数据查询、浏览、

叶绿素知识与叶绿素荧光测定的原理(下)

叶绿素知识与叶绿素荧光测定的原理(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叶绿素知识与叶绿素荧光测定的原理(下)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将一片脱去淀粉的紫罗兰叶片放在阳光下数小时之后用碘试剂检测,可以发现只有叶片上绿色的区域变色而白色区域没有,也就是说只有绿色区域有淀粉存在。这显示了光合作用在缺乏叶绿素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叶绿素存在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叶绿素 - 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 叶绿素的可见光波段的吸收光谱,在蓝光和红光处各有一显著的吸收峰。吸收峰的位置和消光值的大小随叶绿素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叶绿素a最大的吸收光的波长420-663nm,叶绿素b 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在460-645nm。当叶绿素分子位于叶绿体膜上时,由于叶绿素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会使光吸收的特性稍有改变。(手持式叶绿素测定仪)   叶绿素的酒精溶液在透射光下为翠绿色,而在反射光下为棕红色。这个红光就是叶绿素受光激发后发射的荧光。这个现象就是荧光现象。其主要原理是由于叶绿素有两个不同的吸收峰。叶绿素吸收光的能力极强,如果把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放在光源与分光镜之间,可以看到光谱中有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因此,在光谱上就出现了黑线或暗带,这种光谱叫吸收光谱。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区域有两个:一

叶绿素知识与叶绿素荧光测定的原理(上)

叶绿素知识与叶绿素荧光测定的原理(上)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叶绿素知识与叶绿素荧光测定的原理(上) 1983年,WALZ公司首席科学家,德国乌兹堡大学教授Ulrich Schreiber博士利用调制技术和饱和脉冲技术,设计制造了全世界第一台脉冲振幅(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荧光仪——PAM-101/102/103。 所谓调制技术,就是说用于激发荧光的测量光具有一定的调制(开/关)频率,检测器只记录与测量光同频的荧光,因此调制荧光仪允许测量所有生理状态下的荧光,包括背景光很强时。正是由于调制技术的出现,才使得叶绿素荧光由传统的“黑匣子”(避免环境光)测量走向了野外环境光下测量,由生理学走向了生态学。 经过充分暗适应后,所有电子门均处于开放态,打开测量光得到Fo,此时给出一个饱和脉冲,所有的电子门就都将该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为了荧光和热,此时得到的叶绿素荧光为Fm。根据Fm和Fo可以计算出PS II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Fm-Fo)/Fm,它反映了植物的潜在最大光合能力。 所谓饱和脉冲技术,就是打开一个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小于1 s)的强光关闭所有的电子门(光合作用被暂时抑制),从而使叶绿素荧光达到最大。饱和脉冲(Saturation Pulse, SP)可被看作是光化光的一个特例。光化光越强,PS II释放的电子越多,PQ处累积的电子越多,也就是说关闭态的电子门越多,F越高。当光化光达到使所有的电子门都关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时,就称之为饱和脉冲。   打开饱和脉冲时,本来处于开放态的电子门将该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为了叶绿素荧光和热,F达到最大值。   在光照下光合作用进行时,只有部分电子门处于开放态。如果给出一个饱和脉冲,本来处于开放态的电子门将该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为了叶绿素荧光和热,此时得到的叶绿素荧光为Fm’。根据Fm’和F可以求出在当前的光照状态下PS II的实际量子产量Yield=ΦPSII=ΔF/Fm’=(Fm’-F)/Fm’,它反映了植物目前的实际光合效率。   光照状态下打开饱和脉冲时,电子门被完全关闭,光合作用被暂时抑制,也就是说光化学淬灭被全部抑制,但

胎牛血清的成分介绍

胎牛血清的成分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那么新生血清有哪些成分? 1.蛋白质 新生牛血清的服务商介绍,新生牛血清中的主要成份中除包括可携带金属离子、脂肪酸和自身是激素类蛋白外,主要还有白蛋白,球蛋白。纤维粘连素 细胞促进细胞附着;胎牛血清中含胎球蛋白促细胞依附;转铁蛋白可以结合铁离子,减少其毒性会被细胞利用的可能。 2.多肽 血小板促生长因子能促细胞分裂,据专人介绍新生牛血清是多肽家族的重要成员,多肽拥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它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因子数量的增加,不仅如此,它还能够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神经细胞生长因子等,据悉,虽然从数量上来看新生牛血清的含量比例少,但它能够促进细胞的增长。 3.激素 激素对细胞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胰岛素是可以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和氨基酸,与促细胞分裂有关。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能与细胞表达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从而有胰岛素同样的作用。促生长激素:促细胞增殖效应。氢化ke的松:技术先进的新生牛血清中含有定量的该成分,它可能兼有促细胞贴附和增殖作用,但有人证明,血清中的氢化ke的松,如细胞密度高时可能有抑制细胞的作用和诱导其发生分化。 4.其他成份 新生牛血清中的氨基酸、葡萄糖、酮酸等对多种营养成分的合成培养基意义不大,与蛋白相结合状态的微量元素对细胞培养有意义。 以上就是新生牛血清的大体组成成分,因为现在对牛血清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所以生物技术有很多都是针对牛血清的,并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所以研究一直都在稳步进行着,牛血清终肯定会发挥出它核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