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不同采血管和样本冻融次数对血液生物标志物检出浓度的影响

不同采血管和样本冻融次数对血液生物标志物检出浓度的影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Simoa单分子免疫阵列分析技术是目前市面上最灵敏的蛋白分子检测技术,其可以检测单个蛋白分子,灵敏度达到飞克级别。在肿瘤、神经、感染免疫、心血管、炎症、生殖、眼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 在血液样本的收集制备和储存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不同采血管的使用和样本冻融。来自于瑞典、美国、伦敦的科学家们针对这个问题在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血液生物标志物上做了验证研究,文章发表于Alzheimer’s & dementia(IF=14.48)。 Effects of pre-analytical procedures on blood biomarkers for Alzheimer's pathophysiology, glial activation, and neurodegeneration Alzheimer’s & dementia (Amsterdam, Netherlands). 2021; 13:e 12168;IF=14.48 实验方法     本研究测试了使用不同采血管(乙二胺四乙酸[EDTA]、血清、肝素锂[LiHep]和柠檬酸盐)收集样本以及样本反复冻融对阿尔茨海默症(AD)、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元损伤等疾病的血液生物标记物浓度水平的影响。采用单分子免疫阵列分析技术(Simoa HD-X平台)检测Aβ42、Aβ40、p-tau181、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t-tau、NfL、pNfH。 实验结果     图1. 本研究设计示意图   表1. EDTA、血清、LiHep和柠檬酸盐等类型采血管收集的样本中的生物标志物的平均浓度 图2. 图示不同采血管收集的8个样本中8种生物标志物的浓度。(A)NfL,(B)pNfH,(C)GFAP,(D)Aβ42,(E)Aβ40,(F)Aβ42/40,(G)t-tau和(H)p-tau181。每种颜色代表一个样本。灰色框表示八个样本的浓度平均值(pg/mL) *P

Ecodrone®高光谱-红外热成像无人机遥感技术—作物表型研究

Ecodrone®高光谱-红外热成像无人机遥感技术—作物表型研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易科泰推出无人机遥感作物表型研究监测技术方案——Ecodrone® UAS-8高分辨率高光谱-红外热成像无人机遥感平台:       1.旋翼专业无人机遥感平台,搭载AFX高光谱成像、机载PC及红外热成像可飞行作业30分钟以上,有效覆盖面积超10公顷       2.厘米级地面分辨率,50m高度地面分辨率达3.5cm,30m高度(用于田间高通量作物表型分析)地面分辨率可达2cm       3.高单样线飞行作业可自动采集形成宽度36m的样带高光谱成像大数据       4.科研级Thermo-RGB成像:640×512像素,多点黑体校准,灵敏度50或30mK,测温范围-25℃-150℃/-40℃-550℃,在线实时温度测量分析,10倍光学变焦RGB镜头,全高清画质,磁编码自稳云台,实时姿态调整,可选配CWSI成像,实时测量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5.专业无人机遥感技术方案,同步获取高光谱与红外热成像数据,应用软件可直接得出90多个VI(植物光谱反射指数)、F(叶绿素荧光)、标准化冠层温度、CWSI(水分胁迫指数)等       6.荣获2020年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行业年度风云榜“仪器设备十大新锐产品”       7.应用于精准农业研究、作物表型遥感、病虫害监测、农作物产量评估、生物多样性监测等     高光谱成像 红外热成像 AFX10 AFX17 Thermo-RGB 波段范围 400-1000nm 900-1700nm 7.5-14μm 光谱通道数 224 224 1热成像+1 RGB 空间像素数 1024像素 640像素 640×512像素 地面分辨率 3.5cm@50m AGL 5.5cm@50m AGL 6.5cm@50m AGL 探测器 CMOS InGaAs 非制冷VOx微幅射探测器 FWHM 5.5nm 8.0nm - 光谱采样率 2.68nm 3.5nm - 帧频 330FPS 670FPS 30Hz/9Hz 信噪比(峰值) 400:1 1200:1 - 光圈值 F/1.7 - 视场角 38° 45°或其他 数据接口 GigE USB或S

文献解读:失巢凋亡中Bmf活性调控新机制

文献解读:失巢凋亡中Bmf活性调控新机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失巢凋亡是由于细胞脱离细胞外基质而启动的特殊的程序性细胞凋亡,在机体发育、组织自身平衡、疾病发生和肿瘤转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BH3-only促凋亡蛋白Bmf是失巢凋亡的重要介质。当细胞失去与细胞外基质的附着时,系留在细胞骨架上的Bmf与动力蛋白轻链2(DLC2)发生解离,易位到线粒体,从而促进失巢凋亡的发生。然而,关于Bmf在细胞骨架上的系留及解离这一关键过程的调控机制仍然未知。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邵永平/刘培军/温玉荣团队合作在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期刊上发表了题为“Non-canonical phosphorylation of Bmf by p38 MAPK promotes its apoptotic activity in anoiki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失巢凋亡中Bmf活性调控新机制,并为Bmf蛋白细胞骨架的系留与解离过程提供了结构基础。   研究人员发现,当乳腺上皮细胞MCF-7和MCF10A脱离细胞外基质、细胞凋亡信号上升时,p38 MAPK激酶呈现为迅速且持续活化状态。而抑制p38信号通路或Bmf的选择性敲除对失巢凋亡有挽救效果。因而该研究从乳腺上皮细胞失巢凋亡入手,基于MAPK信号通路在压力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重要作用,探究失巢凋亡过程中上游p38激酶对Bmf促凋亡活性的可能调控机制。 p38激酶介导的Bmf T72磷酸化阻断Bmf/DLC2相互作用 由于p38激酶和Bmf都参与了失巢凋亡的调节,研究人员推测激活的p38可能通过磷酸化调节Bmf的凋亡活性来调节失巢凋亡。初始研究表明Bmf在从细胞骨架上解离后发生多位点磷酸化修饰。根据生物信息学预测以及与同家族蛋白Bim的已知磷酸化位点对比分析发现T72,S74与S77位点可能为Bmf蛋白的磷酸化位点。通过表达纯化野生型及这些位点突变的Bmf蛋白,结合p38体外激酶实验,研究人员验证了这三个位点可直接被p38激酶磷酸化。由于p38磷酸化位点( T72、S74和S77 )均位于Bmf的DLC2结合域内或附近,研究人员研究了Bmf磷酸化对其与DLC2结合的影响(图1 )。结果发现T72磷酸化可以破坏Bmf / DLC2相互作用,而S74和S77磷酸化对此没有影响。

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原代细胞分离操作流程介绍

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原代细胞分离操作流程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原代细胞 (primary cell) 是指从机体的组织(如人体组织、小鼠组织等)经特定方法获得单个细胞,并在体外进行模拟机体培养的细胞。原代细胞离体时间较短,生物学特性未发生较大变化,仍保有机体组织的遗传特征,能更好地反映细胞在体内的生长状态,因此可获得与体内生理功能更接近的数据,更适合用于药物测试、细胞分化和转化等实验研究。 原代细胞分离是指使用酶、螯合剂(常用EDTA)以及机械方法处理动物组织,使其分散为单细胞悬液样品,后续在适当的培养体系下使分离的原代细胞进行生存、生长和繁殖的过程。针对不同物种的不同组织类型,其具体的操作流程也要进行调整,常规原代细胞分离流程为取样→预处理→分离处理→过滤清洗→后处理。 01 取样→预处理 取样是原代单细胞悬液制备非常重要的一步,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处理效果。 操作时,首先根据不同实验需求麻醉或处死动物后进行消毒、固定并切开相应位置皮肤暴露目的组织。   (▲暴露目的组织)   同时不同组织类型,取样时也有细微差别。   其次操作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也需要注意: 严格无菌操作,快速处理; 针对不同组织类型控制环境温度; 保证工具锋利,减少机械损伤,动作轻柔,保持组织湿润; 尽量去除非相关组织,尤其是残留的小血管等; 完整记录组织情况、重量等信息。 拿到样本后针对不同分离流程选择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如将肿瘤组织剪切到2-4mm左右的小块),如血液细胞等已经是单细胞悬液的样本在简单的离心换液过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其他类型的组织还需要进一步解离。   (▲组织预处理)   02 分离处理 常规组织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分别是通过物理机械剪切和化学生物酶解来实现细胞分离。 物理机械剪切是使用匀浆机打散组织或者使用剪刀、铜网或者组织研磨器进行的剪碎法、网搓法和研磨法。这种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快速,但对组织机械损伤巨大,而且细胞分散效果不尽人意,只适用于一些质地软且较为松散的软

抑郁症造模: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建模介绍

抑郁症造模: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建模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在众多抑郁症的实验研究模型中,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简称CSDS)模型因有明显的诱因、较好的建模成功率以及明显的表型呈现而被广泛认可。以常用的啮齿类动物模型为例,其原理是将一只受试动物与另一只具有攻击性的动物放一起,具攻击性的动物会反复、强势攻击受试动物,使其感受社交挫败应激,从而引发一系列类似抑郁的行为,如社交回避行为、蔗糖偏好降低、奖励阈值增加、悬尾试验和强迫游泳试验中不动性状态增加、认知障碍和快速动眼睡眠期异常等。 本文将介绍一个常规的CSDS建模方案:将C57BL/6J小鼠与一只更大、更有攻击性的CD-1小鼠放在一起,从而诱导出C57BL/6J小鼠的抑郁样综合征(以其在社交方面的持久障碍如社交回避为特征)。该方案整个实验进程需要3 - 4周完成,包含三个重要阶段: 攻击性CD-1小鼠的筛选阶段; C57BL/6J小鼠社交挫败(Social defeat)阶段; C57BL/6J小鼠社交(Social interaction,简称SI)检测阶段。   ​   01 实验材料 1.矩形大鼠饲养笼(长48.3 cm × 宽26.7 cm × 高15.2 cm); 2.多孔的隔离挡板(长45.7 cm × 宽0.6 cm × 高15.2 cm);   3.视频追踪设备和软件(可用Panlab的Smart V3.0软件);   4.非透明的旷场(侧壁包含可拆卸的有机玻璃罩,用于社交测试);     02 实验动物 CD-1小鼠(30-50只)、C57BL/6J小鼠(50-80只)   03 实验设计 筛选阶段(实验时间为3天) 购买4-6个月龄的非繁育CD-1雄性小鼠,实验前将CD-1小鼠单笼饲养7天以适应环境。(单笼饲养是为了培养并保持CD-1小鼠的攻击性,也可通过将CD-1小鼠与2只雌鼠放置3-4天后再拿出以培养其攻击性) 购买一大批C57BL/6J小鼠(年龄6-7周最佳),从其中选取一批鼠(可被反复用于后续的筛选),专门用于筛选CD-1攻击鼠。 对于单只CD-1小鼠的筛选而言,整个筛选过程持续3天,每天1次,每天将1只C57BL/6J小鼠放入CD-1小鼠的饲养笼中,持续3分钟后再拿出;每天换不

通过植物-大气相互关系研究野生小麦在干旱胁迫下的时间水分通量动态

通过植物-大气相互关系研究野生小麦在干旱胁迫下的时间水分通量动态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Wild Wheat Introgression Promotes Temporal Water fluxes Dynamics under Terminal Drought Stress through Plant-Atmospheric Interrelations 野生小麦导入通过植物-大气相互关系促进干旱胁迫下的时间水分通量动态   植物所经历的水分胁迫强度取决于土壤水分状况以及大气变量,例如温度、辐射和空气蒸汽压差(VPD)。尽管对这些土壤和大气因素的枝条结构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研究,但鲜为人知的是,作为连续统的枝条和根系动态相互作用受基因型变异控制的程度。在这里,我们使用野生二粒种子基因渗入系 (IL20) 靶向这些相互作用,该系具有明显的干旱诱导的芽根比变化及其对干旱敏感的轮回亲本Svevo。使用重力平台,我们表明IL20在终端干旱下保持较高的根部水分流入和气体交换,从而支持更大的生长。有趣的是,IL20在根内流入和蒸腾方面的优势在较低VPD下的每日昼夜循环中较早表达,因此支持更高的蒸腾效率。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表明,在水分胁迫下,VPD和辐射对蒸腾速率具有拮抗作用,而根部水分流入作为对叶片较高大气响应性的反馈。总的来说,这些结果表明干旱引起的根茎比的变化可以在由水和大气参数决定的较短的优选时间窗口内提高植物的吸水潜力。   图1.对照水处理下的纵向增重及其分布   本文已经确定了一个野生二粒种子基因渗入系(IL20),它具有独特的适应性特征,即在营养期水分胁迫下干旱诱导的根茎比改变。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高通量重力蒸渗仪系统进一步表征了终末干旱(TD)下的IL20,在从营养阶段到生殖阶段的发育过渡期间开始。12日龄的植物在充分浇水(WW)处理下生长25天。TD处理中的可用水量的减少每天单独应用于每个单盆,以使其的水分压力正常化,如体积含水量 (VWC) 所示(图1A)。   总的来说,与Svevo相比,WW处理下IL20的计算增重更高,尽管不显著(P≤每天(补充表S1)0.05)。在开始水分胁迫处理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IL20保持其生长速率(图1B)。计算体重增加的主要差异开始于30天后的

对镰刀菌枯萎病复合体弱致病基因TRI5作用的研究新见解

对镰刀菌枯萎病复合体弱致病基因TRI5作用的研究新见解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At the scene of the crime: 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weakly pathogenic members of the fusarium head blight disease complex 对镰刀菌枯萎病复合体弱致病成员作用的新见解   植物病害通常是由一组病原体相互竞争以在感染生态位中站稳脚跟引起的。然而之前的研究通常仅限于其宿主上的单一病原体。在欧洲小麦赤霉病(FHB)是由多种镰刀菌属物种引起的,包括禾谷镰刀菌和梨孢镰刀菌。本文结合接种的时间序列,通过多光谱成像、转录和真菌毒素分析进行监测,以研究物种和小麦之间的时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禾谷镰刀菌单次接种相比,禾谷镰刀菌和梨孢镰刀菌的共接种抑制了症状的发展,但没有改变真菌毒素的积累。相比之下,梨孢镰刀菌的预接种减少了 FHB 症状和霉菌毒素与单一禾谷镰刀菌感染相比的水平。有趣的是,梨孢镰刀菌在双重感染中表现出增加的增长,表明这种弱病原体利用了它与禾谷镰刀菌的共存。定量逆转录 PCR 显示梨孢镰刀菌诱导小麦中的 LOX 和 ICS 基因表达。我们假设梨孢镰刀菌对水杨酸和茉莉酸相关防御的早期诱导阻碍了随后的禾谷镰刀菌感染。这项研究首次报道了植物的防御机制,涉及两种疾病复合体与其宿主之间的三方相互作用。   图1.田间样品中同一小穗上单独存在或与其他镰刀菌种组合存在的梨孢镰刀菌   通过分析散布在比利时佛兰德斯七个地点17 年的调查数据,本文评估了梨孢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的共存情况。总共评估了7000多个小麦穗和40多个栽培品种是否存在FHB成员。该分析表明只存在梨孢镰刀菌症状的仅有30.0%的案例,梨孢镰刀菌伴有禾谷镰刀菌的案例占比31.2%,伴有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的梨孢镰刀菌案例占比15.4%(图1a,b)。   这项多年的多地点分析表明,在田间条件下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的梨孢镰刀菌的显著共存。由于燕麦镰刀菌的发生率较低,没有进一步关注与该物种的相互作用。   图2.梨孢镰刀菌2,516在离体叶片试验中对禾谷镰刀菌PH-1感染的影响   梨孢镰刀菌预接

通过通量、维度和分辨率阐述成像和图像处理在植物表型研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通量、维度和分辨率阐述成像和图像处理在植物表型研究中的重要性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Cell to whole-plant phenotyping: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从细胞到全植物表型:未来可期   摘要:成像和图像处理已经彻底改变了植物的表型,现在是表型特征测量的主要工具。在这里,本文通过检查三个重要特征来回顾植物表型系统:通量、维度和分辨率。首先,强调了整株表型系统以及自动化方面的进步,这些进步使通量显著增加。然后讨论器官和细胞水平的表型分析及其工具(通常以较低的通量运行),作为以较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获得高维表型数据的一种手段。显示了传感器技术的最新发展对获取植物形态和生理相关性状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应该讲注意力集中在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上,因为这些是植物表型系统成像程序的关键方面。   植物表型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许多的系统和工具 表型组学被认为是生物学中的一门新学科,涉及在多个组织层次上收集高维表型数据,以便与全基因组测序类似,朝着完整描述基因组表型的方向发展。当然,这一最终目标仍将是假设性的;然而,植物表型和表型组学的当前和未来发展可能得益于对维度、通量和分辨率的考虑,因为我们对植物过程的总体理解,特别是基因型-表型关系的理解还远未完成。植物表型本质上是复杂的,因为它们是基因型与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一方面影响植物的发育程序和生长,可以通过结构特征来描述,另一方面影响植物的功能,可以通过生理特征来描述(图1)。结构和生理特征最终决定了植物在生物量和产量方面的表现。不同组织级别或不同类别的表型特征可能在一个特定或多个环境中表现出高度相关性(依赖性变异)。如果稳健,这些可能会降低表型的复杂性(即,需要测量的不同性状的数量),但这是否需要取决于生物学问题。   图1.从植物表型到表型组学 总体而言,植物表型组学似乎在高通量、低分辨率表型和低通量和高分辨率的深度表型之间有些分歧。这种差异目前在植物发育营养阶段的表型中最为突出。本综述侧重于营养枝条和根系表型的技术方面,

不同的细胞策略决定10种拟南芥天然种质对轻度干旱的敏感性研究

不同的细胞策略决定10种拟南芥天然种质对轻度干旱的敏感性研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Distinct Cellular Strategies Determine Sensitivity to Mild Drought of Arabidopsis 10 Natural Accessions 不同的细胞策略决定了10种拟南芥天然种质对轻度干旱的敏感性   拟南芥种质的全球分布施加了不同类型的进化压力,这有助于这些种质对环境胁迫的各种反应。干旱胁迫反应已经得到很好的研究,特别是在哥伦比亚的一种常见拟南芥种质。然而,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是复杂的,我们对这些反应中哪些有助于植物对轻度干旱的耐受性的理解是非常有限。本文研究了自然种质在早期叶片发育过程中在生理和分子水平上对轻度干旱的反应机制。记录了自然种质之间轻度耐旱性的差异,并使用干旱敏感种质 ICE163 和耐旱种质 Yeg-1 的转录组测序来深入了解这种耐受性的潜在机制。这表明ICE163 优先诱导茉莉酸和花青素相关途径,这有利于生物胁迫防御,而Yeg-1 更明显地激活脱落酸信号,即经典的非生物胁迫反应。还研究了相关的生理特征,包括脯氨酸、花青素和 ROS 的含量、气孔关闭和细胞叶参数,并将其与转录反应相关联。结论是这些过程中的大多数构成了一般干旱响应机制,在耐旱和敏感的种质中受到类似的调控。然而,在轻度干旱下关闭气孔和维持细胞扩张的能力似乎是在轻度干旱下促进叶片更好生长的主要因素。   图1.不同拟南芥种质在轻度干旱下表现出不同的叶片生长减少   为了探索拟南芥的遗传多样性如何影响对轻度干旱胁迫的反应,我们在自动称重、成像和浇水机(WIWAM)上筛选了来自不同来源的15份自然材料(图1A)。当第三片真叶(L3)开始出现时,在层积(DAS)后6天开始对一半植株进行轻度干旱(MD)处理。另一半的植物保持在充分浇水(WW)的条件下作为对照。在22 DAS收获植株,并测量成熟L3的面积。在WW条件下,各材料的平均叶面积(LA)已经有所不同(图1),但除EY15-2外,所有材料在MD条件下的LA相对显著减少(图1B)。值得注意的是,LA的减少程度因加入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从14%到61%不等(图1B,补充表S2)。

以番茄为例通过FPP FM框架中QTL相互作用研究干旱胁迫下的表型可塑性

以番茄为例通过FPP FM框架中QTL相互作用研究干旱胁迫下的表型可塑性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近年来出现了高通量表型技术。特别是,这些技术可以描述植物对环境动态变化作出反应的生理特性的综合景观。这些创新以及下一代基因组技术将植物科学带入了大数据时代。然而,将多方面的生理特征与DNA变异联系起来的一般框架仍然缺乏。在这里,我们开发了一个综合功能生理表型(FPP)和功能定位(FM)的通用框架。这种整合,通过高维统计推理实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基因型如何转化为表型。作为方法的示范,我们将番茄导入系群体的蒸腾和土壤-植物-大气测量纳入FPP FM框架,有助于识别介导蒸腾速率时空变化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并测试这些QTL如何控制,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网络,研究了干旱胁迫下的表型可塑性。   图1.FPP-FM联合分析原理示意图   FPP-FM 的第一步是从自然或谱系种群中获取动态数量生理特征数据。在这里,所使用的群体是番茄的基因渗入型群体,该群体受到包括正常灌溉、逐步干旱和高通量自动表型系统中的水分恢复的处理方案的影响(图1)。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随着胁迫参数的变化,不断记录多个干旱响应性状的表型数据,如植株重量和转录率。Halperin 等人已经发表了对该FPP 过程的详细描述。为了合理的计算强度,本文以蒸腾速率 (Tr) 为例来说明我们提出的框架如何将动态表型信息转化为遗传知识。在图 2A-2C 中,显示了来自五个随机选择的 IL 系的蒸腾速率的动态模式,每三分钟记录一次,包括干旱前(图2A)、干旱胁迫(图2B)和恢复阶段(图2C)。已知蒸腾速率与干旱胁迫下的产量损失相关。截留水分后,观察到所有五个品系的蒸腾速率都显著降低(图2B),而敏捷性和响应幅度的基因型差异是明显的。恢复供水后,观察到恢复模式的显著基因型差异,然而这与响应缺水的植物行为无关。例如,IL2-1-1系在干旱胁迫下保持最高的蒸腾速率(图2B),但在重新浇水后其恢复能力较弱(图 2C)。   图2. 五种代表性 IL 的蒸腾速率图形显示   本文对表型数据实施了勒让德函数和结构化前依存模型。我们对蒸腾速率

淋巴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论文解读分享

淋巴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论文解读分享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AVT成立十余年来,专注脂质体、脂肪乳、微纳米靶向制剂等递药体系,本期AVT为大家分享淋巴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文章内容来自《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0年第51卷第4期“药学前沿”栏目文章《淋巴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在抗肿liu转移**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冯旸,徐霄,莫然。   摘要 淋巴转移是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传统药物**肿瘤淋巴转移的局限在于药物在淋巴转移灶的浓度低导致疗效不佳。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增强药物靶向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综述介绍了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阐述了淋巴系统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列举了现有的抗肿liu淋巴转移**手段及局限性,重点阐述被动、主动以及抗原递呈细胞介导的淋巴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在抗肿瘤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正文 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经淋巴管或血管等迁移至其他部位继续生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 (1)从原位灶上脱落后的细胞内渗进入淋巴管或血管,随后进入血液,形成循环肿瘤细胞; (2)在逃过免疫系统的监察后,部分循环肿瘤细胞得以存活; (3)存活的肿瘤细胞在其他器官或组织增殖,形成局部转移; (4)逐渐适应新环境后,肿瘤细胞继续增殖形成最终的转移灶。   研究显示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肿瘤细胞的转移往往具有一定方向性,像“种子”一样,向着更适合其生长的微环境进行选择性迁移。例如,乳腺癌易发生肺、骨和脑转移,结肠癌易发生肺和肝转移,胰腺癌易发生肝转移。相较于血行转移,恶性肿瘤更易借助淋巴系统发生转移。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是传统肿瘤**方法。然而,当肿瘤发生转移时,可能会有多个转移灶(如淋巴结转移),通过手术切除和放疗很难根除所有的转移灶,同时对患者损害较大。而系统给药的化疗药物往往驻留在血液或脏器中,很难进入淋巴系统,严重影响对淋巴转移灶的**效果。近年来研究发现借助淋巴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可改善药物在淋巴系统

盐分条件下藜麦生长和蒸腾作用的高分辨率分析

盐分条件下藜麦生长和蒸腾作用的高分辨率分析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盐分条件下藜麦生长和蒸腾作用的高分辨率分析   利用Plantarray3.0表型分析平台,在盐度(0–300 mM NaCl)下监测了藜麦品种Pasto和selRiobamba的生长和水分利用。盐分使这两个品种在200mmNaCl下的累积蒸腾量分别减少了60%,在300mmNaCl下,selRiobamba和Pasto的累积蒸腾量分别减少了75%和82%。盐度降低了气孔导度,但在200mmNaCl浓度下,Pasto比selRiobamba(35%)的气孔导度降低了15%,比叶面积也降低了。水分利用参数的日变化表明,在盐胁迫下,藜麦的日蒸腾作用对光照变化的响应较小,气孔导度被调节,以最大限度地吸收二氧化碳,并在VPD变化后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损失。这些变化可能有助于提高盐胁迫下两个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采用机械作物模型LINTUL将生理反应整合到植物的辐射利用效率(RUE)中,在盐分条件下,在盐度下,Pasto 比 selRiobamba 降低更多。到实验结束时(播种后 11 周,应激后 6 周),Pasto 的生长明显低于 selRiobamba,新鲜生物量在 200 mM 下分别减少了 50 和 35%,在 300 mM NaCl 下分别减少了 70 和 50%。我们认为,对比水管理策略至少可以部分解释Pasto和selRiobamba之间耐盐性的差异。Pasto采用了“保守增长”战略,以牺牲增长为代价节约用水,而selRiobamba则采用了“获取性增长”战略,在压力下实现最大化增长。高分辨率表型分析的实施有助于剖析这些复杂的生长性状,这些性状可能是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的新育种目标。   本研究中使用的Plantarray表型平台使我们能够在整个生长期(77天)连续监测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生物量增益。图2A中描述了植物的累积蒸腾水量。在对照条件下,Pasto和SelRiobamba的蒸腾作用相似,尽管它们的形态不同(Pasto是一个较短的品种,单株叶面积比SelRiobamba高)。盐处理显著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在200mmNaCl下,蒸腾作用平均减少60%。更严重的盐处理对蒸腾作用更强,也加剧了品种间的差异。试验结束时,对照条件下,每株植物的平均累积蒸腾量为11L,而在300 mM NaC

缺水抑制赤霉素积累促进番茄快速和长期的“避旱”反应研究

缺水抑制赤霉素积累促进番茄快速和长期的“避旱”反应研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缺水抑制赤霉素积累促进番茄快速和长期的“避旱”反应   植物通过气孔关闭和抑制冠层生长来减少蒸腾作用以避免在干旱期间脱水。虽然脱落酸 (ABA) 在“避免干旱”中起主要作用,但先前的研究表明赤霉素 (GA) 也可能参与其中。在这里,我们在番茄 (Solanum lycopersicum) 中表明,缺水会抑制 GA 生物合成基因 GA20 氧化酶1 (GA20ox1) 和GA20ox2 的表达,并在叶子和保卫细胞中诱导 GA 失活基因 GA2ox7,导致生物活性 GA 水平降低。 GA 代谢的干旱调节由 ABA 依赖性和独立途径以及转录因子 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DREB)、TINY1 介导。 GA20ox1 和 GA20ox2 中的突变由于较小的冠层面积而减少了水分流失。另一方面,GA2ox7 的缺失不影响叶片大小,但减弱了气孔对缺水的反应;在土壤脱水期间,ga2ox7 植物关闭气孔并减少蒸腾作用的时间晚于 WT,表明 ga2ox7 气孔对土壤脱水不敏感。总之,结果表明,干旱诱导的保卫细胞中的 GA 失活有助于土壤脱水早期阶段的气孔关闭,而叶片中 GA 合成的抑制主要促进冠层生长的长期减少以减少蒸腾面积。   使用快速有效的保卫细胞分离程序来检查缺水是否影响保卫细胞中的 GA 积累。采取这种快速程序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分离过程对转录和激素代谢的影响。番茄 M82 (WT) 植物在正常灌溉制度下生长,或暴露于缺水 [15% 土壤体积含水量 (VWC)],然后从 3 号和 4 号叶子(自上而下)分离保卫细胞。用中性红染色的富含保卫细胞的样品的显微镜分析证实了保卫细胞的活力,但没有证实其余表皮细胞的活力。然后我们分析了富含保卫细胞的样品中的 GA 含量,发现缺水会显着降低生物活性 GA GA1 和 GA3 以及 C-20 中间体 GA12 的水平(图 1A,数据集 S1)。尽管 GA3 在植物中相当罕见(Hedden. 2020),但之前的研究表明其在番茄中的积累(Li et al. 2020)。生物活性GA4的水平远低于GA1和GA3,在干旱处理中略高但不显着。   图1.干旱抑制保卫细胞和叶组织中的GA 生物合成   由于缺水

单外泌体水平内容物分析新进展

单外泌体水平内容物分析新进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外泌体内容物包含蛋白质、RNA、DNA和脂类,可以被设计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与疾病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传统的技术方法如Western Blot,ELISA,无法获得单个外泌体的蛋白表型,更不能将检测内容物与粒径分析、浓度分析、计数等联系起来,极大地制约了外泌体内容物的相关研究。   单外泌体表征分析(Exoview)是将免疫学与光学完美结合的一种新技术[1]。首先利用免疫识别将特定的外泌体进行捕获分离,然后再对目标外泌体的表面标志物及内容物(如携带的蛋白质、RNA、DNA及细胞因子)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外泌体内容物的特性。相对于传统的手段主要优势有:   ☛ 无论是尿液、血清、血浆、组织液、细胞液均无需纯化,即可检测; ☛ 检测灵敏度高,单外泌体水平探测; ☛ 一次性输出指标丰富,单次检测即可输出外泌体的:粒径、技术、表面标志物(CD9/CD63/CD81)、荧光表达及亚群分布;   本文选取了部分单外泌体表型分析技术在内容物方向的zui新进展,供大家参考。   J   Extracell Vesicles:单外泌体水平的蛋白内容物检测与定量   外泌体的内容物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手段修饰。其中,将选择的蛋白内容物与外泌体的EV-sorting proteins通过细胞工程融合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在腔内储存可输送到靶细胞的内容物,也可以让内容物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来增强它们的**信号特性或靶向能力。因此,Silva等[2]在单外泌体水平上,通过分析工程化外泌体技术对不同外泌体的EV-sorting proteins在促进蛋白内容物的装载效率进行了评估。   研究人员分别将含有7种EV-sorting proteins(GFP偶联)的质粒分别转染Expi293F细胞,分离纯化了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后检测外泌体的表型并进行蛋白定量。ExoView芯片上包被的CD63/CD81/CD9抗体捕获外泌体后,使用带红色荧光的CD63/CD81/CD9荧光抗体标记所有外泌体,带绿色荧光的GFP荧光抗体标记表达GFP的外泌体(图1a)。图1b是外泌体的荧光扫描图像,

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简介(一)

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简介(一)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近年来,我国的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细胞培养已经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大规模细胞培养可分为分批式、流加式、半连续式、连续式和灌注式、细胞工厂5种技术形式。   分批式培养  分批式培养是细胞规模培养发展进程中较早采用的方式,也是其他操作方式的基础。该方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将细胞扩大培养后,一次性转入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其体积不变,不添加其他成分,待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积累到适当的时间,一次性收获细胞、产物和培养基的操作方式。 分批式培养操作简单,培养周期短,染菌和细胞突变的风险小。反应器系统属于封闭式,培养过程中与外部环境没有物料交换,除了控制温度、pH值和通气外,不进行其他任何控制。 因培养期间细胞生长代谢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营养环境,不添加任何营养成分,直观反映细胞生长代谢的过程,是动物细胞工艺基础条件或小试研究常用的手段。 由于培养过程工艺简单,对设备和控制的要求较低,设备的通用性强,反应器参数的放大原理和过程控制,比较其他培养系统较易理解和掌握,在工业化生产中分批式培养操作是传统的、常用的方法,其工业反应器规模可达12000L。   细胞生长分为五个阶段——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平稳期和衰退期。   分批培养的周期时间多在3-5d,细胞生长动力学表现为细胞先经历对数生长期(48-72h)细胞密度达到最高值后,由于营养物质耗竭或代谢毒副产物的累积,细胞生长进入衰退期进而死亡,表现出典型的生长周期。   收获产物通常是在细胞快要死亡前或已经死亡后进行。      流加式培养   流加式培养是在分批式培养的基础上,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悬浮培养细胞或以悬浮微载体培养贴壁细胞。 细胞初始接种的培养基体积一般为终体积的1/2-1/3,在培养过程中根据细胞对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和需求,流加浓缩的营养物或培养基,从而使细胞持续生长至较高的密度,目标产品达到较高的水平。 整个培养过程没有流出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