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选择合适的液相色谱分离模式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自 1903 年,俄国植物学家米哈伊尔•茨维特发明色谱算起,色谱已走过 100 余年历程。从最早正相色谱法,发展至今,诸多液相色谱分离模式:反相分离模式、亲水分离模式、离子分离模式、体积排阻分离模式和亲合分离模式等。因其具备多功能性和精确性,作为定性和定量的工具,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药物质量控制、食品营养物质和添加剂检测、环境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法医毒物司法鉴定、临床质谱代谢物监控与高性能材料配方测定等。 了解和理解液相色谱分离模式,有助于液相色谱分析相关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图1.色谱鼻祖 米哈伊尔•茨维特,俄国植物学家 液相色谱分离机理,本质上是分析物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作用力差异。对于样品分析,需要综合组分性质与分离目的,选择合适的分离模式,便于获取最佳分析结果。对于分离模式,简介如下: 1.正相分离模式(Normal Phase) 茨维特发明色谱的植物色素分离实验,即采用正相分离模式。 机理:组分在极性固定相上的吸附/解吸附过程。 正相之意源自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 固定相以硅胶/氧化铝居多;流动相包括正己烷、石油醚、二氯甲烷、异丙醇等非极性和弱极性溶剂。 适合非极性与弱极性化合物分离、异构体分析、复杂样本分级以及特殊组分净化等。 正相分离模式下容易在极性填料表面产生死吸附,导致较差的重现性;目前主要用于手性拆分和制备色谱。 如脂溶性维生素D2分析与维生素D组分净化(GB 5009.82-2016 第四法食品中维生素D的测定): 图2.维生素D2纯度分析-正相分离模式 2.反相分离模式(Reversed Phase) 机理:组分在疏水固定相与极性流动相之间分配差异(疏水相互作用)。 反相之意源自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 反相分离模式因其分辨率高、平衡速度快等优势,在所有液相分离模式中占据主要地位(约70%样品分析采用反相分离模式)。 图3.反相分离模式适用小分子、大分子和手性分子拆分 固定相以疏水功能基团(C18/C8)键合填
-
生物功能性外泌体制备方案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外泌小体(Exosome)是一种囊泡结构,直径通常在30-150nm,常见于正常体液和病理样本,培养细胞也可分泌。研究人员已经在血液、唾液、尿液、母乳等中发现外泌小体,其运载的蛋白和核酸涉及其细胞间物资、信息交流,影响和调控着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包括肿瘤发生、免疫促进、凋亡调控、血管生成、炎症反应及发育和分化等。由于在体液中出现,外泌小体对于临床生物标志物检测特别有利,成为体外诊断、biomarker研究的新热点。 分泌和膜出芽生成囊泡 请点击查看大图 免疫调控 请点击查看大图 神经元-神经胶质通讯 请点击查看大图 肿瘤演进 请点击查看大图 近年来随着分离纯化技术的提高,关于外泌小体的研究成果颇丰;这进一步吸引了越来越多领域的课题将外泌体纳入研究对象。研究的前提是方便、高效、标准化地分离纯化外泌小体。经过近20年的探索,已经建立了超速离心法、沉淀法、色谱法、亲和纯化法等。 1 经典超速离心法制备外泌体 请点击查看大图 超速离心法是制备外泌体的金标方法, 但是有所局限: 设备非常昂贵 对经验要求较高 操作时间长,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100,000×g离心,操作时长超过5个半小时 在大量实践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根据下游研究对样品的要求,以及起始样品的规模、数量,可以选择不同的外泌体制备策略。因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试剂盒,对操作人员也没有特别的经验要求,超滤法后来居上,成为实验室中制备外泌体的通用方法。 2 过滤+超滤 简单两步,快捷制备外泌体 请点击查看大图 请点击查看大图 根据起始样品量选择合适规格的过滤和超滤工具 请点击查看大图 制备的外泌体用于细胞学或动物实验前需要做无菌处理 Ultrafree离心式微滤管 请点击查看大图 TIPS 无血清样品选择3KD孔径为了尽可能提高外泌体的回收率。 有血清样品选择100KD/500KD孔径为了尽可能去除细胞分泌蛋白以及血清成分中的白蛋白影响。 样品体积大于30mL时可以考虑用超
-
GMP生产质量控制浅析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在符合GMP的生产过程中许多关键步骤都需要质量控制 (QC):制药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在生产加工之前必须经过质量控制环节;整个生产过程需要一个质量控制标准操作程序(SOP),以确保污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终产品必须经过质量控制,以确保其符合原药品生产企业的规范和质量标准。 原料QC · 生产QC · 终产品QC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稳健地做好整个流程的监督和质控工作,才能真正保障我们“舌尖上的安全”!企业能否在重要节点上应用最适合、最稳健的检测分析仪器,是保证其产品质量的关键之一,而产品质量可以说是其维持长久和市场领先地位的“固本之举” ,尤其是在我国一致性评价、4+7带量采购等国家政策实施和落地的大环境下,更是如此! 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内著名的分析仪器生产厂家,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便进入中国,并始终致力于为我国化药/生物制药客户提供高效的、前沿的颗粒计数和粒度表征应用解决方案,这其中不乏影响行业发展的高光技术。 如60年代发明光阻法微粒分析仪的HIAC不仅提供了一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内著名的分析仪器生产厂家,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便进入中国,并始终致力于为我国化药/生物制药客户提供高效的、前沿的颗粒计数和粒度表征应用解决方案,这其中不乏影响行业发展的高光技术。种快速、准确检测微粒数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影响并推动了药典对不溶性微粒检测的要求和发展,时至今日,各国药典规定的不溶性微粒检测第一法均为光阻法。而这也是HIAC一直专注的!除了静脉用注射制剂,冻干粉、粉针剂、滴眼液以及会给终产品带来微粒风险的药包材等都已将光阻仪器作为第一选择,并严格把守着终产品质量QC的放行大门。 当然,高质量的终产品离不开各个环节上的控制,而这其中,水(注射用水、清洗水)和空气(洁净室洁净度)是各工艺都绕不开的,它们就好比人类生存必须的水和空气,缺一不可,同时还需要严格把控。 ANATEL是专门用于制药领域的T
-
手性药物的色谱分析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关于手性Chirality,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手性属于立体化学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分子的三维结构。手性化合物具有光学活性,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的词干“chir”,意思是“手”,代表惯用手。手性其实是自然界和化学系统中一种基本的现象。细致观测可以发现大到星系旋臂、行星自转,小到贝壳上的纹路、植物的螺旋生长以及蛋白、多肽、氨基酸等不对称有机小分子都有“手性”存在的影子。 在许多涉及到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领域中,特别在新药研发,农药开发,食品添加剂、香料等研究中,化合物光学纯度的影响格外重要。(这一段需要文字化排版)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反应停学名为沙利度胺Thalidomide,见下图,其消旋体曾被用作缓解妊娠反应的药物。但是后来才发现其中的R-型异构体是有效的抗呕吐成分,可减轻妊娠恶心、呕吐等症状;而S-型异构体则会导致婴儿畸形,结果当时在西德、荷兰和日本等地区产生了大批的畸形儿。 图1 沙利度胺化学结构式 如何得到单一手性化合物? 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主要方法有:不对称合成法,酶催化法和手性拆分法等。其中采用手性固定相的手性拆分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 手性固定相以多孔硅胶颗粒作为载体,在其表面键合或涂覆一些手性选择剂。现代手性固定相的共同特点是大部分固定相的手性选择剂是基于或者是模拟复杂的生物分子,如多肽和碳水化合物(多糖)等。生物分子中手性识别位点的数量和多样性也很丰富,通过对其结构进行化学性修饰,从而增加对映体选择性和提升容量。下面将主要介绍几类常见手性固定相: -----华丽的分割线----- 多糖衍生物类手性固定相 多糖化合物,如淀粉和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常见且具有光学活性的一类生物聚合物。D-葡萄糖是组成多糖的基本单元,其高度有序地排列往往赋予了多糖较好的手性识别能力,纤维型手性固定相具有柱效高、载样量大、可在正相、极性有机相下分离范围广泛
-
GM-CSF细胞因子与免疫疾病的关系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细胞因子是一种活跃的免疫效应因子,在体内有着广泛的免疫活性。作为一种免疫佐剂,它不仅可以促进APC(如DC和巨噬细胞)的成熟,提高其抗原提呈能力,而且在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中扮演着关键性作用。细胞因子检测可以研究细胞因子在生理系统中的作用和了解细胞因子产品用于临床**的效果。 正常生理条件下,GM-CSF在体内的表达水平较低。在肺黏膜中,GM-CSF主要由上皮细胞产生,GM-CSF在调节肺泡巨噬细胞的微生物防御和清除表面活性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类中,90%的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由高水平的GM-CSF中和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GM-CSF是促炎细胞因子,在感染或炎症过程中可迅速升高。在炎症部位,GM-CSF通过募集髓样细胞并增强其存活和活化而具有促炎作用。GM-CSF可通过对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分化和存活的作用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有研究发现靶向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某单克隆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方面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由于GM-CSF细胞因子广泛参与过敏性和炎症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因此,通过细胞因子检测等手段了解这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功能与机制,对于了解相关临床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可以判断机体免疫功能,对于疾病的诊断、病程观察、疗效判断及**监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因子检测的结果还可以作为疫苗免疫学检测的指标。美迪西生物医药可以为广大医药研发人员提供细胞因子检测服务,其生物分析部基础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先进,拥有的流式CBA、MSD、Luminex系统等高端技术平台可以进行各种singleplex或multiplex多形式的细胞因子检测。 GM-CSF可使巨噬细胞极化为促炎性M1表型,并可诱导包括其他促炎性因子如TNF、IL-1、IL-6、IL-12和IL-23在内的炎性连锁反应。有证据显示GM-CSF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和进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
-
METTL3调控m6A甲基化修饰对小鼠脂肪细胞发育的重要作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文章导读 今 天我们为大家解读一篇今年4月3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IF=11.878)的文章,作者研究了m6A修饰对小鼠脂肪组织发育的影响。 棕色脂肪组织(BAT)通过线粒体产生并耗散热量,对机体起到保暖和控制肥胖的重要作用,而BAT的出生后发育,正是它们获得这些功能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m6A修饰可以调控白色脂肪细胞在体外分化,但是否也能影响棕色脂肪组织的发育还不得而知。因此,本文作者通过m6A测序&转录组测序检测了甲基化酶Mettl3敲除小鼠的BAT中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探究了METTL3对BAT发育中关键基因的m6A修饰和表达的影响。 发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影响因子:11.878 发表时间: 2020.4.3 实验方法: m6A-seq, RNA-seq(云序可提供以上服务) 文章链接:METTL3 is essential for postnatal development of brown adipose tissue and energy expenditure in mice 研究内容 (1)甲基化酶METTL3对肩胛间棕色脂肪组织发育起重要作用 首先,作者验证了相较白色脂肪组织(WAT),METTL3蛋白在肩胛间棕色脂肪组织(iBAT)中更加富集,并且在iBAT发育过程中,METTL3蛋白与产热相关蛋UCP1的表达趋势一致,表明METTL3很可能对iBAT的出生后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METTL3和UCP1在不同组织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接着,作者敲除了小鼠iBAT中的Mettl3,通过与正常小鼠的比较,发现Mettl3敲除小鼠(BKO)的iBAT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其中脂肪细胞脂滴积累而异常增大增重,并且产热相关蛋白UCP1的表达被抑 制,进一步表明METTL3与iBAT的出生后发育相关。 BKO小鼠和control小鼠METTL3和UCP1表达 (2)BAT中敲除Mettl3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为了研究iBAT发育中的分子机制,作者进行了RNA-seq(云序可提供此服务),分析比较了BKO和正常小鼠的iBAT中基因的表达情况。GO分析表明BKO小鼠iBAT下调基因中富集了与发育、产热等功能相关基因,而上调基因中富集的多与炎症、肌肉发育相关。qPCR(云序可提供此服务)
-
荧光信号放大TSA优秀替代品—PSA技术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Power Styramide™信号放大(PSA™)是一种新颖的酶检测信号放大方法,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的低丰度靶标。通过将iFluor™染料的卓越亮度和光稳定性与多HRP介导的PSA™成像相结合,可产生明亮的荧光信号,其准确性和灵敏度明显高于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 Power Styramide™信号放大(PSA) 与酪酰胺信号放大(TSA)相似,PSA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催化活性原位共价沉积荧光团。 PSA自由基具有比酪胺自由基高得多的反应性,使得PSA系统比传统的TSA试剂更快,更稳健和灵敏。与酪胺试剂相比,Styramide 缀合物具有以更高效率标记靶标的能力,因此产生显着更高的荧光信号。PSA™成像技术可以轻松应用于任何检测过程中需要加入HRP的应用中,例如IHC,ICC,IF, 原位杂交和ELISA。 图1.PSA™检测方法检测原理示意图。使用常规的检测方法,用未标记的一抗和HRP-二抗缀和物检测细胞或组织样品。HRP催化标记的Styramide™转化为高活性的Styramide™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与酶位点上或附近的酪氨酸残基共价结合。 PSA™成像系统的优势: 每个HRP标签的多个Styramide™底物的快速催化和共价沉积所产生的Power Styramide™信号放大转化成了许多实际优势,包括简单,灵敏度和特异性增强以及与其他技术的兼容性。Styramide™基团的较高反应活性,使其在HRP-靶标相互作用位点更牢固,更快速地标记,从而比TSA产生更强的信号和更好的空间分辨率。 PSA™特点及优势: 超灵敏的低丰度靶标检测,比IHC,ICC和IF方法高100倍 高荧光强度,比酪酰胺(TSA)高10至50倍 与其他荧光标记,染色技术和PSA™成像试剂盒兼容,可进行多重分析 与放射线检测相比,PSA™自由基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可提供更快的结果以及同等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保留珍贵的抗体,PSA™标记可减少一抗使用量,也能达到同等水平的灵敏度 PS
-
如何在样本制备回收高质量的核酸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DNA测序在生物学研究应用中日益增长,NGS是其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可提供快速可靠的数据结果。良好的数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序的核酸质量,制备的DNA样本质量差或效率低下可能导致测序片段过短、背景信号过高、数据质量下降甚至错误,因而核酸的制备纯化成为NGS流程的关键一环。 Agencourt AMPure XP是一款运用SPRI磁珠技术,纯化获得高质量DNA的核酸纯化系统,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测序、SNP基因分型、扩增反应纯化、片段分析等。通过简易操作就能获得目标产物,为下游实验提供高质量样本;同时去除反应体系中的杂质,有效避免对下游实验的影响。 图1 Agencourt AMPure XP进行产物纯化操作流程 可信赖的核酸纯化性能 Agencourt AMPure XP试剂盒用于纯化回收dsDNA和ssDNA,可有效去除dNTP、引物、盐离子和其他杂质。支持纯化100bp-40kb之间的扩增产物。对于200bp以上大小的扩增产物得率高达90%以上,小于200bp的扩增产物纯化得率在85%以上。 图2 Agencourt AMPure XP高效回收200 bp、800 bp、10 kb的dsDNA和ssDNA 稳定的片段回收和产率 DNA的片段大小、均一性和质量是下游实验获取良好数据的关键环节,因此选择合适比例、质量稳定、高效的磁珠进行核酸回收尤为重要。对比实验(图3)表明,与同类纯化产品相比,Agencourt AMPure XP可在不同磁珠比例下,回收获得片段大小稳定、高得率、高纯度的核酸。 图3 Agencourt AMPure XP与不同纯化产品的片段筛选及回收效率对比 灵活、省时 Agencourt AMPure XP核酸纯化系统无需离心或过滤,实验过程操作简单,且非常容易在自动化平台上用96或384板的形式进行。核酸纯化流程可在30min内完成,更好保留核酸完整性,缩短流程时间。 Agencourt AMPure XP高通量广泛应用 Agencourt AMPure XP产品不仅保证了高质量核酸获取和实验结果的极高重复性,且操作简易,结合自动化工作站,可实现高通量样本纯化。为生物技术公司、制药公司、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等
-
小胶质细胞在大脑抗病毒感染的参与和反应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神经上皮细胞是鼻腔的表面屏障,上面聚集着嗅觉感受器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能够结合进入鼻腔气道中的气味分子,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其轴突直接传入大脑。由于持续与外界空气接触,神经上皮细胞是微生物感染的重灾区,不过呼吸道的感染很少会造成脑炎,这说明免疫系统一直在这里尽职尽责地守护,但其机制却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 近日,美国国家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NINDS)的研究人员发现小胶质细胞在大脑抗病毒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不需要感染即可在MHC I上呈递抗原并参与从神经元中清除病毒,该研究发表在Science Immunology上。 1. 模型的构建及免疫细胞的反击 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是一种通过嗅感觉神经元进入大脑的病毒,可以通过鼻腔感染动物。研究人员通过向小鼠鼻腔注射VSV病毒制备模型,病毒第6天就侵入进驻嗅神经层(olfactory nerve layer, ONL);嗅球(olfactory bulb, OB)中的病毒滴度也是在第6天达到了最高。所以后期的实验都是在病毒入侵6天后进行的。 VSV病毒如此猖獗,免疫系统当然不会袖手旁观,鼻腔中的病毒侵入会导致大量的免疫细胞过来杀敌,感染到第三天时,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和自然杀伤细胞率先赶来帮忙,第四天时CD4+、CD8+和Ly6Chi细胞也赶到了战场。同时病毒感染区和免疫器官中的病毒特异性T细胞也在迅速增殖。 图1. 免疫细胞增殖趋势图 2. 谁是真正的战斗力 但是,究竟哪种免疫细胞是抗战的主力呢?研究发现,感染后的小鼠在被抑制了T细胞以后,寿命显著下降,尤其是当辅助T细胞(CD4+)和杀伤T细胞(CD8+)都被抑制20天后,感染病毒的小鼠死亡殆尽。 T细胞不但抑制病毒的数量,也对病毒的迁移起着极大的限制作用,但PRF1、IFNγ、TNFα以及IFNγR等似乎都不是影响T细胞功能和数量的关键。 图2. T细胞的保护作用 3. T细胞迁移速度为何降低 虽然CD4+和CD8+T细胞对VSV感染后的小鼠寿命都起着关
-
PlantScreen(紧凑版)植物表型成像分析解决方案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PlantScreen紧凑版植物/作物表型成像分析平台为温室或实验室用高通量植物表型成像分析系统,由带自动传送系统和光适应/暗适应的主机箱体和成像单元组成,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研究、遗传育种、作物胁迫与抗性筛选、种质资源检测、生物安全监测等,其主要技术特点: 全自动、高通量、非损伤植物表型分析 叶绿素荧光成像 多光谱激发、多光谱荧光成像 RGB三维成像分析 高光谱成像分析 红外热成像分析 3D激光扫描成像分析 自动浇灌/称重 用户可根据需求及预算条件选配不同的成像单元,其中叶绿素荧光成像分析和RGB三维成像分析为建议选配的基本成像单元配置,可以分析植物的生理生态功能包括光合效率、植物胁迫与抗性等生理功能性状,及植物形态结构(如叶面积、生物量指标、植物生长等等)和颜色性状分析。而自动浇灌系统是研究作物干旱胁迫、水分利用效率等的重要功能单元 红外热成像是高通量研究分析作物干旱胁迫、气孔导度的必备选项(关注瑞士苏黎世大学与PSI植物表型研究中心最新研究论文:Sugar transport to guard cells is essential for stomatal opening and plant growth) 高光谱成像单元包括可见光近红外波段(VNIR,400-950nm)和短波红外波段(900-1700nm或选配1000-2500nm波段),可以全面分析植物光谱“指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如叶绿素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水分含量分布、作物成熟衰老、作物胁迫等,常见参数如NDVI、红边归一化植物、PRI光化学植物光谱指数、PSRI植被衰减指数、CI叶绿素指数、ARI花青素指数、CRI类胡萝卜素指数、WBIR水波段指数、HI健康指数、MSI水分胁迫指数、CAI纤维素指数、NDLI木质素指数、NDNI归一化氮指数等 主机系统配备功能强大的控制与数据处理服务器、相应软件、数据库系统及Protocols(实验程序),可预设自动控制、自动运行实验、在线分析等 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提供植物/作物表型分析全面技术方案: 1)叶绿素荧光成像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形成方法与应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酒精滥用的肝病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变。可从单纯性脂肪肝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或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 根据Younossi等人的研究,“NAFLD是世界范围内肝脏疾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并且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成为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这种疾病会影响成人和儿童。” 图1. 全球NAFLD大概的患病率和PNPLA3基因型的分布 NASH诊断的金标准是肝脏活组织检查,但是这种方法非常具有侵入性。NAFLD患者的肝酶有时是正常的。虽然超声波可以检测到脂肪肝,但它无法检测纤维化或炎症。目前还没有针对NAFLD的批准**方法,因此研究不仅针对NASH**药物的开发,还针对新的诊断方法,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大力投资NAFLD / NASH研究。 动物模型在阐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新药的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前研究需要根据研究的特定NAFLD表型使用不同的动物模型。NAFLD和NASH的临床前动物模型可分为四类:饮食诱导模型、化学物质诱导模型、基因编辑模型、复合模型。 1、饮食诱导模型 给予动物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建立的脂肪肝模型,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营养过剩,食物中脂类、胆固醇和(或)糖类过量,无法完全吸收利用,脂类堆积于肝而引发脂肪肝,进一步出现肝炎性改变及纤维化。该模型与人类NAFLD 相似,是最常见的NAFLD动物模型。不同的饮食诱导模型具有不同的特点。饮食诱导模型的一个挑战可能是在开始研究之前需要较长的时间造模。 表1. 不同的饮食诱导模型的特点 对于NAFLD的发病机制,“二次打击”学说是一种得到广泛接受的理论。其中“第一次打击”是指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肝脂肪变性,“第二次打击”是指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和内毒素等因素。 ob/ob小鼠存在ob(Lepo)纯合突变,发生肥胖和脂肪变性;db/db小鼠或Zucker大鼠则由于db基因或fa基因(瘦素受体
-
人人都是流式高手-实验设计与软件分析的总结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在日常的实验室“江湖”中有很多的高手,实验结果准确,效率又高,文章高产,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秘这些中的流式“高手”。 日常的工作量,其实也是“小马过河”的故事。 很多人建立方案,设置补偿可能就已经占用了几乎全部预约时长。 而很多高手,或许你只看到仪器在采集样本,而高手已经去做其他实验了。 即便是花了更多的时间,同样的样本,高手设置的条件分群总是会更加的明显。就好像有“超能力”一样。 多实验室合作已经成为日常,数据的共享与安全也非常重要。 不仅仅是原始数据,分析过程,分析策略,实验记录,以及实验评论都能方便一键分享。 休假就一定要背着办公电脑么? 还在为分析数据经常闪退或者宕机苦恼? 其实你在看这则消息的手机都可以轻松进行复杂的流式分析。 R语言?Python?Matlab?不用的,不用学习计算机语言,也可以轻松利用机器学习这个工具。 学术交流,论文发表,数据公开透明,让合作24H都在线。 想知道更多流式高手的仪器操作技巧,以及数据分析与管理的方法。 请点击下方阅读全文领取吧。
-
PCR实验分区-基因扩增实验室通风环境的设计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不幸福的人各有各的不同,隔壁师兄做出来的定量PCR曲线不仅完美,重复性也好,而我的实验却一言难尽,该出峰的曲线不理想,不该出峰的却都是峰,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核酸气溶胶的污染悄无声息,防不胜防,假阳性的结果让做PCR的我崩溃抓狂…… 是否有好的方法来进行应对呢?我苦思冥想…… 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在气体与液体面摩擦时,操作时比较剧烈地摇动反应管,离心机离心,扩增后PCR产物开盖时、吸样时及移液器枪反复吹吸样品时都可形成气溶胶而污染。 综上所述,为了得到好的实验结果,PCR反应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分区: ☑ 常规需要设置3个独立的分区:试剂耗材储存与准备区、样品处理和样品制备区,扩增检测区,各区域空间完全独立;实验室实施空气流向控制,扩增前和扩增后区域应具有独立的通风系统,扩增后区域保持负压状态,其他区域保持常压,防止扩增产物进入扩增前的区域。 理想情况下需要四个独立分区:严格按照单一流向进行实验,即试剂准备区(1区)—样本制备区(2区)—扩增分析区(3区),严禁逆流,实验室内温度为15°C-30°C为合格范围等。 ☑ 除此之外,还要物品专用:各区域只用于特定操作,不得从事其他工作,例如试剂,工作服,仪器,手套,标记笔等等均为该区专用,不得交叉使用。 ☑ 使用完的枪头,废液等,需要在专区进行处理。 小编今天就总结到这了,还要继续我的PCR实验去了!
-
调控巨噬细胞炎性表型的关键途径-糖原代谢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巨噬细胞在体内广泛分布,它们吞噬异物并消除细菌,在人体对抗各种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巨噬细胞的过度炎性激活也可能引发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细胞因子风暴,这正是新冠肺炎死亡的主要诱因。因此,炎性巨噬细胞必须受到精确调控,以避免严重的副作用。 之前的研究表明,巨噬细胞的炎性表型受到葡萄糖代谢的调控,不过具体的调控过程如何,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黄波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Glycogen metabolism regulates macrophage-mediated acute inflammatory responses”的论文,揭示了糖原代谢调控巨噬细胞炎性途径的两个主要机制,对急性炎症性疾病的**具有潜在意义。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的马婧薇副教授、2017级博士生位珂珂以及协和医院心外科刘隽炜副主任医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黄波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糖原(glycogen)是体内重要的碳水化合物燃料储备,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中。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的糖原代谢已经有报道。黄波团队之前的研究发现,记忆性T细胞通过糖原代谢调节记忆的形成和维持。在这种代谢模型中,糖原主要不是提供能量,而是通过产生NADPH 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来提供细胞抗氧化的有效途径。这些发现表明,糖原可能通过代谢途径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而不仅仅是糖原的作用。 糖原代谢调控巨噬细胞炎性表型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聚焦了糖原在炎性巨噬细胞中的作用。首先,他们分别培养了来源于小鼠骨髓的未经处理的巨噬细胞、IFN-γ/LPS处理的炎性巨噬细胞以及IL-4处理的抗炎巨噬细胞,发现炎性巨噬细胞中的糖原显著增加。之后,他们向巨噬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了[U6]-13C-葡萄糖。与对照组相比,炎性巨噬细胞中的m + 6 G6P/G1P显著增加,同时m + 6 UDPG的含量更高,表明炎性巨噬细胞利用糖原作为代谢途径。 而糖原的合成是从6-
-
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制备与分离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通常来说,开发一种新型疫苗需要经过数年的艰苦过程,包括完整的生产工艺确定。这样的模式没办法对一些爆发性的传染疾病做出快速响应,而且面对一些商业潜力比较小的区域性疾病或者是某些定制化疫苗也是力有不逮。 在病毒载体家族里面,腺病毒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具有诱导抗体和T细胞组合反应的潜能。虽然人群中广泛存在的先天免疫可能会使人源腺病毒疫苗载体的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如果采用灵长类动物来源的腺病毒或者人源稀有型腺病毒就可以克服这一障碍,保证安全的同时免疫原性也大大提升,采用腺病毒平台的埃博拉疫苗已经在中国上市,而且很多项目处于临床阶段和临床前,针对的疾病包括疟疾、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多种癌症。 腺病毒(Adenovirus) 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直径为70~90nm的颗粒,由252个壳粒呈廿面体排列构成。 图片来源:https://www.innovationtoronto.com 虽然非复制性腺病毒载体(Ad)的GMP级别生产方法并不少见,但是依然存在很多挑战。面临突发疫情,如何快速为临床前实验生产匹配GMP要求的腺病毒疫苗变的尤为重要,该工艺需要具有可放大性、简洁性,尽可能采用一次性技术,能够很快的进行生产场地转移与调整。 最近,默克技术团队联合牛津大学Jenner研究所对基于灵长类来源的三种腺病毒载体疫苗(ChAdOx2,针对狂犬病;ChAd63,针对疟疾;ChAdOx1,针对裂谷热)的工艺开发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非常好的平台性,少许改动便可以在不同的腺病毒血清型疫苗中进行切换,面对突发疫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临床前样品工艺开发工作1。 特地摘录,以飨读者 一、上游技术 1、细胞株与发酵罐 悬浮培养HEK293 T-rex细胞,并逐渐降低FBS浓度至0.5%,接种于Mobius®发酵罐中,接种密度为1.5-2.0*106 cells/mL,DO设定为50%空气饱和度,pH设置为7.2-7.3 (CO2或7.5%碳酸氢钠),采用MOI (感染复数)为3进行病毒接种,3小时后,加入1.5倍体积新鲜培养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