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材料科学 > 技术中心
免疫损伤后的T细胞再生

免疫损伤后的T细胞再生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化疗,放疗,感染等,引起免疫系统的损伤,之后免疫系统的重建,尤其是T细胞再生恢复,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但是,损伤之后,适应性免疫,尤其是T细胞的恢复,比起天然免疫细胞要慢很多。   免疫损伤的因素   感染   健康机体,免疫细胞通过再生和死亡实现平衡。在感染发生后,这种平衡被打破。 感染发生后,造血干祖细胞(HSPCs)通过模式识别受体直接感知病原体,或者间接通过感知下游细胞的消耗,补充免疫细胞。 急性感染,HSPCs更多分化为粒细胞,在脓毒血症,导致早期胸腺祖细胞清除,淋巴细胞减少。 胸腺细胞和基质细胞本身也是病原体喜欢攻击的目标,尤其是CD4+CD8+双阳胸腺细胞和D24hiCD3lowCD8+单阳胸腺细胞,而成熟的CD24mid/lowCD8+单阳细胞是耐受**的细胞。应激反应激素(如糖皮质激素),促炎介质(如IFNγ,TNF-α)和凋亡途径(如介导的由BAX,BCL-2,p53,caspase8和caspase9)参与其中。 寨卡病毒,麻疹病毒等,也会攻击胸腺基质细胞(mTECs,cTECs),引起增殖,分化,迁移等改变。 新冠肺炎中,中国科学家也发现,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炎症因子(IL-6,IL-8)相关。   文献1   急性感染引起的胸腺萎缩通常是暂时的,但是像HIV等慢性感染可能会引起不可逆的胸腺萎缩。   细胞消融疗法   放疗,化疗,细胞清除抗体**等方法,被用于清除恶性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前,也需清除免疫细胞,尤其T,B细胞,以提高移植成功率。 清除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祖细胞,会导致胸腺T细胞和骨髓中B细胞的发育长期受损,甚至会加速胸腺的退化。 另外环磷酰胺,放疗,也会清除胸腺基质细胞cTECs 和 mTECs,此二者是T细胞发育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所需要的。     免疫衰老   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衰老,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同时对于疫苗的免疫应答不足。   免疫功能下降的因素: 造血干细胞归巢,植入容量下降 胸腺祖细胞数量也会减少,不能从骨髓稳定的输出,导致T细胞减少 胸腺基质细胞

大脑中动脉远端阻塞模型制作及评估

大脑中动脉远端阻塞模型制作及评估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建立具有简便、可靠、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大脑中动脉远端阻塞模型,有利于脑缺血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可以利用该模型对各种预防、**脑缺血的方法和药物进行评价。本次介绍的大脑中动脉远端阻塞模型是利用双极电凝或者手术缝线将大鼠(或小鼠)的大脑中动脉主干进行电灼或结扎以阻断其供血。该模型具有脑梗面积及部位重复性好、物存活率高、梗死体积相对较小等优点,能较好地模拟临床卒中特点。 1.动物选择 大鼠 可选择封闭群大鼠,如SD、 Wistar等;也可选择近交系大鼠,如ACI、BN、F344、WKY及SHR等。实验常用SD、 Wistar和SHR大鼠。 小鼠 可选择封闭群小鼠,如ICR、NIH、LACA、KM(昆明)小鼠等;也可选择近交系小鼠,如C57BL/6J、DBA/2、BALB/c、中国1号(C-1)、津白1号(TA1)等。 2.制作步骤 大鼠手术操作步骤 l 大鼠称重后放置在一个小笼内,在医用级氧气或者含有1%~2%异氟醚的30%氧气和70%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中进行诱导麻醉。 l 将左边头部毛发剔除,局部皮肤用0.5%聚烯吡酮黄和75%乙醇或者是2%氯己定(蓝色溶液)消毒。 l 将大鼠移至手术台或者手术垫,利用面罩,用医用级氧气或者含有1%-2%异氟醚的30%氧气和70%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进行吸入麻醉。然后将大鼠放置呈右侧卧位,在左侧眼外眦至外耳道之间做一长约2cm切口(见下图)。 (a)大鼠右侧卧位,四肢固定于手术台;(b)箭头示手术切口部位,直径为2cm l 显露颞肌,可见颞神经、颞浅动脉、颞浅静脉覆盖在颞肌上;钝性分离并牵开颞肌,注意避免损伤颞神经、颞浅动脉及颞浅静脉,暴露颞骨;显露颧弓,并用咬骨钳去除大部分颧弓;显露颞下窝,将下颌支及周围肌肉牵开,以增加显露的颅骨;可见下颌神经跨过颞下颌关节进入卵圆窝。 l 以卵圆窝或者下颌神经前方3cm、侧方1cm的鳞骨上的点为中心,钻一直径为4~6mm的小孔,使该孔接近弓状缘,细心将该孔钻至深度0.5~1.0mm,钻孔过程中感受颅骨的弹性和柔软性,并经常用盐水浇注,以试探是否将颅骨钻透。在该小孔可见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配置注意事项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配置注意事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化学物质,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通常可在植物体内传导至作用部位,以较低的浓度就能促进或抑制其生命过程的某些环节,使之向符合人类的需要发展。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分为:生长素、细胞分类素、赤霉素、脱落酸等。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调控其分化,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赤霉素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促进落花落果,促进球茎和块茎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高浓度下和低浓度下对不同植物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所以用量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来选择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及使用浓度。 西美杰作为美国知名培养基供应商PhytoTech中国区总代理,为广大植物学客户提供常用培养基、抗生素、碳源外还提供组培实验中的“重点要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下表例举了常用生长调节剂的配置方法和灭菌方式,以帮助大家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产品名称 货号 配置方法 灭菌方式 吲哚乙酸(IAA) I885 用适量KOH或NaOH彻底溶解后,再缓慢加入水定容到一定浓度 抽滤灭菌 吲哚丁酸(IBA) I538 用适量KOH或NaOH彻底溶解后,再缓慢加入水定容到一定浓度 抽滤灭菌 α-萘乙酸(NAA) N600 可用少量KOH彻底溶解后,再加水定容到一定浓度 可高压灭菌 2,4-D溶液 D309/D295 溶液形式,直接加水定容 可高压灭菌 6-BA B800 先溶于少量50 mM KOH中,再加水定容 可高压灭菌 2ip D525 先溶于KOH中,再加水定容 可高压灭菌 激动素(KT) K750 先溶于少量50 mM KOH中,再加水定容 可高压灭菌 噻苯隆(TDZ) T888 先溶于少量DMSO或KOH中,再加水定容 抽滤灭菌 玉米素反式 Z125 先溶于少量10mM

如何评估共聚焦光学截面厚度

如何评估共聚焦光学截面厚度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共聚焦显微镜用于光学切片比较厚的样本。最直接的问题是:1. 什么是“比较厚的样本”;2. 光学切片到底有多厚?这两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关的,即假设一份厚样本至少比光学切片厚10倍。 生物样本的厚度可以从10米(整只动物)到10纳米(电子显微镜的超薄切片制备)。由于共聚焦显微镜采用了入射光的方法,样本本身的尺寸可能有几厘米或更多,但表面下方的穿透深度取决于材料的不透明度和物镜的工作距离。这就限制了样本大小(z方向),只能考虑使用厚度最多为几毫米的样本。 光学切片的决定因素是衍射极限。根据各种不同的参数,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真正光学截面厚度可达到约0.5毫米。标准共聚焦应用(如组织切片)当中常用的样本厚度为50 µm以内。 3D点扩散函数(PSF)和半高宽(FWHM)   图1:z方向上强度分布的半高宽(FWHM)用作光学切片性能的衡量指标之一 点扩散函数通过足够小的荧光小球生成,通过收集xz剖面图的强度来加以记录。上图显示了衍射图中心的强度分布(红色),并对50%数值之间的z方向距离进行测量(介于绿色线段之间)。 由光学系统产生的点(光斑)的图像称为“点扩散函数”(PSF)。点扩散函数描述了来自极小光斑的光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这个衍射模型的中心是一个椭球形,影响着光学分辨率。径向尺寸决定横向分辨率,轴向尺寸决定聚焦深度,进而决定切片性能。 对于共聚焦截面切片,其目的在于只传输PSF的内核部分,即所谓的光学切片。实际上,针孔直径可控制从内核外传递的光量。因此,处在衍射模型大小范围内的光学切片很明显不会出现类似于面包片的锋利边缘,但仍然存在着同等扁平斜率的特征。连接强度曲线两侧50%强度的z距离称为“半高宽”(FWHM),而按照惯例,用于测量光学切片的厚度。光学切片的性能通常要通过聚焦在镜面上来进行测量,镜面用于模拟z方向上无限薄的结构。这种方法相对较容易实现并且可用于检查共聚焦显微镜系统的性能。从更为现实的角度进行考虑,z切片性能还可以

流式细胞术FCM在染色体倍性分析上的优势及实验步骤介绍

流式细胞术FCM在染色体倍性分析上的优势及实验步骤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倍性育种,指通过改变染色体的数量,产生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而选择优良变异个体培育新品种。正常的配子细胞中所包含的染色体数或半数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称为一套单倍染色体,用符号n 表示。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和由这样的细胞组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n) ,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称为二倍体(2n),具有两个以上整套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则称为多倍体,包括三倍体(3n)、四倍体(4n)等。   传统的倍性鉴定主要采用常规压片法统计染色体数目,但采用这种方法很难寻找到分裂中期染色体分散良好并可进行计数的细胞,而且整个过程耗时长,检测效率低。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进行倍性分析的方法简化了倍性分析的过程,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同一物种范围内不同倍性的样品。FCM作为一项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类学、植物遗传学及植物生理学等研究领域中。FCM常被用于鉴定植物倍性水平,通过检测植株G0/G1峰的细胞核DNA含量可以判断出植物的倍性。   实验原理 首先需要裂解液将组织中细胞核释放出来,并打开DNA链,然后用DAPI染液将细胞核DNA上的A-T 碱基对特异性染色,再用仪器检测出被染色的A-T碱基对发出的荧光强度。比如二倍体的荧光强度是100(横坐标),那么单倍体的荧光强度就是50(横坐标)。纵坐标是细胞数量的显示,通常来说,信号峰高说明信号比较好,杂质少。 倍性=待测样本的峰值/参照物的峰值*参照物倍性 e.g. 100/50 x 2n = 4n 实验仪器设备及方法 实验步骤如下: 样品准备 植物样品准备:叶片的新鲜程度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由于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会导致信号峰过宽,甚至检测不到信号峰的情况。嫩叶的选择要选取新鲜、完全舒展开、无虫咬、无枯萎、分裂不活跃的部位实验结果: 鱼类样品准备:大鱼可以取血液样本检测,或者取鱼组织检测,切取0.5cm2大小的新鲜鱼肉即可。 贝类样品准备:贝类大样本可以直接撬开贝壳,取贝的新鲜组织作为样本。贝类幼

耳鸣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声音惊跳反射检测法

耳鸣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声音惊跳反射检测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耳鸣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声音惊跳反射检测法   一.耳鸣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虽然有多种方式可诱发耳鸣,但目前采用的多是噪声和耳毒性药物这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动物模型不仅可以检测耳鸣诱导是否成功,还可以研究药物**耳鸣的疗效、耳鸣相关的神经生理学机制等。 1.水杨酸诱导的耳鸣 经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大量使用水杨酸的风湿病患者都发生了耳鸣伴暂时性听力下降。理论上,可以导致人类耳鸣的药物也可以诱导动物产生耳鸣,因此目前建立的耳鸣动物模型很多是由水杨酸诱导的。水杨酸对耳鸣的诱导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诱导耳鸣的最小有效剂量可因动物的种属、注射时间的长短而产生变化,从而产生急性、可逆性的耳鸣,其耳鸣感觉与宽带噪声相似。水杨酸的药代动力学显示水杨酸在脑脊液中的浓度水平较血清中晚2~4小时出现,因而在听觉系统中的作用也在水杨酸注射后2小 时左右发生,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大部分在1-2天后消除。 2.噪声诱导的耳鸣 有资料显示,噪声虽然可使毛细胞保持完整性,但会损害相应的传入神经末端,并进一步损害蜗神经,使神经同步放电活动增加,传入兴奋抑制失衡,导致中枢神经的重塑。在听觉敏感的频率范围内,中间频率较阈值频率的噪声更易诱发动物耳鸣。由噪声诱导的急性耳鸣频谱较宽,频率高于噪声频率,急性耳鸣消失后,即使噪声刺激消失,若干年后依然可能产生慢性耳鸣,它的频谱限制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即使噪声是纯音,它诱发的耳鸣频谱依然是宽带的。   二. 以惊跳反射为基础的耳鸣动物模型的检测 听觉惊跳反射 惊跳反射是动物被突发的强感觉刺激诱发的一种全身防御反应,一般表现为面部及躯体肌肉的快速收缩,常伴随着当下行为的中止以及心率的增加,可由多种感觉模式诱发。听觉惊跳反射可被瞬间增强的声刺激诱发,一般采用100dB及以上的宽带白噪声刺激。人类多用眨眼反 射 作为ASR的反应指标,通过测量眼轮匝肌肌电图的波幅和潜伏期来表示,而啮齿类动物则通过底板传

肠道病毒通用型(EV-U)扩增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肠道病毒通用型(EV-U)扩增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肠道病毒通用型(EV-U)扩增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技术原理: DNA的半保留复制是生物进化和传代的重要途径。双链DNA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可以变性解链成单链,在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参与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成同样的两分子挎贝。 在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中发现,DNA在高温时也可以发生变性解链,当温度降低后又可以复性成为双链。因此,通过温度变化控制DNA的变性和复性,并设计引物做启动子,加入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 DNA高温变性低温复性) 发现耐热DNA聚合同酶--Taq酶对于PCR的应用有里程碑的意义,该酶可以耐受90℃以上的高温而不失活,不需要每个循环加酶,使PCR技术变得非常简捷、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PCR技术得以大量应用,并逐步应用于临床。 特点优势:     1.特异性:所有产品使用的引物均经过详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经过GenBank及自建庞大数据库的比对,确保所用的每一条引物均为种属或血清型特异的基因序列区段,可实现对细菌种属及血清型的特异检测,特异性均达到100%。     2.   重现性:该系列所有产品均经过大量实验菌株的验证,重现性为100%。     3.   灵敏性:该系列产品可实现对检测菌的高灵敏检测,当样品中细菌的浓度达到103cfu/ml时,可实现对其的直接检测,无需繁琐的增菌过程。     4.   实用性:检测范围广,涵盖了对人体危害较为严重的17种呼吸道及肠道致病菌,可实现对临床样品及其他环境取样的快速检测,整个检测过程为3-4个小时。     5.   优势1:序列资源丰富,除GenBank公布的序列外,公司还进行了大量菌株的序列破译,从理论上保证所选引物具有良好的保守性和特异性。     6.   优势2:该系列试剂盒均经过大量的保守性及特异性实验验证,凭借公司拥有的丰富的菌种资源,每一种检测试剂盒均经过了20余种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保守性验证及40余种近缘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特异性验证,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的假阳性及假阴性报告结果。 需要自备

二血管阻塞慢性脑缺血模型的制作

二血管阻塞慢性脑缺血模型的制作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二血管阻塞慢性脑缺血模型 本文介绍模拟慢性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病理生理改变及认知障碍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包括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和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其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实现,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狭窄通过在小鼠的双侧颈总动脉植入钢制线圈实现。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血流的下降并能较好模拟慢性缺血所致的病理改变,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死亡率低,被广泛用于慢性脑缺血的研究。该模型可造成脱髓鞘改变、轴突丢失、胶质细胞增生等白质损伤的病理改变。 此外,将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与降低平均动脉压(降至50mmHg)结合,并在缺血10~30min后重新恢复血供,可用于模拟前脑缺血。该模型可引起脑内易感脑区神经元的选择性、延迟性死亡,包括新皮质、海马CA1区的锥体神经元以及尾侧壳核。其中,海马神经元损伤与记忆受损及认知障碍密切相关。该模型所致的神经元选择性损伤可通过组织学和行为学检测方法进行评估。二血管结扎模型手术步骤简单、再灌注操作容易,故较四血管结扎模型更具优势。 一、动物选择 大鼠 在建立大鼠二血管结扎的动物模型时,必须考虑动物的品系、性别以及年龄。由于雌激素对缺血结果有影响,通常选用雄性大鼠。在二血管结扎的动物模型中,最常用的动物是250~300g的雄性 Wistar大鼠。Sprague-Dawley(SD)大鼠和其他品系的大鼠亦可用于本模型的制作。 小鼠 常采用雄性C57BI/6小鼠,体重为24-30g。此外,沙鼠是较为常用的品系。由于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小鼠大多来源于C57BI/6品系,为了研究基因在慢性脑缺血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故目前多用C57BI/6小鼠制作该动物模型。 二、制作步骤 1.大鼠手术操作步骤 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手术人员应戴口罩和无菌手套,穿无菌隔离衣。术前所有手术器械均应灭菌且在手术过程中存放在无菌溶液中,如恶霉灵溶液。 大鼠二血管结扎模型操作步骤 (a)大鼠头颈部血管及结扎部位示意图; (b)动物呈仰卧位

合适的手术器械如何维护保养?

合适的手术器械如何维护保养?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手术器械生锈是厂家和使用者关注的重点及痛点。生锈的本质是手术器械表面致密的一层氧化膜(保护膜)的破坏。手术器械材质中含铬,器械表面的保护膜实际是一层致密的氧化铬,氧化铬被破坏,器械表面直接空气接触,生锈概率大大增加。那针对器械防锈这一块,瑞沃德手术器械是怎么做的呢? 1、材质 瑞沃德的手术器械材质采用的是优质进口不锈钢和人体生物相容性极好的钛合金,其中不锈钢材质的手术器械铬、碳含量均超行业标准,表面生成致密氧化铬保护膜的同时,也增加了器械的硬度,剪、切类器械硬度可达50HRC以上,能提高器械防锈能力,保证器械使用寿命。钛合金材质的手术器械,抗氧化性能好,保护里面金属不受腐蚀。 2、工艺 器械的磨损,也是破坏器械表面保护膜的常见的因素,磨损的因素有很多:手术量大,使用频率高,使用操作不规范;反复处理(清洗,消毒等操作);器械处理过程中人为的一些因素(撞击等)。瑞沃德的手术器械采用PVD镀膜技术,该工艺大大增加了手术器械的表面硬度,从而耐磨损。同时瑞沃德钛合金手术器械采用了表面等离子加硬工艺,钛合金手术器械质软,该工艺更增加器械刃口硬度,从而提高器械的耐腐蚀和耐磨损能力。 3、维护保养 专业的器械维护保养能让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保障,瑞沃德拥有自己一套专业完整的手术器械维护保养流程。 常规维护方法 1)【清洗前预处理】 手术结束后,先用多酶清洗剂浸泡5-10min后,使存留在器械表面和机械连接部位缝中的污物分解和软化,切忌直接浸泡在热水、酒精、消毒剂或防腐剂中,这样会使黏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发生凝固,影响下一步的清洗;复杂难处理的部位,可先拆开器械,拆开后保管好每一个部件,以便处理后进行组装。 2)【清洗】 用流动的蒸馏水(切忌用生理盐水)冲去肉眼可见的血污,冲洗过程中,需打开器械的各个关节,便于清洗彻底;清洗过程中避免器械之间碰撞,不能使用钢刷或颗粒清洗剂,防止损坏器械防腐蚀性膜层;铰接器械(

浸渍镀膜法:快速制备纳米颗粒薄膜的方法

浸渍镀膜法:快速制备纳米颗粒薄膜的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纳米颗粒薄膜在防反射、防雾、自清洁等多功能涂料领域中应用广泛。它也被频繁用于生产,例如材料保护层,防止金属腐蚀等方面。如何制备这些纳米颗粒薄膜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们通常很难从目前的几种制备方法中选出最适合自己应用的方法。但如果薄膜的堆积密度不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时,浸渍镀膜则是目前最简单的纳米粒子涂覆基材的方法。更多百欧林纳米薄膜沉积解决方案,请查看产品页。 浸渍镀膜工艺流程 理论上,浸渍镀膜非常简单。将基材垂直浸入含有纳米颗粒的溶液中。首先让基材保持浸没在溶液中,并留出一些时间进行纳米颗粒沉积;之后,将基材从溶液中提拉出并使其干燥。但是,当需要精确控制沉积材料在基材上的性质时(厚度、沉积密度等),浸渍镀膜的过程也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 浸渍镀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基材浸入 纳米颗粒吸附和基材表面溶剂排出 溶剂挥发 基材浸入 基材的浸入通常是采用垂直浸入的方法。但为了得到不对称的沉积厚度,还可以采用不同角度的倾斜浸入方法。浸入通常由计算机程序控制,以实现自动浸入和恒定的浸入速率。浸入后,将基材保留在溶液中,留出足够的时间完全润湿基材。基材和纳米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都会影响需要浸渍的时间长短。 纳米颗粒沉积 在浸没完成之后,将基材从溶液中提拉出。基材提拉的速度会影响镀层的均匀性,较高的提拉速度会导致镀层较厚。因此,在基材提出的整个过程中应该保持速度恒定,并且避免任何振动。 溶液的浓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浓度太低会导致基材的镀层不均匀,高浓度溶液会引起溶液相中的纳米颗粒团聚,从而导致纳米颗粒的多层自组装。因此,合适的溶液浓度对保持镀膜的均匀性也十分重要。 在某些时候,可能还会通过将基材浸入多次,从而制备多层薄膜。也可能需要通过加入不同浸渍溶液来生产具有类复合材料的多层薄膜,这些功能都可以使用我们的多杯浸渍镀膜机实现。基材表面溶剂此时会被排出。 挥发 挥发阶段是使溶剂从制备的基

BRGSF重度免疫缺陷小鼠:聚焦新药研发

BRGSF重度免疫缺陷小鼠:聚焦新药研发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发生发展机制、药物筛选及疗效评价必不可少的工具,好的疾病动物模型可以加快新药的研发速度。你还在为不知道选择什么小鼠模型发愁吗?你还在为造模发愁吗?赛业生物新栏目《每周一鼠》上线啦,每周更新,为大家讲解一个疾病小鼠模型的故事,希望对大家了解不同的疾病小鼠模型有所帮助。   听完上周的赛业生物云课堂,想必你对BRGSF重度免疫缺陷小鼠及经过人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后得到的BRGSF-HIS人免疫系统重建小鼠的特点和应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复习总结一下吧。   BRGSF重度免疫缺陷小鼠 BRGSF小鼠是目前市面上免疫缺陷程度最高的小鼠之一,对各种来源的CDX和PDX高度兼容,可用于实体瘤和血液瘤研究。与N*G小鼠不同,BRGSF小鼠为BALB/c背景,其体内拥有完整的补体级联反应,也可用于研究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机制。BRGSF-HIS小鼠由BRGSF小鼠经人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而得到,具有所有主要的人造血干细胞分化亚群,人源髓系细胞分化完全,人源细胞长效存在,实验窗口期长,且无贫血现象。   品系名称:BALB/c Rag2tm1Fwa Il2rgtm1Cgn SirpaNOD Flk2tm1lrl   一、BRGSF重度免疫缺陷小鼠的特点 1. 体内CDC机制完整,可用于CDC机制的相关研究。 与N*G小鼠不同,BRGSF小鼠为BALB/c背景,其体内拥有完整的补体级联反应,可用于研究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机制。例如:可用于对利用CDC机制清除CAR-T的药物进行药效和安全性评估。   2. 对各类CDX和PDX高度兼容。 BRGSF小鼠无T、B、NK细胞,NOD背景来源的Sirpa基因(SirpaNOD)取代了BALB/c背景来源的Sirpa基因,小鼠巨噬细胞对人源细胞的吞噬作用弱,对各种来源的CDX和PDX高度兼容。可用于实体瘤和血液瘤研究。   3. 具有较强的辐照耐受力,可用于研究需要放疗的疾病及HIS小鼠的构建。   二、BRGSF小鼠的应用 ☑ CDX/PDX(e.g. 实体瘤、血液肿瘤) ☑ 细胞免疫疗法(e.g. 对CDC介导的CAR-T疗法进行

超敏一步巢式Taqman qPCR荧光核酸检测技术的机理及应用优势

超敏一步巢式Taqman qPCR荧光核酸检测技术的机理及应用优势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巢式PCR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传统的巢式PCR采用两对引物,通过两轮PCR,进行目标产物的扩增。这种操作的不便性,使得其高灵敏度的特性难以应用到快速检测和临床诊断中。在单管巢式PCR的扩增中,由于内侧引物会阻碍外侧引物的扩增,因此标准的Taq DNA聚合酶不能在单管巢式PCR的扩增中,发挥其高灵敏度的特性。采用耐高温、且具有链置换活性的聚合酶,可保证在单管反应中,内外两侧引物同时扩增,巢式PCR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灵敏度。一步法巢式PCR(One-Step Nested PCR)技术最早报道于2013年,虽然其拥有高灵敏度的检测特性,但始终未能在核酸检测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是SD聚合酶的链置换活性过于强烈,而导致外切酶活性作用的机会太弱,导致高信噪比的TaqMan探针无法应用于One-Step Nested PCR。因此,One-Step Nested PCR的荧光探针检测只能依靠特异性和信噪比欠佳的发卡FRET探针。凭借在分子工具酶改造工作中积累的的丰富经验,开发出具有探针切割活性的SD 2.0 DNA Polymerase和SD 3.0 DNA/RNA Polymerase,结合独有的P-Bond锚定探针技术,将高信噪比的TaqMan探针应用到One-Step Nested PCR上,建立起了TaqMan One-Step Nested qPCR方法。运用TaqMan One-Step Nested PCR方法检测DNA或RNA分子,在检测灵敏度和扩增速度方面,都是传统TaqMan PCR法难以企及的。因此,TaqMan One-Step Nested PCR技术将是未来基因检测市场争夺战中的最有利武器之一。一、One-Step Nested PCR 高灵敏度机理在标准PCR过程中,使用上游和下游两条引物对靶基因进行热循环扩增,每经过一个循环的扩增,产物最多变为2倍。而在One-Step Nested PCR(或称为PCDR法,Polymerase Chain Displacement Reaction)的扩增中由于使用两条上游引物和两条下游引物,因此在每次热循环过程中,产物增加近4倍,在经过30-40次循环后,核酸产物将会高于PCR法成千上万倍,并且所需的循环数更少。在核酸检测的实验中,One-Step Nested PCR法比标

LAMP核酸扩增技术的发展、优势、体系及应用

LAMP核酸扩增技术的发展、优势、体系及应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一、恒温扩增技术的发展现状 自1980年PCR技术发明后,基于PCR技术的核酸检测迅速应用到临床、食品、环境的检测中,并成为核酸检测的金标准。但PCR的检测技术存在设备体积大、粗样品耐受性差、反应时间长、灵敏度难以达到单copy等诸多缺点,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核酸检测的要求:速度快(

Hanson超高精度溶出杯在提高USP2法实验结果的一致性中的应用

Hanson超高精度溶出杯在提高USP2法实验结果的一致性中的应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众所周知USP2法实验中溶出杯的质量是影响实验结果精度和重复性的一个显著的因素,针对精度我们对溶出杯质量的要求是什么?我们能做什么?Hanson公司发表一篇报告专注了这个细节,基于6年的现场PVT测试数据和溶出杯不同生产厂家的精度经验,对于超高精度溶出杯(Hanson SPV)性能定义的目标就是明显地减少溶出杯变化系数和极高地通过USP PVT第一阶段的测试。并且,最近的生产方法改进和产量的放大使得在经济性上和普通的溶出杯成本非常接近。基于长期的SR8溶出仪SPV成功经验,Hanson现在也能将此产品成功应用于Vison G2系列溶出仪上。   ●6年标准溶出杯和超高精度溶出杯PVT现场测试结果对比 ●通过X射线扫描球体内临界表面的细节 ●色彩映射出溶出杯的一致性,与理想几何的形状的偏差 ●最初的和改进后的标准药片,几何型溶出杯的引入以及USP PVT测试CV考核增加了超高精度溶出杯的需求 ●可以事先发现,调研溶出杯几何形状、流体力学和溶出速率的密切相关性 ●玻璃溶出杯生产方法和最近技术提升了质量和控制了成本                                                    在这个20页的题目为“Improving the Consistency of USP Apparatus 2 with Hanson Research Super Precision Vessels”报告中,Hanson 发布在不规则几何与球形和杯与杯间的溶出速率热点、以及以下相关话题的讨论: ●仪器相关影响因素以及溶出杯如何装配的概论 ●避免同时出现药物超出参数范围(out-of-specification)和仪器超出标定范围 (out-of-calibration)棘手问题的结果出现 ●当升级或者当没有升级成Hanson 超高精度溶出杯已知的问题示现 ●超高精度溶出杯的应用于化学标准药片的优势      USP定义了一个理想的几何形状,与这个理想的形状最小的偏差,临近药片的液体流动速率变化的影响和溶出结果的影响也最小,要提高重复性,设备的制造距这个理想的形状越接近越好  -----Cox et al., from “Systematic Error Associated with Apparatus 2 of USP Dissol

小鼠巨噬细胞蛋白1βelisa检测试剂盒样本处理及要求方法

小鼠巨噬细胞蛋白1βelisa检测试剂盒样本处理及要求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小鼠巨噬细胞蛋白1βelisa检测试剂盒样本处理及要求: 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 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5. 组织标本:切割标本后,称取重量。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用液氮迅速冷冻保存备用。标本融化后仍然保持2-8℃的温度。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用手工或匀浆器将标本匀浆充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分装后一份待检测,其余冷冻备用。 6. 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7. 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小鼠巨噬细胞蛋白1βelisa检测试剂盒注意事项: 1. 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应在室温平衡15-30分钟后方可使用,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 浓洗涤液可能会有结晶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洗涤时不影响结果。 3. 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一次加样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4. 请每次测定的同时做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