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材料科学 > 技术中心
胡萝卜素与叶黄素优缺点介绍

胡萝卜素与叶黄素优缺点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叶黄素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良好的着色性能,可在食品行业广泛应用,在焙烤食品、饮料、冷冻食品、果冻及果酱类食品中着色,色彩鲜艳且持久。   摄入足够量的叶黄素能保护视黄斑,有效地预防视力下降。叶黄素作为抗氧化剂,能清除自由基和游离基,限制由于新陈代谢和关心所致的组织损伤,提高肌体的免疫力,预防衰老。   叶黄素作为着色剂根据不同产品建议添加量为(叶黄素晶体)。叶黄素与β-胡萝卜素的性能对比:   1. 两者都为胡萝卜素类物质,呈色都为金黄色,即色调一致;   2. β-胡萝卜素在油质产品里只能少量溶解,在100℃的植物油里只能溶解0.25%,大部分为分散性悬浮状态;叶黄素在油质产品里的溶解度比β-胡萝卜素大8倍,在100℃的植物油里能溶解2%,溶解性更好;   3. 在水分散性产品方面两者的呈色也基本一致,为乳黄到金黄色,β-胡萝卜素目前只有乳浊性水分散产品,叶黄素在浓度不要求很高的情况下可以有透明澄清产品;   4. 两者作为营养强化剂,β-胡萝卜素只是作为维生素A源,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被人体吸收,叶黄素除作为营养强化剂外,还有保健作用,其保护视网膜、清除自由基和游离基的作用更被人们关注。   5. 稳定性方面,两者耐热性均很好,在不同PH下呈色均稳定,在抗光性方面,β-胡萝卜素就不如叶黄素,叶黄素具有更好的光稳定性。   6. 价格方面,由于β-胡萝卜素自然资源含量低,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叶黄素由于自然资源丰富,含量高,生产工艺相对较简单,生产成本也就较低,故,叶黄素相对于β-胡萝卜素,存在价格优势,用叶黄素作为着色剂可适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卡波姆934、940、941区别

卡波姆934、940、941区别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卡波姆不懂型号主要是粘稠度的不同,卡波姆其商品名为卡波普(carbopol),按粘度分为934、940、941等。 1、Carbopol940:短流变性、高粘度、高清澈度,低耐离子性及耐剪切性,适用于凝胶及膏霜中。 2、Carbopol941:长流变性、低粘度、高清澈度,中等耐离子性及耐剪切,适用于凝胶及乳液。 3、Carbopol934:交联聚丙烯酸树脂,局部给药系统,在高粘度时稳定,用于浓凝胶剂、乳剂、混悬剂。 卡波姆是以季戊四醇等与丙烯酸交联得到的丙烯酸交联树脂,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流变调节剂,中和后的卡波是优秀的凝胶基质,有增稠、悬浮等重要用途,工艺简单,稳定性好,广泛应用于乳液、膏霜、凝胶中。

常用检测器有哪几种

常用检测器有哪几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检测器的作用是将柱流出物中样品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转化为可供检测的信号,常用检测器有紫外吸收、荧光、示差折光、化学发光等。 PDA检测器:即紫外检测器,点时间可检测单一点处吸收值。 DAD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理解为无数个PDA检测器串联。即点时间可检测某一波段吸收值,比PDA检测器定性能力强大。 荧光检测器:对某些吸收紫外光后可发射荧光的物质进行检测,灵敏度较高。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可以检测没有紫外吸收的有机物质(不可用于梯度洗脱) 示差折光检测器:根据折射率的变化对样品浓度检测(不可用于梯度洗脱),万能检测器,但是定性能力和PDA一样差。

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的介绍

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的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UVD)是HPLC中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器之一,几乎所有的液相色谱仪都配有这种检测器。其特点是灵敏度较高,线性范围宽,噪声低,适用于梯度洗脱,对强吸收物质检测限可达1ng,检测后不破坏样品,可用于制备,并能与任何检测器串联使用。紫外可见检测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同一般分光光度计相似,实际上就是装有流动地的紫外可见光度计。 紫外吸收检测器 紫外吸收检测器常用氘灯作光源,氘灯则发射出紫外-可见区范围的连续波长,并安装一个光栅型单色器,其波长选择范围宽(190nm~800nm)。它有两个流通池,一个作参比,一个作测量用,光源发出的紫外光照射到流通池上,若两流通池都通过纯的均匀溶剂,则它们在紫外波长下几乎无吸收,光电管上接受到的辐射强度相等,无信号输出。当组分进入测量池时,吸收一定的紫外光,使两光电管接受到的辐射强度不等,这时有信号输出,输出信号大小与组分浓度有关。 局限:流动相的选择受到一定限制,即具有一定紫外吸收的溶剂不能做流动相,每种溶剂都有截止波长,当小于该截止波长的紫外光通过溶剂时,溶剂的透光率降至10%以下,因此,紫外吸收检测器的工作波长不能小于溶剂的截止波长。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的合成方法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的合成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按一定的配比将氰化钠与甲醛的混合物缓缓加入乙二胺水溶液中,在85℃、减压下通入空气以除去氨气。反应完毕后,用浓硫酸调Ph值至4. 5,再经脱色、过滤、浓缩、结晶分离、干燥得成品。 氯乙酸法:先将100kg氯乙酸、100kg冰和135kg 30%的NaOH溶液混合,在搅拌下加入18kg 83%~84%的乙二胺,在15℃下保温1h。分批缓慢加入30%的NaOH溶液至反应物显碱性为止,并在室温下保持12h。加热至90℃,加活性炭脱色。滤液用盐酸调Ph值到4.5,并在90℃下浓缩、过滤;滤液冷却后结晶、分离、洗涤,在70℃下干燥得成品。 用乙二胺四乙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制得:在装有搅拌器的2L反应烧瓶中,加入292g乙二胺四乙酸,1.2L水。在搅拌下加入200mL 30%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全部反应完。加20%的盐酸中和至pH=4.5,加热至90℃浓缩,过滤。滤液冷却后析出结晶。抽滤分出,用蒸馏水洗涤,在70℃烘干,得产品二水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在搪瓷反应罐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水,在搅拌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全部反应,加盐酸至PH为4.5,加热至90℃浓缩,过滤,滤液冷却,滤出结晶,水洗,70℃烘干,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将氯乙酸钠与乙二胺缩合,经酸化得乙二胺四乙酸,再用氢氧化钠中和即得。把所得粗品溶于10倍水中,加入等体积乙醇以析出二钠盐,然后过滤,洗涤。

DNA提取的几种方法介绍

DNA提取的几种方法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浓盐法: 利用RNP和DNP在电解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将二者分离,常用的方法是用1M 氯 纳提取化钠抽提,得到的DNP粘液与含有少量辛醇的 氯仿一起摇荡,使乳化,再离心除去蛋白质,此时蛋白质凝胶停留在水相及氯仿相中间,而DNA位于上层水相中,用2倍体积95%乙醇可将DNA 钠盐沉淀出来。 也可用0.15 MNaCL液反复洗涤细胞破碎液除去RNP,再以1MNaCL提取脱氧核糖蛋白,再按氯仿---异醇法除去蛋白。 两种方法比较,后种方法使核酸降解可能少一些。 以稀盐酸溶液提取DNA 时,加入适量去污剂,如SDS可有助于蛋白质与DNA 的分离.在提取过程中为抑制组织中的DNase对DNA 的降解作用,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柠檬酸钠作为金属离子的烙合剂.通常用.15MNaCL,0.015M柠檬钠,并称SSC溶液,提取DNA。 阴离子去污剂法:  用SDS或二甲苯酸钠等去污剂使蛋白质变性,可以直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DNA .由于细胞中DNA与蛋白质之间常借静电引力或配位键结合,因为阴离子去污剂能够破坏这种价键,所以常用阴离子去污剂提取DNA。 苯酚抽提法:  苯酚作为蛋白变性剂,同时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用苯酚处理匀浆液时,由于蛋白与DNA 联结键已断,蛋白分子表面又含有很多极性基团与苯酚相似相溶.蛋白分子溶于酚相,而DNA溶于水相.离心分层后取出水层,多次重复操作,再合并含DNA 的水相,利用核酸不溶于醇的性质,用乙醇沉淀DNA .此时DNA是十分粘稠的物质,可用玻璃漫漫绕成一团,取出.此法的特点是使提取的DNA保持天然状态 .  水抽提法:  利用核酸溶解于水的性质,将组织细胞破碎后,用低盐溶液除去,然后将沉淀溶于水中,使充分溶解于水中,离心后收集上清液.在上清中加入固体氯化钠调节至2.6m.加入2倍体积95%乙醇,立即用搅拌法搅出.然后分别用66%、80%和95%乙醇以及丙铜洗涤,最后在空气中干燥,既得样品.此法提取的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硝酸钾需要怎么保存

硝酸钾需要怎么保存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硝酸钾为强氧化物,切勿与可燃物接触,能助长火势,与易氧化物质接触能猛内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容炸。在空气中并不潮解。 可用玻璃瓶铁皮罐或铁桶盛装,放置容器须防破损。须存放阴凉干燥处。尤其须与可燃物,有机物或其他易氧化物质隔绝。避免存放在木质地板上。 对溢出或遗撒物料必须立即清除。对污染地面用水反复多次冲洗,并用湿布擦净,以免干燥后遇有机物如纸张、木材、纤维等引起燃烧。 开始着火时可用水消杀火势。如果火场有大量硝酸钾存在,受热熔融,则遇水会产生飞溅,须防灼伤。

高碘酸的性质介绍

高碘酸的性质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正高碘酸脱水得到偏高碘酸HIO4,进一步脱水则生成七氧化二碘专(无色粘稠液体),七氧化二碘分属解得到五氧化二碘(I2O5)和氧气。 纯净的偏高碘酸不存在。偏高碘酸水溶液的最高浓度为86%,具有很强的酸性和氧化性。偏高碘酸是无机酸中氧化性最强的之一,能将金属锰氧化为七氧化二锰或高锰酸,将硫酸盐氧化为过二硫酸盐,将二价铁氧化为高铁酸盐。并且酸性只比高氯酸和高溴酸极不稳定的氢砹酸弱,比硫酸、盐酸、硝酸等还强。 86%偏高碘酸如果和有机物接触,先会使其脱水碳化,之后甚至会着起火来。偏高碘酸为难挥发性酸。如皮肤上沾到偏高碘酸,应先用清水冲洗,再有硼酸二氢钠溶液中和。必要时需到医院就医。 正高碘酸和偏高碘酸可分别生成盐类,称为“正高碘酸盐”及“偏高碘酸盐”。偏高碘酸盐的溶解度和化学性质与同族卤素的高氯酸盐类似,但阴离子半径更大,氧化性较弱,不过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极强,和偏高碘酸类似。 有机化学中,高碘酸可氧化邻二醇并使碳-碳键断裂,生成两个羰基化合物,用于确定糖类的结构。

利福平和利福霉素有什么区别

利福平和利福霉素有什么区别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利福霉素是从地中海链霉菌产生的利福霉素b经转化而得的一种半合成利福霉素类抗生素。  药理及应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株),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常见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弱,口服吸收差.注射后体内分布以肝脏和胆汁内为最高,在肾,肺,心,脾中也可达**浓度.与他类抗生素或抗结核药之间未发现交叉耐药性.用于不能口服用药的结核患者和耐药金葡菌引起的胆道,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感染。 利福平俗称:甲哌利福霉素,甲哌力复霉素 药理和应用:本品为力复霉素sv的半合成类似物,对结核杆菌高度敏感,在宿主细胞内外对结核杆菌和其它分枝杆菌(包括麻风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对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菌,表皮链球菌,肺炎军团菌等也有一定抗菌作用,对大型病毒,衣原体有抑制作用.结核杆菌对本品易产生耐药性,故常与其它抗结核药,如异烟肼,乙胺丁醇等合用,以加强作用并延迟耐药菌株的产生.本品是通过抑制细菌rna聚合酶阻碍mrna合成.达到杀菌作用.与其它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故对其它抗结核药已耐药的变异菌株同样有效,临床主要用于各型结核病.

用TRIzol LS提取禽流感病毒方法

用TRIzol LS提取禽流感病毒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1.在1.5ml的管中加入病毒原液500ul,再加入TRIzol LS 500ul,充分混匀,室温放置10min。 2.加入200ul的氯仿,盖紧离心管盖,用力震荡离心管(溶液充分乳化,成乳白状,无分相现象),室温放置10min (由于氯仿沸点低、易挥发,振荡时离心管可能爆开,小心)。 3.离心 4℃、13000r/min、15min,取上层液相移入另一管(切忌吸动白色中间相)。 4.加入等体积异丙醇,轻轻颠倒离心管充分混匀液体,室温放置10min。 5.离心 4℃、13000r/min、15min,(这时乍一看会发现管子里好像没有东西,再仔细看看,会发现靠近管底的壁上有一星点的白色沉淀物,就是它了)用枪小心吸去所有上清。 6.1ml75%乙醇洗一遍,离心 4℃、8000r/min、10min,(这时又会发现管子没东西了,不要担心,有的,但是因为量太少看不见罢了)用枪小心吸去所有上清,在超净台中干燥5min。 7.加入适量DEPC处理水。(如果材料来源丰富的话,加入的水量为下一步RT的total减去其他试剂的量;若要省着点用,则自己看着办了,尽量不要加太多的水)。 8.建议立即做RT。若要保存,可在上一步加入乙醇后冻存于-70℃,可保存一年;若加入DEPC水后则只能在-20℃保存1个月左右。

碳碳双键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是否一步变成羧基

碳碳双键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是否一步变成羧基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如果双键在碳链末端,就生成二氧化碳,否则就生成羧酸或酮。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中和工业上常用作氧化剂,遇乙醇即分解。在酸性介质中会缓慢分解成二氧化锰、钾盐和氧气。光对这种分解有催化作用,故在实验室里常存放在棕色瓶中。 如果是和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反应的话会使溴水的黄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橙黄色退去,反应中一摩尔双键能够和一摩尔氢气或溴加成。 氢氧化钾水溶液加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同煮沸、蒸发,余渣熔为浆状后用水浸渍,再通以氯气、二氧化碳及臭氧,或用电解锰酸盐的碱性溶液也可制得。 如果是共聚的话则链节的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可能是四个、六个等。这里大家最主要明确的两点是:炔烃和共轭二烯烃聚合链节中有双键;共聚会产生副产物。另外在有机合成中会经常以信息题的形式给出一个反应叫烯烃的臭氧化,就是双键断开各连一个氧。

色谱法的种类有哪些

色谱法的种类有哪些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按两相的物理状态可分为: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化合物。GC根据固定相不同又可分为气固色谱法(GSC)和气液色谱法(GLC),其中以GLC应用最广。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低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热稳定性差的物质。LC同样可分为液固色谱法(LSC)和液液色谱法(LLC)。此外还有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它以超临界流体(界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相)为流动相(常用CO2),因其扩散系数大,能很快达到平衡,故分析时间短,特别适用于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按原理分为吸附色谱法(AC)、分配色谱法(DC)、离子交换色谱法(IEC)、排阻色谱法(EC,又称分子筛、凝胶过滤(GFC)、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亲和色谱法,此外还有电泳。按操作形式可分为纸色谱法(PC)、薄层色谱法(TLC)、柱色谱法、色谱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分离机制的不同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正相与反相)、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及分子排阻色谱法。

液液色谱法介绍

液液色谱法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用将特定的液态物质涂于担体表面,或化学键合于担体表面而形成的固定相,分离原理是根据被分离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分离。分离过程是一个分配平衡过程。 涂布式固定相应具有良好的惰性;流动相必须预先用固定相饱和,以减少固定相从担体表面流失;温度的变化和不同批号流动相的区别常引起柱子的变化;另外在流动相中存在的固定相也使样品的分离和收集复杂化。由于涂布式固定相很难避免固定液流失,现在已很少采用。现在多采用的是化学键合固定相,如C18、C8、氨基柱、氰基柱和苯基柱。 液液色谱法按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不同可分为正相色谱法(NPC)和反相色谱法(RPC)。 正相色谱法:  采用极性固定相(如聚乙二醇、氨基与腈基键合相);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烷烃类如正已烷、环已烷),常加入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等以调节组分的保留时间。常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如酚类、胺类、羰基类及氨基酸类等)。 反相色谱法:  一般用非极性固定相(如C18、C8);流动相为水或缓冲液,常加入甲醇、乙腈、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以调节保留时间。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RPC液相色谱中应用广泛。

常见的结晶水合物有哪些

常见的结晶水合物有哪些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比较常见的结晶水合物及它们的俗名和它们的化学式: 五水硫酸铜 胆矾(或蓝矾) CuSO4·5H2O 二水硫酸钙 石膏 CaSO4·2H2O 七水硫酸铁 绿矾 FeSO4·7H2O 十二水硫酸铝钾 明矾 KAl(SO4)2·12H2O 十水硫酸钠 芒硝 Na2SO4·10H2O 晶体里所含的结晶水一般都不很稳定,加热时,容易失去。 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受热后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 在无色硫酸铜粉末中滴入少量水,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并有明显的放热现象。 有的结晶水合物在室温和干燥的空气里,能自动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这种现象叫做风化。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放在干燥的空气中,会逐渐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 有的晶体能自动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在表面逐渐形成溶液,这种现象叫做潮解。如,氯化钙和氢氧化钙固体在空气中都很容易潮解。但也有些物质的晶体里不含结晶水,如食盐、硝酸钾晶体等。

三氟乙酸的性质

三氟乙酸的性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分子式:CF3COOH。强刺激性无色液体。熔点:-15.2℃,沸点:72.4℃,密度1.5351克/厘米3(版1℃)。溶于水、乙醇权、乙醚。它是许多有机化合物的良好溶剂,如与二硫化碳合用,可溶解蛋白质。它也是有机反应的优良溶剂,可获得在一般溶剂中难以获得的结果,例如喹啉在一般溶剂中催化氢化时,吡啶环优先氢化,但在三氟乙酸中苯环优先氢化。三氟乙酸在苯胺存在下分解成氟仿和二氧化碳。 三氟乙酸可由3,3,3-三氟丙烯经高锰酸钾氧化制得;或由三氯乙腈与氟化氢反应,首先生成三氟乙腈,继而水解制得;也可用乙酸或乙酸酐进行电化学氟化制得。三氟乙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由它可以合成各种含氟化合物、杀虫剂和染料。三氟乙酸也是酯化反应和缩合反应的催化剂;还可作为羟基和氨基的保护剂,用于糖和多肽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