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材料科学 > 技术中心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实验原理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其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常用载玻片观察,此法是接种霉菌孢子于载玻片上的适宜培养基上,培养后用显微镜观察。此外,为了得到清晰、完整、保持自然状态的霉菌形态还可利用玻璃纸透析培养法进行观察。此法是利用玻璃纸的半透膜特性及透光性,将霉菌生长在覆盖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的玻璃纸上,然后将长菌的玻璃纸剪取一小片,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试剂 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20%甘油,查氏培养基平板,马铃薯培养基; 实验设备 无菌吸管,载玻片,盖玻片,U形棒,解剖刀,玻璃纸,滤纸等。 实验材料 曲霉(Aspergillus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毛霉(Mucor sp.); 实验步骤  1.一般观察法 于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的边缘处取小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置染色液中,再细心地将菌丝挑散开,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 2.载玻片观察法 (1)将略小于培养皿底内径的滤纸放入皿内,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的载玻片,然后将二个盖玻片分别斜立在载玻片的两端,盖上皿盖,把数套(根据需要而定)如此装置的培养皿叠起,包扎好,用1.05kg/cm2,121.3℃灭菌20分钟或干热灭菌,备用。 (2)将6—7ml灭菌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倒入直径为9cm的灭菌平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解剖刀切成0.5—1cm2的琼脂块,用刀尖铲起琼脂块放在已灭菌的培养皿内的载玻片上,每片上放置2块。 (3)用灭菌的尖细接种针或装有柄的缝衣针,取(肉眼方能看见的)一点霉菌孢子,轻轻点在琼脂块的边缘上,用无菌镊子夹着立在载玻片旁的盖

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实验原理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凝集原决定的。存在A凝集原的称为A血型,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血型。而血清中还存在凝集素。当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B凝集原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一般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因此可以用标准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被测者红细胞反应,以确定其血型。    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红细胞凝集称为同族血细胞凝集作用。不同动物的血液互相混合有时也可产生红细胞凝集,称为异族血细胞凝集作用。对于动物的天然血型抗体了解不多,而且免疫效价也很低,所以同种动物第一次输血,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第二次输血就必须进行交配试验,才能决定是否能相互输血。 实验试剂 A型B型标准血清。 实验设备 双凹玻片,采血针,竹签,75%酒精棉球,干棉球,玻璃蜡笔(记号笔),尖头滴管。 实验材料 人或其他动物 实验步骤 1. ABO血型的鉴定: (1)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A和B,中央标记受试者的号码。 (2)在A端和B端的凹面中分别滴上相应标准血清少许。 (3)75%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端,用采血针刺破指端,用消毒后的尖头滴管吸取少量血(也可用红细胞悬浮液),分别与A端和B端凹面中的标准血清混合,放置1~2 min后,能肉眼观察有无凝血现象。 (4)根据凝集现象的有无判断血型。 注意事项 1.指端、采血针和尖头滴管务必做好消毒准备。做到一人一针,不能混用。使用过的物品(包括竹签)均应放入污物桶,不得再到采血部位采血。 2.精消毒部位自然风干后再采血,血液容易聚集成滴,便于取血。取血不宜过少,以免影响观察。 3.采血后要迅速与标准血清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方法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实验试剂 丙酮、正己烷(J.T.Baker公司)均为农残级; 甲醇(Fisher chemical公司)为色谱纯; 铜片为分析纯(临用时,先用6mol/L的盐酸去除其氧化层,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然后依次用甲醇、丙酮、正己烷洗涤3次); 无水硫酸钠为分析纯(400℃烘4h,冷却后储于密闭容器中); 硅胶为分析纯(先用甲醇洗涤,然后用二氯甲烷洗涤,在110℃烘干过夜;使用前在250℃烘24h,冷却后储于密闭容器中)。 Florisil小柱(SUPELCO公司),1000mg(6mL); 20种有机氯混合标准溶液(AccuStandard公司):含有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硫丹Ⅱ、硫丹Ⅰ、顺式氯丹、反式氯丹、七氯、环氧七氯、狄氏剂、艾氏剂、异狄氏剂、硫丹硫酸盐、异狄氏剂醛、异狄氏剂酮、甲氧滴滴涕、p,p,-DDT、p,p,-DDD、p,p,-DDE共20种有机氯化合物。 甲醇中六氯苯,100μg/mL。 甲醇中o,p,-DDT,100μg/mL。 正己烷中灭蚁灵,100μg/mL。 回收率指示物标准(均为10μg/mL):α-HCH-D6,γ- HCH-D6, α-Endosulfan-D4,p,p’-DDT-D8。 内标物: 正己烷中六氯苯-13C6,100μg/mL。 实验设备 配自动进样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gilent公司6890/5973N GC/MS),索式提取器,旋转蒸发仪及真空泵,氮吹仪,振荡器。 所用玻璃器皿均依次经正己烷(3次)、丙酮(3次)、甲醇(3次)清洗,然后用超声波清洗器水清洗,再经自来水(3次)、蒸馏水(3次)冲洗,自然风干。 实验材料 2个土壤样品,前处理时每个平行3份。进样分析时每个平行样重复3次进样。 实验步骤 1. 提取 取活化过的硅胶适量,150mL正己烷/丙酮(V/V = 1:1)于索式提取器中,连续提取7-8h。提取水浴温度保持在60℃,冷却循环水温度调节为10℃,预淋洗完成后弃去提取液。 称取提供的土样10g,平行3份;活化的无水Na2SO4 10g,置于烧杯中,充分混匀,转移至索式抽滤筒中,准确加入10μg/mL的氘代回收率指示物100μL,加入约2cm高的无水Na2SO4,以150mL正己烷/丙酮(V/V=1:1)连续索式提取24h。

IEF分离蛋白质方法

IEF分离蛋白质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实验试剂 样品提取液(8M尿素、2%非离子型去污剂NP-40、2%Ampholin,pH3.5-10、2%DTT) 胶母液 (30%的29/1的Acr/Bis),两性电解质 阳极缓冲液 1M磷酸 阴极缓冲液 1M氢氧化钠 固定液(10%的三氯乙酸、1%的磺基水杨酸) 染色液(35%乙醇、10%冰醋酸、0.15%考马氏亮蓝R250) 脱色液(35%乙醇、10%冰醋酸) 实验设备 高压电泳仪、IEF槽、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 1. 样品提取    1) 1ml原核表达细胞液离心取沉淀    2) 沉淀用100ulIEF样品缓冲液裂解,离心取上清 2. 制胶    1) 安装超薄胶装置    2) 依次加入下述试剂             胶母液             2ml             尿素               8M    /脱气             NP-40            0.2ml             两性电解质         2ml             10%过硫酸胺       50ul             TEMED             5ul    3) 倒胶 3. 电泳    1) 预电泳胶凝固后,拆卸制胶装置,将胶连同支持膜一起置于水平电泳槽上(要求,电泳槽面板上首先被液体石蜡浸润,在凝胶支持膜与电泳槽面板间无气泡)。    2) 将分别被阴阳极缓冲液浸润的电极条置于胶面上将与阴阳电极接触的部位,盖上电泳槽罩子,连通电源,200V预电泳10min。    3) 电泳,将薄棉纸剪成小块,轻轻置于预备点样的胶面上,取10-15ul样品液,点于薄棉纸上,盖上罩子,连通电源进行电泳    4) 电泳参数     200V 30min,400V 30min,800V4hr 4. 染色    1) 固定,将电泳完的胶连同支持膜放置于固定液中,10min.    2) 显色,50℃下,将胶与支持膜放置于染色液中,显色,直至条带出现。

实验室均质仪的分类

实验室均质仪的分类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1、超声波破碎均质仪 该类型的均质器主要用于各种组织捣碎/细胞裂解、细胞器、核酸、蛋白的提取,以及其他工业样品的乳化、均质。其优点是:使用方便,通过更换不同的探头,可以处理不同量的样品;乳化、均质效果好,适合单样品操作。缺点:不能同时处理多个样品,不同样品需要更换或清洗探头,增加样品间交叉污染的机会;对有特殊要求的生物样品具有一定的影响性。 2、探头旋刃式均质仪 该类型是通过研磨杵在均质器内转动,达到分离、混匀、破碎、均质的目的,适合处理韧性强的样品。用于分散动物/植物组织,配合裂解液做核酸、蛋白等的抽提,也可用于工业上树脂、色素制造悬浮/乳浊液等。该类型的均质器的主要优点:具有低速、扭力大、无噪音等特点。使用方便,通过更换不同的探头,可以处理不同量的样品,操作简便,更适合单样品操作。缺点:不能同时处理多个样品,不同样品需要更换或清洗探头,增加样品间交叉污染的机会;对于细菌、酵母及其他真菌等厚壁样品的处理不考虑该类均质器。 3、敲打式均质仪 敲打式均质仪通过敲击样本,产生的压力可将样本击碎混匀。 4、研磨式均质仪 研磨珠均质仪是将样品和相应的珠子放到试管里通过三维高速旋转、振动,靠研磨珠的高速敲打方式对样品进行研磨、均质将样品打碎,适用范围广。用于动物和植物组织、藻类、细菌、酵母、真菌或霉菌以及各类孢子体的破碎,DNA/RNA、蛋白的提取。其优点是能够高效地处理包括骨头、孢子、土壤等在内的顽固样品,均质仪的每一个均质管子都有各自的研磨珠可以避免交叉污染,操作简便、高效。 我公司生产的BIOPREP-24生物样本均质仪属于研磨均质仪,是一种快速高通量的均质仪,集研磨、裂解、均质三种功能为一体。 杭州奥盛仪器有限公司 电 话:0571-88948289 中文网: 英文网: 企业淘宝:

行星式球磨机的高效特点

行星式球磨机的高效特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在各高校、研究所乃至各行各业正引起人们的日益重视。然而,无论是提高材料的性能还是分析材料的成份,均需要制备更细、更均匀的材料样本。常规的机械制取方法是采用普通球磨机方式,通过球磨机的旋转,机内磨球与材料之间高能撞击,达到粉碎、研磨、混合材料的目的。本文介绍一种高效球磨机—行星式球磨机,供读者参考。 普通球磨机的研磨罐体是滚筒式,筒内装有若干磨球,当电机旋转时,带动滚筒旋转,筒内磨球和材料在作竖直圆周运动过程中,互相撞击,研磨材料。我们知道:物体作竖直圆周运动,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否者起不到良好的研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筒体和筒内磨球与材料均匀同方向旋转,这就使得球与球,球与材料之间的碰撞能量与碰撞几率大大降低,其研磨效果和研磨效率也随之下降;当转速n≥n0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磨球和材料均贴在滚筒内壁上跟随旋转,失去相互之间的碰撞,同样起不到研磨作用。所以,要想通过普通球磨机获取粒度很小的材料,混合均匀的物料,是不容易的。 行星式球磨机不同于普通球磨机的最大特点是该球磨机中的物料和磨球是在一个二维旋转空间作高能运动,其运动方式见原理图。在一个转盘上对称装有四个球磨罐,当转盘旋转时(公转),球磨罐围绕各自的中心轴作旋转(自转),罐中磨球在高速运动中研磨和混合样品。在某一确定的时刻,大转盘所产生的较强的离心力使所磨材料与球从罐的内壁分开,并在自转的高速条件下,球和材料从罐的一侧飞越到另一侧,相互撞击,使得被磨材料的颗粒更小、更细。由于公转与自转两个离心力同时作用在磨球和物料上,而且合力的方向在不断变化,这就使得磨球与物料在球磨罐中的运动轨迹是杂乱无序的,这样,就可以通过提高转速,使磨球与材料获取足够的碰撞能量,达到高效研磨的作用。 网站地址:http://www.xyjh.com.cn   电子邮件:xyjh@xyjh.com.cn

外泌体exosomes提取方法比较

外泌体exosomes提取方法比较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EXO]提取方法比较 ——如何获得你所想要的exosomes? 外泌体(Exosome)发现于1986年,是一种直径约30~100nm的双层膜囊泡状结构小体,可由机体内多种细胞如免疫细胞、干细胞、心血管细胞、网织红细胞、血小板、神经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主动分泌产生,exosomes广泛分布于外周血、尿液、唾液、乳汁、腹水、羊水等体液中。 exosomes携带大量特异性的蛋白质(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以及功能性的mRNAs、miRNAs等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参与细胞通讯、细胞迁移、促血管新生和抗肿瘤免疫等生理过程,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进程密切相关[1] [2]。由于外泌体的特殊结构和功能,使得它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EXO]提取方法比较 ——如何获得你所想要的exosomes?一方面可以作为诊断多种疾病的生物指标,[EXO]提取方法比较 ——如何获得你所想要的exosomes?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手段,未来有可能作为药物的天然载体用于临床**。 外泌体的分离纯化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EXO]提取方法比较 ——如何获得你所想要的exosomes?获得高纯度的外泌体对后续的研究至关重要。据了解,目前人们多采用超速离心、免疫磁珠、超滤、沉淀或试剂盒等方法实现外泌体的提取分离: 1、超速离心法(差速离心) 超离法是最常用的外泌体纯化手段,采用低速离心、高速离心交替进行(如图所示),可分离到大小相近的囊泡颗粒。超离法因操作简单,获得的囊泡数量较多而广受欢迎,但过程比较费时,且回收率不稳定(可能与转子类型有关),纯度也受到质疑;此外,重复离心操作还有可能对囊泡造成损害,从而降低其质量[3]。 2、密度梯度离心 在超速离心力作用下,使蔗糖溶液形成从低到高连续分布的密度阶层,是一种区带分离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样品中的外泌体将在1.13-1.19g/ml的密度范围富集。此法获得的外泌体纯度较高,但步骤繁琐,耗时。 3、超滤离心[4] 由于外泌体是一个大小约几十纳米的囊状小体,大于一般蛋白质,利用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MWCO)的超

白细胞介素种类及功能介绍

白细胞介素种类及功能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 ILs),简称白介素,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并在白细胞之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均为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类物质。1979年,第二届国际淋巴因子专题会议将免疫应答过程中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统一命名为白细胞介素,并规定其命名规则。目前至少发现了38个白细胞介素,常用的为IL-2,IL-4,IL-6,IL-12等,它们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介导细胞免疫、抵抗微生物感染和抗肿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白介素-1(IL-1)有两种存在形式,即IL-1α和IL-1β,结合相同受体,它主要来源于单核吞噬细胞,还有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及角化细胞等。它在低浓度时主要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如协同刺激增强T细胞和APC活性;促B细胞增殖及抗体产生;在高浓度时诱发肝急性期血浆蛋白合成,介导炎症反应;引起发热和恶病质状态。 白介素-2(IL-2)主要由CD4+T细胞产生,CD8+T细胞也可产生,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它的主要功能为:(1)活化CD4+和CD8+T细胞,促细胞因子产生;(2)刺激NK细胞增殖、活化,诱导LAK细胞产生;(3)促活化B细胞增殖及产生抗体;(4)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 白介素-4(IL-4)主要由Th2细胞产生,其主要功能为(1)刺激B细胞活化、增殖,诱导Ig类别转换产生IgG1 和IgE,并促进其抗原递呈;(2)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3)抑制Th1细胞活化、增殖;(4)协同IL-3刺激肥大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6(IL-6)主要由Th2细胞产生,也可由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它的主要功能为:(1)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血浆蛋白,参与炎症反应;(2)刺激活化B细胞的增殖,分泌抗体;(3)协同刺激T细胞、胸腺细胞和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4)促骨髓瘤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8(IL-8)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也可由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它的主要功能为:(1)对中性粒细胞有强的趋化作用,对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也有趋化作用;

霍乱毒素B亚单位简介

霍乱毒素B亚单位简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霍乱毒素由(Cholera toxin,CT)两个亚单位组成,即A亚单位(CTA)和B亚单位(CTB)。A亚单位是霍乱毒素的活性部分,B亚单位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与哺乳动物小肠上皮细胞上的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结合而使得A亚单位进入细胞。霍乱毒素由霍乱操纵子(ctx)编码,从5到3方向,依次是反激活因子ToxR的识别序列、启动子、A基因(ctxA)、B基因(ctxB)和不依赖于r因子的转录终止系列。现在普遍认为操纵子中只有一个启动子,ctxA和ctxB位于同一个转录单位中。在霍乱弧菌中,ctxB基因的表达水平是ctxA 基因的5倍,克隆的ctx操纵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B基因的表达水平是A基因的6倍以上。 但曹诚等研究发现,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上游Xbal~Clal限制性片段内(即在霍乱毒素A亚基结构基因内部)存在具有启动子活性的序列。在该启动子的控制下霍乱毒素B亚基因可以高效表达,该启动子的存在可能是霍乱弧菌和大肠杆菌中CTB亚基的表达产量分别是CTA亚基的6倍和7倍的原因。 霍乱毒素B亚单位(www.absin.cn)基因(CtxB)序列长约380bp,一共编码124个氨基酸,其中前21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对CtxB基因编码的124个氨基酸序列进行计算机软件二级结构预测分析,前17个氨基酸具有明显疏水性,形成一个a螺旋和一个b折叠。第21位的Gly和Thr亲水性较强,露于分子表面,有利于信号肽酶的切割。 爱必信大量现货,欢迎订购

高效液相色谱法青检测青蒿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青检测青蒿素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青蒿素是从中药黄花蒿中分离的具有抗恶性疟疾激励的一种化合物,呈无色针状结晶。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为中国传统中草药。其有效成分—青蒿素具有良好的抗疟效果。目前青蒿素用于疟疾防治的价值已被人类认识和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青蒿素的复方制剂列为国际上防治疟疾的**药物。 中国知名科学家屠呦呦根据《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描述,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日前,屠呦呦女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正式领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素对疟原虫红内期有直接杀灭作用。对实验动物毒性很低,在机体内吸收快、分布广、排泄快。青蒿素抗疟机理是干扰了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的功能。本品**间日疟、恶性疟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快于氯喹,临床**中未见毒副作用,特别在抗氯喹原虫株地区**恶性疟和脑型疟更显示出其优越性。通过对青蒿素进行结构改造,找到的新的衍生物——甲基青蒿素和青蒿酯钠——具有更好的效果,甲基青蒿素口服剂量只需青蒿素的 l/6~1/8,且无苦味;青蒿酯钠易溶于水,可用于凶险型疟疾的静脉注射抢救。 中国药典中对青蒿素检测作出了明确规定。RephiLe根据药典与相关文献推出青蒿素含量检测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HPLC检测。详细解决方案如下: 一、实验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二、仪器和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振荡仪,PURIST 超纯水系统。 甲醇。 三、试验方法 1、色谱条件 采用迪马公司 Diamonsil C18 色谱柱,甲醇-水(75 : 25)流动相;流速 1 mL/min;ELSD 温度 40℃,载气压力 3.5 bar,放大系数 9;进样体积 20 μL。 2、标准品溶液配制 精准配置浓度为 250 μg/mL 的青蒿素甲醇溶液,置于棕色容量 3、样品溶

荧光免疫测定技术

荧光免疫测定技术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荧光免疫测定技术的概念:将试剂抗原或试剂抗体用荧光素进行标记,试剂与标本中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后,测定复合物中的荧光素,这种免疫技术,称为免疫荧光测定技术。 荧光免疫测定技术分类: 荧光抗体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抗原抗体反应后,利用荧光显微镜判定结果的检测方法。 免疫荧光测定技术:抗原抗体反应后,利用特殊仪器测定荧光强度而推算被测物浓度的检测方法。 我公司的HG-98免疫定量分析仪属于上面的第二类。 HG-98免疫定量分析仪通过检测板条上激光激发的荧光,定量检测以pg/ml为单位的检测板条上单个或多个标志物。检测系统通常由荧光读数仪和检测板组成。检测板多用层析法,分析物在移动的过程中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检测区域、质控区域的荧光信号值的不同与分析物的不同浓度成一定的比例,获得定标曲线,可检测未知样本中分析物的浓度。 免疫定量分析:试剂的处理上就是把传统方法中的相关液体试剂浸润于滤纸和各种微孔膜的吸水材料中,成为整合的干燥试剂块,然后将其固定于硬质型基质上,成为各种形式的诊断试剂条;仪器的处理上则是把传统分析仪器微型化,操作方法简单化,使之成为便携式和手掌式的设备;通常是将上述两者整合为统一的系统,用户可以不需要额外人工处理标本、不需要非常精确的加样的,结果准确、并能自动保存所有记录,且一般设备都具有内置校正曲线计算法,质量控制限度和结果数据存储等,高灵敏度、分析时间短,是目前医疗设备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作为仪器的制造商,我们希望能与更多的试剂厂家合作,以便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方便、快速的检测系统。

超声波破碎原理

超声波破碎原理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超声波是指任何声波或振动,其频率超过人类耳朵可以听到的最高阈值20千赫。超声波由于其高频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比如金属探伤,工件清洗等。某些动物,如犬只、海豚、以及蝙蝠等等都有着超乎人类的耳朵,也因此可以听到超声波。亦有人利用这个特性制成能产生超声波来呼唤犬只的犬笛。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在实际应用中又分为功率超声波及检测超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密度较大的固体及液体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工业探伤、医用B超声、清洗、焊接、钻孔、碎石、杀菌消毒等。 由于超声波频率很高,所以超声波与一般声波相比,它的功率是非常大的。空化作用──当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由于液体微粒的剧烈振动,会在液体内部产生小空洞。这些小空洞迅速胀大和闭合,会使液体微粒之间发生猛烈的撞击作用,从而产生几千到上万个大气压的压强。微粒间这种剧烈的相互作用,会使液体的温度骤然升高,起到了很好的搅拌作用,从而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水和油)发生乳化,且加速溶质的溶解,加速化学反应。这种由超声波作用在液体中所引起的各种效应称为超声波的空化作用。超声波破碎就是利用这种空化作用破碎样品。 美国SONICS就是一家专做超声波破碎仪的厂家,自1969成立以来,始终是行业的创新先锋。上海书俊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作为SONICS在中国的总代理,以及SONICS厂家在中国唯一指定的中国区售后服务维修中心,一直竭诚为中国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DC(树突状细胞)的制备方法

DC(树突状细胞)的制备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背景】 DC 是「Dendritic Cells」的缩写,中文全称为「树突状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 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DC 是由 2011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加拿大 籍科学家 Ralph M. Steinman 于 1973 年发现的,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已证实,DC 是唯一能够显著刺激初始 T 细胞(Naïve T cells)增殖的 APC,而其它种类的 APC(如单核巨噬细胞,B 细胞等)仅能刺激已活化 的或记忆性的 T 细胞,因此 DC 是机体适应性 T 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培养原理】 因为 DC 需从其它种类细胞诱导分化而来,且可分为不同的成熟阶段,所以通常分为 2 个步骤进行培养: Step 1:从 DC 的祖细胞(如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 DC(immature DC,iDC); Step 2:从 iDC 诱导分化为成熟 DC(mature DC,mDC)。 Step 1: 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在体外可刺激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集落的形成, 并具有促进早期红巨核细胞、嗜酸性祖细胞增殖和发育的功能。GM-CSF 是最早被鉴定 出对 DC 培养有作用的细胞因子之一。 GM-CSF 在 DC 培养中的功能是促进单核细胞向大巨噬样细胞分化,细胞表面 MHC II 类分子的表达得以提高,从而增强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此外,GM-CSF 也可促进 DC 的存活。 IL-4(白细胞介素-4) IL-4 在由单核细胞诱导成 DC 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生长,从 而引导单核细胞向 DC 方向分化。 若培养体系中不加 IL-4,单核细胞将分化为巨噬细 胞。同时,IL-4 还有降低细胞表面表达 CD14 分子的能力。CD14 表达水平的降低是单 核细胞分化为 DC 的重要标志。 GM-CSF 和 IL-4 共同作用可使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未成熟 DC,此时的 DC 具有较 强的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但抗原递呈能力很弱。细胞表面中度表达 MHC I 类、II 类 分子和 B7 家族分子(CD80, CD86 等),

下肢缺血(血管再生)实验方案

下肢缺血(血管再生)实验方案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下肢缺血试验应用血管新生是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血流阻塞后改善血流灌注的重要机制。然而,目前临床上尚缺乏一种简单、无创和特异的直接评价血管新生的方法。下肢缺血试验是进行血管新生评价的重要试验。方法是使用大鼠或小鼠予结扎一侧下肢股动脉制备下肢缺血模型,另一侧下肢作为对照组。术后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对双后肢进行扫描成像,分析后肢血流量。然后每周对双后肢进行扫描成像,分析后肢血流恢复状况。       下肢缺血试验是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与**性血管新生研究的重要方法,可以将促血管新生因子注入体内,促进缺血局部血管新生与侧支循环,改善组织的血液供应与功能,进而评价促血管新生因子的作用。促血管新生因子可以是促血管新生药物、蛋白、基因和干细胞**。 除心脏血管疾病研究外,还可使用下肢缺血试验评价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伤口愈合等方面的血管新生研究。 所需设备                                                    MoorLDI2-HIR点扫描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Gene&I,北京)  AMG小动物麻醉机(Gene&I,北京)  剃毛刀和脱毛膏 试验过程 将大鼠或小鼠使用麻醉机进行麻醉。 将后肢使用脱毛膏进行脱毛处理。 剪开其中一侧后肢皮肤,分离肌肉分离出股动脉。 使用缝合线在紧贴腹股沟处对股动脉进行结扎。 缝合伤口,使用激光多普勒扫描仪对双下肢进行血流扫描成像。 分析缺血侧下肢与正常侧血流灌注量对比。 试验结果 手术后当天,缺血侧肢体相对于正常侧缺血率可达80-90%。 在使用促血管新生因子后,可观察到缺血侧肢体血流恢复过程。 Reference Aicher A., Heeschen C., Sasaki K., Urbich C., Zeiher A. M., Dimmeler S. 2006 Low-energy shock wave for enhancing recruitment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a new modality to increase efficacy of cell therapy in chronic hind limb ischemia. Circulation, 114 (25), pp 2823-30 Chalothorn D, Zhang

EGFRvIII兔单克隆抗体结构与作用机制介绍

EGFRvIII兔单克隆抗体结构与作用机制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4

CST公司刚出的EGF ReceptorvIII (D6T2Q) XP Rabbit mAb #64952,是目前唯一的商品化的EGFRvIII兔单克隆抗体。在IHC和IF应用上具有非常好的特异性,而且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具体订购联系一级代理商      那么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是神马东西?它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脑部肿瘤,在所有脑肿瘤中是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该病有何特点?该病极难**,患者平均存活时间非常短,病死率极其高,现有的**方法,疗效不够突出且损 EGFRvIII兔单克隆抗体 伤大脑。因此,急需更加特异且有效的疗法来选择性的靶向**。   那,EGFRvIII与之又有什么关系呢?    简单形象的说:EGFR是一类细胞的指挥兵,负责调控细胞的正常生长,若指挥调控出了岔子即信号调控紊乱,便会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EGFR负责调控的细胞是上皮起源组织中的细胞。   但EGFR有些乖张,其有众多突变形式,最常见的胞外区域的突变是EGFRvIII。它主要是厌烦背负基因太沉重便甩掉了一些,即在编码区域的外显子2—7之间移去了801个碱基,较野生型在胞外区域少了267个氨基酸,从而在外显子1和8之间产生了融合区域以及一个新的甘氨酸残基(图1),这是一个肿瘤特异的框内缺失突变。与野生型相比,EGFRvIII不依赖于配体,是组成型激活的。该突变在多种癌症中(如乳腺癌,肺癌,头颈癌等)都有发现,但在母细胞胶质瘤中最为常见。        图1. EGFRvIII结构示意图   胶质母细胞瘤与EGFRvIII   相较于继发性GBM(一般从低级别的前体进展而来),原发性GBM经常会有EGFR突变。这也是临床上该类疾病最常见的类型,而且一项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高达95%的病例为原发性GBM。 近期研究人员对251例原发性GBM进行了完整的外显子组测序及DNA拷贝数分析,这提供了相应的受体酪氨酸激酶遗传改变的全局式概览。研究结果显示67.3%的GBM存在RTK的遗传变异,而且57.4%的GBM存在EGFR变异。 此外,其它的研究发现50%具有EGFR扩增的患者同时具有EGFRvIII突变。大约20-30%的GBM具有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