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材料科学 > 技术中心
LncRNA发生m5C异常修饰或成肝癌诊断新靶点的应用

LncRNA发生m5C异常修饰或成肝癌诊断新靶点的应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前言: 近年来,异常RNA修饰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修饰,DNA和RNA中的5-甲基胞嘧啶(m5C)已被发现数十年。DNA m5C修饰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然而,关于RNA m5C修饰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知之甚少。NSUN2是哺乳动物中主要的m5C修饰甲基转移酶之一,在RNA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期,云序客户在一项研究中通过云序提供的转录组测序结合m5C-Bis-Seq测序的方法,首次发现H19 LncRNA是NSUN2 RNA甲基修饰酶的特异靶点。该结果帮助我们更深的理解RNA生物学和人类疾病中m5C RNA甲基化的功能,同时可为肝癌的诊断和**提供潜在的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发表期刊:Oncogene 影响因子:8 研究方法:m5C-Bis-Seq测序,全转录组测序,RNA pull down+质谱分析,蛋白免疫沉淀 文章链接:Aberrant NSUN2-mediated m5C modification of H19 LncRNA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differenti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研究内容: (1)NSUN2缺失细胞构建和NSUN2功能研究 为了探讨NSUN2在肝细胞癌(HepG2)中的功能作用,首先通过基因敲除构建NSUN2缺失的HepG2细胞,以此与野生肝癌细胞对比。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等反应评估得出,细胞超过90%的NSUN2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证明缺失株构建成功。 体外生长试验也发现NSUN2基因缺失细胞生存力和细胞克隆能力显著降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发现与野生型细胞相比,NSUN2缺陷型肝癌细胞少量处在G1和S期,更多处于G2和M期,说明缺失NSUN2基因HepG2细胞增殖与分裂受到抑制。 图1   进一步采用伤口愈合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发现NSUS 2基因缺失导致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受限。用肝癌细胞接种裸鼠也发现,接种NSUS 2缺失细胞形成的肿瘤明显小于接种野生型肝癌细胞形成的肿瘤。这些结果与体外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NSUN2在肝癌细胞的致瘤性中起重要作用。 图2   (2)NSUN2基因缺失细胞RNA表达和m5C修饰表达谱 基于NSUN2缺失后细胞表型的改

多肽化学合成的基本介绍与发展展望

多肽化学合成的基本介绍与发展展望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多肽合成(化学)方法,包括液相和固相两种方法。液相多肽合成方法现在主要采用BOC和Z两种保护方法,现在主要应用在短肽合成,如阿斯巴甜,力肽,催产素等,其相对与固相多肽合成,具有保护基选择多,成本低廉,合成规模容易放大的许多优点。与固相多肽合成比较,液相多肽合成主要缺点是,合成范围小,一般都集中在10个氨基酸以内的多肽合成,还有合成中需要对中间体进行提纯,时间长,工作量大。固相多肽合成方法现在主要采用FMOC和BOC两种方法,它具有合成方便,迅速,容易实现自动化,而且可以比较容易的合成到30个氨基酸左右多肽。 1.1.氨基酸保护基 20种常见氨基酸,根据侧链可以分为几类:脂肪族氨基酸(Ala,Gly,Val,Leu,Ile,),芳香族氨基酸(Phe,Tyr,Trp,His),酰胺或羧基侧链氨基酸(Asp,Glu,Asn,Gln),碱性侧链氨基酸(Lys,Arg),含硫氨基酸(Cys,Met),含醇氨基酸(Ser,Thr),亚氨型基酸(Pro)。多肽化学合成中氨基酸的保护非常关键,直接决定了合成能够成功的关键。因为常见的20中氨基酸中有很多都是带有活性侧链的,需要进行保护,一般要求,这些保护基在合成过程中稳定,无副反应,合成结束后可以完全定量的脱除。合成中需要进行保护的氨基酸包括:Cys,Asp,Glu,His,Lys,Asn,Gln,Arg,Ser,Thr,Trp,Tyr。需要进行保护的基团:羟基,羧基,巯基,氨基,酰胺基,胍基,吲哚,咪唑等。其中Trp也可以不保护,因为吲哚性质比较稳定。当然在特殊的情况下,有些氨基酸也可以不保护,象,Asn,Gln ,Thr,Tyr。 表1 常见3种氨基脱除条件 图1 常见3种氨基保护基结构 氨基酸侧链保护基团非常多,同一个侧链有多种不同的保护基,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性的脱除,这点在环肽以及多肽修饰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侧链保护基和选择的合成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液相和固相不一样,固相中BOC和FMOC策略也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看,多肽化学就是氨基酸保护基的灵活运用与搭配。关于侧链保护基的

m5C高分-m5C甲基化修饰技术研究方向汇总

m5C高分-m5C甲基化修饰技术研究方向汇总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前言 RNA修饰是表观遗传学中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的关键过程,目前对m6A RNA甲基化的研究已进行的如火如荼,但除了m6A以外仍有多种RNA修饰类型参与调控转录后的基因表达,其中包括m5C甲基化修饰在近期的研究中也不断有高分文章的出现(如表1)。云序生物是国内RNA修饰测序的领跑者,可针对mRNA和各种非编码RNA提供各类RNA修饰测序服务 (m6A﹑m1A﹑m5C﹑m7G﹑ac4C﹑2’-O-甲基化等)。目前,云序已累计支持客户发表29篇高水平文章,合计影响因子191.25分,是国内支持发文多、累计影响因子高的公司。 2020年10月,发表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关于m5C的文章对m5C修饰在植物发育和环境适应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此外也有多篇文章报道了m5C在众多研究方向的机制。那么这个新领域具体有哪些进展?有哪些新型的方法思路值得我们借鉴呢?小编汇集了多篇m5C修饰文章,带大家把握这一领域的新进展。 文章内容 1. m5C——m5C修饰的控制植物发育和环境适应 发表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 影响因子:14.416 发表时间:2020.10 文章链接:RNA5-Methylcytosine Controls Plant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尽管对RNA上的5-甲基胞嘧啶(m5C)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越来越多,但m5C在植物中的功能仍然不清楚。先前有研究者提出了m5C在植物发育和胁迫适应中的动态功能,此外Tang等研究者现在已经发现RNA m5C甲基转移酶在水稻高温适应中的作用。目前,已有几种新的方法被应用于RNA m5C的鉴定包括MeRIP-seq,RNA-BisSeq, Aza-IP和miCLIP,其中最后两个方法尚未应用于植物。最近使用m5C-RIP-seq、RNA- Bis-seq和Nanopore-seq研究了m5C表达谱及其在植物RNA代谢、发育和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本文通过m5C在拟南芥和水稻mRNA中的位置、功能和靶向性的探讨,表明了m5C在拟南芥和水稻根系发育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例:5-Methylcytosine (m5C)修饰及其在植物发育和环境适应中的作用。 2. m5C——m5C修饰的mRNA造成DNA损伤

革兰氏染色与细菌抗酸染色技术的操作技巧

革兰氏染色与细菌抗酸染色技术的操作技巧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都属于细菌形态学检查法,提到革兰氏染色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但是说到抗酸染色你不一定了解。今天我们进入细菌的花花世界,聊一聊细菌界的这两大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   用途: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于1884年创立,直到现今,革兰氏染色法仍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通过革兰氏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两大类。   原理:细菌经龙胆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龙胆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蓝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G-)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染色结果:   革兰阳性菌(G+):蓝色   革兰阳性菌(G+):红色   其他组织:黄色   细胞核:红色       抗酸染色(Acid Fast Bacteria (AFB) Stain)   用途: 由埃利希(F.Ehrlich)1882年首创,并经F.齐尔(Ziehl)改进而创造出的细菌染色法,用于细菌标本涂片或菌落涂片的染色,目前常用于对分枝杆菌属进行初步鉴别。   原理: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主要成分为分枝菌酸),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具有抗酸性,染色时与石炭酸复红结合牢固,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作用,,因此抗酸菌能保持复红的颜色,达到染色目的。未脱色细菌呈红色为抗酸性细菌,脱色经复染呈蓝绿色的细菌为非抗酸性细菌。   染色结果:   抗酸菌组织:红色   其他细菌及背景:浅绿色     看到这儿,您心动了吗?马上联系小艾吧! 相

人维生素DELISA检测试剂盒原理与组成部分

人维生素DELISA检测试剂盒原理与组成部分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人维生素DELISA检测试剂盒原理: 试剂盒采用双抗体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往预先包被维生素D(VD)抗体的包被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标准品、HRP标记的检测抗体,经过温育并彻底洗涤。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维生素D(VD)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 值),计算样品浓度。 人维生素DELISA检测试剂盒注意事项: 1.  试剂盒保存在2-8℃,使用室温平衡20分钟。从冰箱取出的浓缩洗涤液会有结晶,这属于正常现象,水浴加热使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 2.  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自封袋中,密封(低温干燥)保存。 3.  浓度为0的S0号标准品即可视为阴性对照或者空白;按照说明书操作时样本已经稀释5倍,终结果乘以5才是样本实际浓度。 4.  严格按照说明书中标明的时间、加液量及顺序进行温育操作。 5.  所有液体组分使用充分摇匀。 人维生素DELISA检测试剂盒组成部分: 1、人1,25二羟基维生素D3elisa检测试剂盒酶和底物:在ELISA中zui常用的酶为HRP和ALP。 2、抗体:在ELISA中应用的抗体可分为多克隆抗体(多抗)和单克隆抗体(单抗)。 3、抗原:在ELISA中应用的抗原要求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和纯度。主要有三类,即自然抗原、人工合成抗原和基因重组抗原。 4 、人维生素DELISA检测试剂盒包被:将免疫活性物质(抗原或抗体)结合于固相载体上的过程称为包被。常用的材料有聚苯乙烯、硝酸纤维薄膜等;常用的方法有吸附法、化学交联法及亲和素-生物素间接包被法 5、固相载体:固相载体是ELISA中用以分离结合标记物和游离标记物的主要手段,应与各种免疫活性物质有良好的结合性能并且不改变其免疫活性。常用的固相载体有聚苯乙烯塑料和硝酸纤维素膜。

淀粉样β诱导的F-肌动蛋白去稳定性突棘丢失对阿尔茨海默症形成的作用

淀粉样β诱导的F-肌动蛋白去稳定性突棘丢失对阿尔茨海默症形成的作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阿尔茨海默氏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认知功能受损和记忆力减退。神经元形态的各种变化是AD临床症状的基础,包括突触丢失;在AD的小鼠模型中,这通过树突棘的丧失来表示。   树突棘富含主要的细胞骨架蛋白螺旋丝状肌动蛋白(F-actin),并经过重塑以稳定学习后的记忆。 Kommadi等人的研究了解是否G-肌动蛋白池的增加和F-肌动蛋白的减少是在AD发病之前,还是树突棘丢失的结果。 相对于野生型同窝对照,AD小鼠模型中的突触小体(APP / PS1)的F-肌动蛋白水平降低,而G-肌动蛋白水平升高,尽管总肌动蛋白没有降低,也没有表现出该病的病理特征(货号#BK037) 。 Pyrene-肌动蛋白测定(货号#BK003)揭示,在Aβ1-42肽存在下,肌动蛋白显示出破坏的动力学,类似于APP / PS1肌动蛋白的聚合反应。 用DiI或鬼笔环肽(货号#PHDG1)对原代皮层神经元进行了长期体外染色,结果显示,第10天APP / PS1神经突中的F-肌动蛋白含量降低,而树突棘的数量或表面积没有随之变化。在第16天,在APP / PS1神经元中观察到脊柱,脊柱树突和脊柱表面积的显着减少,同时第三神经突中的F-肌动蛋白显着减少。用鬼笔环肽染色并用Ab42处理的原代皮层神经元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F-肌动蛋白减少,表明淀粉样蛋白β可以使F-肌动蛋白解聚。 APP/PS1小鼠表现出相对于WT对照组的恐惧条件电位降低,用肌动蛋白稳定剂jasplakinolide可逆转,表明F-肌动蛋白的破坏扰乱了记忆的形成。相对于野生型神经元,用phalloidin或DiI标记的APP/PS1蘑菇脊柱头部,用dSTORM定量,表现出显著减少的肌动蛋白杆长度和顺序,产生于F-肌动蛋白结构的改变。检查无认知障碍(NCI)、轻度认知障碍(MCI)和AD的人死后突触体中的G:F肌动蛋白比率(货号# BK037),发现F-肌动蛋白显著减少,而G-肌动蛋白没有变化。F-肌动蛋白的减少与全局认知能力减退、β-淀粉样蛋白水平、神经纤维缠结和Braak分期之间也有显著的相关性。 上面强调的细胞骨架的肌动蛋白工具在揭示F-肌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为指导各级疾控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工作,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标本采集 (一)采集对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和聚集性病例,需要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或鉴别诊断者,或其他需要进一步筛查检测的环境或生物材料。 (二)标本采集要求。 1.从事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和具备相应的实验技能。采样人员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要求: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连体防护服、双层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如果接触了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应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2.住院病例的标本由所在医院的医护人员采集。 3.密切接触者标本由当地指定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负责采集。 4.根据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需要,可结合病程多次采样。   (三)采集标本种类。 每个病例必须采集急性期呼吸道标本(包括上呼吸道标本或下呼吸道标本),重症病例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根据临床需要可留取便标本、全血标本、血清标本和尿标本。 标本种类: 1.上呼吸道标本:包括鼻咽拭子、咽拭子等。 2.下呼吸道标本:深咳痰液、肺泡灌洗液、支气管灌洗液、呼吸道吸取物等。 3.便标本/肛拭子:留取粪便标本约10克(花生大小),如果不便于留取便标本,可采集肛拭子。 4.血液标本:尽量釆集发病后7天内的急性期抗凝血,采集量5ml,建议使用含有EDTA抗凝剂的真空釆血管采集血液。 5.血清标本:尽量釆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第一份血清应尽早(**在发病后7天内)釆集,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第3~4周釆集。采集量5ml,建议使用无抗凝剂的真空釆血管。血清标本主要用于抗体的测定,不进行核酸检测。 6.尿标本:留取中段晨尿,采集量2~3ml。   (四)标本采集和处理。 1.鼻咽拭子: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

全球视角下四种最常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的使用趋势及展望

全球视角下四种最常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的使用趋势及展望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在检测植物光合作用方面,叶绿素荧光测定法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由于叶绿素荧光是一个强信号(约占吸收光线的2%)且几乎不需要样品制备,叶绿素荧光测定法成为了由表型驱动的作物育种研究(植物表型组学)的一个基本工具。   叶绿素荧光测定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考茨基(Kautsky,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荧光增强效应)提出。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世界各地的生物物理学家都致力于反卷积荧光信号的一些特性,奠定了叶绿素荧光常规测定方法的基础并沿用至今。荧光淬灭法是叶绿素荧光表型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光合电子传递反应的状态有关:当受体池饱和时,能够观测到荧光强度的增加,反之则会观测到荧光强度降低。   近日,Plant Phenomics在线发表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lonso Zavafer等人题为Global Trends of Usage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Projections for the Next Decade的研究论文。   在该文章中,作者综述并研究了四种最常用的叶绿素荧光测定分析平台(分别是脉冲幅度调制荧光PAM、快速荧光动力学OJIP、快速重复率荧光FRR、日光诱导荧光SIF),比较了它们所依赖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优势,提出了关于解答“哪种方法最准确和最有效”的许多论据。但迄今为止,每种方法的确切流行程度并未有数据评估。   因此在论文中,作者检索统计了过去十年中每个平台的相关文献(Figure 1),评估了科学界对以上每种方法的见解,还确定了这几种平台的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地理偏向性(Figure 2)。研究结果表明,尽管SIF在过去十年中迅速普及,PAM仍是目前最受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平台;在未来的十年中,SIF平台有望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Figure 1: Popularity of different fluorometric methods based on publication count of the last ten years.  Figure 2: Relative popularity of different fluorometric methods based on publication count during the last ten years by country.  

电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实例观察和应用分析

电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实例观察和应用分析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简要分析了电子材料的特点;电子材料和器件多为复合材料,软硬材质结合较多,比如碳化硅基底的柔性材料,材料结构复杂,制样前处理方法多样,或者大范围包埋或者小区域局部包埋再进行磨抛处理。 根据材料特性介绍电镜观察的注意事项以及对材料制备的要求。电子材料多有粘结剂,填充料等存在,此种材料多为不导电的高分子或无机材料,电镜观察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导电处理及选择合适的观察信号类型,如期间内部的线路排布,由于和基底材料的材质不同元素差异大,一般选择背散射信号观察效果更好,为了减少荷电效应,一般采用低电压低束流模式进行观察。   对于扫描电镜观察的平整断面制备,一般需要先切至目标位置附近,再做离子束的处理。徕卡精研一体机EM TXP机械处理电子材料,一般不需要复杂包埋即可实现定点加工和磨抛,如果结构信息宏观则可以直接进行光镜或电镜或原子力的观察分析,如果要求高,则将样品磨抛至目标位置附近50微米左右,再装入离子束进行无应力加工。徕卡三离子束EM TIC 3X为散焦型离子枪,加工产热低,热量聚集效应不明显,对于耐热程度差的电子材料加工,优势非常显著。样品固定时,除了常用样品托可选择多功能样品托,样品形状不规则,也可进行加工处理。当需要冷冻加工时,徕卡冷冻台降温速度快,30min左右即可降温至-120℃,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徕卡的三离子束设备,可选配多个样品台,有常温切割的标准样品台,大面积抛光的旋转样品台,冷冻加工的冷冻台,一次可以装载3个样品的三样品台,以及可以做液态样品的冷冻传输样品台。满足各个类型的样品的加工。   对于 电子材料基础研究的方面,往往需要透射电镜分析材料内部信息,如通道效应,原子像,相晶格像,ELLS能量损失谱等,透射电镜观察对样品制备要求更高,此次介绍主要介绍了徕卡超薄切片机UC7制备电子的材料的实例。徕卡超薄切片机在生物领域应用广泛,同样在材料领域优势不容小觑,制备的薄片速度快,无热效应,可直接观察,制备

肿瘤细胞中ecDNA新机制在斯坦福大学致癌基因研究的应用

肿瘤细胞中ecDNA新机制在斯坦福大学致癌基因研究的应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文章导读 eccDNA是染色体外的一种特殊的环状DNA,从它的出现至今已长达数年,但在起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ecc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s,eccDNAs)作为染色体外的环状DNA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和《Cell》上相继发表的关于eccDNA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功能的报道使eccDNA成为了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一个爆点。这两篇文章中认为eccDNA能够促进肿瘤细胞中原癌基因的表达,这一重要发现使eccDNA成为科研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然而关于eccDNA在肿瘤细胞内的空间位置及作用机理仍未可知。近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在bioRxiv 预先发表了一篇题目为“EcDNA hubs drive cooperative intermolecular oncogene expression”的文章,对癌症细胞中ecDNA hubs(ecDNA聚集成簇)在致癌基因的表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个新的分子机制,这为解析ecDNA在癌症细胞中的作用提出一个新方向,也为癌症**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发表平台: bioRxiv  发表日期: 2020.11.20 实验方法:  WGS, RNA-seq, ChIP(以上服务云序均可提供) 文章链接:EcDNA hubs drive cooperative intermolecular oncogene expression 研究内容 此前研究发现ecDNA是大小约100kb-几Mb的双链环状DNA。由于其自身没有着丝粒,因此在细胞分裂中可随机分配到子细胞,这一特性使ecDNA在肿瘤耐药性方面发挥作用。而且,ecDNA也可以重新整合到染色体上或者形成重复序列(HSRs)。此外,ecDNA相比于染色体DNA有更加松散的结构,更适于其携带的致癌基因的转录和表达。ecDNA存在于正常染色体之外,其在细胞核中的空间组织目前还不清楚。但值得注意的是,ecDNA在某些生物学过程之后会发生聚集。本文中作者展示了由10-100个ecDNA聚集组成的ecDNA簇,它们聚集在间期细胞核内,驱动分子间增强子的重排从而驱动致癌基因表达。本研究中,通过检测在MYC-PVT1融合基因的ecDNA空间、表观和转录水平的动

病理切片染色在临床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

病理切片染色在临床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什么是病理学 按照普遍的理解,病理学科的诞生促进了人类对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帮助人类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同时病理学科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 通过病理学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的证据从而辅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病理诊断的常见手段:病理切片染色   病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考古发现,人类对于疾病最早的描述出现在古埃及时代,人们在莎草纸上对疾病进行文字化记载,其中很多疾病的描述类似现代医学中提到的骨折以及溃疡等症状。只不过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疾病机理进行探索,往往笼罩上神秘的宗教色彩。 古希腊时期 细心的小伙伴可以注意到,肿瘤的英文“Cancer”,同时也有“巨蟹座”的含义,那是因为在古希腊人眼中,某些特性的肿瘤形成的病灶呈现出僵硬的肿块,并有向四周延伸的分布,犹如病人体内潜伏了一只螃蟹。   然而由于早期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往往与宗教神灵以及天文星象混为一谈,所以早期的病理学并没有长足发展。   十六和十七世纪 十六和十七世纪时期,科学家们开始从大量解剖中,由人体器官的功能结构的角度给出临床判读,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   十九世纪显微镜的发明,更是使得人们可以从局部组织的特征对疾病进行诊断分类,这也是现代病理诊断产生的技术基础。随着显微镜的诞生,人们得以对人体组织器官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并形成了科学的现代病理学知识体系。   21世纪以来 二十一世纪随着分子生物学赋能临床医学研究,病理的范畴涵盖了从组织到细胞、微生物,再到单个分子及其相互作用,也就相应地形成了组织、细胞、微生物以及分子病理诊断技术。   徕卡生物系统助力病理学研究 徕卡生物系统组织病理部门为组织病理学实验室和研究人员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病理产品系列。理想的产品组合覆盖组织学的每个步骤,还为整个实验室提供高效的工作流程方案。   从组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取材,标本识别,冰冻切

BRGSF小鼠:重度免疫缺陷小鼠的发展史和应用领域

BRGSF小鼠:重度免疫缺陷小鼠的发展史和应用领域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BRGSF小鼠:重度免疫缺陷小鼠 免疫缺陷小鼠的发展史 免疫缺陷小鼠是指免疫系统上一种或者多种免疫成分(比如T、B、NK细胞)存在缺陷/缺失的小鼠。这种小鼠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学(比如肿瘤生长、转移、抗肿瘤药物筛选)、免疫学(比如免疫细胞发育增殖机制、免疫疾病发生机理)、传染病学(比如病毒/细菌性传染病致病机制)、干细胞生物学(比如人源干细胞移植)等研究领域。   免疫缺陷小鼠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科学的进化史。从1966年由Foxn1基因突变获得具有T细胞缺陷的裸鼠(nude mice),1995年由PrkdcSCID基因突变获得具有T、B细胞缺陷的NOD/SCID小鼠,再到由PrkdcSCID和Il2rg-/-获得同时具有T、B、NK细胞缺陷的NOG小鼠(2000年由日本CIEA研发)、NSG小鼠(2007年由美国Jackson Lab研发),以及后续的一系列N*G系列小鼠(比如NRG、NDG、NKG)和它们的衍生模型(比如NSG-SGM3、NOG-EXL),更多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还在被源源不断地研发出来。尽管拥有这么多竞争者,我们的重度免疫缺陷小鼠BRGSF依然不怯场。   BRGSF小鼠名字的意义 介绍小鼠我们先从来源和名字开始。BRGSF小鼠是2017年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James P. Di Santo团队构建的[1],全称为BALB/c Rag2-/-Il2rg-/-SirpαNODFlk2-/-小鼠。就像人类的名字一样,小鼠名字里的每个字母也有着独特意义。   “B”显示BRGSF小鼠为BALB/c遗传背景。与NOD背景小鼠不同,BALB/c背景小鼠拥有完整的补体级联反应,体内存在有效的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机制,可用于研发利用CDC机制清除CAR-T细胞的药物。   “R”表示BRGSF小鼠的Rag2基因被敲除。Rag2 (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 2)编码RAG2蛋白,而RAG2和RAG1共同组成的RAG蛋白是T、B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VDJ重排必需的重组酶。敲除Rag2导致小鼠缺乏成熟T、B细胞。   “G”表示BRGSF小鼠的Il2rg基因被敲除。IL2受体的gamma链是多种细胞因子(Il-2、Il-4、Il-7、Il-9、Il-15、Il-

生物3D打印应用 | 挤出与静电纺丝配合打印三维活性生物结构

生物3D打印应用 | 挤出与静电纺丝配合打印三维活性生物结构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生物3D打印是以数字三维模型为模板,通过层层堆叠的方式制造生物材料、生物支架或组织器官的生产方式。其作为现代医学的有力辅助手段,正在实验和临床阶段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生物3D打印的多种方式中,挤出式打印配合分散有细胞的水凝胶已经可以打印出多种简单的组织、器官,但其机械强度仍然无法达到在高度上随意堆叠的程度,即只能打出近似平面结构。因此,有科学工作者将分散有细胞的水凝胶与纤维搭配使用,通过纤维搭建的三维支架,将细胞填充以进行培养[1]。   目前比较成熟的纤维打印使用的是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但FDM相对较差的分辨率,使得打印出来的支架无法稳定提供用于细胞分化的合适微环境。在此情况下,新型的熔融电子书写(Melt Electrowriting, MEW,也被称为熔融静电纺丝)逐渐被人们所重视。MEW的打印精度完全可以达到相关实验的要求,但之前的报道均是先打印好支架,然后再将细胞嵌入其中。这对于结构复杂的支架而言,很难保证内部充分填充,于是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授Miguel Castilho和Jos Malda通过采用regenHU 3DDiscovery Evolution系列打印机的挤出和静电纺丝两种打印头协调工作,成功实现单步骤完成活性生物结构的打印过程。   同时安装静电纺丝打印头和挤出式打印头,即可实现单一步骤打印   该科研组为马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荧光染色后,将其分散在10%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中,作为生物墨水,用挤出式打印头进行打印;选用聚己内酯作为支架墨水,用静电纺丝打印头进行打印。静电纺丝可以打印细至13 μm的丝线,而gelMA的挤出式打印直径在200 – 400 μm之间,通过静电纺丝打印出框架,使得gelMA可以固定在既定位置,间接提高了挤出式打印头的分辨率。 分别用Dil(红)、DiO(蓝)和DiD(绿)染色的马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支架(灰)中的打印情况   当然,在生物体中,纤维的分布远比简单几何图形要复杂,为了证明这种打印方式可以应用

新形势下胰岛素生产企业将何去何从

新形势下胰岛素生产企业将何去何从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糖尿病流行病学及胰岛素药物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超4.63亿,2045年或达7亿,我国糖尿病患者在检出率偏低情况下, 2019年已达1.16亿,2045年或达1.47亿;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作为需要胰岛素依赖的I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承担高昂的**费用,其中主要的费用来自注射用胰岛素。 2019年全球糖尿病相关支出费用的7600亿美元,其中药物市场规模约960亿美元,而重中之重的胰岛素类药物约占一半,为450亿美元,2019年我国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药物市场超260亿元人民币。   带量采购必将影响胰岛素药物价格   我国为降低居民医疗费用和国家医保负担,于2018年底实行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一经推行,中标化药多数降价超过80%,部分降价超95%;2020年底,带量代购政策进入生物药领域,作为大热门的癌症**热门靶点PD-1抗体药,也经历了断崖式降价,恒瑞卡瑞丽珠单抗降价85%。   而作为糖尿病**大品种药物的胰岛素,未来必将进入带量采购政策范围,大幅降价不可避免,别说降价85%,就算是降价60%,在胰岛素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胰岛素厂家情何以堪。   胰岛素药物国际及国内市场竞争格局   当今胰岛素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从全球格局看,诺和诺德、礼来和赛诺菲三家公司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但后起之秀如Bioton、Workhardt、Biocon、Julphar、北京甘李、通化东宝等,都已经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产品上市的胰岛素生产厂家已近百家,而Wockhardt和Biocon等印度胰岛素生产企业,受益于当地医药研发政策和低制造成本,将对全球胰岛素市场格局带来剧烈冲击。   国内胰岛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且同质化严重,除通化东宝、甘李药业、珠海联邦、合肥天麦和江苏万邦等企业有胰岛素产品上市外,诸多大型药企如浙江海正、华东医药、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和山东新时代等均在布局胰岛素药物,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经布局及正在布局胰岛素药物的药企超过50家,未来胰岛素行业的竞争,即将进入一片红海。   部

神经退行疾病致病基因TARDBP在肌萎性侧索硬化症与额颞叶痴呆的应用

神经退行疾病致病基因TARDBP在肌萎性侧索硬化症与额颞叶痴呆的应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4

想获得国自然选题思路,提高国自然基金申请命中率?想调整研究方向,获得学术研究突破口?有机会发高分文章?你需要了解学科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赛业生物专栏《Gene of the Week》每周会根据热点研究领域介绍一个基因,详细为您介绍基因基本信息、研究概况和应用背景等,助您保持学术研究敏锐度,提高科学研究效率,期待您的持续关注哦。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角是肌萎性侧索硬化症、额颞叶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致病基因TARDBP。   基因基本信息   TARDBP基因研究概况 TARDBP基因编码的TDP-43 (TAR DNA binding protein 43)蛋白与DNA和RNA都能进行结合,在细胞内的RNA转录,选择性剪切和mRNA的稳定性调节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其为人所知主要是该蛋白的聚集和泛素化形成的蛋白质包涵体在肌萎性侧索硬化症ALS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和额颞叶痴呆FTLD (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患者的受损区域细胞中均能检测到。并且在大约1/3的阿尔茨海默病患中也能检测到TDP-43的异常变化。目前,在家族性ALS病例中已经鉴定出了40多个TARDBP的突变。 图1. TDP-43结构及疾病相关突变。从左到右,TARDBP有101个氨基酸的氨基末端(NTD);接下来是两个RNA识别区(RNA recognition motifs, RRM),91个氨基酸的RRM1和74个氨基酸的RRM2;在NTD中还有一个16氨基酸的核定位信号(NLS);一个11个氨基酸的核转运信号区(NES);最后是富含甘氨酸的C末端,而线粒体定位区(M1,M3和M2)则分散在不同的区域;此外在甘氨酸富集区内还有一小段谷氨酸/天冬氨酸富集区(Q/N)。整个甘氨酸富集区是ALS相关突变最为频繁的区域。不同颜色的突变信息表示与不同的疾病相关,sALS表示散发性ALS相关突变,fALS表示家族性ALS相关突变,FTLD标志额颞叶痴呆。下方的蛋白质示意图分别表征TDP-43的N端,两个RNA识别区以及C端的三维结构。信息来源:https://doi.org/10.3389/fnmol.2019.00025。   图2. TDP-43的功能。TDP-43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