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最新产品 > 技术中心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氨基转移反应的定性鉴定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氨基转移反应的定性鉴定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一种鉴定氨基转移作用的简便方法及其原理; (2)进一步掌握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3)了解氨基转移作用在中间代谢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氨基移换酶也称转氨酶,它能催化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α-酮基互换,这种作用称为氨基移换作用。它在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等中间代谢中,在糖、脂肪、蛋白质三类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上,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任何一种氨基酸进行转氨作用时,都由其专一的转氨酶催化。它们的最适pH接近7.4。在各种转氨酶中,以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简称谷草转氨酶、GOT)及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GPT)活力最强。 三、试剂与器材 解剖器具、离心机、恒温水浴、干燥箱、台秤、层析系统等。 1/15mol/L磷酸缓冲液(pH=7.4)、1%谷氨酸溶液(用KOH中和至中性)、1%丙酮酸溶液(用KOH中和至中性)、0.1%碳酸氢钾溶液、0.05%碘乙酸溶液、15%三氯醋酸溶液、标准丙氨酸溶液(0.1%)、标准谷氨酸溶液(0.1%)、0.1%水合茚三酮乙醇溶液、酚溶剂。 四、操作方法 将兔击晕,迅速解剖,取出肝脏,在低温条件下剪碎。称取匀浆后,离心取上清液,即为制备的酶液。体外氨基移换反应。纸上层析法检查每人4个点(标准丙氨酸溶液、标准谷氨酸溶液、对照上清液、样品上清液)。点样放入层析罩内。用被酚所饱和的水溶液,平衡后,用带小漏斗的玻璃管从层析罩上加饱合酚试剂25ml于层析缸内。然后,立即盖紧塞子,当溶剂前沿达到距滤纸上端约2.5cm处,取出滤纸,晾干或吹干,以除去酚溶剂,喷洒0.1%茚三酮乙醇溶液,放入烘箱中显色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在滤纸上呈现紫红色斑点。 五、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①取动物新鲜组织制备酶液,防止酶失活。 ② 加碘乙酸抑制酶解作用。

单层玻璃反应釜工作原理

单层玻璃反应釜工作原理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单层玻璃反应釜工作原理 主要是利用其双层的玻璃特点,我们可以再中间的夹层放置反应物料(有点叫反应溶媒),通过在常压或者负压的情况下进行搅拌反应。这样玻璃反应釜夹层里面的介质(比如:冷冻液、加热水或者加热油之类的)通过搅拌来做循环反应实现加热或者冷却作用。在现代的生化新材料合成实验中作为理想的设备而广泛采用。 选用材料及技术特点 1、由于玻璃反应釜采用的材料(G3.3硼硅玻璃)是拥有优良物料和化学性能。在变频调速的搅拌过程运转中会比较平稳,即使力矩大也不会产生火花。 2、另外,组件采用四氟密封,在市场同类产品中可保持较好的真空度(一般在-0.095mpa左右),保持在工作状态下的高精度密封。而且还有磨屑收集槽。 3、合金钢机械密封,聚四氟乙烯连接口,保持在工作状态下的高精度密封。 4、Pt100传感器探头,测温精度高,误差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5、聚四氟乙烯放料阀,可活动接口,出料彻底快捷。 6、玻璃反应釜夹层的制冷或加热溶液在反应完毕后,能彻底排积,不积液。 7、整体不锈钢立柱移动式框架结构,五口反应釜盖,具回流、加液、测温等全套玻璃。 8、强扭力,无噪声。采用的日本技术交流齿轮减速电机。 9、玻璃反应釜的双聚四氟乙烯搅拌桨,适用于低至高黏度液体的搅拌与混合。 的保养须知 1、用前仔细检查仪器,玻璃瓶是否有破损,各接口是否吻合,注意轻拿轻放。 2、用软布(可用餐巾纸替代)擦拭各接口,然后涂抹少许真空脂。(真空脂用后一定要盖好,防止灰砂进入。) 3、玻璃反应釜各接口不可拧得太紧,要定期松动活络,避免长期紧锁导致连接器咬死。 4、先开电源开关,然后让机器由慢到快运转,停机时要使机器处于停止状态,再关开关。 5、各处的聚四氟开关不能过力拧紧,容易损坏玻璃。 6、每次使用完毕必须用软布擦净留在机器表面的各种油迹,污渍,溶剂剩留,保持清洁。 7、停机后拧松各聚四氟开关,长期静止在工作状态会使聚四氟活塞变形。 8、定期对密封圈进行清洁,方

病毒去除技术在生物制药下游生产工艺中的重要性

病毒去除技术在生物制药下游生产工艺中的重要性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病毒去除步骤对于保障生物制药产品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而言必不可少。ICH Q5A法规指南要求**性生物制品制造商在他们的生产工艺中实施关键技术,即基于工艺特定病毒去除策略,对已知或未知的病毒污染物进行去除或灭活。此类病毒去除步骤必须经过验证,表明所用的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工艺过程中的各种已知的与不可预测的病。在ICH Q5A中提到”well designed separation steps, such as chromatographic procedures, filtration steps and extractions, can be effective virus removal steps provided that they are performed under appropriately controlled conditions. An effective virus removal step should give reproducible reduction of virus load shown by at least two independent studies”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病毒去除技术有纳滤除病毒技术、pH孵放以及膜层析技术等,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截留率为20nm 的除病毒过滤器,该方法是从蛋白料液中除去病毒的有效方法,它是以大小排阻的机制实现的,可去除带包膜或不带包膜的病毒,但是需要进行病毒挑战试验,以验证该步骤的病毒去除效果,病毒验证时通常使用缩小规模设备以生产过程中的参数进行病毒截留实验。例如采用专用的细小病毒过滤器 Virosart CPV 和HF(20nm病毒过滤器)进行病毒进行截留和去除,达到法规要求的大于4 log 的截留目标,甚至超过此目标。 20nm除病毒过滤是一种相对成熟安全有效且被广泛应用的方法,理想的除病毒过滤器应该能够截留环境中潜在的病毒,并允许高的蛋白通过率,同时保持高流速且不会发生显著的病毒流穿现象。当然过滤过程中,过滤器被逐渐堵塞而造成病毒流传也是普遍现象。所以选择合适的除病毒过滤器应该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在流速、通量和成本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如果一类过滤器有相应的数据证明在流速降低的情况下依然能稳定的保证病毒不流穿,首先就表明这个滤器拥有最高的安全性,其次就需要考核它的过滤通量和价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芦丁的提取及鉴定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芦丁的提取及鉴定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概述 芦丁(Rutin)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至少在70种以上,如烟叶、槐花、荞麦和蒲公英中均含有。尤以槐花米(为植物Sophorajaponica的未开放的花蕾)和荞麦中含量最高,可作为大量提取芦丁的原料。芦丁是由斛皮素(Quercetin)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Rutinose)〔为葡萄糖(Glucose)与鼠李糖(Rhamnose)组成的双糖〕脱水合成的苷。   芦丁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含有三分子的结晶水,熔点为174~178℃,无水物188~190℃。溶解度:冷水中为1:10000;热水中1:200;冷乙醇1:650;热乙醇1:60;冷吡啶1:12。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溶于碱而呈黄色。    芦丁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有助于保持及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弹性,主要用作防治高血压病的辅助**剂,亦可用于防治因缺乏芦丁所致的其他出血症。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实验目的     ①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②通过芦丁结构的检识,了解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③了解UV及NMR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2.要求     ①要拿到以下三个化合物:芦丁、槲皮素、芦丁的全乙酰化合物。     ②能够拿根据化学试验及UV、NMR数据初步推断出芦丁的结构。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有一般性的了解。 试验方法 1.芦丁的提取与分离(见下图)  2.芦丁的鉴定     1)芦丁的定性反应     取芦丁3~4mg,加乙醇5~6ml使其溶解,分成三份作下述试验:     A.取上述溶液1~2ml,加2滴浓盐酸,在酌加少许镁粉,注意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B.取上述溶液1~2ml,然后滴加2%柠檬酸的甲醇溶液,注意观察颜色变化情况,在继续向试管中加入2%ZrOCl2的甲醇溶液,并详细记录颜色变化情况。     C.取上述溶液1~2ml,然后再加入10%α-等体积的萘酚乙醇溶液,摇匀,沿管壁滴加浓硫酸,注意观察两液面产生的颜色变化。       2)芦丁的紫外光谱解析     取芦丁溶于色谱纯甲醇中,加入规定的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概述 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用于泄下、健胃、清热、解毒等。   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位很早就被各国药典所收载的世界性生药。大黄的种类繁多,优质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clm L),大黄(R. officinale Baill)及唐古特大黄(R. tangutium Maxim.et Regll)的根茎及根,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以及它们与糖所形成的苷。已经知道的羟基蒽醌主要有下列五种:      大黄中蒽醌苷元,其结构不同,因而酸性强弱也不同。大黄酸连有-COOH,酸性最强;大黄素连有β-OH,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苄醇-OH,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均具有1,8-二酚羟基,前者连有-OCH3和-CH3,后者只连有-CH3,因而后者酸性排在第四位。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缓冲纸色谱的基本操作技术,并能根据色谱结果,设计液液萃取法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方案。 2.掌握PH梯度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3.通过磷酸氢钙柱色谱分离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试验,进一步熟悉柱色谱操作技术。 4.学习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   实验方法 1.大黄总蒽醌苷元的提取   注意:①大黄中的蒽醌类成分大部分与糖结合,以蒽醌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所以要用酸水解使其生成苷元。蒽醌苷元可溶于氯仿、苯及乙醚等有机溶剂,用苯时应注意苯蒸气的挥发,严防中毒;②所得的氯仿液中如带有酸水液,应该用分液漏斗分出弃去,并用蒸馏水回洗一次除去酸性以免影响梯度萃取。氯仿提取液放置中如有沉淀析出,可滤取之,该沉淀多为大黄素,余液进行下一步分离试验用。   2.总蒽醌苷元分离方案的设计 1)大黄总蒽醌苷元的纸色谱 2) 蒽醌类成分的缓冲纸色谱试验 3)最佳萃取剂及其用量的确定 4)蒽醌类成分各种萃取剂用量的确定 5)新分离方法的设计   3.蒽醌类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①大黄酸的分离与精制 将含有总游离蒽醌的氯仿液450ml移至1000ml的大分液漏斗中,加PH8缓冲液275ml振摇萃取,静置至彻底分层,放出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粉防己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粉防己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汉防己为防己科千金藤属物Stephania tetrandra S. Mcore的根,是祛风解热镇痛药物,其有效成分为生物碱。主要是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已乙素。临床上除用作**高血压、神经性疼痛、抗阿米巴原虫外,还将粉防已生物碱的碘甲基、或溴甲基化合物作为肌肉松弛剂应用,此外汉防已甲素在动物实验中有抗癌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目的要求 通过汉防己中几种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要求掌握下列知识和技能。 1.  生物碱的一般提取方法。 2.  用低压柱层析分离,纯化单体的方法及薄层层析鉴定   已知生物碱的结构和性质 汉防已根中总生物碱含量为1.5~2.3%,主要为汉防已甲素,含量约1%,汉防已乙素,含量约0.5%;轮环藤酚碱,含量为0.2%;以及其它数种微量生物碱。   1.汉防已甲素(Tetrandrine,汉防已碱,粉防已碱) 无色针晶,不溶于水和石油醚,易溶于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及稀酸水中,可溶于苯,mp 216℃,有双熔点现象,自丙酮中结晶者,150℃左右熔后加热又固化,至213℃复熔。     2.汉防已乙素(Fangchinoline, 又称防已诺林碱,去甲粉防已碱) 溶解行为与汉防已甲素相似,因有一个酚羟基,故极性较汉防已甲素稍高,在苯中的溶解度小于汉防已甲素而在乙醇中又大于汉防已甲素。籍此可以相互分离,用不同溶剂重结昌时,其晶形和溶点不同:     3.轮环藤酚碱(Cylanoline)   为水溶性季铵生物碱,不溶于极性溶剂,氯化物为无色,八面体状结昌,mp 214~6℃,碘化物为无色绢丝状结晶,mp185℃;苦味酸盐为黄色结晶,mp154~6℃。     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1.总生物碱的提取和亲脂性与亲水性生物碱的分离   注一:将汉防已粗粉加适量酸水液,以能将生药粉末润湿为度(约150ml),充分拌匀,放置半小时,均匀而致密地装入渗筒内,用锥形瓶底部或其它平底工具压紧,供渗漉用,流速约1.5ml/分。   注二:净砂必须事前洗净烘干,拌和量**不要超过120g,以免索氏提取器一次装不下或装得过多。提不尽生物碱。   注三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巴马汀提取及延胡索素制备的方法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巴马汀提取及延胡索素制备的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巴马汀为季铵生物碱,溶于水和极性大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等)所以可用甲醇、乙醇或水进行提取。然后通过盐析,降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而沉淀,与其它杂质分离。巴马汀是有机碱,尽管它带正电荷,但和水的亲和力仍小于NaCl,NaCl和水的强亲和力,降低了巴马汀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它被“挤”出。   1.  流程   2.工艺 (1)提取:黄藤粗粉20g,用95%EtOH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乙醇用量为100ml,合并二次醇提取液,浓缩至3~4ml,用吸管转移到5ml小锥形瓶中,放置,析晶,抽滤得巴马汀粗晶。 (2)分离:将巴马汀粗晶用10ml水溶解后,抽滤。不溶物主要为黄藤内酯。滤液滴加 HCl至PH2,再加10%NaCl进行盐析放置,析出黄色不溶物,抽滤得氯化巴马汀粗晶。 (3)精制:用70%EtOH热溶氯化巴马汀粗晶,过滤,滤液析晶,抽滤,得精制氯化巴马汀。干燥称重——克,测溶点——℃。 (4)氢化:精制氯化巴马汀用50%甲醇溶液,加入因体KBH2约0.2g,直到甲醇液迅速由黄变白或微黄色。滴加HCl至PH2并加热使多余的KBH4分解,再趁热滴加NH4OH使反应液呈碱性,立即析出鳞片状四氢巴马汀粗晶,抽滤得结晶,红外线灯下干燥,再用EtOH-H2O重结晶,得精制四氢巴马汀。干燥称重  —— 克,薄层层析检查纯度。熔点—— ℃。   3.巴马汀原位还原反应 在硅胶CMC- Na薄层板的起始线上点自制的巴马汀乙醇液,及对照品巴马汀乙醇液及四氢巴马汀乙醇液。然后再在自制的巴马汀的原点加点2%KBH4甲醇液2~3次,吹干,氨缸中饱和后,以CHCl2OH(3:1)展开,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显色。巴马汀Rf值0.4左右,四氢巴马汀Rf值约0.9,进行原位反应的巴马汀如氢化彻底,应和对照品氢巴马汀的Rf值一致,如反应不彻底则出现二个斑点,其Rf值分别与对照品巴马汀及四氢巴马汀一致。   四、黄藤中生成碱的检识: 1.生物碱沉淀反应 取黄藤的15醋酸浸出液每份1ml,置小试管中,分别滴加下列各试剂2~3滴,观察并记录有无沉淀产生及颜色变化。 (1)碘化铋钾试剂 (2)硅钨酸试剂 (3)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和鉴别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和鉴别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目的要求: 1.掌握甾体皂苷元(亲脂性和中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2.熟悉薯蓣皂苷元的性质及鉴定法。   简介: 薯蓣皂苷元(Diosgenin)是一种甾体皂苷元,分子式(C27H42O31),分子量414.61,为白色结晶,mp204~207℃,[ ]25D-129.3(CHCl3),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和醋酸,不溶于水。目前,是制造多种甾体药物如口服避孕药(I号,II号避孕药片)和甾体激素(如可的松)等的重要原料。在植物界主要分布在薯蓣科薯蓣属(Dioscorea)植物中,我国的薯蓣属植物有80余种,其中只有薯蓣根茎组(Stenophora)的17种、I亚种及一变种才含有甾体皂苷元,其它则含有多量淀粉,无皂苷元。已用于生产的主要有盾叶薯蓣(D.Zingiberensis C. H. Wright),穿龙薯蓣(D.nipponica Makino),黄山药(D.panthaica prain et Burkil),紫黄姜(D.nipponica Makinovar rosthani prain et Burk)等。在植物体内薯蓣皂苷元是与葡萄糖、鼠李糖结合成薯蓣皂苷(Dioscin)而存在。提取分离时,一般是先用稀酸将薯蓣皂苷水解成薯蓣皂苷元与单糖(葡萄糖、鼠李糖)。因薯蓣皂苷元不溶于水,混存于植物残渣中,故可用有机溶剂(如石油醚)直接从植物残渣中提取出薯蓣皂苷元。    提取方法 1.皂苷预试:   2.薯蓣皂苷元的提取:   注一:检查薯蓣皂苷元是否提尽,可用李伯曼反应,参考实验二“注三”项下。 注二:回收石油醚的方法见实验一“注四”项下。 注三:所得薯蓣皂苷元(粗品)用石油醚抽洗后,即可测定熔点,若熔点不合格时,才进行重结晶。   薯蓣皂苷元的鉴定 1.熔点测定:204~209℃ 2.薄层层析鉴定: 应只呈现一个与标准Rf值一致的色斑。 样品:白色结晶的无水醇液 标准品:薯蓣皂苷元无水醇液 1)吸附剂:AI2O3软板(中性100~200目,活性Ⅲ级) 展开剂:苯一甲醇(9:1) 2)吸附剂:硅胶H-CMC硬板 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7:3) 显色剂:10%磷钼酸乙醇溶液。喷雾后加热10~20分钟 3)化学反应: ①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②CHCI3-浓H2SO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秦皮中七叶苷、七叶内酯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秦皮中七叶苷、七叶内酯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秦皮为本樨科白蜡树属植物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Poxb)或苦沥白蜡树(F.rhynchophylla Hance)或小叶白蜡树(F.bungeana DC)的树皮,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燥湿、收涩作用。主治温热痢疾、目赤肿瘤等症。   秦皮中含有多种内酯类成分及皂苷、鞣质等,其中主要有七叶苷、七叶内酯、秦皮苷及秦皮素等。多有抗菌消炎的生理活性,七叶内酯对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有较好**效果,兼有退热作用,毒付作用小,几无苦味。适于小儿服用。   秦皮中主要成分的结构及性质 1.七叶苷(esculin),又叫马粟树皮苷:白色粉末状结晶,mp205~206℃。易溶于热水(1:15),可溶于乙醇(1:24),微溶于冷水(1:610),难溶于乙酸乙酯,不溶于乙醚、氯仿。在稀酸中可水解。水溶液中有蓝色荧光。   2.七叶内酯(esculetin):黄色针状结晶,mp276℃。易溶于沸乙醇及氢氧化钠溶液,可溶于乙酸乙酯,稍溶于沸水,几不溶于乙醚、氯仿。   3.秦皮苷(fraxin):mp205℃。   4.秦皮素(fraxetin):mp227~228℃。   实验原理 七叶苷、七叶内酯均能溶于沸乙醇,可用沸乙醇将二者提取出来,再利用二者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之。   实验方法 (一)提取:取秦皮粗粉150g于索氏提取器中,加400ml乙醇回流10-12小时,得乙醇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至浸膏状,即得总提取物。 (二)分离:在上述浸膏中加40ml水加热溶之。移于分液漏斗中,以等体积氯仿萃取二次,将氯仿萃取过的水层蒸去残留氯仿后加等积乙酸乙酯萃取二次,合并乙酸乙酯液,以无水硫酸钠脱水,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留物溶于温热甲醇中,浓缩至适量,放置析晶,即有黄色针状结晶析出。滤出结晶。甲醇、水反复重结晶,即得七叶内酯。   将乙酸乙酯萃取过的水层浓缩至适量,放置析晶,即有微黄色晶体析出。滤出结晶。以甲醇,水反复重结晶,即得七叶苷。   (三)鉴定: 1.化学检识:取七叶苷、七叶内酯各少许分别置试管中,加乙醇1ml溶解。加1%FeCl3溶液2-3滴,显暗绿

奶及奶制品中黄曲霉素M1检测的解决方案

奶及奶制品中黄曲霉素M1检测的解决方案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一、背景介绍 黄曲霉毒素M1 (Aflatoxin M1)属于黄曲霉毒素一类结构相似的化合物中的一种,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物理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被巴氏消毒法破坏。哺乳类动物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或食品后,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M1危害主要表现在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目前来讲,Aflatoxin M1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检测法等。液相色谱法可以精确的检测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微小含量。而使用黄曲霉毒素M1 ELISA试剂盒则能够快速而准确的分析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 Pribolab(普瑞邦)作为专业从事霉菌毒素检测技术与产品服务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整合了原北京泰乐祺检测应用实验室,更加专注于霉菌毒素检测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的服务,以期快速提出解决方案。针对几年来牛奶及其制品中不断出现的黄曲霉毒素M1超标问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二、参考标准:根据国标《GB 5413.3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 的测定。 (一)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符合GB 5413.37-2010国标方法 1. 所需设备和耗材   高效液相色谱仪 色谱柱:真菌毒素专用色谱柱(PRC-18,Pribolab)。 免疫亲和柱:PriboFast®黄曲霉毒素M1免疫亲和柱(IAC-012-3, Pribolab,25支/盒,快速过柱型,适用于粘稠样本:如生鲜乳、酸奶等,有效解决过柱易堵问题)。 高速均质器:不锈钢耐腐蚀,转速达到22000rpm 以上(EQ-WR-1L,Pribolab)。 玻璃纤维滤纸:PriboFast®玻璃纤维滤纸(GMF/A-110,Pribolab) PriboFast®八位泵流操作架(Pribolab,用于控制免疫亲和柱过柱流速) 标准品:Aflatoxin M1(固体标准品MSS1007  100ug或0.5µg/ml Aflatoxin M1 液体标准品,Pribolab) 2. 样品前处理:普瑞邦针对生鲜乳、干酪、奶油等提供不同的处理方案(详细方案请联系Pribolab中国:400-688-5349

恒温恒湿箱温度的控制因素解析

恒温恒湿箱温度的控制因素解析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恒温恒湿试验箱,顾名思义,如其名:可调节温度和湿度从而达到试验效果的试验箱。简单的耐高、低温、湿试验都可以选择恒温恒湿箱;如果需要多次循环试验的,为试验方便,可选择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恒温恒湿箱的高温和低温分别由加热管和制冷设备控制。 控制恒温恒湿试验箱温度的,主要是加热管。它是控制器得到升温命令时将输出电压给继电器,约3-32V直流电加在固态继电器上;其交流端相对于接通导线。接触器也一起吸合,两端有电压使其发热,由循环风机把热量带到箱内,使得恒温恒湿试验箱升温,当温度即将达到设定值时;通过加在固态继电器PID调节输出控制器;我们可以直观地在试验箱的控制面板看到加热器的输出率。 恒温恒湿试验箱加热区的加热管也是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容易出现加热线烧断,加热部分SSR会损坏。处理方法也很简单,更换加热丝及接线端子,更换SSR即可。 制冷是决定一个恒温恒湿箱的性能和配置好坏的重要参考指标,由压缩机,冷凝器内螺旋式高效冷媒铜管、波纹翅片蒸发器,干燥过滤器,油分离器,电磁阀等组成,加湿系统选用外置式锅炉蒸汽式加湿器具备节能降耗功能,可以节省70%的能源消耗;它是加湿器加热水变成蒸汽的过程,以达到恒温恒湿箱加湿的目的。压缩机除了制冷还具有除湿功能,通过控制制冷系统达到降湿目的。 R404A压缩机偶尔会发生串气现象,串气原因:可能因为第一段的冷冻系统膨胀阀太大,板式换热器的安装方向有问题,这个需要工程师去具体确认维修的。

恒温恒湿试验箱内外部保养的异同点介绍

恒温恒湿试验箱内外部保养的异同点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恒温恒湿试验箱内外部因所处位置不同,面对的试验环境不同,需要承受的压力也不同,所以保养也有所差别。那么,恒温恒湿试验箱内外部保养有什么不同呢? 恒温恒湿箱外部保养: 1、箱体外部每年亦须清洗一次以上,清洗时先用肥皂水擦拭即可。 2、配电室内每年至少清洁一次以上,清洁时可利用吸尘器将室内灰尘吸除即可。 3、恒温恒湿试验箱在操作前应先将内部杂质清除。 恒温恒湿机内部保养: 1、恒温恒湿试验箱加湿器之检查与保养加湿器内之储水应每月更换一次,确保水质清洁,加湿水盘应每一个月清洗一次,确保水流顺畅。 2、恒温恒湿试验箱冷凝器灰尘之清除冷凝器应定期每月保养,利用真空吸尘器将冷凝器散热网片上附着之灰尘吸除或利用高压空气喷除灰尘。 3、恒温恒湿试验箱检查超温保护器恒温恒湿试验箱运转时,超温保护之设定最高值加20℃~30℃。试验箱内之温度升至超温保护之设定点时,加热器之供电即止,"OVERHEAT"超温警示灯亮但风扇仍运转,若长时间运转及无人看管,运转前请务必确实检查超温保护器,是否设定妥当[湿球超温保护器之设定为120℃]。 4、恒温恒湿试验机湿球测试布之更换当测试布表面不干净或变硬,或于做完温度控制后,继续做温湿球度控制前都必须更换测试布。测试布约三个月更换一次,更换时应用清洁布擦拭测温体[Sen-sor],更换新测试布时应先清洗干净。 5、恒温恒湿试验箱湿球水位之检查与调整积水筒水位不可过高,使水溢出积水筒或过低使湿球测试布吸水不正常,影响湿球的准确性水位大约保持六分满即可。积水筒水位之调整,可调整积水盒的高低。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豚鼠咳嗽相关气道功能及其神经递质的影响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豚鼠咳嗽相关气道功能及其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叶新民  钟南山  刘春丽  陈如冲  赵谨   【摘要】 目的 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豚鼠咳嗽相关的气道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病毒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方法雄性SPF级豚鼠60只。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和哮喘组,病毒感染组按病毒感染后天数分为6、12、28和42 d四个组,每组10只。通过滴鼻方法接种RSV。Buxco肺功能仪测定咳嗽反射敏感性(CRs)及气道反应性(AR)。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辣椒素受体亚型l(VRl)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VRl及蛋白基因产物9.5(PGP一9.5)的蛋白表达。结果病毒感染6、12、28、42 d组豚鼠CRs[(8.oo士3.86)、(8.70士6.20)、(7.60±4.40)和(6.70±3.71)CCnt]均较正常对照组[(2.50±1.43)ccnt]升高(P值均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生物碱的鉴别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生物碱的鉴别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生物碱的鉴别 1.检品溶液的制备: 取粉碎的植物样品约2g,加蒸馏水20~30ml,并滴加数滴盐酸,使呈酸性。在60℃水浴上加热15分钟,过滤,滤液供作以下试验。   2.生物碱类成分的鉴别: 生物碱类成分(除有少数例外)均与多种生物碱沉淀试剂在酸性溶液(水液或稀醇液)中产生沉淀反应。操作如下: (1)取上备酸水浸液四份(每份1 ml左右即可),分别滴加碘-碘化钾﹑碘化汞钾试剂﹑碘化铋钾试剂﹑硅钨酸试剂。若四者均有或大多有沉淀反应,表明该样品可能含有生物碱,再进行下项试验,进一步识别。 (2)取上备其余酸水浸液,加Na2CO3溶液呈碱性,置分液漏斗中,加入乙醚约10ml振摇,静置后分出醚层,再用乙醚3ml,如前萃取,合并醚液。将乙醚液置分液漏斗中,加酸水液10ml振摇,静置分层,分出酸水液,再以酸水液5ml如前提取,合并酸水液,如此酸提液四份,分别作以下沉淀反应。 a.碘化汞钾试剂(Mayer试剂):酸水提液滴加碘化汞钾试剂,产生白色沉淀。 b.碘化铋钾试剂(Dragendorff试剂):酸水提液滴加碘化铋钾试剂,产生桔红色或红棕色沉淀。 c.碘-碘化钾试剂(Wagner试剂):酸水提液滴加碘-碘化钾试剂,产生棕色沉淀。 d.硅钨酸试剂:酸水提取液滴加硅钨酸试剂产生淡黄色或灰白色沉淀。   此酸水提液与以上四种试剂均(或大多)产生沉淀反应,即预示本样品含有生物碱。 (3)备注:以上(1)、(2)沉淀反应结果:沉淀的多少以“+++”,“++”,“+”表示,无沉淀产生则以“-”表示。若(1)项试验全呈负反应,可另选几种生物碱沉淀试剂(可参考有关资料)进行试验,若仍为负反应,则可否定样品中有生物碱的存在,不必再进行(2)项试验。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蒽苷的鉴别

生物化学技术专题:蒽苷的鉴别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27

1.检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粉末2克,加乙醇20ml,在沸水浴上回流浸提10分钟,过滤供鉴别用。 2.鉴别试验: (1)与碱成盐显色反应(Borntrager反应):取1ml乙醇提取液,加入1ml 10% NaOH溶液,如产生红色反应,加入少量30%过氧化氢液,加热后红色不褪,加酸使呈酸性时,则红色消褪再碱化又出现红色。   注:或取大黄粉末少许,置小试管中,加水1~2ml,加浓H2SO4 2-3滴,置水浴中加热10分钟,冷却,加乙醚1-2ml振摇。用吸管吸取醚液(黄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加入NaOH试液1ml振摇,则醚层应褪为无色,碱层(下层)为红色,示有蒽醌类成分存在,如供试的中草药在以上试验中碱水层仅现黄色,可分出碱水溶液,置试管中,加30%H2O2溶液1~2滴,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混液如能转为橙红色,说明中草药中可能有蒽酚类成分存在。   (2)升华试验:取大黄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玻片两端各放短木棍一小段,然后另取一洁净载玻片,放置于小棍上,注意勿触及下面粉末。然后移置在三足架的铁纱网上小心加热(勿使粉末炭化)至玻片上有升华物凝结为止,取下盖片,使升华物面向上,放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多数黄色针晶或羽毛状晶体(蒽醌衍生物)。此晶体遇碱液呈红色。 (3)园形滤纸层析: 样品:大黄醇浸液 显色:1)于自然光下观察色带 2)于紫外光下观察荧光环 3)氨熏,观察是否出现红色环,再置uv下观察荧光环 4)喷0.5%MgAC2甲醇液,于90℃烘5分钟,是否出现橙红或紫红色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