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冷冻干燥的原理与过程

冷冻干燥的原理与过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简言:博医康一直致力于冷冻干燥技术研发。在长期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发现广大冻干机使用客户对冻干的机理不了解,对制品的冻干工艺应该如何摸索及优化不知如何进行。针对以上问题特搜集整理冻干技术资料帮助正在使用冻干法或正打算使用冻干法进行干燥保存的用户。   冷冻真空干燥(以下简称冻干)是一个稳定化的物质干燥过程。是将含水的物质,先冻结成固态,而后使其中的水分从固态直接升华变成气态排除,以除去水分而保存物质的方法。溶液状态的产品经冷冻处理后,先后经过升华和解吸作用,使产品中的溶剂减少到一定程度,从而阻止微生物的生成或溶质与溶剂间的化学反应,使产品得以长时间保存并保持原有的性质。   真空冷冻干燥法是液态→固态→气态的过程。在冻干过程中,溶质颗粒之间的“液态桥”已被冻成“固态桥”,两颗粒间的相对位置已经被固定下来,并且两颗粒之间不存在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随着溶剂的不断升华,“固桥”不断减少,但两颗粒之间的相对位置已不再发生变化,直至“固态桥”完全消失。   水和溶液的性质   水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对应 0 ℃ 、 610Pa 以下所有过程,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都可成为升华过程 。物质有固、液、汽三态。物质的状态与其温度和压力有关。如图所示,水 (H2O )的状态平衡图。图中 OA 、 OB 、 OC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冰和水、水和水蒸汽、冰和水蒸汽两相共存时其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分别称为溶化线、沸腾线、升华线。此三条曲线将图面分成 I 、 II 、 III 三个区域,分别称为固相区、液相区和气相区。箭头 1 、 2 、 3 分别表示冰溶化成水,水汽化成水蒸汽和冰升华成水蒸汽的过程。曲线 OB 的顶端有一点 K ,其温度为 374 ℃ ,称为临界点。若水蒸汽的温度高于其临界温度 374 ℃ 时,无论怎样加大压力,水蒸汽也不能变成水。三曲线的交点 O,为固、液、 汽三相共存的状态,称为三相点,其温度为 0.01 ℃ ,压力为 610Pa 。在三相点以下,不存在液相。若将冰

覆盆子及有效部位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覆盆子及有效部位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摘 要   目的: 考察覆盆子有效部位对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方法: 18 月龄大的自然衰老大鼠分为老年组、银杏黄酮阳性组、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组、覆盆子氯仿部位组、覆盆子全药材组,另取 3 月龄的大鼠为青年对照组。覆盆子乙酸乙酯组、氯仿组、全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提取物 12g / kg,阳性药物组给予银杏黄酮 5. 785mg / kg,老年组和青年组分别灌胃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 30d。检测大鼠在 Morris 水迷宫中的定位航行能力、空间探索能力,并检测大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乙酰胆碱转移 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总超氧岐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 覆盆子乙酸乙酯组、覆盆子氯仿组、覆盆 子全药组均可不同程度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穿越平台次数; 覆盆子乙酸乙酯组、覆盆子氯仿组、覆盆子全药组、银杏黄 酮阳性组可明显提高老年大鼠脑组织中的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同时覆盆子乙酸乙酯组、覆盆子氯仿组、银杏黄酮阳性组降低乙酰 胆碱酯酶活性; 覆盆子乙酸乙酯组、覆盆子氯仿组、覆盆子全药组、银杏黄酮阳性组可明显升高老年大鼠脑组织总超氧岐化酶、过氧 化氢酶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 覆盆子乙酸乙酯组、覆盆子氯仿组、银杏黄酮阳性组可明显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酶活性。 结论: 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能提高自然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因为其提高老年大鼠脑部胆碱能功能和减少脑部自由基损伤最 为明显,其次是氯仿部位,最后是全药部位。 关键词 覆盆子萃取部位; 学习记忆; Morris 水迷宫; 衰老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覆盆子作用广泛,除延缓衰老外、还有对生殖系统的调节作用、抗氧化作用等。我们前期发现覆盆子氯仿提取部位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 D-半乳糖联合氢化可的松造成的肾阳虚型痴呆大鼠和东莨菪碱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 大鼠有很明显的改善其学习记忆的作用[1,2],但对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尚无文献报道。故本研究以自然衰老的大鼠为研究对象,观

Dolomite微流控芯片成功用于高通量单细胞DNA/RNA测序

Dolomite微流控芯片成功用于高通量单细胞DNA/RNA测序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细胞群体的研究已不再能满足科研需求。单细胞测序通过对单个细胞进行测序,解决了用组织样本测序或样本少时无法解决的细胞异质性难题,为科学家研究解析单个细胞的行为、机制、与机体的关系等提供了新方向。   2011 年,《自然方法》杂志( Nature Methods )将单细胞测序列为年度值得期待的技术之一,2013 年,《科学》杂志(Science)将单细胞测序列为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六大领域榜首,表明单细胞测序已成为科研热点。   美国哈弗和麻省理工学院的Evan Macosko发表了一篇单细胞RNA测序的文章,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详细过程如下图: Macosko et al., 2015, Cell 161, 1202–1214   该文章第一作者Macosko推荐使用英国Dolomite的芯片做单细胞测序,并与Dolomite公司合作进一步的开发此系统。   推荐芯片如下:

冻干产品的崩解温度研究

冻干产品的崩解温度研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对于冻干产品的共熔点大家已经熟悉了,它就是产品的真正固化点。也就是产品在抽真空前必须冷却低于共熔点,不然产品在抽空时将会起泡,在升华加热的时候也不能使产品超过这个温度,不然产品将熔化。因此,共熔点是在预冻阶段和升华阶段需要进行控制的温度值。   现在引入一个崩解温度的概念,它是不同于共熔点的另外一个温度。一个正常升华的产品,当升华进行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出现上层的干燥层和下层的冻结层,这二层之间的交界面就是升华面,升华面是随着升华的进行而不断下降的。   已经干燥的产品应该是疏松多孔,并保持在这一稳定的状态,以便下层冻结产品升华出来的水蒸汽能顺利地通过,使全部产品都得到良好的干燥。   但某些已经干燥的产品当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会失去刚性,变得有粘性,发生类似塌方的崩解现象,使干燥产品失去疏松多孔的状态,封闭了下层冻结产品水蒸汽的逸出通路,妨碍了升华的继续进行。   于是,升华速率变慢,从冻结产品吸收升华热也随之减少,由板层供给的热量将有多余,这样便引起冻结产品的温度上升,当温度升高到共熔点以上的温度时,产品就会发生熔化或发泡现象,致使冻干失败。   发生崩解时的温度叫做该产品的崩解温度。对于这样的产品要获得良好的干燥,只有保持升华中的干燥产品的温度在崩解点以下,直到冻结产品全部升华完毕为止,才能使产品温度继续上升。这时由于产品中已不存在冻结冰,干燥产品即使发生崩解也不会影响产品的干燥,因为产品已从升华阶段转入解吸干燥阶段。   没有发生崩解的干燥产品与发生崩解的干燥产品在外观上用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差别,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结构上的变化。当在显微镜下观察产品的冷冻干燥过程时,如果看到发生崩解现象,那么这时的温度就是该产品的崩解温度。   有些产品的崩解温度高于共熔点温度,那么升华时仅需控制产品温度低于共熔点就行了;但有些产品的崩解温度低于共熔点温度,那么按照一般的方法控制升华时就可能发生崩解现

冻干过程温度、真空度等参数的控制概述

冻干过程温度、真空度等参数的控制概述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冻干机影响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升华界面的温度(或供热量)和水蒸汽逸出制品的能力。前者主要由搁板的温度和干燥箱的压力(真空度)所决定,而后者主要由升华界面的温度(对应的水蒸汽饱和压力)和箱内的水蒸汽分压所决定。因此,要使干燥过程具有“再现性”,搁板的温度、干燥箱的压力(真空度)和其水蒸汽分压这三个参数进行“过程控制”,才能使批与批间的制品具有相同的冻干条件和同样的质量。   下面从“过程再现”的角度分别介绍目前所采用的搁板温度,干燥箱内压力(真空度)和水蒸汽分压的控制。   一、搁板温度的控制   生物医药冷冻干燥机均用电加热,利用控制电加热的通断,可以方便地控制加热量和温度。一般采用两种方式。   1、  阶梯式升温 即将升温阶段分成若干区段,在每区段开始时接通加热器升温。当搁板(介质)温度达到该段值上限时,切断加热器,保温到该段时间结束,再转入下区段的升温。此种方式中每区段搁板的升温速率不进行控制,但因制品升温滞后于搁板的升温,因此制品的升温速率与预定的接近。   2、  跟踪式升温 根据制品要求的升温速率,制定出搁板升温速率曲线,将实测的搁板升温速率与对应时刻要求的升温速率曲线相比较,确定加热器的通断时间比例,并不断修正这个比例使实际升温曲线跟踪要求的升温曲线,这种方式能较准确的进行过程控制。   二、箱内压力(真空度)的控制   过去人们调控箱内压力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箱内压力,可以提高升华界面允许的最高温度和供热量,从而可加快干燥的速度。引入“过程再现性”的观点以后,人们还要用能否获得“相同的冻干条件”来重新审视这些方法的优劣。箱内压力调控的方法主要有:   1、 校下漏孔法 这是目前多数生物、医药冻干机所采用的方法,它是基于提高干燥塔速率而提出来的。其方法是将无菌空气(或气体,下同)引入干燥箱和冷阱,在冷阱的冷凝表面上形成一层空气膜,因而水蒸汽的凝结阻力增大,冷阱压力提高,同时使干燥箱的压力也相应提高。  

面积测量仪的相关传感器分析

面积测量仪的相关传感器分析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不规则平面面积的测量是存在一定误差的,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小块,然后求和即得到该物体的近似面积,矩形越小则精度越高。 面积测量仪工作原理 光源和光传感器分成2排平行地固定在支架上,被测物体在电机拖动装置拖动下水平、匀速地在光源和光传感器之间通过。当被测物体通过光源和光传感器时,有物体的地方光源被遮挡,对应的光传感器输出电平为/10,否则输出电平为/00。由计算机读取光传感器的信息,再统计/10的个数,然后求和。 测量传感器是面积测量仪的关键部分之一,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测量精度。光传感器可以分为2种:一是光电传感器,它具有体积小、速度快、成本高等特点,安装条件要求高,适用于比较洁净的环境;二是光敏传感器,它以日光灯作为共用光源,其成本及对安装条件、使用环境要求都比较低。面积测量仪与测量传感器的接口电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任选其一。 面积测量仪有同步测量或异步测量方式可供选择。所谓同步测量方式(转速检测)是指在线检测电机的速度,根据电机速度计算出被测物体移动的线速度。异步测量方式是根据电机额定转速计算出被测物体移动的线速度,但电网电压的波动将影响测量精度。

叶绿素测定仪两种叶绿素测量方法介绍

叶绿素测定仪两种叶绿素测量方法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在研究柳树的生长状况时需要了解叶绿素对于柳树生长的影响。叶绿素测量一般采用叶绿素测定仪进行。该种仪器测量的优点在于采用光学原理测量叶绿素提取液光谱,根据公式计算出叶绿素含量,结果准确快捷。如果想要使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叶绿素a、b以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要测量提取液的特定波长光谱即可计算出含量。 叶绿素测定仪有两种操作方法,第一种是单手操作与快速田间测量。单手操作意味着研究人员只需要使用一只手就可以通过仪器完成叶绿素的测量实验。使用叶夹进行在荧光测量前的暗适应过程,在叶绿素测量时,只需要将测量探头放置于叶夹上,打开开叶夹遮光片。将暗适应后的叶片暴露在由660nm固态光源提供的激发光下,测量光波,然后进行叶绿素计算。 叶绿素快速田间测量是指快速测量经过暗适应的叶片叶绿素值,是科研究人员进行植物胁迫实验的理想仪器。叶绿素值可以通过仪器的液晶显示屏进行显示。叶绿素测定仪可以存储最多20000条实验数据以及32条实验迹线,自动存储实验时间。叶绿素测量数据可通过USB传输到电脑上进行总结和分析。

戊巴比妥钠和异氟烷对大鼠急性应激反应的影响

戊巴比妥钠和异氟烷对大鼠急性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研究背景:麻醉后处死动物在应激方面的研究是普遍的,但是麻醉对结果的影响研究不足。我们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麻醉剂的影响,如在大鼠急性应激反应时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或吸入异氟烷。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电击(FS)和非应激对照组,进一步设定处死程序:直接斩首,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或吸入异氟烷后斩首。再设定一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断头处死。测定血浆皮质酮(CORT),睾酮和雌二醇,下丘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血管加压素和催产素,与额叶相关分子表达的NMDA受体NR2B亚单位,GABAA受体和神经元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结果:直接斩首组和异氟烷电击(FS)显著增加血浆皮质酮(CORT),而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注射后,这种应激反未出现。非应激对照组动物,无论是注射生理盐水还是戊巴比妥钠都引起的血浆皮质酮(CORT)显著增加。各组间性激素水平和大脑中的相关分子mRNA的表达差异显著。 结论:混合注射麻醉导致动物应激反应,妨碍了血浆皮质酮(CORT)水平,但影响血浆性激素水平和大脑mRNA的表达。异氟烷吸入应激反应影响较少,而且从实验动物伦理的角度来看,也是最理想的。 1.简介 应激反应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病因学的关系[ 1 ]促进了动物模型应激反应的研究。压力调节系统如下丘脑-垂体-肾上 腺(HPA)轴活动已在不同的应激活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活性研究是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驱动的物质主要来自下丘脑室旁核(PVN)的下丘脑。HPA轴的最终目标的压力荷尔蒙激素,这主要是在大鼠皮质酮(CORT)。我们和其他组发现性激素如睾酮(T)、雌二醇(E2)和神经肽,如精氨酸加压素(AVP)和催产素(OXT),在压力反应[ 2 ]起重要调节作用。 处死动物的方式来研究可能的混淆作用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相关的生物学研究处死动物一般有两种方法:直接断头或给药后麻醉断头。断头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额外的压力,这也取决于研究者的经验,会影响研究结果[ 3 ]。无意识的麻醉药

异氟烷麻醉动物的操作方法

异氟烷麻醉动物的操作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产品配置:空气泵、麻醉机、异氟烷、诱导盒、麻醉面罩 麻醉机及配件连接示意图 操作步骤: 1. 仔细检查管路连接是否正确,并确保管路完好、不漏气; 2. 拧开麻醉机蒸发器前端的加注密封帽,沿中心的密封螺杆缓慢倒入麻醉剂(倒药过程见蒸发罐上粘贴的示图),并随时观察蒸发器前部的液面标识,务必使麻醉剂液面处于上下两条刻度线之间,麻醉剂装好后,锁紧加注密封帽; 3. 转换三通阀开关,确保从麻醉机蒸发器出来后的气流与麻醉诱导盒相通(此时,开关应该指向通往麻醉面罩的方向); 4. 检查麻醉机蒸发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旋转刻度盘使“OFF”档或者“O”档对齐蒸发器前面的 “∣”标志); 5. 连接空气泵电源,并打开空气泵开关,旋转调节氧气流量计前端的气源阀门,使输出的气体达到所需要的流量(对大鼠一般调节为500-700ml/min,对小鼠一般调节为300-500ml/min),所需气体流量的大小主要由动物的种类、体重以及动物的状态决定; 6. 打开蒸发器:按下控制按钮的同时,逆时针旋转刻度盘使所需麻醉剂的浓度数值和刻度线与蒸发器前面的“∣”标志对齐,放开控制按钮,对应的数值即为麻醉气体在混合气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浓度; 7. 诱导浓度调节好后(一般诱导浓度调节为3-4%),待麻醉剂充满诱导盒,约1min后,将动物放入诱导盒,随即关闭诱导盒,等待动物完全麻醉(此过程约需2-3分钟)。可通过轻轻摇晃诱导盒以检查动物是否完全麻醉,若动物身体翻倒为侧姿且并未试着恢复其卧姿状态,则表明动物已完全麻醉; 8. 转换三通阀开关,确保从麻醉机蒸发器出来后的气流与麻醉面罩相通(此时开关应指向诱导盒的方向); 9. 维持浓度调节好后(对大鼠一般维持浓度为2-2.5%;对小鼠一般维持浓度为1-1.5%),从诱导盒取出动物,将其头/鼻放置于麻醉面罩里固定,并且检查动物是否处于完全麻醉状态(可用两手指头捏压动物脚爪或尾巴,若动物无反应,则表明动物已完全麻醉,此时可以开始进行手术等实验); 10.动物实验完毕后,

生物样品的低温保存概述

生物样品的低温保存概述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生命科学研究中组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医疗领域新一代检测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对生物样品的需求,也促进了生物样品的采集、保存等环节的正规化、规模化。生物样品的保存,不外常温和低温两种方式。常温保存能耗少、环保,有时也非常方便,是一种有潜力的保存方式。一些机构正在积极探索不同的常温保存技术。上海伯豪生物也推出了RNAsafety™这种可用于组织的常温采集和保存的试剂。生物样品的低温保存,则是目前较常用的生物样品保存方式。   生物和医学上的低温,是一个比较宽的温度范围。从大多数酶的最适反应温度37℃以下到几个K(开尔文),都可以称为低温(绝对零度为-273.15℃ 即0K)。本文从样品保存的角度,将低于常温(室温,25℃左右)的温度理解为低温。低温能抑制生物体的生化活动,这是自然界固有的物理化学规律。根据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方程,温度越低,化学反应速度越慢,样品的保存时间越长。因此,为了使生物样品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稳定,人们按不同需求将样品保存在4℃,-20℃,-80℃ 或温度更低的冰箱中,或者保存在液氮中。本文谈谈生物样品低温保存尤其是冻存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长期保存的组织样品要尽快冻存   样品贮存的温度对有效保存时间的影响很大。选择合适的贮存方式和贮存温度很重要。但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研究者也要充分注意样品在贮存或固定前的处置时间和方式。样品从开始收获到固定或低温保存前这段时间,仍有一些生化过程在较快地进行。这些生化反应的速度直到样品被固定或者低温保存时才显著降低。这一段时间越短越好。对于手术切除的组织,热缺血(warm ischemia)时间越短越好;对于实验动物,处死取样时挣扎时间越短越好。这有助于防止因环境改变而导致基因表达水平或蛋白磷酸化状态产生较大变化。一些较复杂的手术可能进行几个小时甚至整天,那么最先被切割但未被切离的那部分组织可能经历较长的热缺血时间,从而导致较大的生化变化。为了尽可能减少热缺血的影响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特殊形态观察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特殊形态观察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实验原理 染色方法: 革兰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 年 由丹麦医师 Gram 创立。方法是先将细菌用结晶紫染色,加媒染剂(增加染料和 细胞的亲和力)后,用脱色剂(酒精或丙酮)脱色,再用复染剂染色。如果细菌 不被脱色而保存原染液颜色者为革兰阳性菌(G+);如被脱色,而染上复染液的颜 色者为革兰阴性菌(G-)。此染色法可将所有具有细胞壁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 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单染色法:只能观察微生物的大小、形状、和细胞排列状况,但不能鉴别微生物以及它的特殊构造等。 复染色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色液进行染色,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也称鉴别染色法。常用的有: 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法等。 染色原理:现在认为细菌对革兰染色的不同反应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 的细胞壁结构与化学组成不同。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多,且交 联度大,脂类含量少,经 95%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层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 与细胞结合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被脱掉,因此细胞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含有较多的类脂质,而肽聚糖的含量较少,乙醇脱 色时溶解外层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 于渗出,结果细胞被脱色,经复染后,又染上复染的颜色。 实验试剂 革兰氏染色液一套 结晶紫 碘液 95%乙醇 番红花红 孔雀绿 实验设备 显微镜 盖玻片 载玻片 实验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 实验步骤 1. 革兰氏染色   (1)涂片   (2)初染:在做好的涂面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1分钟,倾去染液,流水冲洗至无紫色。   (3)媒染:先用新配的路哥氏碘液冲去残水,而后用其覆盖涂面1分钟,后水洗。   (4)脱色:除去残水后,滴加95%酒精进行脱色约15-20秒,后立即用流水冲洗。   (5)复染:滴加番红染色液,染3-5分钟,水洗后用吸水纸吸干。   (6)镜检

细胞凝集反应简介

细胞凝集反应简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实验原理 细胞质膜是由蛋白质不同程度镶嵌在脂双层中所形成的动态流动结构,蛋白质和脂类分子又与寡糖链结合为糖蛋白和糖脂分子,糖蛋白和糖脂分子伸至细胞表面的分枝状寡糖链在质膜表面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细胞间的分子识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等均与细胞外被(分枝状寡糖链)有关。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的(少数凝集素例外)并能与糖进行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主要是由于它能与细胞外被的糖分子相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分子可以抑制细胞间的凝集反应。 实验试剂 1. PBS缓冲液:称取NaCl 7.2g、Na2HP04 1.48g、KH2P04 0.43g、加蒸馏水,定容至l000 mL中,调pH值到7.2。 2. 1%肝素溶液:称取肝素钠0.1g,定容至l0 mL生理盐水中即可。 实验设备 显微镜、托盘天平、载玻片若干、5mL注射器、滴管2支、离心管2支。 实验材料  1. 土豆块茎。  2. 2% 红细胞悬液 以无菌方法抽取兔子耳缘静脉血液(5mL注射器用1%肝素溶液浸润)1mL,用生理盐水洗5次,每次3000 r/min,离心5 min,最后按沉淀压积的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红细胞悬液。 实验步骤 1. 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切成小块 2. 加10 mL PBS缓冲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3. 载玻片上滴一滴土豆凝集素  4. 再滴一滴2%红细胞液,充分混匀  5. 静置20 min  6. 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血球凝集现象  7. 以PBS液加2%血细胞悬液作为对照实验,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E玫瑰花环试验的简介及注意事项

E玫瑰花环试验的简介及注意事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实验原理 动物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结合异种动物红细胞的受体,称为E受体,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能与绵羊等动物的红细胞结合,形成以T细胞为中心,红细胞环绕在周围,宛似一朵玫瑰花样的花环,故取名为E玫瑰花环试验(erythrocyte rosettes assay)或自然花环形成试验。凡能与RBC形成E花环的淋巴细胞称E花环形成细胞(Erosette forming cell,ERFC)。目前公认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是人、骡、牛、山羊、猪等T淋巴细胞的特异标志,ERFC就是T细胞。这种玫瑰花环形成不需任何物质的刺激,故也称自然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在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中,当一定比例的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混合后,不放置冰箱中孵育,早期离心、镜检,可见一部分T细胞与SRBC形成玫瑰花,称之为“活性玫瑰花(active rosette)”,或称为“早期玫瑰花(early rosette)”;而放置低温4℃孵育后,形成的玫瑰花称为总玫瑰花(total rosette)或晚期玫瑰花(late rosette)。 早期玫瑰花环形成的T淋巴细胞是对SRBC具有高度亲和力的T细胞亚群,它与T细胞的体内外功能活性密切相关,能更敏感地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的水平和动态变化,是目前检测细胞免疫水平最为简便快速的方法之一。在总玫瑰花环试验中,静止期和活动期的T淋巴细胞,均能与不同数量的SRBC自发形成E花环,所得E花环的百分率和绝对数可代表被检标本中全部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总数。 实验试剂 1. 抗凝剂200u/ml肝素生理盐水溶液或38%柠檬酸钠液。 2. 豚鼠抗凝血及家兔脱纤血或阿氏液保存的血液。 3. 淋巴细胞分层液比重为1077~1078(或1082~1084)。 4. 吸收灭活小牛血清小牛血清56℃ 30min灭活后,取2体积的小牛血清,加1体积压积的家兔红细胞,混匀,置37℃水浴30min,离心沉淀,吸取上清液,4℃冰箱保存。 5. 无钙镁Hanks液,pH值7.4。 6. 固定剂0.8%戊二醛。 7. 染液配制方法: Ⅰ液瑞氏粉0.1g,甲醇60ml,研碎混匀。 Ⅱ液姬姆萨氏粉0.5g,纯甘油33ml,甲醇33ml,先将姬姆萨氏粉溶于甘油中,并置60℃温箱中(或

Ella简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Ella简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在受试者同意的情况下,提倡获取其体液、血液/血清、组织进行相关的肿瘤标记物检测和合理预测其可能的疗效。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在使用抗肿瘤药物之后,细胞因子比如IL-2、 TNF-alpha等的变化是反应肿瘤药物疗效的非常重要指标。此外,正在开发之中的靶向细胞因子的肿瘤靶向药物,例如靶向IL-2信号通路、特异激活IL-2受体复合物的新型抗癌药NKTR-214,已被研究证明能够明显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并对多种恶性肿瘤都有疗效。 因此,细胞因子是肿瘤靶向**药物临床试验中重要的检测靶蛋白。 除细胞因子外,在体液中检测一些与肿瘤**效果相关的标志物,比如HE4/WFDC2、Chitinase 3-like 1/YKL-40、MICA和CA-125等,对于抗肿瘤药物效果的评价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之前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检测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的方法,比如ELISA、Multiplex等技术,存在过多人工操作,难以标准化,实验间偏差大等特点,从而导致对临床**效果的评价不够准确。 此外,这些技术中伴随的非特异性结合和假阳性现象,对**效果的评价也有着非常大地影响。且重复大量地检测也会浪费宝贵的上市时间。 最近,全球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巨头罗氏制药,其巴塞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使用Ella simple plex技术开发了一种快速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平台。该中心免疫实验室主任Martina Their博士评价该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非常好的特异性;2)25ul样本可以进行4个靶蛋白的检测,非常节省珍贵样本;3)全程检测自动化,节省人力,且保障实验标准化;4)1小时获得结果,是当前最快的检测技术,大大缩短了药物通过临床试验和上市的时间。 Ella simple plex 多因子多样本免疫检测系统

低温恒温槽特性指标内容介绍

低温恒温槽特性指标内容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按照这些要求所生产的低温恒温槽稳定电源,它能输出的电压、电流及其调节范围等,称为电源的特性指标;它的电压或电流稳定度、纹波等,则称为电源的技术指标或质量指标。电源的特性指标很简单,电源的技术指标则有一确定的含义。 低温恒温槽特性指标 (1)最大输出电流 它主要取决于主调整管的最大允许耗散功率和最大允许工作电流。 (2)输出电压和电压调节范围 这是按照负载的要求来决定的。如果需要的是同定电源的设备,其稳压电源的调节范围**小些,电压值一旦调定就不可改变。对于商用电源,其输出范围都从零伏起调,调压范围要宽些,且连续可调。 (3)效率 稳压电源本身是个换能器,在能量转换时有能量损耗,这就存在转换的效率问题。要提高效率主要是要降低调整管的功耗,这样既节能,又提高r电源的工作可靠性。 (4)保护特性 在直流稳压电源中,当负载出现过载或短路时,会使调整管损坏,因此,电源中必须有快速响应的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另外,当稳压电源出现故障时,输出电压过高,就有可能损坏负载。因此,还要求有过压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