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电镜技术关键的几个问题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免疫电镜技术关键的几个问题 免疫电镜集电子显微技术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于一体,能显示抗原或抗体在细胞超微结构水平的位置,已成为当今生物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手段。由于免疫电镜制作过程长,操作程序烦锁,因此,要得到满意的免疫金染色切片,必须在关键环节上给予注意,以下我们就免疫电镜染色技术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相关实验技术服务:免疫电镜技术服务) 1、染色标本的固定 理想的免疫电镜标本固定既要保存组织的抗原,又要具有良好的细胞超微结构。对于多数抗原,按常规电镜技术固定标本会使其抗原性部分或完全消失,因此,免疫电镜常用一些特殊的固定液,如过碘酸盐-赖氨酸-多聚甲醛固定液(PLP)、4%多聚甲醛固定液、多聚甲醛加低浓度的戊二醛固定液( PG)(相关试剂:戊二醛 25%溶液)及苦味酸-多聚甲醛固定液。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用1%多聚甲醛加0.01% -0.05%的戊二醛最理想。此固定液不但配置简单,而且效果满意。当然,对于某些抗原性较强的标本,也可采用4%多聚甲醛加0.05%~0.5%的戊二醛固定。有的甚至可以直接采用常规电镜固定液固定。 2、包埋剂的选择 被检组织采用包埋前或包埋后方法进行免疫染色,应视被标记抗原的情况而定。通常对仅检测细胞表面的抗原选择包埋前染色,这样,不存在脱水、浸透及聚合对细胞抗原的破坏规包埋剂即可。相反,包埋后染色是在标本包埋后才进行免疫染色,对抗原常常造成较大的破坏,因此,应根据待检抗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包埋剂.以减少对抗原的破坏,提高阳性检出率。Epon812为最常用的电镜包埋剂,它要求标本在包埋前必须彻底脱水,一般还需要在60℃聚合,因此,对抗原性往往有较大的破坏。我们在工作中采用低温长时间聚合,45℃3天,日的减少聚合反应对抗原性保存的影响。为了减少对组织抗原性的破坏,以获得很强的阳性染色结果,不少实验室应用低温包埋剂、透明合成树脂及水溶性包埋剂(乙二醇甲酯)。通常在铁蛋白或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的包埋后染色中,采用
-
美国REVCO CO2培养箱维修记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一台美国REVCO CO2培养箱故障现象,CO2上冲显示达到20%左右,蜂鸣器报警。 我们工程师到现场,观察CO2显示值变化不稳定,温度37℃左右,CO2显示值为20%左右。打开REVCO培养箱控制箱,使用专用仪表检测,培养箱主板均正常。再判断REVCO专用电磁阀是否正常工作,REVCO专用电磁阀有2根导线连接到主板接线端子上,使用仪表检测电压为0v。此时,拔下REVCO电磁阀输出端管路,判断REVCO电磁阀阀体是否封闭严密。 经过观察判断REVCO专用电磁阀正常,封闭严密。那什么原因造成CO2超高到20%?经过分析和排除,决定检查CO2传感器。REVCO CO2培养箱为TC热导式CO2传感器,用专用仪表检测CO2传感器阻值,其中2组符合正常指标,另外2组比正常偏差很多。这样基本判定CO2传感器有故障。 打开玻璃门,小心取下培养箱内部不锈钢隔板,拿出REVCO CO2传感器。发现CO2传感器由于长期在培养箱内,受温度、CO2及湿度的影响已严重腐蚀。关闭电源,更换新的REVCO CO2传感器,打开电源,CO2显示值为1.0%。使用红外CO2分析仪检测。经过几个小时反复调整及校正。显示值在4.9%-5.1%之间,误差范围0.1%,符合正常使用指标。 一个月后,用户反馈信息,REVCO CO2培养箱维修后运行正常,使用效果很好。 单位:沈阳恩信科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杜先生 13082434127
-
循环肿瘤细胞研究及分选新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目前我们进行循环肿瘤细胞研究时候,很难精确的分离提取所需肿瘤细胞,并且做定量的分析,我们迫切需要一台高端的自动化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分选设备,在待测物无交叉污染的情况下来轻松精准地完成分拣/分离循环肿瘤细胞(CTC),满足目前和将来的对于癌症预筛查和癌症**效果辅助判断广泛需求。 On-chip无损伤流式细胞分选仪可有效利用实验室的狭小空间,在短时间内学会操作流式细胞分选仪,在简单的准备工作之后,即可以进行CTC的分选,并且做定量的CTC分析。并能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实验的空间利用,极大地提高效率、推进科研成果的开发,提升整个学院的科研水平。同时也可开展对校内外的有偿服务项目,保证了仪器的有效利用。 目前在日本已经有几十家国家机关及医疗机构在使用,包括日本东京都医学综合研究所,静岗癌症中心,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大阪齿科大学,千叶大学,大阪大学,信州大学,冲绳科学技术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长崎大学,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国内尚无单位使用同类产品。 進達科貿易(深圳)有限公司 / PTT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中国廣東省深圳市金田路3038號現代國際大廈3206A室 郵編:518048 吉田 政一 電郵: 手提: +86-186-8870-9973 固定電話: +86-755-8830-8686 傳真: +86-755-8830-3933
-
一种基于量子点探针和侧向流层析的快速灵敏的检测禽流感病毒的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一种基于量子点探针和侧向流层析的快速灵敏的检测禽流感病毒的方法 摘要: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快速、超灵敏的检测禽流感病毒的荧光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整合了侧向流层析技术和无标记、高发光的量子点新材料。通过对侧向流试纸条上进的的夹心免疫反应,金纳米粒子标签在检测线上被捕获,同时被释放的大量金粒子作为信号转导的桥梁,被量子点通过荧光淬灭的方法检测到。在最佳的条件下,量子点荧光强度在AIV 0.27-1.2ng/m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极限达到0.09ng/ml,比ELISA高出100倍。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反应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六组平行检测重复性荧光信号产生的行动标准差为4.7%。该方法能够直接用于临床样品检测,而不需要预处理。与病毒分离(胶体金)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高效率(90.0%)、高灵敏度(100.0%)、高特异性(88.2%)的优点。新的方法能够快速、灵敏的定量检测禽流感病毒,在医疗诊断领域具有较好的前途。 1、 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禽流感病毒的原理图 2、胶体金与禽流感病毒抗体偶联效果,与偶联前相比,偶联后吸收峰出现红移,吸收峰波长变大,通过电镜成像分析,偶联后直径变大 3、采用负染色电镜成像技术显示胶体金与AIV抗体偶联物与抗原AIV结合后,整体直径变大,通过胶体金定性分析,T线有明显条带,说明在T线中发生抗体抗原免疫反应。 4、不同的金离子浓度对I0/I的影响,随着金离子浓度的升高,I值会逐渐降低,比值逐渐升高 5、HCL和Br2对溶解释放出金离子最佳浓度的优化,最后选择0.15mol/L HCl 和0.8mol/L/Br2复合物 6,AIV浓度与量子点相对荧光强度的关系图,在0.27–12 ng /mL内呈直线关系,线性关系很好随着AIV浓度的增加,逐渐趋向水平 7,文章提供的方法与几种AIV常规检测方法对比,灵敏度高很多 8,通过检测20种临床样品,与病毒分离方法相比,文献提供的方法拥有其90.0%的效率,100.0% 灵敏度和and 88.2%特异性。
-
细菌内毒素的概念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细菌内毒素,英文称作Enolotoxin,是G-菌细胞壁个层上的特有结构,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原,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中的类脂A 细菌内毒素这个概念在1890年的时候就已被提了出来,它是在研究发热物质过程所引成的,1933年Boivin最先由小鼠伤寒杆菌提取出来,进行化学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到1940年时候,Morgan使用志贺氏痢疾菌阐明了细菌内毒素是由多糖脂质及蛋白质三部分所组成的复合体,到了1950年以后,随着生物学,物理化学,免疫学以及遗传学等的进步发展,细菌内毒素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其化学结构组成及各种生物活性间的关系也更加明确起来。 细菌英文叫Bacteria:为原核生物中的一类单细胞微生物由二分裂法繁殖。若按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两大类。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存在很大差异。唯有肽聚糖为其共同成分,但其含量的多少和肽链的性质有所不同,见下表: 细胞壁结构 革蓝氏阳性菌 革蓝氏阴性菌 厚度 厚,15—50 薄,10—15 肽聚糖含量 多,占胞壁干重50—80% 少,占胞壁干重10%左右 脂类含量 少,约1—4% 多,约11—22%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脂蛋白 无 有 脂多糖 无 有 细胞壁较薄,厚约10-15nm,结构也较复杂。肽聚糖含量低,仅占细胞干生10%左右,层薄又较疏松,因肽聚糖之间仅四肽侧链直接联结,缺乏五肽桥;肽聚糖居于细胞最内层,外面由内向外还有脂蛋白,外膜和脂多糖的三层聚合物。 (1)脂蛋白(lipoprotein) 由类脂和蛋白质构成,联结在外膜与肽聚糖层之间,类脂一端经非共价键联结到外膜的磷脂上,另一端由共价键联结到肽聚糖肽链中的二氧基庚二酸 残基上,使外膜和肽聚糖层构成一个整体。 (2)外膜(outer membrane) 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重要结构,位于肽聚糖的外侧,其结构类似细胞膜,为液态的磷脂双层,其中镶嵌一些特异
-
热原和细菌内毒素的概念及研究情况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一、热原(progon) 医院临床在使用药品注射剂时,常有发生冷感、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肤色灰白、休克、严重时导致死亡,这种症状称为热原反应。 为提高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人们对热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直到1923年Seibert提出了用家兔检测热原的方法。在1942年美国药典首先将家兔热原检查项收入药典成为法定方法,中国药典1953年版开始收载该方法,随后的世界各国药典都以动物热原检查法作为药品质量监测的方法之一。 家兔热原检查法的优点,可在规定时间里观察到家兔的体温变化,相应反应了热原质引起哺乳类动物复杂的体温反应过程。所以,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热原检查法,为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和临床用药的要求,该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这种热原检查法,只局限于某种药物进入体内(血循环)是否能引起体温变化或热原反应作为判断药品是否污染热原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医药工业发展的需要。其缺点: ①标准化程度低,无法判断检查样品中存在的热原质到底是什么或是哪一种物质。 ②由于试验动物家兔是处在被细菌污染的环境中,通过吸入或皮肤感染细菌内毒素而被免疫,导致动物的个体差异较大。 ③试验动物受到药品的药理活性干扰,而影响体温变化(如放射性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等),实验结果难以判断。 ④设备及实验费用昂贵(如建设动物房、水电、动物饲料等耗费),做一种药品需要280元/次,而鲎试剂仅28元/次。 综上情况分析,鲎试验法可避免以上动物热原检查法的不足,该技术的成功和应用真可谓是药品质量监控一场大革命。 什么是热原?目前国内外仍未有统一的认识,但从国内外文献报道中,一个共同的意见,都普遍认为:它是指细菌内毒素的脂多糖。 欧洲药典委员会副主席J.Van Noordwijk提出:“严格地讲,不是每一种热原都具有脂多糖的结构,但所有已知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都有热原活性”。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条件下,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一般
-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振荡15分钟的理论依据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细菌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壁层上的特有结构,它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并不分泌到介质中,也不能从外壁层上自然脱落,它不是细菌的代谢产物,当细菌死亡解体后,才显示出一系列的内毒素生物活性。 细菌内毒素的化学结构是脂多糖和微量蛋白的复合物,脂多糖由三部分组成:O-特异性链、核心多糖和类脂A三部分组成。 O-特异性链:向外由若干个低聚糖的重复单位组成的多糖链,具有特异性。 核心多糖:分为内核心及外核心,外核心由数种单糖,包括葡萄糖、半乳糖、乙酰氨基葡萄糖等组成。内核心含有庚糖及特殊的KDO(3-脱氧-D-甘露糖-辛酮糖)。KDO以耐酸的酮糖键与类脂A的氨基葡萄糖连接。所有G-菌都有此结构。 类脂A:位于最外层,是以脂化的葡萄糖胺二糖为单位,通过焦磷酸键组成的一种独特的糖脂化合物,具有致热作用,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游离的类脂A可自身凝集成高分子的复合物,其分子量大小不等。游离的类脂A含有疏水性的中心及亲水性的边缘,是一种双相分子。 内毒素标准品是从大肠杆菌E.ColiO111B4菌株的细胞壁提取精制而成。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后,内毒素的疏水性中心相互结合形成大分子复合体,而难溶于水。《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将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后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秒钟。” 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的目的是借助外力破坏这种分子复合体,使内毒素均匀的分布在水溶液中,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准确。如果没有旋涡混合器或混匀时间不够,均会导致细菌内毒素分子复合体,这种溶质不能分散在溶媒中,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
鲎试剂生产工艺及活性定向研制述评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一、项目背景 在80年代初,鲎试剂的研究是国家卫生部下达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之一。早期我国鲎试剂的生产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问题突出。从1982-1988年的有关技术数据库或文献报道信息表明,鲎试剂的灵敏度只有5-0.1ng/ml(相当于50-1Eu/ml)水平,而且自身污染程度高。在1988年10月国家卫生部对鲎试剂试行标准规定的自身凝集时间为2小时,有效期定为1年。由于鲎试剂的质量水平低,我国药品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推广普及工作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何提高鲎试剂的质量水平,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为了满足广大使用单位的需要,同时为了节约原料或保护珍贵的鲎资源。本厂在1988年6月开展鲎试剂的活性定向生产工艺研究,在1989年6月获得小批量生产成功,并在1990年投入中试生产。该技术在1991年11月通过广东省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1991)粤科鉴字123号],产品专利号为ZJ95105652.2。 二、技术推广 本厂是广东省第一家,全国首批获准[卫生部(88)卫药准字SJ-04]新试剂生产文号的厂家。同时也是世界上少数厂家和少数技术人员拥有原始性鲎试剂生产技术成果之一,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本产品送美国FDA进行质量检定,各项指标完全符合规定,单项指标(灵敏度)优于美国某些公司同类产品。本产品在国内外享有优良的声誉,并已销往港澳地区或全国各省市药品检验机构、制药企业、科研院所和医院检验等8000多个使用单位,为确保药品质量和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1989年以来,由于本厂的积极配合和不懈努力,为中国的鲎试剂生产技术和国际学术交流赢得了荣誉。为中国药典实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基础工作"鲎试剂质量标准草案";"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标准草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标准化操作"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信息返馈 近年来,在全国有不少地区(因使用ХХ公司鲎试剂)出现检品漏检,而导致医院临床发生"热原反应"(药疗事故)屡见不鲜。这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或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也给制药企业和医
-
动态浊度法鲎试剂使用说明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一、概述 鲎试验是一种最灵敏和专一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它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产物,通常称为细菌内毒素(热原),与TAL反应可形成易于分辨的凝胶。简单、经济的鲎试验使得它已广泛应用于注射药品、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医疗器械和环境中的细菌内毒素检测。 细菌内毒素与TAL反应混合物逐渐变浑浊,细菌内毒素浓度越高浊度变化越快,浊度变化符合二阶反应动力学曲线。借助仪器(注:如我国天津大学无线电厂BET-32C细菌内毒素测定仪。)进行动态比浊法试验,可精确地检测出已设定的浊度。细菌内毒素浓度与反应时间分别取对数后,将两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统计,可以得到直线: lgT=a+blgC 我们把这条直线称为标准曲线。未知检品中的内毒素水平是通过与标准曲线的比较来确定的。 二、鲎试剂 定量法鲎试剂完全不同于凝胶法鲎试剂,它对鲎血细胞提取物的纯度、溶解度、溶解后的澄明度以及在空气中其本身色泽稳定性都有较高要求。定量法鲎试剂的标识值λ表示定量鲎试剂的最低检测限,而不是灵敏度,是参考美国标准内毒素EC-5标定的,用EU/ml标示(如:湛江海洋生物制品厂生产的海浪牌定量法鲎试剂。)。 三、复溶 复溶前轻弹试剂瓶使瓶中的鲎试剂粉末落到瓶底,小心地打开试剂瓶盖,避免接触污染,残留在试剂瓶盖上的少量试剂无关紧要。在使用前按标识量复溶试剂,不立即使用时用无热原封口膜封住瓶口,轻轻转动试剂瓶直到鲎试剂完全溶解。如果封口破损或溶解时出现颜色或混浊则将其丢弃。 四、贮存 冻干的定量法鲎试剂在常温条件下还是相对稳定的,但还是应存放在20℃下;避免长时间放置在高于25℃的温度条件下。已复溶的鲎试剂在间歇使用过程中**将其存放在-20℃以下冻结,仅可能在7天内使用,鲎试剂只能冻融一次。 五、警告 正确应用该检测方法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中的所有项目,样品定量试验必须包括回收试验以验证回收率的合格条件。所有与样品接触的试验材料必须无内毒素,玻璃器皿必须经有效除内毒素。 六、产品干扰 每
-
高低温试验箱基本故障排除方法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高低温试验箱基本故障排除方法: 一、高低温试验设备.在高温试验中,如温度变化达不到试验温度值时,可以检查电器系统,逐一排除故障。如温度升得很慢,就要查看风循环系统,看一下风循环的调节挡板是否开启正常,反之,就检查风循环的电机运转是否正常。如温度过冲厉害那么就需要整定PID的设置参数。如果温度直接上升,过温保护,那么,控制器出故障,须更换控制仪表。 二、.高低温试验设备在试验运行过程中突然出现故障时,控制仪表上出现对应的故障显示提示并有声讯报警提示。操作人员可以对照设备的操作使用中的故障排除一章中快速检查出属于哪一类故障,即可请专业人员快速排除故障,以确保试验的正常进行。其它环境试验设备在使用中还会有其它的现象,那就要具体现象,具体分析和排除。 环境试验设备还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定期清理,对于活动部件应按说明书加油润滑,电器控制系统定期维护检查等等,这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三、高低温试验仪器低温达不到试验的指标,那你就要观察温度的变化,是温度降的很慢,还是温度到一定值后温度有回升的趋势,前者就要检查一下,做低温试验前是否将工作室烘干,使工作室保持干燥后再将试验样品放入工作室内再做试验,工作室内的试验样品是否放置的过多,使工作室内的风不能充分循环,在排除上述原因后,就要考虑是否是制冷系统中的故障了,这样就要请厂家的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后者的现象是设备的使用环境不好所致,设备放置的环境温度,放置的位置(箱体后与墙的距离)要满足要求(在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中都有规定)。 四、高低温箱在做湿热试验中,出现实际湿度会达到100%或者实际湿度与目标湿度相差很大,数值低得很多,前者的现象:可能是湿球传感器上的纱布干燥引起,那就要检查湿球传感器的水槽中是否缺水,水槽中的水位是由一水位控制器自动控制的,查水位控制器供水系统是否供水正常,水位控制器工作是否正常。另一种可能就是湿球纱布因使用
-
农药残留速测仪原理及操作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农药残留速测仪,顾名思义,是用于测定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仪器。该仪器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尤其是近几年连续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后,人们对农药残留非常关注的背景下,农药残留速测仪的使用就变得更加频繁。云飞科技生产的农药残留速测仪检测结果精确,能快速检出蔬菜、水果、粮食、茶叶、水及土壤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残留,适用于各级农业检测中心、工商部门、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卫生、环保、学校等领域。另外,在农业检测中,叶绿素测量仪在近几年的使用频率也大大提高。因为叶绿素测量仪不仅可以测定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多少,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还同时可以测定土壤中氮肥的含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农药残留速测仪的使用原理如下:该仪器采用了最快捷、最简单的速测卡法。利用速测卡法测量显色的不同,即可判断果蔬样品是否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情况。农药残留速测仪具有以下特点:操作简单:本产品采用电脑对温度时间进行控制,无需专业人员即可操作;检测量大:10通道,可同时检测10个样品;快捷迅速:10分钟预热,3分钟即可完成一个批量检测;配置完整:精密仪器箱内配置一套完整的检测工具。 农药残留速测仪在使用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具体如下: 1、接通电源,仪器开始自检,达到设定温度后,仪器自动提示; 2、将速测卡试纸透明膜揭去,试纸沿中线对折,红色药片向上插入试纸,试纸折线置于压纸筋下方,白色药片置于加热器上; 3、用滴管吸取少量提取液,在试纸白端分别滴上两滴提取液,每个样品更换一次吸管; 4、按下仪器启动键,开始加热至TEMP1时,蜂鸣器响一声和自动进行TIME1倒计时,完成TIME1倒计时后,蜂鸣器响三声,提示合上前盖。合上前盖后,自动进入TIME2倒计时,完成TIME2倒计时后,蜂鸣器连续发出“哗、哗、哗”提示开前盖,并停止加热。在整个过程中如按启动键中止操作。在整个过程中如按“DISP”键可切换时间、温度显示; 5、打开速测仪上盖,观察和记
-
光谱仪准确性的一些影响因素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光谱仪准确性的一些影响因素 HR-750型光电直读光谱仪分析准确度,稳定性都是国内领先的,故障很少。有的光谱室不是真空的,代之以高纯氩?光谱仪的原带标准试样的证书要保存好,它是国际标准物质量值传递到光谱仪的证明,保证了光谱仪工作曲线的准确,从而保证了分析的准确性。氩气瓶要带氩气净化器,液氩罐纯度好,但要配去水装置。其他如稳压电源,试样磨光机,防止砂带。砂轮质量不好,污染试样表面,光谱仪良好接地,试样模表面长久工作产生的疲劳,要定期更换,等等,都牵涉它的准确。 但是光谱仪要分析准确,除了仪器之外,主要是试样的白口要做好,这是指,其中的碳要以化合或者固溶形式存在,任何孕育或者有类似孕育处理的操作,都影响分析碳的准确;球化或者孕育后的铁水,虽然激冷试样已是肉眼白口,但是许多石墨微晶已经在试样表面出现存在,都要影响准确。这种试样如果抛光看金相,可以看见点状石墨存在。如果分析钢,因为不存在自由碳,所以不存在碳的分析问题。而灰铁,球铁碳含量太高,所以一定要注意,碳不能以自由形态存在,即要以化合态,固溶态存在,不能以石墨形态存在。 那么化学分析球铁的碳准确吗?普通取样方法也不准!即用钻头钻取的铁削样,因为石墨成球状,石墨聚集,钻取的铁屑,称样时容易产生碳的不均匀和丢失,往往分析结果偏低! 光谱仪一般分析其他元素都比较准确,09年招标二期铸造工厂光谱仪,与供应商谈到厚大球铁的钇元素分析,看来,目前国际上因钇的标样问题,光谱仪钇的工作曲线建立还有问题。 另外,在平常工作中,还遇到一些有关光谱仪分析的问题: 光谱仪的白口试样模具,浇口太粗会干扰浇口周围分析表面的激冷能力。浇口粗,一般都是为了磨样手持方便。好的光谱仪磨样机,都有磁铁吸附断了浇口试样片的工装,所以一定要注意铁液进入模样口径的尺寸试样模浇口要细,一般直径4-5毫米。
-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GB 5413-2010)检测用菌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GB 5413-2010)检测用菌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菌种名称 ATCC编号 曾用名* GB 5413.14-2010 维生素B12的测定 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lactis) ATCC 7830 莱士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leichmannii) GB 5413.15-2010 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TCC 8014 / GB 5413.16-2010 叶酸(叶酸盐活性)的测定 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ATCC 7469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GB 5413.17-2010 泛酸的测定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TCC 8014 / GB 5413.19-2010 游离生物素的测定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TCC 8014 / GB 5413.25-2010 肌醇的测定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TCC 9080 葡萄汁酵母 (Saccharomyces uvarum) 我公司代理各种微生物对照质控菌株。欢迎来电咨询。ATCC 菌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CICC 菌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 Center of Industrial Culture Collection, CICC)CMCC 菌株,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MCC)CGMCC 菌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MCCC 菌株,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Marine Culture Collection of China, MCCC)ACCC 菌株,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CPCC 菌株,中国药用微生物菌种资源库(CPCC)CFCC 菌株,中国林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库(CFCC)
-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阳性对照用菌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阳性对照用菌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菌种名称 菌种拉丁名称 1、 GB 4789.2-2010 菌落总数测定 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 coli 2、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3、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4、 GB 4789.3-2010 大肠菌群计数 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 coli 5、 GB 4789.4-2010 沙门氏菌检验 肠炎沙门氏菌 Salmonella enteritidis 6、 GB/T 4789.5-2003 志贺氏菌检验 福氏志贺氏菌 Shigella flexneri 7、 GB/T 4789.6-2003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 coli EPEC O78:K80 8、 GB/T 4789.7-2008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9、 GB/T 4789.8-2008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10、 GB/T 4789.9-2008 空肠弯曲菌检验 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jejuni 11、 GB 4789.10-2010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12、 表皮葡萄球菌(阴性对照)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13、 GB/T 4789.11-2003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Streptococcus hemolytic-β 14、 GB/T 4789.13-2003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15、 GB/T 4789.14-2003 蜡样芽孢杆菌检验 蜡样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 16、 GB 4789.15-2010 霉菌和酵母计数 白假丝酵母 Candida albicans 17、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18、 GB/T 4789.16-2003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 19、 寄生曲霉 Aspergillus parasiticus 20、 杂色曲霉 Aspergillus versicolor 21、 构巢曲霉 Aspergillus nidulans 22、 赭曲霉 Aspergillus ochraceus 23、 黄绿青霉 Penicillium citreo-viride 24、 橘青霉 Penicillium citrinum 25、 圆弧青霉 Penicillium cyclopium 26、 岛青霉 Penicillium islandicum 27、 展开青
-
常用微生物菌株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5
常用微生物菌株 /质控菌株/对照菌株 菌种编号 菌种名称 菌种编号 菌种名称 ATCC 16404 黑曲霉 CMCC(B) 51105 痢疾志贺氏菌 CMCC(F) 98003 黑曲霉 CMCC(B) 51572 福氏志贺氏菌 As 3.2788 桔青霉 CMCC(B) 51592 宋氏志贺氏菌 MIG3.104 绳状青霉 ATCC 51329 阪崎肠杆菌 ATCC 10231 白色念珠菌 广临检-57 肺炎克雷伯氏菌 CMCC(F) 98001 白色念珠菌 CMCC(B) 46117 克雷伯肺炎杆菌 ATCC 9763 啤酒酵母 CMCC(B) 45301 阴沟肠杆菌 ATCC 6538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13048 产气肠杆菌 ATCC 25923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 49027 普通变形杆菌 CMCC(B) 26003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 49005 奇异变形杆菌 CMCC(B) 26069 表皮葡萄球菌 CMCC(B) 41002 粘质沙雷伯氏菌 CMCC(B)28001 藤黄微球菌 ATCC43864 弗氏柠檬酸杆菌 ATCC 29212 粪链球菌 CMCC(B) 52204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ATCC21059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ATCC27562 创伤弧菌 CMCC(B) 10104 铜绿假单胞菌 ATCC 17802 副溶血性弧菌 ATCC 9027 铜绿假单胞菌 Vb0 非01群霍乱弧菌 ATCC 15442 铜绿假单胞菌 CMCC(B) 5400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ATCC 27853 铜绿假单胞菌 ATCC1911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ATCC 8739 大肠埃希氏菌 ATCC 9372 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 ATCC 25922 大肠埃希氏菌 ATCC 6633 枯草芽孢杆菌 CMCC(B) 44103 大肠埃希氏菌 CMCC(B) 63501 枯草芽孢杆菌 CMCC(B) 44102 大肠埃希氏菌 CMCC(B) 63202 短小芽孢杆菌 8099 大肠埃希氏菌 CMCC(B) 63303 蜡样芽孢杆菌 NCTC 12900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CMCC(B) 63301 蜡样芽孢杆菌 CMCC(B) 50071 伤寒沙门氏菌 ATCC 19404 生孢梭菌 ATCC14028 鼠伤寒沙门氏菌 CMCC(B)64941 生孢梭菌 CMCC(B) 50115 鼠伤寒沙门氏菌 ATCC 13124 产气荚膜梭菌 CMCC(B) 50093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ATCC33291 空肠弯曲菌 CMCC(B) 50094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ATCC 7953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以下菌株请询价 ATCC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