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技术

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技术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技术  菌种的扩大培养是发酵生产的第一道工序,该工序又称之为种子制备。种子制备不仅要使菌体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经过种子制备培养出具有高质量的生产种子供发酵生产使用。因此,如何提供发酵产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数量足够而且不被其他杂菌污染的生产菌种,是种子制备工艺的关键。 一、种子扩大培养的任务 工业生产规模越大,每次发酵所需的种子就越多。要使小小的微生物在几十小时的较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巨大的发酵转化任务,那就必须具备数量巨大的微生物细胞才行。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就是要为每次发酵罐的投料提供相当数量的代谢旺盛的种子。因为发酵时间的长短和接种量的大小有关,接种量大,发酵时间则短。将较多数量的成熟菌体接入发酵罐中,就有利于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罐的利用率,并且也有利于减少染菌的机会。因此,种子扩大培养的任务,不但要得到纯而壮的菌体,而且还要获得活力旺盛的、接种数量足够的菌体。对于不同产品的发酵过程来说,必须根据菌种生长繁殖速度快慢决定种子扩大培养的级数,抗生素生产中,放线菌的细胞生长繁殖较慢,常常采用三级种子扩大培养。一般50 t发酵罐多采用三级发酵,有的甚至采用四级发酵,如链霉素生产。有些酶制剂发酵生产也采用三级发酵。而谷氨酸及其他氨基酸的发酵所采用的菌种是细菌,生长繁殖速度很快,一般采用二级发酵。 二、种子制备的过程 细菌、酵母菌的种子制备就是一个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细菌的斜面培养基多采用碳源限量而氮源丰富的配方,牛肉膏、蛋白胨常用作有机氮源。细菌培养温度大多数为37 ℃,少数为28 ℃,细菌菌体培养时间一般1~2天,产芽孢的细菌则需培养5~10天。 霉菌、放线菌的种子制备一般包括两个过程,即在固体培养基上生产大量孢子的孢子制备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产大量菌丝的种子制备过程。 ⒈孢子制备  孢子制备是种子制备的开始,是发酵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孢子的质量、数量对以后菌丝的生长、繁殖和发酵产量都

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组织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用纯化的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捕获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的微孔中依次加入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再与HRP标记的检测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含量。   试剂盒组成: 试剂盒组成 48孔配置 96孔配置 保存 说明书 1份 1份   封板膜 2片 2片   密封袋 1个 1个   酶标包被板 1×48 1×96 2-8℃保存 标准品 0.3ml×6管 0.3ml×6管 2-8℃保存 酶标试剂 5 ml×1瓶 10 ml×1瓶 2-8℃保存 样品稀释液 3 ml×1瓶 6 ml×1瓶 2-8℃保存 显色剂A液 3 ml×1瓶 6 ml×1瓶 2-8℃保存 显色剂B液 3 ml×1瓶 6 ml×1瓶 2-8℃保存 终止液 3 ml×1瓶 6 ml×1瓶 2-8℃保存 20×浓缩洗涤液 15ml×1瓶 25ml×1瓶 2-8℃保存 注:标准品浓度依次为:1.2、0.6、0.3、0.15、0.075、0 μmol/L.   样本处理及要求: 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

肿瘤学必备——血管生成实验介绍

肿瘤学必备——血管生成实验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实验原理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一般包括包括血管内皮基质降解、内皮细胞移行、内皮细胞增殖、内皮细胞管道化分支形成血管环和形成新的基底膜等步骤。无论原发性肿瘤还是继发性肿瘤,一旦生长直径超过1~2 mm,都会有血管生成。这是由于肿瘤细胞自身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诱导血管生成。多数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密集且生长迅速。因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展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抑制这一过程将能明显阻止肿瘤组织的发展和扩散转移。 体外的血管生成实验能很好的模拟肿瘤的血管发生过程,并且适合研究药物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实验。我们以HUVEC细胞为例,介绍这一实验的详细过程。  图一  血管生成镜检图 一.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流程介绍   图二  实验流程图 (提前将Matrigel融化,铺于ibidi血管生成载玻片的下孔中,待胶凝后,将细胞悬液加入血管生成载玻片上孔中,成管后使用显微镜观察。) 2.2 耗材结构介绍   图三   血管生成载玻片纵截面示意图 (Matrigel铺在下孔,细胞铺在Matrigel上,上孔充满培养基) 2.3 数据分析流程介绍  图四  实验结果收集和分析流程图 (在特定的时间点采集图片,并且进行图像分析(Wimasis全自动分析)测量小管长度,成环数,细胞覆盖面积和结点。之后在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说明实验结果。) 二. 实验步骤 1. 准备基质胶 1).实验前一天将Matrigel置于冰盒中,放入4。C冰箱,使胶能过夜缓慢融化。(注意:同样要准备一些4。C预冷的枪头用于吸取Matrigel) 2).开始实验前,将Matrigel始终保持放在冰盒中。 3).打开灭菌包装,取出ibidi血管生成载玻片。 4).每孔中加入10μl Matrigel。注意枪头要垂直于内孔的正上方加入Matrigel,防止有Matrigel流经上孔而留下残留胶。 由于Matrigel流动性不强,并且有可能移液枪不准确,有可能打入10μl的胶,却不能填满血管生成载玻片的下孔——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实验的成像结果

“红外热成像+计算机视觉”动物行为研究技术

“红外热成像+计算机视觉”动物行为研究技术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当动物行为研究遇见机器视觉——“红外热成像+计算机视觉”动物行为研究技术       工业领域的某些技术手段因其成熟的体系和强大的适应能力,常常被引入到科研领域。引入后往往能给学者莫大的惊喜,给他们的课题带来惊人的突破。这里介绍的基于红外热成像和计算机视觉的动物行为研究系统便是其中一例。           热成像是记录地球上任何物体释放的、在电磁波谱中处于红外波段的光并且对其成像的技术。物体和生命体的状态和属性能够通过它们表面的温度分布图像来衡量。热成像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工业、安防、军事、科研等。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相较于其他方法,热成像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无损伤的测量和数据获取手段。而且在人类医学和兽医学、生态学、动物学等领域已有大量的应用。         在动物行为学研究领域,红外热成像可用来测量处于胁迫条件下、进行不同类型的行为时的体温变化。         如日本京都大学类人猿研究院的中山借助红外热成像技术发现在有潜在威胁的人(如手持抓捕网、身着实验服的工作人员)在场时,猕猴鼻区的温度在10-30s内显著下降。同时猕猴通过露齿和其他面部表情表达它们的负面情绪。中山等人据此判断:鼻区温度的降低能够作为非人类灵长类情绪从中性到负面变化的一个可靠和准确指标。           在昆虫的冷适应行为及生理学研究中,红外热成像更能克服扫描量热法、热电偶等传统手段必须保证实验昆虫静止不动的弊端,动态测量和记录昆虫的行为、体温。         如Christopher等人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了高山采集的蝎蛉的冷适应过程、行为响应和生理响应,证明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提供的大量生理学信息,如过冷却点、致死低温等,且该手段获取的信息因为不会限制昆虫的运动、更接近自然环境,因而更加具有生物学意义。             Hristov等人使用红外热成像相机对大群聚居、自由放养的巴西无尾蝙蝠进行观察,证明红外热成像技术是调查群居蝙蝠觅食等行为的宝贵工具。计算机视觉的相关

利用Handy PEA和Clark氧电极阐明纳米CuO对微藻的毒害机理

利用Handy PEA和Clark氧电极阐明纳米CuO对微藻的毒害机理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科研前线】]利用Handy PEA和Clark氧电极阐明纳米CuO对微藻的毒害机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汉莎科技集团」!公司官方网站:www.hanshatech.com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80/17435390.2018.1498928         纳米材料的应用是21世纪最重要的革命之一。纳米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汽车及各种物品的涂料、纺织品、农业杀菌剂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当纳米材料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它对生态环境、对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纳米氧化铜(CuO NPs),作一种为纳米材料,被广地泛用于人类生活当中。近来人们发现CuO NPs可能会污染环境,对植物和其他生物造成毒害作用。        前期人们认为,纳米材料对生物的伤害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对细胞结构的破坏和导致氧化胁迫。然而,关于纳米CuO对生物最重要的两条初级代谢途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人们知之甚少。而且对于纳米CuO毒害造成的活性氧ROS大量产生的具体位点和机制并不清楚。 CuO NPs对小球藻和栅藻光合放氧速率和呼吸耗氧速率的影响       近期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辉远教授和王玮教授团队进行合作,利用英国Hansatech公司制造的Handy PEA多功能植物效率分析仪和Oxytherm氧电极研究CuO NPs对微藻的快速叶绿素荧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并通过电镜观察,能谱、FFT、PDF、自发荧光以及蛋白表达测定等技术深入探讨了CuO NPs对微藻的毒害机理。 CuO NPs对小球藻和栅藻叶绿素荧光及放氧复合体蛋白的影响 CuO NPs处理后藻细胞内活性氧和抗氧化酶活的变化及活性氧的具体产生位点 CuO NPs对小球藻和栅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该研究表明微藻的光合机构比呼吸机构对CuO NPs的毒害更敏感,光合电子传递链中的放氧复合体(OEC)最易受到CuO NPs的伤害。CuO NPs对OEC的伤害导致光合电子传递受阻,从而导致光合产物不足,造成了藻类的碳饥饿。        此外光合电子传递的受阻,也使得光合作用的过剩激发能

蛋白质样品中蛋白类杂质的检测方法

蛋白质样品中蛋白类杂质的检测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摘要: 本文围绕蛋白质纯度的重要性,阐述了蛋白类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电泳法,色谱法,沉降速率测定法,质谱法,光散射法。任何方法都不能直接定量蛋白质样品的纯度。无论最终目的是为了解释分析数据、验证过程质量,还是为了确保生物制剂产品的安全性,样品纯度的测定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随着蛋白类生物制品的发展,蛋白质纯度已经成为药品管理的重大问题。在生物制品的质量指导原则中指出:除了评价原料药和药物产品的纯度,可能由预期产品和多种产品相关物质组成之外,还应评价可能出现的杂质成份。这些杂质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者是与产品相关,它们的结构可能是已知的、定性的,亦或是未知的。     在评价样品纯度之前,首先要鉴定待测杂质的类型,如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质、无关蛋白质、同工酶类、失活蛋白质,进而确定在待测溶液中,能够区分假定杂质和目标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化学分析或物理特征)。纯化过程中可能已将某一杂质的浓度降低到检测限以下,但色谱峰中还有残留。毫无疑问,表观纯度取决于所选择的测定方法及其灵敏度。大多数的分离方法都能有效的去除非蛋白类杂质,下面简单介绍蛋白质样品中蛋白类杂质的检测方法。 1、电泳法 电泳法最简单、成本最低,并且在确定样品中蛋白质组分数目方面灵敏度最高,因此最为常见。通常被用于蛋白质纯度鉴定的第一步筛选,甚至应用于初期高异质性的样品鉴定。如果预期杂质与目标蛋白的分子量有差距,SDS凝胶电泳可以分辨出杂质。对于分子量相近但氨基酸组成不同的分子,SDS凝胶电泳一般分不开,但在非变性凝胶电泳中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电泳迁移率进行鉴定。 然而,在采用该方法时也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问题。对于变性凝胶,可能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现象。如果发生杂质共迁移或杂质无法进入凝胶的情况,会出现假阴性。因此应该将整块胶,包括浓缩胶和分离胶都染色,并且需要检验蛋白质燃料是否合适。而假阳性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在样品制备时发生共价修饰,

稳定同位素标记多肽

稳定同位素标记多肽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随着多肽在生物医药领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标记和修饰性的多肽种类的需求越来越多,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稳定同位素标记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种。稳定同位素标记示踪,可以实现肽类代谢途径研究,能够随时追踪含有同位素标记的多肽在体内或体外位置及数量的变化情况。同位素标记具有高灵敏度、定位简单、定量准确等优点,使得同位素修饰在医学及生物化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目前我们公司合成的同位素标记多肽主要为C13,N15两种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通过直接在肽链中引入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达到有效标记整条肽链的目的,常用的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有Tyr,Thr,Lys,Arg,Glu等。 同位素标记的多肽与普通肽的区别在于其结构中某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中的C被C13取代或者N被N15取代。     专业的团队,一流的合成纯化技术,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的质量要求,是我们能够满足客户对同位素标记多肽的不同纯度要求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同位素标记多肽的原料(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价格昂贵,使得我们合成成本高,这就直接导致了这种多肽价格的高昂,秉着客户至上,竭力满足客户需求的经营理念,我们国肽生物提供微克,毫克到千克级别的质量服务。 成功案例: 序列WVQTLSEQVQEELLSSQVTQEL[13C-15N-R] HPLC分析: MS分析:

癌症外泌体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进展 | PNAS IF9.423

癌症外泌体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进展 | PNAS IF9.423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外泌体研究是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生物标志物、免疫调控、干细胞等均是外泌体研究的热门方向。而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是研究外泌体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现已有许多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外泌体的文献发出,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外泌体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突破性进展的文章。 2017年2月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普渡大学癌症研究中心题为“Phosphoproteins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candidate markers for breast cancer”的研究论文。根据此项研究,医生可能很快就能够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查来检测和监测患者的癌症,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蛋白质发生磷酸化是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它与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生长发育以及癌症机理等诸多生物学问题有密切关系。研究蛋白质磷酸化对阐明蛋白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磷酸化蛋白已经被视为癌症生物标志物的主要候选物。   图为来自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血浆样品的EVs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工作流程 本项研究是用乳腺癌患者的样本完成的,但是该方法可能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癌症和其他类型的疾病。该工作依赖于对血浆中微泡和外泌体进行分析。“癌症有很多类型,甚至不同类型的癌症有多种形式,找到生物标志物一直不被看好,”Tao说。“这肯定是一个突破,这可能使在血液中使用磷酸化蛋白检测和监测疾病成为可能。 技术路线: 运用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组在血液样品中发现了近2,400个磷酸化蛋白,并确定了144个在癌症患者中显著升高。 该研究比较了来自30个乳腺癌患者的1毫升血液样品和6个健康对照。      研究人员使用离心分离血浆与红细胞,以及高速和超高速离心机,以进一步分离微泡和外泌体。 从细胞释放并进入血流的那些颗粒可在细胞间通信中起作用,并且被认为参与转移,将癌症从体内的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研究组使用质谱发现它们还包含有磷酸化蛋白。              “胞外囊泡,其包括外泌体和微囊

食品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测定

食品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测定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一、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食品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 二、原理 样品中的脂肪酸用有机溶剂提取,以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全扫描方式进行检测,采用NIST标准质谱库比对法进行定性,峰面积百分比法进行相对百分含量定量。 三、仪器与试剂 ⒈仪器:气相色谱-质谱仪配有自动进样器和电子轰击源(EI);分析天平;涡旋混匀器;离心机;氮吹浓缩仪;恒温水浴锅。 ⒉试剂:所有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分析纯;试验中所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正己烷(色谱纯);丙酮(色谱纯);氢氧化钾;甲醇;无水硫酸钠,于550℃灼烧4h,储存于干燥器中,冷却后备用。 试剂配制:氢氧化钾一甲醇溶液(2mol/L),称取13.2g氢氧化钾,溶于约70mL甲醇中,冷却至室温,用甲醇定容至100mL,加入5g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溶解后过滤,滤液储存于塑料瓶中。 四、测定步骤 ⒈样品处理: ⑴食品中脂肪的提取:样品粉碎后,按照GB 5009.6—201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提取样品中的脂肪。 ⑵脂肪酸甲酯制备:称取约50mg提取的脂肪或油脂样品,置于10mL具塞试管中,加2mL正己烷,涡旋混匀,加1m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涡旋混匀,70℃水浴保持5min,加水2mL,涡旋混匀,静置分层,如果有乳化,3000r/min离心5min,取有机层以无水硫酸钠脱水后,待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 ⒉样品测定: ⑴气相色谱参考条件:色谱柱,DB-INNOWax石英毛细管柱或相当类型色谱柱(30 m×O.25mm×O.25μm);色谱柱升温程序,初始温度50℃,保持1min,以10℃/min升温至250℃,保持5min;进样口温度250℃;传输线温度280℃;载气,高纯氦气,恒流模式,流速为1.OmL/min;进样模式,不分流进样;进样体积1μL。 ⑵质谱分析参考条件:离子源EI;离子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50℃;扫描模式,全扫描模式;质量扫描范围,50~500amu;溶剂延迟3min。 五、结果分析 ⒈脂肪酸定性分析:将总离子流图中基线噪音3倍以上色谱峰的质谱图扣除本底后经工作站与在NIST库中的标准质谱图对比,工作站会列

把菌种培养成菌液的处理方法

把菌种培养成菌液的处理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⒈光合菌群: EM菌液中的光合菌群(好氧性和厌氧性)属于独立营养微生物,它能利用土壤接受太阳热能或以紫外线为能源,将土壤中的硫化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氮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力部队。光合菌的代谢物质或者被植物直接吸收,或者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养分,光合细菌如果能够增殖,其它的有益微生物也会增殖。 ⒉乳酸菌群: 乳酸菌(厌氧型) , 它以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等物质为基础,产生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及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使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变得容易分解,并且消除未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种种弊端,在有机物发酵分解上发挥突击队的重要作用,它将未腐熟的有机物质转化成对动植物有效的养分。乳酸菌还能有效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 ⒊酵母菌群: 酵母菌(好氧型)利用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通过发酵,产生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在 EM 集团军中对于促进其它的有效微生物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的生产提供重要的营养保障。此外,酵母菌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有效养分。 ⒋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好气性)。 它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氮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 维生素及酶,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获取有害霉菌和细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放线菌和光合细菌混合后的净菌作用比放线菌单兵作战的杀伤力要大得多。 它对难分解的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甲壳素等具有降解作用,并容易被动植物吸收,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放线菌也会促进固氮菌和 VA 菌根菌增殖。 ⒌发酵系的丝状菌群(嫌气性)。 以发酵酒精时使用

在线分析仪器的性能特性和表示方法

在线分析仪器的性能特性和表示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2001年发布的国家标准GB/T18403.1-2001《气体分析器性能表示 第一部分:总则》是有关在线分析仪器性能特性和试验程序方面的最新标准。由于新国标有一定的局限性(限于气体分析器,且属通用标准),而此前的有关标准目前任然有效,考虑到新旧标准之间的链接和延续,也考虑到行业沿用习惯,本节采用新旧标准对照的方式编写,以便读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对新国标某些内容的理解。 性能和性能特性 性能(Performance)是指仪器达到预定功能的程度。性能特性(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是指为确定仪器的性能而规定的某些参数及其定量的表述。 性能特性的定量表述往往用某个量值、允差、范围来描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性能指标。  在线分析仪器的类型繁多,功能各异,其性能特性含义广泛,但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两类。 一类性能特性与仪器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条件有关。工作范围主要是指测量对象、测量范围、量程等,对于不同的分析仪器,工作范围是不同的。工作条件包括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对样品条件的要求等。在线分析仪器直接安装在工业现场,对工艺流程物料连续进样分析,因此,仪器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包括防爆性能和环境防护性能等)要求比较严格,对样品条件(温度、压力、流量等)要求也比较严格,工作条件方面的性能特性与实验室分析仪器相比,有较大区别。 另一类性能特性与仪器的分析信号,即仪器的响应值有关。这类性能特性对不同的分析仪器,数值和量纲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定义是共同的,是不同类型分析仪器共同具有的性能特性,是同一类分析仪进行比较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分析仪器基本性能的重要参数。这类性能特性主要有准确度、灵敏度、稳定性、重复性、线性范围、响应时间等。

可防止胎牛血清培养中黑点的生成注意几点

可防止胎牛血清培养中黑点的生成注意几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司经过详细分解,得出以下结论,为防止客户由于操作方面而使黑点生成的办法。对此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方可使细胞培养顺利。 (1) 尽可能地减少血清冻融次数。  (2) 培养基无需 37℃水浴。  (3) 培养基保持PH 值 7.0- 7.2。  (4) 严格控制配制培养基的水质,容器定期刷洗。  (5) 掌握细胞传代的时机,细胞切勿生长过老。 1、化冻 将血清从-20 度冰箱中取出,室温(或浸于自来水中)化冻(约需要 30 分钟至 2 小时,也可放于 4 度冰箱化冻过夜;化冻后若不马上灭活,可以放入 4 度冰箱中暂时保存)  2、灭活  (1)放入室温的水浴锅内开始加热(同时放入一个空的血清瓶,内装 100ml 自来水,插入一根温度 计,温度监控以此为准)  (2)当温度计显示 56 度时,停止加热,改为间断加热,维持 56 度(±0.5 度)30 分钟(±3 分钟; 若不小心使温度上升超过 56 度,则:若仍未超过 60 度,且时间很短,比如不超过 5 分钟,则仍可使 用;若超过 60 度,或者时间较长,则弃去不用,或者尝试用于一些普通细胞的培养)  (3)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约需 1-3 小时) ,可分装或-20 度继续冻存。  3、分装  (1)转入无菌间,在超净台内将血清分装入 10ml 离心管中(注意预先要将血清轻轻摇动数周、混匀; 用吸液管或吹大管吹出血清时要注意:不要吹出气泡(血清很粘稠,很容易产生气泡;如果产生气泡, 则在酒精灯火焰上过一下) )  (2)放入-20 度冰箱冻存  (3)全部操作约需要 4-6 小时

细胞活性定磷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前的实验步骤

细胞活性定磷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前的实验步骤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实验开始前,将-20℃冰箱里的试剂盒中的试剂溶液放进冰槽里融化。然后进行下列操作。 一、 样品准备 1. 准备好 25cm2细胞培养瓶或 60mm细胞培养皿的待测培养细胞(5 X 106细胞) 2. 小心加入 xx 毫升预冷的 SBJ 清理液(试剂 A),覆盖生长表面 3. 小心抽去清理液 4. 使用细胞刮脱棒轻柔刮脱细胞 5. 加入 xx 毫升 SBJ 清理液(试剂 A),混匀细胞 6. 移入到预冷的 15 毫升锥形离心管(注意:悬浮细胞从这一步骤开始) 7. 放进 4℃台式离心机离心 5 分钟,速度为 300g 8. 小心抽去上清液 9. 加入 xx 微升S B J   裂解液(试剂 B),充分混匀 10.转移到预冷的 1.5 毫升离心管 11.强力涡旋震荡 15 秒 12.置于冰槽里孵育 30 分钟 13.放进 4℃微型台式离心机离心 5 分钟,速度为 16000g(或 13000RPM) 14.小心移取 500 微升上清液到新的预冷的 1.5 毫升离心管 15.移取 2  微升进行蛋白定量测定 16.即刻放进-70℃保存或置于冰槽里继续后续操作 二、细胞活性定磷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准备 1. 准备好待测样品(例如细胞裂解萃取液等),置于冰槽里(注意:样品须澄清) 2. 设定好分光光度仪(温度为 30℃):波长为 660nm,并置零 3. 准备好 5 个 1.5 毫升离心管,标记为 1 至 5 号管 4. 按下表分别加入S B J   阴性液(试剂 D)和 SBJ标准液(试剂 H)到每个离心管, 混匀 5. 将 1 至 5 号管放进冰槽里备用,避免光照;标准管浓度见下表: 管号    SBJ阴性液(试剂 D)    SBJ 标准液(试剂 H)    测定体系标准磷浓度 1                0                  xx 微升                 20 微摩尔/升 2             xx 微升               xx 微升                 15 微摩尔/升 3             xx 微升               xx 微升                 10 微摩尔/升 4             xx 微升               xx 微升           5 微摩尔/升 5             xx 微升                 0                           0

微生物无菌取样技术

微生物无菌取样技术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一、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⒈包装无菌取样的工具: 拥有正确的采取产品或加工过程的无菌取样器械工具是至关重要的。除非使用合适的采集工具,否则样品的完整性会被怀疑,甚至样品毫无意义。为了避免没有合适的取样工具,建议建立一个无菌取样的分析清单,来收集取样工具。如果可能盛样品的容器在最初进入加工区之前应当被预先标识,像样品号、取样日期、取样人等。这样可以使在不同的工厂条件下的样品取样更为方便一些。附加样品号码一般在样品采集中被正式确定下来,因此不用预先标明。 人员的工具设施,象工作服、发网或消毒处理过的清洁的鞋靴必须具备有助于证明采集者没有污染到食物产品或样品。 ⒉生产线样品 In-Line Samples: 生产线样品一般是指原材料,原料生产用水、包装材料或其他任何使用在生产线的材料。 生产线样品的采集一般用来确定细菌污染源是否来自于原材料或加工序中的某些地方。 ⒊环境样品: 环境样品用细菌拭子,(注:细菌拭子样品不能给出/测出微生物的定时结果,因为样品非常小,显著微生物会经常丢失),棉拭子的取样部位一般来自于食品接触面,地板喷溅物。墙壁、顶部管道和检验中考察的其他潜在污染源程序,并且记录可能的联系,在环境样品来源和食物产品的污染方面,可以使样品具有意义,并且是提倡这样做的,例如: 地面喷溅水:工人从有地面污水的地方走过后又回到加工区域吗? 墙壁:墙壁上面和在制品上面有昆害虫吗? 天花板:冷凝物或喷漆有无掉落到产品上或被发现与产品相接触? ⒋某些准备 干冰:(有的称为 gel backs)如果使样品在贮运过程中保持冷却,一些种类的制冷剂是必需的。检查观看干冰袋子是否有接触,如果泄漏可能污染样品,你也可以用湿冰,湿冰可以由工厂提供,然而取样前必须清楚这一点,如果想保持样品冷冻,干冰应在检验前获得。 盒子或制冷皿: 检验员需要贮藏、运输他们的样品,如果样品不需冷冻,那么用一个盒子即可,但如果样品需要冷却,一个标准的制冷皿或保温箱是

影响气相色谱仪检测器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因素

影响气相色谱仪检测器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因素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气相色谱仪检测器之热导检测器 气相色谱是现代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检测仪器,检测器是色谱仪的重要部件,本文介绍一下气相色谱仪检测器之热导检测器。 一、气相色谱仪常用的几种检测器: 1、热导检测器(TCD)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3、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4、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5、氮磷检测器(NPD)也称热离子检测器(TID) 6、原子发射检测器(AED) 7、硫荧光检测器(SCD) 热导检测器是根据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热导系数原理制成。热导检测器由于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而且线性范围宽,价格便宜,通用性好,因此是应用最广,最成熟的一种检测器。其主要缺点是灵敏度较低。   二、热导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热导池由池体和热敏元件构成,可分双臂和四臂热导池两种。由于四臂热导池热丝的阻值比双臂热导池增加一倍,故灵敏度也提高一倍。目前仪器中都采用四根金属丝组成的四臂热导地。其中二臂为参比臂,另二臂为测量臂,将参比臂和测量臂接人惠斯电桥,由恒定的电流加热组成热导地测量线路。 三、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因素    (l)桥电流  桥电流增加,使钨丝温度提高,钨丝和热导池体的温差加大,气体就容易将热量传出去,灵敏度就提高。响应值与工作电流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增大电流有利于提高灵敏度,但电流太大会影响钨丝寿命。一般桥电流控制在100~200mA左右(N2作载气时为100~150mAH2作载气时150~200mA为宜)。    (2)池体温度  池体温度降低,可使池体和钨丝温差加大,有利于提高灵敏度。但池体温度过低,被测试样会冷凝在检测器中。池体温度一般不应低于柱温。    (3)载气种类  载气与试样的热导系数相差愈大,则灵敏度愈高。故选择热导系数大的氢气或氦气作载气有利于灵敏度提高。如用氮气作载气时,有些试样(如甲烷)的热导系数比它大就会出现倒峰。   (4)热敏元件的阻值  阻值高、温度系数较大的热敏元件,灵敏度高。钨丝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热敏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