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形态异常,鱼骨图来帮忙(一)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各位做实验的时候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当您开开心心地把养好的细胞拿出来 准备做后续实验时 突然发现 “啊~~~,我的细胞又长跑偏了!!!” 谁能体会实验猿的这种心塞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发挥出了作为一个实验猿的耐心和决心 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 导致细胞形态异常 BI中国市场部为大家贴心的准备了一份礼物~ 鱼骨图 (进入官网点击相应骨刺即可查看相关讯息噢~) 接下来,大家跟紧小编的步伐,一起去探索鱼骨图的奥秘吧 ! 鱼骨图是一种分析问题产生的质量管理方法,此鱼骨图分析造成细胞形态发生异常时的几个主要原因: ◆ 外源污染(微生物污染) ◆ 内源异常(细胞层面) ◆ 人为操作/环境 ◆ 培养基 ◆ 辅助试剂 ◆ 培养耗材 鱼骨图可帮助研究人员厘清实验上的问题。鱼骨图鱼刺的大到小或近到远,相应表示问题发生概率的高低。 接下来,我们将逐条分析这些污染原因,并为大家附上解决方案。(如下表格点击货号即可查看产品信息) 外源污染 外源污染主要指的是微生物污染,又可分为以下几点: ✫ 真菌,酵母菌 ✫ 细菌 ✫支原体 ✫ 黑胶虫 ✫ 病毒 ✫ 细胞交叉污染 以下几种微生物污染,通常是肉眼可见突发式造成细胞培养基浑浊和变色,在可见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真菌、酵母菌和细菌污染状况。 01 真菌,酵母菌 真菌:这类微生物外观类似棉絮状的漂浮物,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菌丝体,污染早期不会使培养基变黄。 酵母菌:显微镜下常见成串的珠状物形态呈卵形,大约比细胞小5~10倍,当其进行出芽生殖时,会聚集成连体结构;爆发污染严重时,会造成培养基pH值改变,不易除去。 解决方案: 表1.产品列表 产品名称-中文名称 货号 作用种类作用种类 两性霉素B,250mg/ml 03-028-1 真菌,酵母菌和霉菌
-
博普特植物表型组学多维度解决方案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未来几十年中,由于人口暴增、气候变化、耕地限制、环境资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人类面临巨大的粮食挑战。需要从两方面考虑来提高作物生产力:改良育种和栽培管理。对作物功能的描述和深入理解是有效改良育种和优良栽培管理的基础。将作物功能性状与基因组关联起来,将加速针对特定环境和管理方式的设计育种过程,以及加速遗传资源的挖掘过程。同理,对植物功能的深入了解将较大作物的栽培管理。作物功能模型可以集聚上述知识,特定环境下的植物生长管理。 植物表型 指的是植物遗传在特定环境下表达出来的植物特性,包括结构、生化、能量传递过程等。植物表型组学可以认为是研究植物表型特征的科学,涵盖器官、植株、冠层功能等多种尺度。 植物表型组学是一种跨学科的科学,涵盖生理学、生物学、遗传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计量学和其它相关学科。 植物表型成像系统的出现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便携式、经济型植物表型分析设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田间长期值守的进行数据采集的设备广受研究人员关注,在这个领域Aquation的自开合叶绿素荧光值守测量系统、Videometer Portable手持式多光谱测量系统以及Hiphen IoT田间多光谱测量值守系统代表了业界较高水准,田间环境表型分布式测量系统,也逐渐为广大客户所接受。 WIWAM温室植物表型成像系统集植物自动传送技术、自动浇灌称重技术、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多光谱激光雷达成像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RGB成像技术,同时可实现根窗技术全自动根系表型观测,高通量、无损伤、全自动、实验观测分析植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形状表型,成为先进表型组学与遗传育种先进科研机构的重要平台,如比利时VIB所、比利时根特大学、澳大利亚表型组织、拜耳作物等等。 WIWAM移动式植物表型成像系统 WIWAM Mobile移动式植物表型成像系统(WIWAM Mobile)为先进大型移动式植物表型成像系统,4轮驱动,以便于大田移动,适于温室及野外作物原位表型成像分析测量,具备WIWAM几乎所有成
-
斑马鱼的基因敲除定制(Cas9-KO)法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利用 CRISPR/Cas9 技术,针对靶基因序列设计 sgRNA, 指导 Cas9 蛋白在特定基因位点引起 DNA 双链断裂,在非同源性末端接合修复断裂 DNA 的过程中,靶基因碱基突变或缺失被引入到斑马鱼基因组中,最终导致靶基因无法正常转录翻译,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目前我们利用 CRISPR/Cas9 技术,提供 TU 品系的基因敲除斑马鱼制备,TU 系是最为普遍使用的标准纯遗传背景品系之一。同时也可根据委托方的需求,提供 AB 以及其它遗传背景的基因敲除斑马鱼服务。 班马鱼基因靶向改造敲除突变体的建立技术路线 分析目标基因的基因组结构,确定目标基因靶向位置 通过Sanger测序,确认目标基因靶向位置序列信息准确 根据每个目标基因的靶向突变位置,设计并体外合成4条不同的sgRNA 制备Cas9 mRNA或蛋白质 鉴定所制备的4条sgRNA是否具有在斑马鱼胚胎内引导Cas9切割目标基因的活性 将有活性的sgRNA和Cas9 mRNA(或蛋白质)共同注射斑马鱼受精卵 待注射胚胎生长至6 hpf后,随机选取5枚胚胎,确认Founder胚胎细胞携带目标基因突变的等位基因 将经注射的受精卵饲养至45-60日龄时,通过对尾鳍的基因组鉴定确认Founder(F0)体细胞携带目标基因突变的等位基因 获得F0的后代F1代 至45-60日龄时,通过剪尾鳍的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筛选F1个体,获得基因敲除突变体 乙方为甲方提供的最终服务产品 提供可有效识别 基因的靶向突变位置基因组序列的sgRNA不少于1条 提供携带 基因靶向突变的杂合子(当纯合突变不致死时,可能是两个等位因均突变的纯合突变子)斑马鱼(不小于1月龄) 3 尾(基因型可不相同)。 2.3上述突变体中,目标基因的突变应在外显子所在区域,位于起始密码子后,其突变类型为插入或缺失(Indel)突变,且应是移码突变,导致目标基因编码序列出现提前的终止密 码子,预期编码一个截短蛋白;或者,突变的位置由客户指定,经乙方认定可行后,实施靶向改造,造成插入或缺失(Indel)突变
-
启动子—基因表达的发动机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众所周知,一段基因从转录开始,最终形成蛋白质执行功能,离不开一个高效、匹配的启动子。启动子的一般结构包括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调控元件。核心启动子元件又包括转录起始点和TATA框,主要作为RNA聚合酶结合并起始转录的位点,上游调控元件能够通过与对应的反式作用因子相结合改变转录的效率,如图1。 图1. 启动子示意图 启动子由于元件和位置不同,转录的能力也不同。好的启动子就像好的发动机,响应各种调控,起始各种生命活动。基因编辑技术更是离不开形形色色的启动子,来实现组织特异性表达。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基因编辑中常见的启动子。 1. CMV启动子 CMV启动子顾名思义,是人们从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中发现的强启动子。因此,只要CMV病毒能够感染的细胞,该启动子都能起始转录过程。CMV启动子有多强呢?同样是从病毒中发现的启动子,CMV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比SV40启动子还高,见图2。 图2. CMV启动子与其他启动子比较[1] 究其原因,人们发现CMV病毒IE1、IE2基因上游调节区复合体集中了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形成增强子影响病毒蛋白表达,如图3。增强子的存在使CMV启动子被认为是真核生物中最强的启动子之一。 图3. CMV启动子 利用CMV的强启动能力,人们构建了CMV-Cre小鼠,作为全身表达的Cre鼠,用于得到条敲flox小鼠的全敲后代。不过CMV启动子虽强,却有一个缺点:由CMV启动子转录的基因可能在某些细胞(如HESC、HiPS等)中被沉默,导致没有蛋白表达。具体的沉默机制暂不明确。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强启动、广泛表达、不受沉默机制干扰的启动子。 2. CAG启动子 人们认识到CMV启动子的不足后,通过将不同物种的启动子“复制粘贴”到一起,构建了一系列人工启动子,比如所CAG、CBA等等启动子。CAG启动子包含CMV病毒启动子的增强子序列,鸡β-actin的启动子以及兔β-Globin的剪接受体,如图4。 图4. CAG启动子 分析来看,CAG启动子保留了CMV病
-
抗生素怎么“打击细菌罪犯”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做细胞实验的各位, 有没有曾经哪一天, 当您开心把即将养好的细胞拿出来 准备做后续实验时, 发现居然细菌污染了??? (想想都是泪…) 对当时的我们来说, 这些细菌就是罪犯!!! 一群“十恶不赦”的罪犯!!! 然而, 市面上有各种“打击罪犯”的抗生素武器 能尝试挽救我们的细胞, 但我们了解这些武器的作用方式吗? 接下来就让BI小课堂 带您了解这些“抗生素武器”吧! 抗生素 细菌就像是一群 “能自制毒药的罪犯” 抗生素就是能“抑制罪犯生长或杀死罪犯的武器” 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Penicillin)是微生物学家弗莱明于自然界中发现的一种抗菌物质;至今,许多专家以合成或半合成的方式发明了更多种类的抗生素,用来对抗各种不同的细菌。 打击罪犯方法-抗菌法 抗生素武器可依其“打击罪犯的方法”(也就是抗菌方法)简单分成五大类(下图1): 1抑制微生物细胞壁合成- 破坏罪犯的防弹衣 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溶胀破裂死亡,而哺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易受这类药物的影响,所以此类抗生素普遍细胞毒性较小。 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 含青黴素Penicillin、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等)大多为此原理。 2破坏细胞膜功能- 扒掉罪犯的衣服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 多粘菌素Polymyxin、达托霉素Daptomycin等为此类抗生素。 3抑制遗传物质的复制及转录- 销毁罪犯的制毒图纸 阻碍DNA复制,抑制细菌分裂繁殖;或阻碍DNA转录mRNA,使后续mRNA翻译蛋白的过程受阻。 喹诺酮类Quinolones、利福平Rifampin等为此类抗生素。 4抑制蛋白质合成– 销毁制毒所需材料 与细菌核糖体或tRNA相互所用,抑制细胞存活所需的结构蛋白和酶等蛋白质合成进而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 链霉素Streptomycin、新霉素Neo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卡那霉素Kanam
-
生物反应器说明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接下来介绍生物反应器说明 反应器靠搅拌桨提供液相搅拌的动力,它有较大的操作范围、良好的混合性和浓度均匀性,因此在生物反应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保护,因此对剪切作用十分敏感,直接的机械搅拌很容易对其造成损害,传统的用于微生物的搅拌反应器用作动物细胞的培养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动物细胞培养中的搅拌式反应器都是经过改进的,包括改进供氧方式、搅拌桨的形式及在反应器内加装辅件等。 供氧方式的改进 一般情况下搅拌式反应器还常伴有鼓泡,为细胞生长提供所需氧分。由于动物细胞对鼓泡的剪胞生长提供所需氧分。由于动物细胞对鼓泡的剪切也很敏感,所以人们在供氧方式的改进上做了许多工作。笼式供氧是搅拌式动物细胞反应器供氧方式的一种,即气泡用丝网隔开,不与细胞直接接触;反应器既能保证混合效果又有尽可能小的剪切力,以满足细胞生长的要求。北野昭一报道了一个经过改进的搅拌式动物细胞反应器,整体呈梨形,搅拌置于反应器底部,在搅拌轴外装了一个锥形不锈钢丝网与搅拌轴一起转动。轴心处的鼓泡管在丝网内侧鼓泡,丝网外侧的细胞不与气泡直接接触。 桨的改进 桨的形式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非常大,这方面的改进主要考虑如何减小细胞所受的剪切力。有人对搅拌桨的形式作了改进,并在反应器内加装了辅件,实验证明改进后的反应器适用于对剪切力敏感的细胞进行高密度培养。反应器采用了一个双螺旋带状搅拌桨,顶部的法兰盖上安装了3块表面挡板。每块挡板相对于径向的夹角为30°,垂直插入液面。挡板的存在减小了液面上的旋涡。这个反应器维持了较小的剪切力,实验中用于昆虫细胞的培养,最终的培养密度达到6×106个/mL,成活率在98%以上。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用于动物细胞培养存在的最大缺点是剪切力大,容易损伤细胞,虽然经过各种改进,这个问题仍很难避免。相比之下,非搅拌式反应器产生的剪切力较小,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表现出了较强的优势。 (1)填充床反应器填充是在反
-
PCE反应有那些要素流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接下来介绍PCE反应有那些要素流程说明. 引物: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PCR 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理论上,只要知道任何一段模板DNA序列, 就能按其设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做引物,利用PCR就可将模板DNA在体外大量扩增。 设计引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引物长度:15-30bp,常用为20bp左右。 ②引物扩增跨度:以200-500bp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kb的片段。 ③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TGC**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 ④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的扩增条带。 ⑤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 ⑥引物中有或能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 被扩增的靶序列**有适宜的酶切位点, 这对酶切分析或分子克隆很有好处。 ⑦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引物量:每条引物的浓度0.1~1umol或10~100pmol,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可增加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的机会。
-
膜蛋白和细菌总蛋白提取的三大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一、从新鲜样品中提取总蛋白(简易法) 1、自配裂解液(pH 8.5-9.0):50 mM Tris-HCl,2 mM EDTA, 100 mM NaCl,0.5% Triton X-100,调pH值至8.5-9.0备用;用前加入100 μg/ml 溶菌酶,1μl/ml 的蛋白酶抑制剂PMSF。该裂解液用量为10-50ml 裂解液/1g湿菌体。 2、将40ml 菌液在12000g,4℃下离心15分钟收集菌体,沉淀用PBS悬浮洗涤2遍,沉淀加入1ml裂解液悬浮菌体。 3、超声粉碎,采用300w,10s超声/10s间隔,超声20min,反复冻融超声3次至菌液变清或者变色。 4、1000g离心去掉大碎片,上清可直接变性后PAGE电泳检测,或者用1% SDS溶液透析后冻存。 缺点: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疏水性跨膜蛋白提取效率有限。 二、从新鲜样品中提取疏水性膜蛋白(Triton X-114去污剂法) 1、配制疏水性蛋白提取液(非裂解液):1% Triton X-114,150mM NaCl, 10mM Tris-HCl,1mM EDTA,调pH值至8.0备用。 2、菌液于4℃条件下15000g离心15min收集菌体;用1ml 含有5mM MgCl2 的PBS洗涤3次,zui后于4℃条件下15000g离心15min收集菌体。 3、菌体沉淀加入1ml冷提取液,于4℃条件下放置2h,17000g离心10min,去除沉淀取上清。 4、将上述上清中的Triton X-114含量增加到2%,再加入20mM的CaCl2抑制部分蛋白酶活性,37℃条件下放置10min使其分层。室温下1000g离心10min使液相和去污相充分分层。 5、将液相和去污相分开,分别用10倍体积的冷丙酮在冰上沉淀45min。 6、于4℃条件下17000g离心30min,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3次。 7、将沉淀溶解在1% SDS溶液中,测定蛋白浓度,比较液相和去污相中蛋白提取效率,一般是去污相中疏水性膜蛋白较多,适于进一步蛋白实验。 8、SDS-PAGE进一步分析液相和去污相的蛋白图谱。 三、从Trizol裂解液中分离总蛋白 1、Trizol溶解的样品研磨破碎后,加氯仿分层,2-8℃下10000g离心15min,上层水相用于RNA提取,体积约为总体积的60%。 2、用乙醇沉淀中间层和有机相中的DNA。每使用1ml Trizol加入0.3ml无水乙
-
人sICAM-1 及 ET-1 ELISA试剂盒实验原理详解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人sICAM-1 及 ET-1 ELISA试剂盒产品文献【仁捷生物】 吸入糖皮质激素辅助常规抗炎**稳定期COPD的 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吸入糖皮质激素辅助常规抗炎**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CAT) 评分等方面的影响。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 2015年6月-2017 年 8 月收治的 83 例稳定期 COPD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 组 42 例和 B 组 41 例。A组行常规抗炎治 疗,B 组给予常规抗炎** +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两组患者**前后最大呼气流量 (PEF)、第 1 s 用力呼气容积 (FEV1) 和第 1 s 用力呼气容积 / 用力 肺活量 (FEV1/FVC) 等肺功能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sICAM-1) 及内皮素 -1(ET-1) 等内皮功能指标,呼出气一氧化氮 (NO)水平和 CAT 评分进 行比较分析。结果:**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后,两组患者 PEF、FEV1 和 FEV1/FVC 等肺功能指标均 优于**前,且 B 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优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后,B 组 sICAM-1 及 ET-1 水平均低于**前,且低于 A 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前,两组患者呼出气NO水平及CA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B 组呼出气 NO 水平及 CAT 评分均低于**前,且低于 A 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辅助常规抗炎**能够显著改善稳定期 COPD 患者的肺功能,提升患者内皮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呼出气 NO 量,临床应用 价值较高。 实验原理: 将目标抗体包被于微孔板中,制成固相载体,向微孔中分别加入标准品或标本,其中的目标连接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然后加入微生物化的目标抗体,将未结合的生物素抗体洗净后,加入HRP标记和亲和素,再次彻底洗涤后加入TMB底物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目标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
-
收到细胞后应如何正确的处理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收到细胞后应如何去正确的处理 您需要准备好细胞所要用到的培养基和相关试剂,虽然所有的贴壁,半贴壁或者悬浮细胞处理方式差不多,但是不同的实验 室培养条件和处理力度还有试剂的批间差这些问题存在,也会导致对细胞处理不当,或者环境的不适应而造成细胞的死亡 1.收到细胞,第一时间要 观察细胞形态是否正常,对于贴壁细胞则要注意看贴壁情况是否很好,观察细胞密度 有疑议及时咨提供细胞的技术人员。由于运输的时间或者温度的变化,很多贴壁细胞在盛满培养基的瓶子里生长的状态和平时 有点不一样,主要是贴壁牢固问冋题。比如29紅,平时贴壁就不是很牢,在装满的培养基瓶子里面,会发生大片的脱落,细胞 聚集在一起,但是细胞生长还是正常的,通过离心收集,加以胰酶的消化,重新打散,又可以正常的贴壁生长 当通过上一步的观察,细胞初步没有任何问题时,进行下一步操作。当收到的细胞密达到8%左右时,则处理如下 弃除瓶中大部分培养基,仅保皕5到1∽L培养所需的常规培养基;或更换新鲜的培养基,置于培养箱中,随后毎夭观察。细胞在 低于正常生长温度情况下,会调整为静止期,或者慢速生长期,必须恢复37度的环境至少3个小时左右,才能重新调整到接近对 数生长期的状态,在对数生长期进行细胞的传代会大大增加传代的成功率,和细胞的存活率。 3.如果经第一步观察发现细胞密度超过90%,并且细胞状态很好时,则复温后2个小时需要立即传代。传代的比例应依据 不同的细胞而定。对于生长比较快,状态稳定,不易受外界景响的细胞可以一次多传几瓶;对于生长较慢,细胞比较薄,状态 容易波动的细胞类型,一冫 些,保证每瓶细胞密度大些,便于稳定生长。至于一些比较陌生的细胞,第一次处理也可以 照第二种情况
-
血清灭活的正确方式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周一,早上,小艾 踏着轻快脚步进入实验室 放下昨天新买的粉色小包 绕到实验室后头 设定水浴槽56℃ 吃着煎饼配手机视屏 小艾拿出昨天早晨 放进4℃解冻的血清 轻晃 轻晃 慢慢放入56℃的温暖水浴槽 顺手按下30分钟计时器。 滴滴滴~ 滴滴滴~ 时间像彩虹般转瞬即逝, 小艾将热血清移到冷水浴中 一天的忙碌即将开始。 这个”血清热灭活”的场景很熟悉吗? 你有可能在浪费时间! 血清热灭活非必要 血清热灭活的步骤在1970年代就已建立,至今成为很多实验室的常规血清前处理步骤;但许多先前认为必须热灭活的原因,却早已经不再成立: 去除支原体污染? 早期血清加工使用的450nm滤膜,早已被100nm滤膜取代;且随着加工技术的创新及严格的监控,血清产品早已没有支原体污染的疑虑。 去除补体等对热敏感的物质? 胎牛血清中含有的补体仅为成年牛血清5-50%,而C3 (补体中引起免疫反应的主成分)在胎牛血清中则几乎不能检出,直接使用血清对大多数的细胞株没有负面影响。 血清热灭活 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帮助 细胞生物学家比较了正常热灭活胎牛血清对各种细胞株的生长能力影响,发现11株细胞中,热灭活对6 株细胞有负面影响(红)、3株无影响(绿)、2株有微弱正面改善(黄)(下图1)。 ▲图1:使用未灭活或灭活血清的细胞生长状况。 所以,在正常操作下,热灭活通常对“细胞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反而会破坏血清内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等珍贵物质,降低细胞增殖速度。 血清热灭活的缺点 万一小艾设错水浴温度或忘记按计时器,都会导致过高的加热温度(下图2)或过长的加热时间(下图3),进而大大降低血清的功能,影响细胞生长的表现。 ▲图2:过高的加热温度降低大多细胞株生长速度(仅一株未受明显影响)。 ▲图3:过长的加热时间降低大多细胞株生长速度(仅一株未受明显影响)。 且灭活加热过程会增加血清的沉淀状况,而沉淀又常常被认为是微生物的污染,进而耗费大
-
小鼠的正确抓取与固定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与小白鼠相生相杀的日子,被咬伤出血真是一件很让人抓狂的事,不只是影响着身体健康。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心里的恐惧还会延误我们的课题,关乎着毕业。不懂人情世故的小编也难逃此劫,回看过去几篇文章,其实小鼠性情温顺还挺可爱的,原来它咬伤我,在于我还不懂她…… 因此,在日常实验中,我们应该读懂小鼠,站在小鼠的角度理解她,在不使她产生痛苦、符合生理特性、减少应激的基础上操作,就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下面咱们就从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小鼠抓取与固定说起,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小鼠实验中最常接触到的几种实用技能(小鼠的抓取与固定;给药方式),助你以后的实验得心应手起来! 一、抓取与固定 很多实验如小鼠给药,采血等,均需要将小鼠固定住才可进行操作,因此规范准确地抓取动物是实验的前提,既能避免动物咬人,也更便于我们实验操作。对于一般简单实验,双手就是**的固定的工具。 1. 抓取步骤 ① 右手提起小鼠尾巴,将其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表面上 ② 小鼠向前挣扎爬行时,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鼠耳和颈部皮肤(如下图) ③ 小鼠于左手心中后,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如下图) 应用:一些简单的操作如小鼠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肌内注射、剪毛等 注意 ①小鼠体型虽小但非常灵活,抓取时避免咬伤一定要又稳又准 ② 抓尾巴时,应抓取小鼠尾巴的中部或根部,捏住尾端可能损伤小鼠 ③ 由于小鼠一直在活动,一次没抓好时要放开重新抓,不要急于下一步操作 2. 固定 进行解剖、手术、心脏采血和尾静脉注射等操作时(必要时先行麻醉),需做一定形式的固定。如尾静脉注射或采血时:如下图为小鼠固定器和尾静脉注射。 第一步:打开尾盖,手提起小鼠尾巴,让动物头对准鼠筒口并使其本能的爬入固定器内; 第二步:调节小鼠固定器的长短,留出尾巴即可进行操作。 小鼠固定器 尾静脉注射的小鼠固定 如果需要解剖或者心脏注射时: ① 麻醉小鼠 ② 处于背卧式后再用大头
-
小鼠腹腔注射技术指导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上周我们一起学习了各种给药方式的选择方法,虽说腹腔注射总是被大家不明就里地去用于各种实验,然而不得不说,腹腔注射确实是我们最常用的给药方式。然而,看似简单的腹腔注射,如果我们没有掌握注射技巧,常常会遇到液体流出或者内脏出血,导致实验越来越糟糕。那么在腹腔注射的实验中,我们该掌握哪些注射手法和技巧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腹腔注射:将药物注入动物胃肠道浆膜以外、腹膜以内的注射方式。 药物循环途径: 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化合物给药后不经胃肠道吸收,故腹腔给药方式不存在胃肠道首过代谢但仍然存在肝脏首过代谢,损耗较灌胃小。 腹腔注射模式图 特点: 吸收能力很强:因腹膜吸收面积大,且布满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直接入血,生物利用度与静脉注射100%相比可达80%; 吸收速度快:每小时可吸收动物体重3%-8%的液体,且腹腔补液时间短; 应用广泛:广泛用于大小鼠的各种实验中,如常用的麻醉实验; 对剂型要求较低:只要是液态或均一悬液均可采用腹腔注射。 腹腔注射与静脉注射的对比: 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同为常用的给药方式,但是与静脉注射相比,它又有以下优势: 操作简单易上手,而静脉注射较难; 研发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 更适合长周期研发:静脉注射对血管损伤较大,恢复的更慢; 给药体积相对较大,小鼠:0.2-0.8ml;静脉:小鼠:0.05-0.2ml; 适用动物更广,无论大小鼠年幼,而静脉注射若动物过小,很难找到血管或者不明显。 下面就一起看看腹腔注射的操作手法: 第一步:抓取小鼠 ① 右手提起小鼠尾巴,将其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表面上(如下图左); ② 小鼠向前挣扎爬行时,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鼠耳和颈部皮肤(如下图右); ③ 小鼠于左手心中后,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腹部向上,头呈低位(如下图)。 第二步:注射 ①先刺入皮下
-
小鼠的灌胃给药技术指导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从新药研发角度来说,因口服给药是最方便、经济安全的方式,在研究中最为常用。动物实验中,灌胃是口服给药最常用的方法,然而,看似简单的几步,可对于初学者常常因为手法不当而伤到气道或食道,进而引起小鼠死或者逐渐消瘦至死亡。那么在灌胃的实验中,我们究竟该掌握哪些注射手法和技巧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灌胃: 借助器械(灌胃针)将药物直接灌入动物胃内; 药物循环途径:食管→胃→小肠→小肠毛细血管(吸收入血)→空回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灌胃给药模式图(来自网络) 特点: 安全性高:各种给药方式中,口服给药是最安全的; 可选的剂型比较多:只要保证药物是均匀且稳定即可; 给药体积大:小鼠:0.1-0.8ml(0.2 ml /10g);大鼠:1-3ml。 生物利用度低: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并存在胃肠道首过代谢和肝脏首过代谢,生物利用率相对较低,仅为静脉的25-30%;对于部分化合物吸收不恒定,误差较大。 灌胃的实验步骤 一、准备工具 8/9/12号灌胃针头配套1.0 ml注射器;如下图为9号灌胃针头/1.0 ml注射器,为了防止插入时造成损伤,针头呈倒水滴型。 号灌胃针头/1.0ml注射器 注: 灌胃针的分类:如下图为小鼠灌胃常见灌胃针类别,根据尺寸不同有8/9/12号;另外还有直头和弯头区别; 灌胃针的选择:尺寸大小的选择一般可根据小鼠的年幼决定,如<30g,建议用8、9号;30g以上可选择12号;其中9号针头直径小于常规的大头,特别适用幼鼠;直头弯头可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初学者建议先适用弯头练习; 灌胃针的获取:可直接购买,不建议手动处理的注射器针头,易刺伤小鼠食道; 灌胃针的深度:因为动物有个体差异,实验前可先测量小鼠口腔至胃的距离,进而选择合适长度的灌胃针,避免插入过深或过浅。小鼠入针一般3-4cm,大鼠一般4-6cm。 二、操作步骤 固定小鼠: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鼠耳和
-
x荧光光谱仪产品原理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8
荧光,顾名思义就是在光的照射下发出的光。X射线荧光就是被分析样品在X射线照射下发出的X射线,它包含了被分析样品化学组成的信息,通过对上述X射线荧光的分析确定被测样品中各组份含量的仪器就是X射线荧光分析仪。 从原子物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对每一种化学元素的原子来说,都有其特定的能级结构,其核外电子都以各自特有的能量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运行,内层电子在足够能量的。 X射线荧光分析 X射线照射下脱离原子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我们说原子被激发了,处于激发态,这时,其他的外层电子便会填补这一空位,也就是所谓跃迁,同时以发出X射线的形式放出能量。由于每一种元素的原子能级结构都是特定的,它被激发后跃迁时放出的X射线的能量也是特定的,称之为特征X射线。通过测定特征X射线的能量,便可以确定相应元素的存在,而特征X射线的强弱(或者说X射线光子的多少)则代表该元素的含量。 量子力学知识告诉我们,X 射线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看作粒子,也可以看作电磁波。看作粒子时的能量和看作电磁波时的波长有着一一对应关系。这就是著名的普朗克公式:E=hc/λ。显然,无论是测定能量,还是波长,都可以实现对相应元素的分析,其效果是完全一样的。 基本原理 当能量高于原子内层电子结合能的高能X射线与原子发生碰撞时,驱逐一个内层电子而出现一个空穴,使整个原子体系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激发态原子寿命约为10-12-10-14s,然后自发地由能量高的状态跃迁到能量低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驰豫过程。驰豫过程既可以是非辐射跃迁,也可以是辐射跃迁。当较外层的电子跃迁到空穴时,所释放的能量随即在原子内部被吸收而逐出较外层的另一个次级光电子,此称为俄歇效应,亦称次级光电效应或无辐射效应,所逐出的次级光电子称为俄歇电子。它的能量是特征的,与入射辐射的能量无关。当较外层的电子跃入内层空穴所释放的能量不在原子内被吸收,而是以辐射形式放出,便产生X射线荧光,其能量等于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