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Thermo离心机售后维修及故障解决案例

Thermo离心机售后维修及故障解决案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Thermo离心机故障现象一 开启离心机电源开关后,机器不启动,显示面板所有显示均不亮,但机内12V、5V直流电源电压正常。 故障分析 因离心机电源开启后,首先进行初始化过程,对核心电路进行检测,若初始化过程出现问题,则处于停机状态进入死循环,根据故障现象可初步判断该机没有进行初始化过程,导致没有初始化过程的主要原因有: (1)控制板上的微处理器upd7810未复位; (2)没有时钟信号; (3)ROM中程序损坏; (4)微处理器upd7810损坏 检修方法 在检修过程中应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检查微处理的复位情况。用低电平信号瞬间送到微处理器upd7810的28脚复位端机器开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显示面板亦工作正常,这说明故障发生在复位电路。由于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元器件的性能发生变化,导致产生的复位脉冲不符合要求(正常复位脉冲约十几ns)重新调整复位电路中的电容C3后,机器工作正常。如Z11、TL7705集成块损坏,在购不到的情况下,亦可直接用一个积分电路r=RC>12ns代替。 Thermo离心机故障现象二 开机后,在转子升速时当转速达到830r/min左右时,转子报警灯闪亮,转子停止升速,进入自由衰减状态。 故障分析 造成此类故障现象的主要原因在转子转速检测电路。如RPG(转子脉冲发生器)传感器坏;晶体管衰老、特性变坏、电流放大系数下降或电阻变值都是造成此类故障的原因。 检修方法 查RPGA点脉冲信号约3Vp—p,而且脉冲宽度随转速的升高而改变,这说明RPG传感器工作正常,晶体管Q4集电极、Z32输入端均为2.8Vp—p脉冲信号,Z32的输出端为+5V直流电平(正常时应为5Vp—p的脉冲信号)。因Z32的阈值电压在3V左右,故输入的2.8Vp—p脉冲不能使反相器打开,此时微处理的检测状态不对,转子报警灯闪亮。查Q4集电极电流低于正常值,在Q4衰老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将Q4的输出电压提常高即可,也就是将集电极电阻R31减小一些,提高集电极电流,使Q4达到饱和导通,集电极输出约5Vp—p脉冲信号机器恢复正常工作。 Thermo离心机故障现象三 在开启真空系统后,约需5~6

ACE C18-PFP色谱柱介绍Ⅶ - UV和LC/MS兼容性的低流失

ACE C18-PFP色谱柱介绍Ⅶ - UV和LC/MS兼容性的低流失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许多相显示有键合相的流失,当基线稳定性受到影响时,这可以在梯度条件下被最清晰地观察到。 尽管大多数超纯C18相可以预期产生低柱流失,但是需要谨慎选择替代选择性的键合相,以确保在低UV波长或LC/MS下进行分析时柱流失不会引起不可预见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色谱柱的绝对流失取决于许多因素,并且可能会随时间和系统而变化。 因此,在比较色谱柱流失时,必须在受控条件下进行。     本实例对超纯ACE C18色谱柱(顶部)的低流失特性与PFP色谱柱(中间)的高流失特性进行了比较。 ACE C18-PFP色谱柱(底部)显示其流失水平与ACE C18相当,尽管后者包含可以提供替代选择性的完整PFP官能团。   UV流失的比较     在相同条件下对更宽范围的色谱柱的进一步分析证实,领先的高纯度C18柱品牌显示出相似的低水平色谱柱流失。 然而,传统上推荐改变选择性的替代键合相(即苯基,极性嵌入式,PFP表面化学物质)的评估显示,所有这些非C18色谱柱均有显著更高的流失。 ACE C18-PFP将低流失水平(典型的领先C18色谱柱品牌)与替代选择性相结合,从而为分析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开发工具。 当采用MS检测时,非C18相给分析者带来了传统上使用所出现的额外挑战。 在极端情况下,柱流失可能会污染检测器信号并掩盖重要分析物。 在以下实例中,在梯度运行的8-10分钟时段中监测柱流失,此时有机物的百分比增加至其最大水平,因此柱流失也是最高的。 MS Spectra(左边系列)提供了在该8-10分钟窗口中检测到流失的m/z裂解,而总离子色谱图(右边系列)阐明了在相同8-10分钟时间段内所获得的流失结果。   通过LC/MS分析,极性嵌入式色谱柱的TIC追踪和MS光谱(之前通过UV检测显示有显著流失)再次显示柱流失水平较高。 来自空白运行(在没有连接色谱柱的情况下开展)的MS光谱可以使背景系统流失量化。 ACE C18-PFP色谱柱和领先的C18色谱柱均显示与空白运行相似的流失水平,这表明正在发生的柱流失可以忽略。

CO2培养箱水套式和气套式的区别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CO2培养箱水套式和气套式的区别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CO2培养箱   1.基本信息 二氧化碳培养箱是通过在培养箱箱体内模拟形成一个类似细胞/组织在生物体内的生长环境,培养箱要求稳定的温度(37°C)、稳定的CO2水平(5%)、恒定的酸碱度(pH值:7.2-7.4)、较高的相对饱和湿度(95%),来对细胞/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的一种装置。   2.应用范围 其广泛应用于细胞、组织培养和某些特殊微生物的培养,常见于细胞动力学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物的收集、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致癌或毒理效应、抗原的研究和生产、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体外授精(IVF)、干细胞、组织工程、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   3.对用户的要求 用户对二氧化碳培养箱都有两条zui基本的要求: 一是要求二氧化碳培养箱能够对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提供zui精确稳定的控制,以便于其研究工作的进展; 二是要求二氧化碳培养箱能够对培养箱内的微生物污染进行有效的防范,并且能够定期消除污染,以保护研究成果,防止样品损失。 水、气套式的区别   气套式加热和水套式加热,两种加热系统都是精确和可靠的,但是它们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1.水套式 水套式培养箱是通过一个独立的热水间隔间包围内部的箱体来维持温度恒定的.热水通过自然对流在箱体内循环流动,热量通过辐射传递到箱体内部从而保持了温度的恒定.独特的水套式设计有其优点:水是一种很好的绝热物质,当遇到断电的时候,水套式系统就能更可靠地长久保持培养箱内的温度准确性和稳定性(维持温度恒定的时间是气套式系统的4-5倍).如果您的实验环境不太稳定(如有用电限制,或者经常停电)并需要保持长时间稳定的培养条件,此时,水套式设计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就是您zuihao的选择. 2.气套式 气套式加热是通过遍布箱体气套层内的加热器直接对内箱体进行加热的,又叫六面直接加热。气套式设计在箱门频繁开关引起的温度经常性改变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箱体内的温度稳定.因此,气套式与水套式相比,具有加热快,温度的恢复比水套式培养箱迅速的特点,特别有利于

2019年度“华安杯-蒲公英奖”高分文献分享——斑马鱼基础研究篇

2019年度“华安杯-蒲公英奖”高分文献分享——斑马鱼基础研究篇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华安抗体助力科学家在斑马鱼基础研究中再发新文  华安生物的文献奖励活动已经持续好几年,相信已经有不少小伙伴使用我们的抗体发布文章,并获得我们的文献奖励活动奖金。另外我们的文献奖励颁奖活动即将开启,还请大家多多关注哦,没有提交奖励申请的,赶紧联系我们呀。   近期,我们收到了很多小伙伴提交的文献奖励申请,其中,有2篇成功吸引了小编的注意,这2篇文章的内容都是斑马鱼研究相关的。我们都知道,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但是市面上针对斑马鱼的抗体却非常少,我们不仅有一百多种斑马鱼抗体,而且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来进行定制生产。下面来看看这2篇文章吧。   01 标题:Sas10 controls ribosome biogenesis by stabilizing Mpp10 and delivering the Mpp10–Imp3–Imp4 complex to nucleolus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引用抗体:Bhmt/ Sas10/ Mpp10/ Def/(定制抗体)  β-Actin(R1207-1)/ C-Myc(0912-2) PubMed ID:  30773582 发表杂志:Nucleic Acids Research IF:11.561 抗体应用:WB/IF       前言介绍: 在真核生物中,核糖体生物发生消耗超过细胞总能量的60%,并且该过程包括前核糖体RNA(rRNA)的转录;用于rRNA的成熟的核糖体蛋白和非核糖体蛋白的翻译; 18S,5.8S和28S rRNA的成熟以及大小核糖体亚基的组装。核糖体小亚基(small subunit,SSU)含有18S rRNA和超过30种核糖体蛋白。核糖体小亚基的生物发生起源于35S(酵母中)前rRNA转录物的18S rRNA的加工和成熟,该过程是精确控制并逐步进行。过程中涉及约70个非核糖体因子和各种小核仁RNA(snoRNA)参与。转录35S pre-rRNA的5'-外转录间隔区(5'-ETS)后,5'-ETS募集UTP-A蛋白和UTP-B蛋白复合物,然后形成含有Mpp10(mitotic phosphorylated protein 10,有丝分裂磷酸化蛋白10),Mpp10相互作用蛋白3(Imp3)和Mpp10相互作用蛋白4(Imp4)(即Mpp10-Imp3-Imp4复合物)以及U3小核仁核糖核蛋白颗粒(snoRNP)的复合物)。这些复合物

云序客户8.0分成果揭秘:还愁lncRNA功能机制如何研究吗?看这里!

云序客户8.0分成果揭秘:还愁lncRNA功能机制如何研究吗?看这里!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文章导读 LncRNA是长度大于200nt的长链非编码RNA,在调控不同的分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不仅可以与功能蛋白结合,并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而且lncRNA也可以作为诱饵,吸附miRNA,调节miRNA调控的靶基因表达。但是,目前关于lncRNA在胃癌中的表达谱和生物学功能的了解仍然有限;在本研究中,作者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胃癌lncRNA微阵列数据库,发现LINC0034在胃癌中显著高表达,且与胃癌具有临床相关性,结果显示显示LINC00346在胃癌中反复扩增上调,其表达与病理分期差、肿瘤体积大、预后差呈正相关。然后探究了 LINC00346的体内外功能,实验显示LINC00346能够影响胃癌生长、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功能。作者也探究了LINC00346调控胃癌发展的上下游分子机制,上游机制显示致癌转录因子KLF5和MYC可与LINC00346启动子结合,并增强其表达;下游机制显示LINC00346主要表达在胞质中,可通过ceRNA机制作为miR-34a-5p的分子海绵体,并通过吸附miR-34a-5p后调节其下游靶基因CD44、AXL、NOTCH1的表达并调控胃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证明了KLF5、MYC/LINC00346/miR-34a-5p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模型,为胃癌**提供了新方向和思路。 发表期刊: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影响因子:8.0 实验方法:生信高级分析,转录组RNA测序,RIP,pulldown(云序生物提供) 测序样本:过表达LINC00346的胃癌细胞(实验组),转染空载质粒的胃癌细胞(对照组) 文章内容 1. 生物信息学分析胃癌lncRNA微阵列数据库,现LINC0034在胃癌中显著高表达,且与胃癌具有临床相关性 实验路线 结果:LINC0034具有胃癌临床相关性 a,b:LINC0034在胃癌中显著高表达;c-d:LINC0034的表达与病理分期差、肿瘤体积大、预后差呈正相关。 2.探究LINC00346在胃癌中的体内外功能 实验路线 结果1:体外探究LINC00346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影响 a-b.克隆形成实验探究细胞增殖能力;c. 流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营养胁迫中泛素化修饰变化情况的分析与解读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营养胁迫中泛素化修饰变化情况的分析与解读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吃货们,为了健康,少吃点吧! 小编知道一名资深的吃货,无论什么都阻挡不了美食的诱惑。但我忍不住要阻止:“吃货们!为了健康,少吃点吧!”  为什么要让热爱美食的你们做出如此痛苦的选择呢?看看下面这篇文献解读你就知道了。 Cell Death and Disease IF=5.965 Liver ubiquitome uncovers nutrient-stress-mediated trafficking and secretion of complement C3 研究背景 脊椎动物肝脏作为生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在营养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量时肝细胞会发生营养应激调控。肝细胞的营养应激会引发多种翻译后修饰变化,其中就包括泛素化修饰。本文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营养胁迫中泛素化修饰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解读。 样本来源 小鼠肝脏 技术路线 Label-free泛素化修饰蛋白组学 研究结果 1、作者首先构建了饥饿/再投喂小鼠模型(fasting–refeeding),之后通过两种富集方法【Tandem Ubiquitin-Binding Entities 1 (TUBEs 1) 和 UbiQapture】富集其肝脏中泛素化修饰蛋白,酶解后利用LC-MS/MS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共鉴定到1641个假定的蛋白质组。 Figure 1  Identification of the ubiquitin-modified proteome in response to nutrient stress in the liver. 2、通过label 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作者发现饥饿处理中26个蛋白的泛素化增加,在投喂后有91个蛋白泛素化增加;为了进一步验证蛋白的泛素化,作者在HEK293T细胞和小鼠原代肝细胞中对7个代谢相关蛋白泛素化修饰情况进行了检测,验证了组学的数据。 Figure 2  Fasting–feeding alters ubiqitylation patterns in the liver. 3、GO功能分析发现:这些差异修饰蛋白主要对位于线粒体,核糖体以及内质网中,主要参与代谢通路的功能;此外,在再投喂组差异修饰蛋白中还有16%位分泌蛋白,分布在ER的膜上和内部,而饥饿组差异修饰蛋白主要定位于胞液,线粒体和细胞核内。 Figure 3  Liver ubiquitome identifies ER-resi

人膜联蛋白A2抗体(Anxa2 Ab)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人膜联蛋白A2抗体(Anxa2 Ab)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人膜联蛋白A2抗体(Anxa2 Ab)酶联免疫检测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AE91118Hu   使用前仔细阅读本说明书。本酶联免疫试剂盒是基于双抗体夹心技术原理,来检测人膜联蛋白A2抗体(Anxa2 Ab),只能用于研究用途,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用  途:用于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膜联蛋白A2抗体(Anxa2 Ab)        测定。 工作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的是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样品中人膜联蛋白A2抗体(Anxa2 Ab)水平。向预先包被了膜联蛋白A2抗体(Anxa2 Ab)克隆抗体的酶标孔中加入膜联蛋白A2抗体(Anxa2 Ab),温育;温育后,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抗ANXA2 AB抗体。再与链霉亲和素-HRP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然后加入底物A、B,产生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膜联蛋白A2抗体(Anxa2 Ab)的浓度呈正相关。 试剂盒组成 试剂盒组成 48孔配置 96孔配置 保存 说明书 1份 1份   封板膜 2片(48) 2片(96)   密封袋 1个 1个   酶标包被板 1×48 1×96 2-8℃保存 标准品:720μg/L 0.5ml×1瓶 0.5ml×1瓶 2-8℃保存 标准品稀释液 3ml×1瓶 6ml×1瓶 2-8℃保存 链霉亲和素-HRP 3 ml×1瓶 6 ml×1瓶 2-8℃保存 生物素标记的抗ANXA2 AB抗体 0.5ml×1瓶 1 ml×1瓶 2-8℃保存

NAT NEUROSCI:转录组+蛋白组联合,揭示microRNA调控靶点与功能机制

NAT NEUROSCI:转录组+蛋白组联合,揭示microRNA调控靶点与功能机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基因水平的研究发现miR-137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存在相关性。同时,miR-137在正常的神经发生与神经发育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miR-137的体内功能与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为了揭示miR-137的功能,该研究构建了miR-137 KO动物,并对KO动物的突触可塑性、学习能力等多种神经功能的损伤进行了评价。借助于转录组+蛋白组联合分析,研究者进一步鉴定出phosphodiesterase 10a(Pde10a)是miR-137的重要调控靶点。 文献小笔记 Partial loss of psychiatric risk gene Mir137 in mice causes repetitive behavior and impairs sociability and learning via increased Pde10a Nature Neuroscience  IF=19.912 原文链接:https://www.onacademic.com/detail/journal_1000040907544310_8357.html 研究材料与方法 Mir137-knockout mice (1)评价miR-137KO后神经功能受到的影响: ● 突触可塑性:免疫组化,spinedensities,dendritic length,等 ● 学习记忆能力:Morriswater maze test,Barnes maze test,long-termpotentiation (LTP),等 ● 重复行为与社交能力:marbleburyingtest,social interaction test,thethree-chamber test,等 (2)蛋白组分析: ● 技术:TMT定量 ● 样本:皮层组织 ● 组别与重复:Mir137+/+,Mir137+/–, and Mir137–/–,每组两个生物学重复(来自于两窝) (3)转录组分析: 样本同蛋白质组 (4)转录组+蛋白组联合分析寻找miR-137直接调控靶点: Sylamer算法比对UTR匹配富集结果与蛋白差异表达的相关性,以及进一步比对mRNA差异表达水平 (5)验证miR-137直接靶点: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UTR突变 研究内容与结果 1.突触蛋白免疫组化、树突长度等分析,揭示miR-137 KO可导致神经可塑性受损。 Fig. 2 |Loss of miR-137 in the nervous system leads to synaptic overgrowth and impaireddendritic growth in vivo 2.多种行为测试揭示miR-137 KO可导致学习记忆功能

靶向干细胞**研究新方法:3D打印微型运输机器人“智能”孵育干细胞

靶向干细胞**研究新方法:3D打印微型运输机器人“智能”孵育干细胞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一项对靶向干细胞**的新研究表明,一架可远程控制的微型机器人细胞运输器能够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上重新组织干细胞巢,以指导干细胞的定向谱系分化。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 Materials)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该微型机器人在开发具有嵌入式功能的活性微载体,用于控制和精确靶向**细胞输送方面的性质和潜力。   干细胞的自发转化   干细胞具有修复组织缺陷的固有能力,在静止状态下,这些细胞位于被称为干细胞巢的特定解剖位置,在那里它们被严格地调控如何参与组织再生。一些因素,包括细胞与细胞和细胞与基质相互作用、微环境的机械特性和可溶性因素,共同协调了干细胞在干细胞巢内的命运调节。   当遇到组织损伤,干细胞就会被引导进入受损部位,激活它的固有功能。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临床前和临床阶段使用最多的干细胞。但是,由于保留率低、植入不良以及不理想的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等影响,经常导致细胞死亡和远远偏离预期效果。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果干细胞没有被准确输送到一个类似的干细胞巢,它们可能会经历自发的恶性转化(spontaneous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物理封装是解决这些挑战的一种方法,其作为免疫隔离层,保护细胞免受潜在的宿主免疫攻击和清除。对于微创手术来说,单细胞水平上的规划也是更具吸引力的策略,此外,传递途径和精确定位对干细胞的体内**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前有人提出过一种用于**的细胞磁控制递送微型机器人的方法,但是由于缺乏奉养干细胞所需生物和物理信号的细胞容许性微环境,这一系列研究主要卡在了微型机器人对特定细胞的主动迁移率问题上。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Max Planck智能系统研究所物理智能系的Hakan Ceylan博士和Metin Sitti博士等人设计并展示了一个3D打印的磁共振微型机器人细胞运输器(microrobotic cell transporter,MCT)。干细胞巢的生化、物理和细胞方面在MCT内形成模式,为M

“少年杀手”骨肉瘤的新细胞起源以及STK11/LKB1对骨癌的发病影响

“少年杀手”骨肉瘤的新细胞起源以及STK11/LKB1对骨癌的发病影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背景】   成骨肿瘤(osteogenic tumor)是骨组织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包括良性骨形成肿瘤、骨瘤、成骨细胞瘤和恶性肿瘤(又称为成骨源性肉瘤或骨肉瘤)。骨肉瘤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高发,老年人位列第二发病率高峰。由于传统化疗生存效益不理想,因此预后较差,当前迫切需要更多针对性和个性化的**骨肉瘤的方法。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小鼠模型可以概括人类骨肉瘤的基本方面,并提供靶向**目标。利用转基因小鼠或基因敲除小鼠模拟人类癌症已经被证明可以显著地加深我们对肿瘤形成的确切细胞来源以及信号通路的理解。   以往的研究表明,p53和/或Rb基因突变以及其他成员参与鼠模型和人类骨肉瘤患者起源,破坏间充质祖细胞(Prx1-cre)、成骨细胞前体细胞(Osx-Cre)和成骨细胞定向细胞(Col1a1-Cre和OCN-Cre)的p53/Rb,可以导致骨肉瘤,间接证明间充质起源和成骨谱系细胞对成骨肿瘤的形成负责,另外,定向成骨细胞(Col1a1-Cre)的NOTCH激活足以诱导骨肉瘤说明定向成骨细胞可能是成骨肿瘤的一个潜在来源。然而,对不同亚型的基因突变的确切细胞起源仍有待描述。   LKB1,由Stk11编码,主要通过mTORC1途径控制关联能量动态平衡和细胞生长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缺失LKB1可引起增生和肿瘤。LKB1失活的癌症往往表现出侵袭性,对**的敏感性与LKB1未失活的癌症不同。LKB1可能与骨癌有关。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41%骨肉瘤患者LKB1蛋白表达下降,大多数患者的mTORC1激活。虽然认为LKB1丢失与成骨肿瘤有关,但相关的细胞类型和潜在途径尚不清楚。   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是一种由破骨细胞分泌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对骨吸收过程中的基质胶原的降解至关重要。Ctsk启动子仅对破骨细胞有活性,Ctsk-Cre小鼠被广泛用于破骨细胞功能研究,最近一项研究指出,当删除Ctsk-Cre细胞的Ptpn11,Ctsk-Cre可以是软骨细胞祖细胞,通过激活Hedgehog信号导致混合性软骨瘤病。删除软骨细胞Lkb1(Col2a1-Cre)导致骨骼生长

结直肠癌化疗抵抗新机制

结直肠癌化疗抵抗新机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氟尿嘧啶(Fluorouracil,Fu)是最常用的尿嘧啶抗代谢药,在肿瘤内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因药物抗性,极大限制了其**结直肠癌的疗效。2019年3月发表于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篇文章介绍了,结直肠癌对FU药物敏感性的关键,主要完成单位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肿瘤科,主要作者包括李建军教授和梁后杰教授等人。   根据美国结直肠癌流行病统计,近20年美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下降,而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在不断攀升。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单独或联合使用一种类似尿嘧啶的药物氟尿嘧啶(Fu)一直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化疗方案。虽然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其耐药性严重限制了疗效。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抵抗耐药性的策略,而了解癌细胞对Fu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是预防或克服耐药性的重要步骤。   巨自噬(macroautophagy)是一种细胞分解代谢过程,自噬有潜力为附近所有代谢途径供能,为细胞提供巨大的代谢可塑性。在化疗、放疗和靶向药物的挑战下,自噬能提高细胞生存率和**抗性。代谢重编程和代谢酶的异常活跃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陆军军医大学重庆西南医院肿瘤科致力于肿瘤化疗抵抗研究,他们此前发现,脂代谢相关基因ABHD5在结直肠癌中起着重要的肿瘤抑制作用。   人类结直肠癌患者的ABHD5表达显著降低,2016年他们在《Autophagy》发文证明ABHD5通过调节自噬在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保护基因组完整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发现促使研究人员探索ABHD5在调控结直肠癌化疗反应中的潜在作用。   本文报告,尽管ABHD5在结直肠癌的发展中起着肿瘤抑制作用,但它通过促进RNASET2介导的自噬尿嘧啶生产,意外地虚弱了结直肠癌细胞对FU的敏感性。该研究提示了ABHD5状态对基于FU辅助化疗预后的重要见解。   文中他们采用Cyagen Biosciences Inc(赛业生物)提供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等)首先测试了敲除ABHD5后注射入小鼠腹腔与

双剑合璧 | sumo化与磷酸化修饰联合分析赢高分文章

双剑合璧 | sumo化与磷酸化修饰联合分析赢高分文章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随着质谱技术的不断进步,大规模修饰组学的方法也越来越成熟,PTM作为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生理现象也逐步被揭示出参与各项生命活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运用质谱技术对磷酸化修饰和类泛素化修饰鉴定,找出两种修饰联合作用对在DNA复制损伤压力时的响应。该篇文献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17年10月发表在“cell report”杂志上的 Proteomics Reveals Global Regulation of Protein SUMOylation by ATMand ATR Kinases during Replication Stress文献, 目的是通过质谱技术分析sumo化修饰和磷酸化修饰在细胞面对DNA复制压力时的信号传递、相互影响和关联的机制。   IF 8.282 课题背景 真核生物DNA复制是耗时且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过程,DNA复制的正常进行是维持正常细胞活动的基础,所以需要精准的保护机制来应对内外环境的波动,一旦保护机制失调导致基因组紊乱,甚至癌症的发生。大量报道显示,精密准确的翻译后修饰通过DNA损伤应答机制DDR(DNA damage response)为DNA复制保驾护航,其中依赖于磷酸化修饰的信号应答转过程的重要作用多为熟知。最近也陆续发现SUMO化修饰在该过程中也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整体水平两种修饰在DNA复制损伤时的应答反应是否有相互影响,相互关联还鲜为人知。本文章的主题带着这样的疑问对两种大规模组学相互作用及关联展开了深入研究,探讨DNA损伤应答中两种组学的关系。 实验结论 分别对MMC刺激处理的稳转细胞进行SUMO化修饰和磷酸化修饰进行蛋白或者肽段富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通过分析磷酸化修饰蛋白,SUMO修饰蛋白在表达量一致性,修饰蛋白种类重叠性,GO功能相似性放面的对比发现,发现在DDR发生过程中一些关键蛋白UIMC1,BRCA1等即发生SUMO化也发生了磷酸化。并通过大规模组学实验labelfree实验进行进一步对两种修饰的蛋白分析,发现在DNA损伤修复时,通过两种修饰的响应调控,形成相互作用的网络,共同应对外界损伤。 最后,通过DDR,RS响应的关键激酶ATR,

食品防腐剂的检测方法

食品防腐剂的检测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食品防腐剂的检测方法 防腐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一直是食品检测行业的重点关注对象,防腐剂种类繁多,检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每种检测方法都有哪些优缺点呢?咱们就一起说说吧! 食品防腐剂是用于防止食品因微生物引起的变质,提高食品保存性能,延长食品保质期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由于防腐剂能延长食品保质期,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允许食品加入适量的防腐剂。 防腐剂种类 常用食品防腐剂种类繁多,可以分为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大类。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无机防腐剂和有机防腐剂。 有机化学防腐剂主要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脂类、脱氢醋酸、双乙酸钠、柠檬酸和乳酸等; 无机化学防腐剂主要包括亚硫酸(亚硫酸钠)、二氧化硫、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类、游离氯及次氯酸盐、磷酸盐等。 饮料中常见防腐剂 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稍溶于水,溶于乙醇,酸性条件下对多种微生物(酵母、霉菌、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对产酸菌作用较弱。在直接饮用的饮料内的最大使用量为0.2克/ 斤。因为苯甲酸溶解度低,使用不便,实际生产中大多是使用其钠盐,其钠盐的抗菌作用是转化为苯甲酸后起作用的。  山梨酸,又名花楸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对光、对热稳定,长期放置易被氧化着色。对霉菌、酵母菌和好气性细菌均有抑菌作用。山梨酸是酸性防腐剂,适用范围在pH 值5.5以下,而毒性为苯甲酸的1/4,所以从国外发展动向看,有逐步取代苯甲酸及其钠盐的趋势。最大使用量:0.6克/公斤。 食品防腐剂的检测方法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防腐剂对人体都有一定的毒性,一旦过量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各个国家对防腐剂的用量和残留量都有严格的规定,防腐剂的准确检测对食品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食品防腐剂的检测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滴定法等。其中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准确度高,分析快捷,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 1. 高

APT文献 | 蛋白质组学揭示植物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

APT文献 | 蛋白质组学揭示植物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Significant and unique changes in phosphorylation levels of four leaf phosphoproteins in two apple rootstock genotypes under drought stress. 干旱胁迫对于植物来说,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会限制植物的生长发育。西北是我国苹果的最大产区,长期的中度干旱是限制苹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目前果树方面关于中度干旱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较少。 样本来源 苹果砧木叶片组织,4组样本分别来源于干旱敏感型材料M26(干旱处理、对照)、干旱耐受型材料MBB(干旱处理、对照)。 技术路线 iTRAQ,三个生物学重复 研究结果 1. 中度干旱胁迫响应的生理变化 研究团队测定了4组样本的相对含水量(RWC)、叶面积(LA)、比叶重(LMA)、游离脯氨酸含量(CFP)、可溶性糖含量(CSS)、丙二醛含量 (MDA)。生理实验结果显示,RWC, CFP, CSS以及MDA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苹果砧木对于中度干旱耐受程度。与M26相比,MBB在中度干旱胁迫下能够产生更多的渗透调节物质。 2. 磷酸化修饰位点以及磷酸化蛋白鉴定 本次共鉴定到595个磷酸化肽段,682个磷酸化修饰位点以及446个磷酸化蛋白。这682个磷酸化修饰位点分别位于丝氨酸(86.95%)、苏氨酸(11.73%)以及酪氨酸(1.32%)。 磷酸化修饰位点分布 3. 差异磷酸化蛋白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通过分别与对照比较,中度干旱胁迫下的M26和MBB中,磷酸化水平显著变化的蛋白分别为5个和35个。其中4个在两个材料中都有,这有可能是两个基因型在响应干旱胁迫的机制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在本次鉴定446个的蛋白中,有26个为蛋白激酶,其中10个为常见的干旱胁迫响应激酶,但在本次研究中,这些激酶几乎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表达差异。 在获得差异磷酸化修饰肽段及蛋白信息后,研究团队进行了GO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磷酸化蛋白与代谢、转录、翻译和蛋白加工等有关。 差异蛋白质的Venn图 差异磷酸化蛋白质的GO功能分析 随后,研究团队利用motif-X对于差异蛋白的磷酸化修饰进行

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检测方法及操作步骤(犬TNF-α)

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检测方法及操作步骤(犬TNF-α)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检测方法及操作步骤(犬TNF-α)​ 英文名称:Canine TNF-α ELISA Kit 实验类型:夹心法 检测范围:2.5 pg/mL – 80 pg/mL 最低检测限:0.1 pg/mL 应用范围:血清、血浆、组织匀浆、细胞培养物上清或其它相关液体(本产品仅供实验室科研及非临床用途) 实验原理 试剂盒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往预先包被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捕获抗体的包被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标准品、HRP标记的检测抗体,经过温育并彻底洗涤。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 值),计算样品浓度。 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进行温育以保证准确结果。所有试剂都必须在使用前达到室温20-25℃。使用后立即冷藏保存试剂。 2. 洗板不正确可以导致不准确的结果。在加入底物前确保尽量吸干孔内液体。温育过程中不要让微孔干燥掉。 3. 消除板底残留的液体和手指印,否则影响OD值。 4. 底物显色液应呈无色或很浅的颜色,已经变蓝的底物液不能使用。 5. 避免试剂和标本的交叉污染以免造成错误结果。 6. 在储存和温育时避免强光直接照射。 7. 平衡至室温后再打开密封袋以防水滴凝聚在冷板条上。 8. 任何反应试剂不能接触漂白溶剂或漂白溶剂所散发的强烈气体。任何漂白成分都会破坏试剂盒中反应试剂的生物活性。 9. 不能使用过期产品。 10. 如果可能传播疾病,所有的样品都应管理好,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样品和检测装置。 实验结果计算 以所测标准品的OD值为横坐标,标准品的浓度值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或用相关软件绘制标准曲线,并得到直线回归方程,将样品的OD值代入方程,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此图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