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如何应对粘度测量中的爬杆效应?

如何应对粘度测量中的爬杆效应?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爬杆效应是高聚物具有粘弹性的表现之一。对于粘性流体,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面将呈凹 形(左图);与粘性流体不同,盛在容器里的高分子液体(粘弹性流体),当这种样品中放 入转子旋转时,没有因为惯性作用而甩向容器壁附近,反而环绕在棒附近,出现沿棒向上爬 的“爬杆”现象(右图),这种现象称为韦森堡效应,法向应力效应,又称“包轴”效应。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种高分子物料具有弹性,由于高分子流体在流动中形成各向异性结 构而产生的:在旋转时具有弹性的大分子链会沿着圆周方向取向并出现拉伸变形,从而产生 朝向轴心的压力,离轴越近的地方剪切速率就越大,故法向应力越大,相应的,高分子链的 弹性恢复力就越大,于是使得液体沿轴向上挤,就出现了爬杆现象。  什么是粘弹性流体?有粘性液体和弹性固体的特性。 粘性液体:受力,流动,产生永jiu性形变 弹性固体:受力,变形,去除外力,形变恢复 粘弹性流体:受力时产生形变,去除外力,形变部分回复,受力时间越长,形变恢复部分越 少。 爬杆效应的不利后果及其克服办法: 1、 爬竿效应对于高分子溶液而言是正常的,只要分子量达到一定数必然要爬竿,这也是高 分子溶液弹性的体现。用普通粘度计来测量时由于爬杆现象,得到的数据经常是大于真实的 粘度值,同时这类物料实际又是假塑性剪切变稀的,因此对这类物料的特性经常使测试者感 到困惑。   2、 要想克服爬杆效应的方法: 针对这类物料,不能采用同轴圆柱体转子,zui简单的方法是采用 RST-CPS 锥板流变仪,根据 物料的粘度范围选用 CP25-1 或 CP50-1 转子,可以先做一下剪切率扫描,得到基本的流变曲 线,然后根据情况确定zui后的测量条件,一般建议采用低剪切率进行测量。如下图所示,一 个聚合物在不同聚合条件下的流变曲线。从曲线可以发现,该物料是假塑性流体,经过实验 也发现具有触变性,zui后确定在较低剪切率(该样品采用 8 S-1)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可以 获得稳定可靠

奥豪斯小课堂|你不可不知的天平校准的原理

奥豪斯小课堂|你不可不知的天平校准的原理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实验员们都知道,实验的严谨性和研究的规范性,都要求实验人员认真维护每一款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的日常维护,则是每次使用前必不可少的预热和校准。 电子天平的校准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本文将从天平内部构造的特性来为您讲解天平校准的原理及必要性,并为您介绍OHAUS电子天平的AutoCal自动校准功能及其优势。 1 什么是称重传感器,天平中的称重传感器如何工作? 在日常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电子天平,属于精密仪器。 称重传感器是电子天平里最核心的机电装置,也是一种金属物体。 当它被施加载荷时,会发生偏转或弯曲。但这种整体变化幅度非常小。 以下图为例,图示为一个简单的电磁力补偿称重传感器。左图为其空载状态,右图为负载状态。 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到施加负载后,导致称重传感器产生弯曲或偏转。 这样的形变可能由物体重量或向下力形成,称重传感器会将这样肉眼难以观测到的物理形变,转换成可量化的电信号。 2 金属的热胀冷缩可以忽略不计吗? 众所周知,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体的热胀冷缩。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我们每天接触到的所有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周围的气体,都是由被称为原子的极小粒子组成。 在固体中,原子以特定方式排列,不允许做过多移动。但是,当一种物质被加热时,能量被吸收。这种吸收的能量增加了构成它的原子的动能,反过来又使原子占据更多的空间,从而使物体膨胀。反之,当去除热量时,储存在给定材料的原子中的动能减少,因此材料就会收缩。 这样的现象,称为热胀冷缩。 通常来说,金属等材料的膨胀和收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不会产生什么后果。但是,在高精度应用中,即使极细微的热胀冷缩也可能带来挑战。 电子天平非常精密敏锐,非工作情况下,外界环境的细微变化,也会使称重传感器发生弯曲和偏转。   3 为什么必须要进行校准? 为保证电子天平的每次称量都可以获得最可靠的结果,我们必须降低环境变化的影响。天平校准,就是这样一种必要的手段。 校准,即应用已

电泳仪、电泳槽的使用方法

电泳仪、电泳槽的使用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电泳仪:电泳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析手段。电泳一般分为自由界面电泳和区带电泳两大类,自由界面电泳不需支持物,如等电聚焦电泳、等速电泳、密度梯度电泳及显微电泳等,这类电泳目前已很少使用。而区带电泳则需用各种类型的物质作为支持物,常用的支持物有滤纸、醋酸纤维薄膜、非凝胶性支持物、凝胶性支持物及硅胶-G薄层等,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常用的是琼脂糖凝胶电泳。所谓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不同物质由于所带电荷及分子量的不同,因此在电场中运动速度不同,根据这一特征,应用电泳法便可以对不同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或将一定混合物进行组份分析或单个组份提取制备,这在临床检验或实验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电泳仪正是基于上述原理设计制造的。下面简单介绍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使用方法 1. 首先用导线将电泳槽的两个电极与电泳仪的直流输出端联接,注意极性不要接反。 2. 电泳仪电源开关调至关的位置,电压旋钮转到*小,根据工作需要选择稳压稳流方式及电压电流范围。 3. 接通电源,缓缓旋转电压调节钮直到达到的所需电压为止,设定电泳终止时间,此时电泳即开始进行。 4. 工作完毕后,应将各旋钮、开关旋至零位或关闭状态,并拨出电泳插头。 注意事项 1. 电泳仪通电进入工作状态后,禁止人体接触电极、电泳物及其它可能带电部分,也不能到电泳槽内取放东西,如需要应先断电,以免触电。同时要求仪器必须有良好接地端,以防漏电。 2. 仪器通电后,不要临时增加或拨除输出导线插头,以防短路现象发生,虽然仪器内部附设有保险丝,但短路现象仍有可能导致仪器损坏。 3. 由于不同介质支持物的电阻值不同,电泳时所通过的电流量也不同,其泳动速度及泳至终点所需时间也不同,故不同介质支持物的电泳不要同时在同一电泳仪上进行。 4. 在总电流不超过仪器额定电流时(*大电流范围),可以多槽关联使用,但要注意不能超载,否则容易影响仪器寿命。 5. 某些特殊情况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拿到一个样品,我们该怎样定性和定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是关键,下面介绍一些常规的步骤:   1、样品的来源和预处理方法   GC能直接分析的样品通常是气体或液体,固体样品在分析前应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且还要保证样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组分(如无机盐),可能会损坏色谱柱的组分。这样,我们在接到一个未知样品时,就必须了解的来源,从而估计样品可能含有的组分,以及样品的沸点范围。如果样品体系简单,试样组分可汽化则可直接分析。如果样品中有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组分,或样品浓度太低,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采用吸附、解析、萃取、浓缩、稀释、提纯、衍生化等方法处理样品。   2、确定仪器配置   所谓仪器配置就是用于分析样品的方法采用什么进样装置、什么载气、什么色谱柱以及什么检测器。   一般应首先确定检测器类型。碳氢化合物常选择FID检测器,含电负性基团(F、Cl等)较多且碳氢含量较少的物质易选择ECD检测器;对检测灵敏度要求不高,或含有非碳氢化合物组分时,可选择TCD检测器;对于含硫、磷的样品可选择FPD检测器。   对于液体样品可选择隔膜垫进样方式,气体样品可采用六通阀或吸附热解析进样方法,一般色谱仅配置隔膜垫进样方式,所以气体样品可采用吸附-溶剂解析-隔膜垫进样的方式进行分析。   根据待测组分性质选择适合的色谱柱,一般遵循相似相容规律。分离非极性物质时选择非极性色谱柱,分离极性物质时选择极性色谱柱。色谱柱确定后,根据样本中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的差值情况,确定色谱柱工作温度,简单体系采用等温方式,分配系数相差较大的复杂体系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进行分析。   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氦气等。氢气、氦气的分子量较小常作为填充柱色谱的载气;氮气的分子量较大,常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的载气;气相色谱质谱用氦气作为载气。   3、确定初始操作条件   当样品准备好,且仪器配置确定之后,就可开始进

如何优雅快速地完成荧光Western Blot?

如何优雅快速地完成荧光Western Blot?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随着荧光检测的普及,许多科研人员将western blot的检测方法从化学发光转到多重荧光。这是因为荧光检测能够实现多重western blot分析,每次能够同时检测几个目标蛋白,而不再需要剥离和重新杂交。另外,荧光的好处在于动态范围更宽、信号稳定性更好。 为了让你的实验过程能轻松+成功,深蓝云生物研发部的专家们为我们带来了一些荧光western blot的小贴士。   ★ 荧光Western Blot基础知识 ★ 荧光western blot可以进行多重检测并生成可定量的精准数据满足期刊杂志对于数据发表的要求。荧光检测解决了化学发光检测所面临的一些局限性,例如:数据的重现性,半定量,动态范围等问题。所以荧光Western blot变得越来越流行。对于需要更复杂的信号线性分析和蛋白丰度相关性的研究人员来说,荧光方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一旦你决定使用荧光数字成像系统,下一步就是仔细考虑印迹试剂了。高品质,低荧光膜是荧光Western blotting的**。也需要优化封闭液和漂洗液,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小伙伴在从化学发光转换到荧光检测时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是高背景。使用正确的膜,以及封闭液和漂洗液,将确保你开始正确的荧光western实验。在转印过程中,关键是要使用一种不会产生太多热量的协议。高温会导致背景升高,特别是在可见荧光检测中。因此,在不产生过多热量的缓冲液中,短时间内进行湿转或半干转是理想的选择。 最后和最具挑战性的试剂选择是荧光二抗的选择。幸运的是,随着荧光检测方法的日益普及,市场上有大量的商品化的荧光二抗可供选择。在选择抗体染料偶联物之前,了解成像系统每个通道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是很重要的。一旦了解了这些信息,您就可以选择与您的系统最兼容的染料。 如何提高荧光western blot检测效果 ★  用滴定法测定一抗和二抗的原始浓度。 ★  多重检测之前,先分别对目的蛋白和内参进行优化。 ★  一抗的使用浓度要高于传统的化学发光的2-5X。二抗的浓度也需要增加,一般建议使用的初始稀释度是

微生物实验冰冻切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冰冻切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微生物实验冰冻切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准备 ⒈清理实验台及仪器 ⒉开启冷冻切片机并将冷冻切片机预降至所需温度(- 15~-20 ℃*) ⒊准备好处理好的载玻片、刀片、胶水以及药品   二、取材 解剖之后迅速取出所需的新鲜组织,用干纱布或滤纸擦干后不需固定直接取材(24×24×2mm*),以防形成冰晶造成切片中形成形状不一的空泡,使细胞内结构移位。 注:取材中目的标本既要明确也要确保其结构的完整性,应避免不必要的脂肪及坏死组织附着;要尽量剔除毛发、硬骨或钙化物;保乳手术切缘由于脂肪组织较多,取材厚度**不要超过 3mm,厚者冰冻费时,大者难以切完整。甲状腺及淋巴结组织要带全组织被膜并除去多余的脂肪组织。   三、冷冻切片 ⒈取出组织支承器,放平摆好组织,周边滴上包埋剂,速放于冷冻台上冰冻,用吸热器压住组织,至包埋剂与组织冻结成白色冰体即可切片(1~3分种)。 ⒉将冷冻好的组织块,夹紧于切片机持承器上,启动粗进退键,转动旋钮,将组织修平。 ⒊调好欲切的厚度,根据不同的组织而定,原则上是细胞密集的薄切,纤维多细胞稀的可稍为厚切,一般在5~10μm间。 ⒋调好防卷板。制作冰冻切片,关键在于防卷板的调节上,这就要求操作者要细心,准确地将其调较好,调校至适当的位置。切片时,以切出完整、平滑的切片为准。切好的组织在干净的玻片上黏附时顺着一个方向稍微用力轻轻一带 ,可避免组织摊片过程中皱折 ,保证组织结构的完整及切片的美观。 注:①包埋剂的选用:包埋剂是对冷冻切片质量一重要影响因素,包埋剂用量要适宜,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标本冷冻质量。常用的有三种包埋剂OCT剂、B超藕合剂以及普通胶水。B超藕合剂适用于细胞丰富质地较嫩的组织,普通胶水或 OCT剂适用于纤维丰富质地偏硬组织。(OCT包埋剂骤冷时固化,其冷冻速度和软硬韧度与组织相近,其还具有水溶性,不影响染色等优点。) ②组织块过小:先将少量胶挤在托架上预先放在冰冻机中冷冻,约30秒钟左右待胶凝固时将小组织放上,组织周围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 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而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速冻食品中的存在量,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4日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允许金葡菌限量存在。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它的检测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①培养基:7.5%NaCl肉汤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培养基(按常规方法制作) ②试剂:7.5%NaCl肉汤培养基,革兰氏染色,血琼脂平板,Baird-Parker琼脂平板,生理盐水,兔血浆(1:4) ③器材:温箱,显微镜,天平,均质器,载玻片,L型涂片棒,三角瓶,刻度吸管,平皿,试管及试管架,研磨,1ml注射器, ④实验动物:健康的小白鼠 2、方法 待检样品25g+225ml 灭菌生理盐水   │   ┌─────┴─────┐   直接计数法 增菌培养方法   ↓ ↓   Baird-Parker琼脂平板 7.5%NaCl肉汤培养基   ↓ ↓   血平板 血平板   └─────┰─────┘   ↓   ┌─────┰─────┰──────┐   ↓ ↓ ↓ ↓   涂片染色镜 溶血观察 动物接种试验 血浆凝固试验   └─────┴──┯──┴──────┘   ↓   报告 二、实验步骤 1、样品的采集 称取25g火腿肠,切碎搅匀(用灭菌研钵研磨),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225ml 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10样品混悬液,混匀后作用20分钟,随机取10ml 离心。 2、增菌及分离培养 ①增菌培养方法:吸取5ml上清液,接种于7.5%NaCl肉汤培养基内,置于(37±1℃)恒温箱中培养24h,划线接种入血平板,(37±1℃)恒温箱中培养24h。 ②直接计数方法:吸取上述悬液,进行10倍递增稀释,根据样品污染情况,选择不同浓度的稀释液各1ml,分别加入3个Baird-Parker琼脂平板,每个平板的接种量分别为0.3ml、0.3ml、0.4ml。用灭菌L型涂布棒涂布整个平板,置于(37±1℃)恒温箱中培养24h。之后分别对3个平板上生长的周围有浑浊带的黑色菌落进行计数

今天,你吃对鸡蛋了吗?奥豪斯助力食品类沙门氏菌检测

今天,你吃对鸡蛋了吗?奥豪斯助力食品类沙门氏菌检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今天,你吃对鸡蛋了吗? 奥豪斯助力食品类沙门氏菌检测   据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消息,2019年4月16日,澳新食品标准局发布召回通报,Steve's Fresh Farm Eggs正在召回可能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鸡蛋。 受召回产品具体信息如下:   受召回产品的原产国为澳大利亚。产品名称为Fresh Eggs From My Farm 12 Free Range Eggs和Fresh Eggs From My Farm Cage Eggs ,两款产品重量均为700g,保质期为2019年5月6日。这些产品已经在新南威尔士州出售。 鸡蛋居然也会受到沙门氏菌污染? 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科普一下吧~~   沙门氏菌是食物传播病原菌中研究最活跃的细菌。可寄居在哺乳类、爬行类、鸟类、昆虫及人的胃肠道中,种类繁多的家养和野生动物的感染率在1%~20%以上。故各种家禽、家畜在喂养、屠宰、运输、包装等加工处理过程中均有污染的机会。如家禽、家畜屠宰时的卫生条件差,肠腔的沙门氏菌就可污染肉类。此外,肉类等也可在贮藏、市场出售、厨房加工等过程中通过各种用具或直接互相污染,其中在零售市场购买的生肉有1%~58%污染了沙门菌。蛋类或蛋制品的污染来源,可以是禽类卵巢或输尿管,也可以由粪便、肥料、泥土中的沙门氏菌穿过完整蛋壳进入蛋内。一般在许多由蛋混合制成的蛋粉或其他制品中,感染率相当高;乳类及其制品如冰淇淋、袋装熟食等也会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以上各种动物源性食物是引起沙门氏菌感染的最常见媒介物。     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有: ①肠热症:即伤寒与副伤寒病。由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所引起的慢性发热症状。为法定传染病之一。 ②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菌以鼠伤寒、肠炎、汤卜逊、猪霍乱、乙型及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为常见。 ③慢性肠炎:沙门菌可引起老人和儿童的慢性肠炎。 ④败血症:多由猪霍乱沙门菌引起。   从食品中分离沙门氏菌样品的制备 下面的方法是以25g样品为检测单位, 含壳蛋:用硬刷子在水流下刷洗蛋。把蛋在含0.1%十二烷酸磺酸钠(SDS)的200ppm氯离子溶液中浸泡30min。加8

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荧光标记VS无标记

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荧光标记VS无标记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在之前的文章中(领往昔风云,看今日OpenSPR、Biacore和Fortebio孰强孰弱),我们通过实验对比了市面上主流的无标记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技术。今天我们来聊聊基于荧光标记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技术。        同无标记技术相比,利用荧光技术检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成本较低,例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凝胶迁移实验,无需昂贵的仪器便可完成结合分析。然而,基于荧光标记的检测技术也存在自己的局限性,像凝胶迁移实验就只能用来检测蛋白和核酸间的相互作用。那么在具体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呢?不要着急,下面我们便为大家介绍最常见的荧光结合分析技术,为您提供一些思路。 荧光偏振(FP)        荧光偏振技术利用偏振光激发探针上的荧光基团,根据探针迁移状态的不同,发射光为偏振光或非偏振光。例如生物大分子旋转相对较慢,由偏振光激发后会产生偏振信号。而小分子由于旋转较快会导致信号去极化。通过分析发射光的偏振信号强度便可快速定量分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酶活性检测。        荧光偏振技术非常适用于高通量筛选实验,但是不能得到结合动力学参数(结合/解离速率常数),且荧光基团可能会对分子间的结合产生影响,需要用其他技术手段加以验证。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表的文章Luteolin inhibits Musashi1 binding to RNA and disrupts cancer phenotypes in glioblastoma cells就是利用该技术高通量筛选靶向癌症相关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之后使用我们的LSPR技术进行验证。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是指在两个不同的荧光基团中,如果一个荧光基团(供体 Donor)的发射光谱与另一个基团(受体Acceptor)的吸收光谱有一定的重叠,当这两个荧光基团间的距离合适时(一般小于100Å),就可观察到荧光能量由供体向受体转移的现象。这样我们就可以检测分别带有供体和受体基团的融合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同其他技术相比,FRET最大的优势是可用于研究活细胞生

实验室法检测“网红”小龙虾的金属含量

实验室法检测“网红”小龙虾的金属含量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网红”小龙虾能否放心吃?这组数据告诉你真相! -------- 小龙虾食品安全检测(一)   随着夏日的临近,小龙虾又开始在餐桌上大行其道。但是,也确有新闻报道过,某地某人怀疑吃小龙虾被送进医院。各种说法都有,看着也着实让人害怕,那到底小龙虾能不能吃呢?一些人担心的重金属、兽药、漂白剂等问题是否存在? 某理化测试中心近日对多家“网红”龙虾店进行了一番大检测。那么,结果如何呢? 今天,小编就带您来实地检测一番吧。 样品制备:4份小龙虾样品随机采购 检测地点:  某理化测试中心 检测项目: 检测重金属:铅 镉 检测兽药残留:孔雀石绿 硝基呋喃 检测漂白防腐:二氧化硫 检测非法添加:罂粟碱五项   四份小龙虾样品送到了某理化测试中心的实验室。实验人员开始采样、制样,根据消费者关注的重金属、兽药抗生素残留、漂白防腐、非法添加等方面,对四份小龙虾进行检测。   一周后,四份小龙虾检测结果终于出炉。(本次实验仅对送检样品负责)   首先来看看重金属检测结果,这项指标主要是反映小龙虾的生长环境有没有受污染。测试报告显示,四份小龙虾样品没有检出铅,但是四份样品都检测出了镉。 理化测试中心实验室高级主管表示:“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甲壳类水产品中重金属镉含量要求是0.5mg/kg。这4份样品里面检出镉最高的一份是0.22mg/kg,它是符合国家重金属镉含量要求的。” 看来, 小龙虾食品安全检测第一关:检测重金属,顺利通过。品质还是令人放心的。   那我们就接着往下看,是如何进行小龙虾食品检测的吧~~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 5g/cm3 的金属,包括金、银、铜、铅、锌、镍、钴、镉、铬和汞等45种元素,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引起的污染,主要是指汞(水银)、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引起的污染。因为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而且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

扫描电镜为你揭秘蚊子叮咬的“真相”

扫描电镜为你揭秘蚊子叮咬的“真相”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通常雌性蚊子以人和动物血液为食,雄性蚊子吸食植物汁液。蚊子虽小,却可以传播多达 80 多种疾病,包括登革热、疟疾、丝虫病等。被蚊子叮咬后,会使人感到痒和不舒服,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蚊子的口器其实“不简单”。 (图片来自网络) 通常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蚊子口器为下唇(又称喙鞘),喙鞘里面会包裹蚊子的六根“吸血工具”,分别是一对上颚、一对下颚、上唇和舌,下面我们一一做介绍: 下唇 下唇主要起保护颚、上唇和舌的作用,吸血过程不会刺进人的皮肤,可以发生弯曲使其他嘴器刺进皮肤,吸血过程中可以起到固定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下唇直径大约 80 μm,表面有鳞片覆盖。      下唇-扫描电镜图片 上颚和下颚 上、下颚比较坚硬且锋利,主要用来刺破皮肤和切割组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下颚上有许多小倒刺,尖端比较锋利,可以割破组织,倒刺可以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口器滑落。      下颚-扫描电镜图片 上唇和舌 上唇主要用来吸食血液,舌主要用来“注射”唾液。上唇和舌都比较软,四周由上、下颚包裹,一旦找到血管,舌会注射唾液,可以防止吸血过程中血液发生凝固,最后上唇将血液吸出。 上唇-扫描电镜图片 以上扫描电镜图片拍摄于飞纳电镜 Phenom XL,样品可以进行喷金处理,亦可选择低真空模式观察。 夏日蚊虫较多,大家需要注意预防蚊子叮咬。蚊子腿上和头上有触角和刚毛,可以感受气流、温湿度和汗液,蚊子喜欢汗液较多、新陈代谢强和穿深色衣服的人。 在此飞纳电镜提醒大家夏日多洗澡勤更衣,尽量选择颜色浅的衣物,根据情况使用蚊香、喷雾剂和花露水等防蚊方法。水对蚊子发育至关重要,有积水的地方容易滋生蚊子,因此需要清理家中积水。 被蚊子叮咬后,尽量不要用手去抓挠,可以涂一些风油精,一旦出现抓破的现象,可用碘酒进行消毒处理。

单碱基基因编辑技术之工具篇

单碱基基因编辑技术之工具篇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前言 今年5月,David R. Liu教授与张锋教授等人联合创立Beam Therapeutics公司,再一次将“单碱基编辑技术”送上了热搜榜,趁着热度还未散去,我们继上一期“单碱基编辑技术浅谈”后,又为大家准备了一篇超级实用性的深度分析,带你一起看看单碱基编辑的前世今生及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历程!希望大家看后能对单碱基编辑技术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单碱基基因编辑技术(base editors,BEs) 单碱基基因编辑技术,顾名思义,指能在基因组上引起单个碱基改变的基因编辑技术。基本原理是将胞嘧啶脱氨酶(APOBEC)或腺苷脱氨酶与现存Cas9n(D10A)融合而形成,依赖于CRISPR原理使得靶点远离PAM端的4-7位的单个碱基发生修改的基因编辑技术。 目前的单碱基基因编辑包括两种: 1. CBEs(Cytidine base editors)(图-1)[1]--嘧啶碱基转换技术(C/G到T/A): 图-1 CBEs工作示意图[1] 2. ABEs(Adenine base editors)(图-2)[2]-嘌呤碱基转换技术(A/T到G/C): 图-2 ABEs工作示意图[2]   相对于传统的CRISPR/Cas9的优势:     传统的CRISPR/Cas9 单碱基编辑技术 编辑效率 细胞:0.1-5%; 胚胎:70%-80% 细胞:70-80%; 胚胎:100% 插入与缺失突变 较高 较低 脱靶效应 较高 较低 单碱基编辑技术工具的发展及优化历程: 单碱基基因编辑技术自2016年4月被报道以来,迅速成为基因编辑技术领域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其技术的发展核心主要是工具的不断优化。下面具体介绍: 第一类:嘧啶碱基转换工具-- CBE (Cytidine base editor)的优化历程 l 2016年4月: David Liu 实验室首先报道了基于来源于大鼠胞嘧啶脱氨酶与CRISPR/Cas9 融合形成的单碱基基因编辑工具(Cytidine base editors, CBEs),包括BE1, BE2,BE3。其中在他们实验室报道的BE3(图-3),效率最高,也是目前应用的最为广泛的嘧啶碱基编辑工具,目前BE3已应用到基因编辑编辑,基因**,动物模型制作及功能基因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I  基于CRISPR-Cas9的技术应用篇(下)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I 基于CRISPR-Cas9的技术应用篇(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上一期为大家介绍了过去一年里CRISPR技术在动物造模及单碱基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本期继续为大家从功能基因组筛选、细胞谱系示踪及疾病诊断方面谈谈CRISPR-Cas系统的技术运用。 一、大规模基因功能的筛选 尽管测序和基因组编辑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解析复杂的基因型-表型关系仍然是数量遗传学的一个主要障碍。作为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系统能够在蛋白编码基因的外显子区域产生移码突变而彻底破坏蛋白表达及功能,这一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的大规模功能性筛选研究,这也将大大加速评估基因变异的功能影响。 1. 利用CRISPRa构建无偏向性的耐药相关LncRNA筛选平台 2018年4月Cell期刊上刊登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开创性的方法来鉴定和确定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lncRNA在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中所起的功能作用。这一技术通过结合公开可获得的药理学数据库的信息与CRISPR技术,筛选影响**反应的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基因。作为一种全基因组筛查平台,既不偏向于编码基因,也不偏向于非编码基因,能够筛选到新的**靶标[1]。     2. 利用一一配对的靶点-模板策略实现全基因组高效精准突变 理解DNA突变体的功能效应对于基础生物学、进化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的研究至关重要;尽管CRISPR-Cas9技术可以实现体内数以千计细胞发生多基因诱导突变的可能,然而高通量测序这些突变体的特异性仍然是技术的瓶颈。2018年4月Nat Genet期刊刊登了一篇研究,通过改造CRISPR-Cas9系统,解决了目前高通量测序数以万计基因组编辑结果的这一壁垒,开发了一种基于CRISPR的全基因组高效精确突变工程的方法。如图所示,通过构建10000对编码gRNA靶向序列及其相应的顺式修复模板的质粒文库来实现靶点和模板的一一配对,将文库递送到酵母细胞中监测基因突变的影响,突变效率高达95 %。这一策略可以高效精确地追踪大量基因突变对细胞功能的影响,为研究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2]。     3. Guide+donor:利用CRISPR-Ca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I  基于CRISPR-Cas9的技术应用篇(上)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I 基于CRISPR-Cas9的技术应用篇(上)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前言:近年来,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席卷整个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上一期我们已先从CRISPR系统开发及机制研究方面梳理了2018年相关大事件。伴随着基础技术不断优化,CRISPR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如动物造模、药物筛选、单碱基编辑技术、细胞谱系示踪、基础疾病研究、疾病诊断、体内编辑和遗传病校正等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首例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临床试验已于2018年开始实施[1],同年12月,FDA又批准Editas的一项利用CRISPR技术**先天性黑朦病的临床试验申请,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在人体内使用CRISPR技术的疗法。本期小编就先从动物造模及单碱基技术等方面带大家浏览一下近一年里CRISPR技术应用的重大突破。 CRISPR技术的五大应用领域 一、大动物造模 CRISPR-Cas9系统以其简易的操作为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了高效的方法。目前基于CRISPR-Cas9构建的各种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数以千计,主要以啮齿类动物(如小鼠)模型为主,其相关的发病机制和**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邦耀实验室也一直致力于相关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关于基因编辑大小鼠构建及其在多种疾病上应用的文章,并为广大的科研用户提供了数百种基因编辑动物模型。 尽管小鼠模型可以很好地展示疾病的表征,但由于寿命和生理构造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对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同年龄相关等的疾病,并不能很好地模拟许多人类疾病的相应表征。因此,在遗传学、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与人类更接近的大型哺乳动物模型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胚胎干细胞技术较难、繁殖周期太长和基因编辑效率低等障碍,大型哺乳动物模型的构建一直都是科技攻关的难点。 然而,随着CRISPR-Cas9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基因编辑工具已被证明能够成功构建各类大型哺乳动物模型。2018年中国科学家在基因编辑猪和猴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基因编辑大型哺乳动物模型方面引领了世界的脚步。 1. “基因敲入”猪:亨廷顿舞蹈病猪模型的构建 20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  CRISPR系统拓展及机制研究篇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 CRISPR系统拓展及机制研究篇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插入等。自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问世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相继在2012、2013、2015和2017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十大科学进展之一。因此,CRISPR/Cas9以其操作简便和成本低廉等优势受到了众多研究者和投资者的青睐。 如下图所示:从2011到2018年,NIH对CRISPR相关研究的资助从500多万美元快速增长到11亿美元,而且CRISPR相关科学出版物的数量也从最初的87篇急剧增长到3917篇,这些数据反映了CRISPR /Cas9的巨大潜在价值。 图1. 2011-2018年期间CRISPR研究经费(左)及出版物数量逐年上升(右)(来源NIH) 2018年,CRISPR系统继续发力,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本期我们就先从CRISPR系统开发及机制研究方面来梳理一下相关的重大事件。 一、新型CRISPR系统继续拓展基因组编辑范围 自2013年最早公布的spCas9以来[1],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在复杂的细菌群体中寻找更多Cas9的同系物来拓展基因编辑工具文库,以克服现有Cas9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组分太大无法包装入AAV(腺相关病毒载体)、PAM无法覆盖整个基因组等等。随着saCas9,Cpf1和Cas13等相继问世(如图),新型基因编辑系统被发现除了编辑DNA,逐渐开始具有编辑RNA以及单双链核苷酸等更多功能,这些新系统的发现不仅拓展了CRISPR的编辑范围,还延伸了其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2018年,又有更多有潜力的CRISPR系统相继被科学家们鉴定并改造。 图2. 近年来被报道出的 Cas9同系物   1. CasRx:更强版本的Cas13系统 2017年底张锋团队首次报道发现Cas13系统,确认了其可以靶向哺乳动物细胞中的RNA[2]。 2018年3月15日,Salk研究所的Konermann等人为Cas13家族再添一名新成员:Cas13d。这是一种来自肠道细菌(黄化瘤胃球菌XPD3002)的CRISPR/Cas系统,被命名为CasRx。同Cas13类似,CasRx能够特异性的靶向并切割RNA,但比其他Cas13分子量小20%。同时CasRx介导的敲低效果相对于其他RNA调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