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旷场实验测试方法、指标评价及注意事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旷场实验是经典的情绪相关行为学检测实验, 最早由 Hall 设计。 是用于检测动物在陌生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包括自发活动行为和探索行为,是评价动物在新异环境中自主行为、探究行为与紧张度的一种方法。 检测指标为动物首次进入中央区的潜伏期、中央区停留时间和穿行次数;结合抑郁模型可检测动物的“抑郁样”行为和药物的抗抑郁作用,检测指标为动物的开场活动性,可人工计数动物的水平爬格次数和垂直站立次数作为行为指标,也可采用自动摄像记录动物运动轨迹,并采用行为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运动距离、运动速度、休息时间等行为指标。 该实验亦可用于评价抗抑郁药物的起效速率。 实验材料 旷场实验箱通常分为大鼠和小鼠两种规格,其中大鼠旷场实验箱建议尺寸为100cm*100cm*40cm,小鼠旷场实验箱尺寸建议为50cm*50cm*40cm。实验箱材质采用黑色或者白色单面磨砂亚克力为宜,也可以使用中性颜色(如蓝色)的医用ABS工程塑料,内壁不可反光。 旷场实验的分析软件可使用VisuTrack动物行为分析软件(上海欣软),自动跟踪目标老鼠的运动轨迹,识别动物的头部、重心及尾巴,直接生成活动轨迹图、区域偏好指数图和活动量热图等。 实验方法 旷场实验操作简单,在用于抑郁行为学评价中,无适期阶段,操作步骤如下 : (1) 实验前,动物应适应检测环境 30 ~ 60 min; (2)实验人员在VisuTrack软件中预先设置好相应的参数,记录好动物的编号、日期、状态信息; (3) 动物放入测试箱后,即开始检测,检测时间宜为5~10 min; (4) 每次实验时应从同一位置同一方向将动物放入测试箱中央。 大小鼠旷场实验箱,型号:XR-XZ301,上海欣软 评价指标 (1) 总路程(total distance):动物在实验记录时间内产生的物理位移累积; (2) 速度(speed):动物在单位时间产生的物理位移。 5min内正常动物总路程多为1000~2500cm,速度为3~8cm/ s。 动物出现抑郁行为时,速度减少; (3) 运动总时间(total move time):动物在实验记录时间
-
基于近端多源时序数据和多任务深度学习同步预测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Plant Phenomics | 基于近端多源时序数据和多任务深度学习同步预测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 产量和品质是小麦生产中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氮肥的过量施用在促进小麦稳产高产的同时造成了小麦品质“强筋不强,弱筋不弱”等问题。收获前的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预测是解决这种产质不协调问题有效途径。近端遥感技术的发展为高效精确的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GPC)预测带来了新机遇。但是,如何能够有效地融合近端、多源和长时序数据,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产量和蛋白质同步预测,仍充满挑战。 近日,Plant Phenomics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金时超课题组联合农学院姜东课题组合作完成的题为Simultaneous Prediction of Wheat Yield and Grain Protein Content Using Multitask Deep Learning from Time-Series Proximal Sensing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利用田间轨道式高通量表型分析平台(图1a),收集了小麦全生育期逐日的多光谱和激光雷达数据,主要目的包括:1)探讨多源数据融合、多任务学习和不同时序特征提取的深度学习模块对产量和GPC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2)提出一个新的双输入双输出深度学习模型,耦合了数据融合、多任务学习和最优特征提取模块(注意力机制模块)等策略;3)可视化了注意力机制模块的时间通道注意层,解释了生育时期对模型预测精度的贡献。 图1整体流程 基于模型输入和输出的变量个数,本文提出了4种模型结构:单输入单输出模型(图2a)、单输入双输出模型(图2b)、双输入单输出模型(图2c)和双输入双输出模型(图2d)。 图2模型结构 主要结果如下: (1)单输入单输出模型的产量和GPC预测性能 选用代表性结构性状和光谱性状各4个,利用单输入单输出模型,验证了GNDVI在光谱性状中表现最优,而Hmean在结构性状中表现最优(图3)。 图3不同性状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型中对产量和GPC的预测精度 (2)数据融合和多任务学习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利用双输入单输出模型,
-
寄生虫做单细胞转录组分析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布氏锥虫简介:布氏锥虫是一种鞭毛寄生虫,能够导致布氏锥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体内进行寄生,引起人的嗜睡症和家畜的那加那病。 文章题目: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bloodstream Trypanosoma brucei reconstruct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nd developmental quorum sensing 中文题目:血液布氏锥虫的单细胞转录组学的分析重建细胞周期进程和发育群体感应 发表时间:2021.05 发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摘要 锥虫生命周期中的发育步骤涉及了复制型和非复制型之间的转变,该转变专门用于哺乳动物和舌蝇宿主之间的生存和传播。在这里,我们利用寡肽诱导的体外分化,模拟了从复制的“细长型“到可传播的“短粗型”锥虫的渐进发展,并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捕获了8599种寄生虫的转录组。利用这个框架,我们详细描述了异步发育过程中生物事件的相对顺序,分析了动态基因表达模式,并确定了可能的调控因子。此外,我们还绘制了增殖寄生虫的细胞周期图,并将短粗型细胞周期退出的时间定位在发展到一个不同的G0状态之前的G1早期。利用scRNA-seq进一步分析瞬时升高的发育调节因子ZC3H20的无义突变体,确定了其在发育图谱中的失败节点。寄生虫分化与病原体生物学的不同转变相关,这种方法为剖析寄生虫分化事件提供了一个范例。 研究结果 Result1:scRNA-seq区分细长型和短粗型的转录组 为了在体外得到短粗型的锥虫,作者用富含寡肽的10%的BHI处理细长型锥虫,同时,检测0h、24h、48h、72h时锥虫的数量、锥虫形态、含有短粗型maker蛋白PAD1的锥虫数量、细胞核的拷贝数以及动质体DNA,结果发现,72h以后,锥虫生长停滞、形态改变且短粗型锥虫数量发生了增长。 接着,为了捕获细长型、中间型以及短粗型的寄生虫,作者将0h、24h、48h、72h的锥虫等比例混合,利用Chromium Single Cell 3′ workflow和Illumina两个平台得到锥虫的转录组数据,总共做了2个重复:WT1、WT2,分别得到了5321和3278
-
“双眼”无人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用于空中精准农业和植物表型分析研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农业领域是无人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快速发展的试验平台,这些技术正迅速成为高效精准农业和植物表型(可观察到植物性状的评估)不可或缺的工具。利用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相机获得的航拍图像,专家可以快速获得有用的信息,例如植物高度、叶绿素和氮含量,以及植物病害的存在和程度。无人机(UAV)的进步带来了智能农业,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产量。然而,由于无人机的自主性有限,它的数据质量和总飞行时间之间存在制衡。无人机作为依赖小型电池作为能源的设备,它的自主性相当低,充电或更换电池所花费的时间会严重阻碍它们在足够大的田地中的数据“吞吐量”。目前,这个问题只能以牺牲空间分辨率或目标表面三维重建的质量为代价来解决。这些瓶颈限制了无人机的效率和准确性。 近日,Plant Phenomics 在线发表了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INRAE)和法国 HIPHEN 公司的 UMT CAPTE 团队题为 A double swath configuration for improving throughput and accuracy of trait estimate from UAV images 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颖的配置,可以大大提高准确性并将图像采集和处理时间减半,从而为更高效的精准农业打开了大门。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采集策略,他们在同一无人机上安装至少两个不同焦距的相机。通过使用适当的图像处理算法,研究员设法共同配准(对齐和调整)来自不同光谱带的图像,包括使用不同焦距和略微不同角度捕获的图像。反过来,这使他们能够生成土壤和农作物的三维密集点云,然后他们用它来创建整个田地的 “正射影像”(经过几何校正以统一比例的航空照片)并提取植物高度。 使用这种具有两种不同焦距的“双波长配置”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给定的最小空间分辨率和预定重叠下,覆盖整个目标区域所需的图像数量基本上减半。因此,不仅飞行时间而且处理时间至少都减少了一半。此外,实验结果表明,“双波长配置”方法在“地理参考”或将航拍照片的内部坐标映射为相应的物理空间坐标方面具
-
浅析条件性恐惧实验(场景恐惧实验)的行为学测试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一、实验介绍 条件性恐惧实验系统(场景恐惧系统)用于小型啮齿类动物(大、小鼠)环境相关条件性恐惧实验研究。啮齿类动物在恐惧时会表现出特有的不动状态( Freezing ),动物在这种情况下倾向于保持静止不动的防御姿势。抗抑郁药和抗中枢兴奋药可以明显缩短不动状态持续的时间。 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被给与一个声音信号(条件刺激),随后给予电击(非条件)刺激。该训练称为条件性训练,训练结束后实验动物进行声音信号或环境联系性实验。一般情况下啮齿类动物对相应的环境和不同环境下同样的声音信号都会做出明显的条件性恐惧反应,如静止不动。这种测试可以在训练结束后立刻或几天后进行可以提供在条件信号影响下短期和长期记忆的信息。 二、实验设备 包括条件恐惧箱、隔音箱和SuperFcs软件,型号:XR-XC404,由上海欣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条件恐惧箱包括与箱底格栅地板相联的电击发生器(可产生0.1~1.0mA的各种强度的电击)、声音发生器(可产生宽频的卡嗒声或低频音),并与计算机相联。隔音箱装有一灯、一小风扇(用于通风和产生背景音)以及一个与声音发生器相联的扩音器。隔音箱门上有一猫眼,用于观察操作箱内的动物。一个隔音箱内可放置两个操作箱,这样可同时观测两只动物,但两动物彼此不能互相看见。关联箱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有可移动的格栅式地板和纱窗式顶部。 三、 实验方法 分为训练和测试两阶段 (一)训练阶段(第一天) 1、调试仪器,以确保格栅地板有电流刺激,扩音器有声音刺激,并分别记录电流强度和声音强度(分贝)。 2、将大鼠放入条件恐惧箱2min(A相),记录这最初2min内动物的凝滞(freezing)时间作基线。 3、接着加入条件声音,80Db,30s(B相)。 4、紧接着再给予电击,0.35mA,2s(C相),完成一轮训练。如需要多轮训练,则重复A、B、C三相训练即可。 5、记录整个训练阶段动物凝滞时间(s),用以测量动物的非条件恐惧(unconditioned fear)。 6、将大鼠移开操
-
单细胞测序神经发育单细胞多组学解决方案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小胶质细胞是位于脑实质中的免疫细胞,在发育早期中调节神经回路和连接以及大脑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通过吞噬多余的突触,参与神经发育过程。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突触修剪过度或不足,从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导致相关精神疾病(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Immunity(IF 38.50)上发表题为“Disruption of the IL-33-ST2-AKT signaling axis impairs neurodevelopment by inhibiting microglial metabolic adaptation and phagocytic function”的研究成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10X genomics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结合Smart-seq2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发现小胶质细胞线粒体的活性与吞噬功能相关,并且表现出异质性,其中IL-33-ST2信号轴与线粒体的代谢作用相关。IL-33-ST2信号轴的受损影响了神经发育,增加了癫痫发作的可能性。 研究材料 从幼鼠的大脑皮质中分离出的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株 技术路线 步骤1:通过流式分选技术、细胞学实验结合Smart-seq2测序发现了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与线粒体的活性相关; 步骤2:通过10Xgenomics单细胞测序发现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受IL-33-ST2信号轴驱动,且IL-33-ST2通路被阻断会导致突触异常和行为缺陷; 步骤3:实验发现IL-33-ST2信号轴在小鼠体内依赖AKT元件调控小胶质细胞的能量代谢; 步骤4:通过拟时序分析发现在大脑的发育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内AKT元件的激活受时间影响。 研究结果 1. 小胶质细胞线粒体活性与其在大脑中的吞噬功能相关 为了探索小胶质细胞的功能状态是否反映在它们的细胞代谢中,作者设计比较了出生后第9天的小鼠大脑中具有不同线粒体活性程度的小胶质细胞,发现线粒体活性高的小胶质细胞高表达CD63以及hallmark基因。同时通过对第9天的小胶质细胞研究发现,发现吞噬能力强的小胶质细胞同样具有高表达CD63以及hallmark基因的特征。显示了小胶质细胞线粒体活性在功能上与小胶质细胞吞噬活性的
-
人胆囊癌细胞的培养和应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一、背景 人胆囊癌细胞是从一位61岁的男性低分化胆囊癌患者中建立的;GBC-SD细胞的形状有多边形、纺锤形和正方形;GBC-SD细胞能分泌CEA和CA19-9。GBC-SD细胞倍增时间大约为21.4小时,可移植到裸鼠,生成的肿瘤与原发肿瘤相似。 二、细胞培养步骤 1、培养基及培养冻存条件准备: 1)准备DMEM培养基;优质胎牛血清,10%;双抗,1%。 2)培养条件:气相:空气,95%;二氧化碳,5%。温度:37摄氏度,培养箱湿度为70%-80%。 3)冻存液:90%血清,10%DMSO,现用现配。 2、细胞处理: 1)复苏细胞:将含有1mL细胞悬液的冻存管在37℃水浴中迅速摇晃解冻,离心管加入4mL培养基混合均匀。在800-1000RPM条件下离心4-5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1-2mL培养基后吹匀。然后将所有细胞悬液加入T25培养瓶中培养,补加培养基至6ml。 2)细胞传代:如果细胞密度达80%,即可进行传代培养。 1.弃去培养上清,用不含钙、镁离子的PBS润洗细胞1-2次。 2.加2ml消化液(0.25%Trypsin-0.53mMEDTA)于培养瓶中,置于37℃培养箱中消化1-2分钟,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消化情况,若细胞大部分变圆并脱落,迅速拿回操作台,轻敲几下培养瓶后加入3-4ml此细胞的培养基终止消化。 3.轻轻吹打后吸出,移入15ml离心管中,在1000RPM条件下离心4分钟,弃去上清液,加入1mL培养液后吹匀。 4.收到细胞后首次传代将细胞悬液按1:2的比例分到新的含6ml培养基的新皿中或者瓶中,建议冻存一支备用,后续传代根据实际情况按1:2到1:4的比例进行。 3)细胞冻存:待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时,可进行细胞冻存。 三、应用 用于青蒿琥酯联合5-氟尿嘧啶对人胆囊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研究青蒿琥酯和5-FU对人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比较两种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强度,探究青蒿琥酯在**胆囊癌中的应用前景。 方法:用CCK-8法来检测青蒿琥酯和5-FU的OD值并计算半数抑制浓
-
酵母细胞质粒提取步骤和酵母细胞破壁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酵母细胞质粒提取步骤和酵母细胞破壁方法 一、酵母细胞质粒提取步骤 1.接种单菌落(待检测酵母细胞)于25mLYNB(补加氨基酸营养物)培养基中,30℃振荡培养过夜。 2.第二天取一滴菌液于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目镜用16,物镜用40倍观察细胞壁破碎前的状态,其成杆状,流动性比较下. 3.取10ml的培养酵母菌液,5000g离心3min,弃上清液.加入5ml的1倍TE悬浮. 4.将悬浮液倒入高压破壁仪的样品管中,利用高压破碎机进行破碎细胞壁,压力加到20Mpa,停留15s,降压,反复来回压3次.取出细胞液,取一滴于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细胞呈不规则的球状时,而且其流动性比较大,说明其细胞壁已经破碎成为原生质体. 5.取2个EP管,每管加入1.5ml上述的细胞液,12000g离心5min,收集原生质体.弃取上清液,每管加入300ul10%的SDS溶液,混匀冰浴5min,进行破原生质体. 6.然后加入150ul的tris饱和酚,和150ul的卤仿异戊醇混合液(卤仿:异戊醇=24:1),混匀,12000g,离心10min. 7.将水相移到另一EP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卤仿异戊醇混合液(卤仿:异戊醇=24:1),混匀,12000g,离心10min. 8.将水相移到另一EP管中,加入1/10体积的3MKAC溶液和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放入-20℃冰箱中 9.1h,12000g离心10min,倒出乙醇,等干燥后加入1ml的70%的无水乙醇,混匀,12000g,离心10min. 10.弃去乙醇,等室温干燥后,每管加入20ul的TE溶液(如要去处RNA酶,加入1ul的100mg/ml浓度的RNA酶),放入-20℃冰箱即可. 11.跑电泳进行检测是否从酵母菌中提出质粒了. 二、酵母破壁方法 我给你介绍两个必叫简单点的酵母破壁方法,非常实用,我作过很多实验,这两个方法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希望对你有用。 酵母的细胞壁比较厚,不易破,而且细胞壁中含有的一些成分容易影响以后的实验,所以破壁的步骤非常关键!其他步骤只要你按照说明就可以了。 1.酚氯仿剧烈振荡方法破壁:培养好的1ml酵母细胞在STE溶液中洗涤两次后,用70ulTE缓冲液重旋!加入50ul玻
-
新奇事物探索实验方法、指标评价及注意事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新奇事物探索实验也叫新物体识别实验,是一种较新的评价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兴趣缺失的行为学方法。 其主要是研 究动物对新奇事物的探索行为,是基于动物先天的 寻求新奇的行为,并用此来评价抑郁症模型是否存在兴趣缺失症状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抑郁症模型动物在新奇事物实验中的探索行为减少。 1998年Harris 等通过对慢性不可预测性应激模型大鼠研究第一次将动物对新奇物体的探索行为作为评 价抑郁症动物模型兴趣缺失的评价指标。 实验材料 硬件:新奇事物探索实验可以分为大鼠和小鼠测试,其中小鼠建议的测试箱规格为40cm*40cm*40cm的透明箱体,大鼠规格建议为72cm*72cm*40cm的透明箱体。 软件:需要使用VisuTrack动物行为分析软件,自动跟踪实验动物的头部、重心及尾巴,考察动物头部接触物体的潜伏期、持续时间、接触次数等偏好指标。 实验方法 新奇事物探索实验分为适应期和测试期两个阶段,操作步骤如下 : (1)适应期:动物放入自发活动测试箱,适应5min后,取出,放回原笼; (2)测试期: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引入一新物体 (应放入中心位置),再将待测动物面壁放入测试 箱,开始实验; (3)检测时间应为10min。 评价指标 潜伏期( latency period):实验开始至动物首次 主动探索(接触)物体的时间。 如规定检测时间内, 动物没有接触新物体,则潜伏期记录为检测时间。 正常大鼠潜伏期多在 130 s 以内。 抑郁行为判断标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增加(P < 0. 05)。 (注: 动物对新物体的探索标准:动物口鼻在新奇物体≤ 2 cm 范围内,直指向新奇物体或直接接触物体。) 注意事项 所有行为学实验都要求周围安静,实验应在隔音,光强度和温、湿度适宜且保持一致的行为实验室内进行。 实验前需要对实验动物每天抚摸1-2min以减少非特异性应激刺激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实验前需要提前至少3小时将动物带入实验室,降低动物对新环境的不安情绪。 实验过程尽量是同一个人在每天的同一个时段来做;若多个人多批动物重复一个实验
-
半水生生物呼吸与能量代谢监测技术方案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生态-农业-健康”研究全面解决方案,积十几年动物能量代谢与生理生态仪器技术服务经验,与美国Sable、Pyro等国际一流能量代谢技术公司合作,为动物生理生态、生物医学等科研工作者提供动物能量代谢与动物生理生态研究全面解决方案: 1、实验动物能量代谢测量技术方案:包括果蝇、斑马鱼、大小鼠、豚鼠、家兔等实验动物 2、家畜家禽能量代谢、营养代谢测量技术方案 3、生物医学研究能量代谢测量技术方案 4、生物安全、媒介生物能量代谢测量技术方案 5、昆虫等能量代谢测量技术方案 6、病虫鼠害能量代谢测量技术方案 7、动物生理生态能量代谢测量技术方案 8、动物呼吸与能量代谢测量技术、红外热成像分析技术、体温心率监测技术、行为观测分析技术等综合技术方案。 生物的能量代谢和呼吸方式多种多样,比如青蛙和蝾螈不止可以在地表用肺呼吸,还可以在水体中利用皮肤来呼吸,它们的皮表下有很多的血管,让氧气进入血管;而半水生蜥蜴在水下自然呼吸时,其疏水性皮肤可以在其身体表面维持一层薄薄的空气层,通过从肺部呼出的空气进入这个气泡进行再呼吸,产生一个局部扩张的再呼吸气泡,然后重新吸入这些空气。此外非水生蜥蜴在水下时不会形成覆盖皮肤的空气层,这些物种呼出的空气以小气泡的形式流失到水面,因此无法进行水下“再呼吸”。 针对半水生动物奇特的呼吸策略,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国际先进的呼吸和能量代谢相关研究仪器技术与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出易科泰半水生生物呼吸与能量代谢监测技术方案: 1.完全暴露于大气环境的通用动物呼吸与能量代谢测量模块:包括O2、CO2、CH4、水汽等不同监测单元,根据动物体型定制化的专业呼吸室,以及便携式和多通道的集成单元等; 2.暴露于水体但利用体表气泡“再呼吸”的水体气体分压呼吸与能量代谢监测模块:包括O2、PH和温度等多种监测模式; 3.完全暴露于水体的溶解氧呼吸代谢测量模块:包括O2、PH值、温度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工作原理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电泳是分离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如核酸、嘌呤、嘧啶、一些有机化合物甚至无机离子的主要技术。目前的大部分电泳是将样品分离到固定介质中的流动相中。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主要介质之一。它是一种多孔凝胶,其孔径接近蛋白质分子的大小,提高了蛋白质的分辨率。此外,聚丙烯酰胺凝胶化学稳定性好,重复性强,对pH和温度变化稳定,颜色观察容易。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在蛋白质分子量测定、特异性蛋白质检测、菌种鉴定等方面具有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等特点,因此广为使用。 SDS-PAGE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和交联剂N,N'-亚-CH3双丙烯酰胺在催化剂过硫酸铵(AP)和N,N,N',N'-四-CH3乙二胺(TEMED)的作用下组成。它是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PAGE可以根据蛋白质分子的电荷和分子量不同而引起的迁移率不同,将蛋白质分成若干条带。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可以在还原剂DTT存在下破坏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与蛋白质分子按一定比例结合形成短棒状复合物。相同的密度,与蛋白质的分子量呈正相关,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所形成的复合物的长度是不同的。SDS使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的数量远远超过其原始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的天然电荷差异。因此,各种蛋白质-SDS复合物在电泳过程中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取决于相对分子质量。 聚丙烯酰胺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通常由上层的浓缩胶和下层的分离胶组成。上下凝胶的区别在于丙烯酰胺的浓度和 Tris-HCl 的 pH 值。在电泳过程中,向凝胶施加电场,带负电的蛋白质从负极迁移到正极。最常见的电泳缓冲液由 Tris 和甘氨酸组成。浓缩胶中的 pH 值为 6.8,只有少数甘氨酸分子解离。因此,经 SDS 处理的蛋白质分子在上层甘氨酸分子和下层 Cl- 离子之间移动。这个过程将凝胶中的蛋白质样品压缩成比最初加载的体积小得多的条带。随着电泳的进行,蛋白质移动到分离凝胶(pH 8.8),甘氨酸分子在此解离,随着运动
-
小鼠胎儿表皮角质形成层细胞的培养方法与注意事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细胞简介 细胞名称:小鼠胎儿表皮角质形成层细胞 规格:1×10⁶Cells/T25培养瓶 细胞信息:原代细胞 培养条件:原代细胞取组织现分 产品特点:多种细胞现货供应,代次低,状态好,现货。 储存:接收到冻存细胞时请立即从干冰转入液氮中保存。 运输:冻存的细胞干冰运输,复苏的细胞冰袋运输。 用途:研究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小鼠胎儿表皮角质形成层细胞培养方法 1)复苏细胞:将含有1mL细胞悬液的冻存管在37℃水浴中迅速摇晃解冻,加入4mL培养基混合均匀。在1000RPM条件下离心4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1-2mL培养基后吹匀。然后将所有细胞悬液加入培养瓶中培养过夜(或将细胞悬液加入10cm皿中,加入约8ml培养基,培养过夜)。第二天换液并检查细胞密度。 2)细胞传代:如果细胞密度达80%-90%,即可进行传代培养。 3)细胞冻存:待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时,可进行细胞冻存。贴壁细胞冻存时,弃去培养基后加入少量*,细胞变圆脱落后,加入约1ml含血清的培养基后加入冻存管中,再添加10%DMSO后进行冻存。 对于贴壁细胞,传代可参考以下方法: 1、弃去培养上清,用不含钙、镁离子的PBS润洗细胞1-2次。 2、加2ml消化液(0.25%Trypsin-0.53mMEDTA)于培养瓶中,置于37℃培养箱中消化1-2分钟,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消化情况,若细胞大部分变圆并脱落,迅速拿回操作台,轻敲几下培养瓶后加少量培养基终止消化。 3、按6-8ml/瓶补加培养基,轻轻打匀后吸出,在1000RPM条件下离心4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1-2mL培养液后吹匀。 4、将细胞悬液按1:2到1:5的比例分到新的含8ml培养基的新皿中或者瓶中。 对于悬浮细胞,可参考以下方法: 一般传代可直接将细胞原液分置其它培养瓶内,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如要高浓度可先离心10
-
浅析条件性恐惧实验的建立、场景恐惧实验表达测试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01 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的建立 小鼠购入后适应性饲养6d,实验当天提前1h放入实验间。不同品系小鼠放入电击箱内(A环境) 自由探索 2min(适应期)后,给与30s声音刺激 (85dB,5000Hz),后2 s伴随给与不可逃避的足底 电击(0.6mA,持续2s),声音-电击共配对5次,每 次间隔2min。计算机软件记录各个阶段(包括适应期、5轮声音刺激期和5轮间歇期)的僵住时间,僵住 时间百分率(%)=僵住时间(s)/总时间(s)×100%。 僵住行为是啮齿类动物表达恐惧的方式,表现为除 呼吸运动外全身其余的肌肉运动均消失。 02 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表达的检测 场景恐惧表达检测:条件性恐惧训练24h后, 将小鼠再次置于接受过电击的装置(环境A:足底电 栅栏+白光)中,不给与任何刺激,进行环境重现,使用VisuTrack软件(上海欣软)记录5min内的僵住时间(Freezing时间),计算僵住时间百分率,评价小鼠场景条件恐惧表达的特点。 声音线索恐惧表达检测:场景恐惧检测2h后, 将小鼠置于新环境(环境B:三角形半透明黑色套 盒+白色底板+无白光)中,2min适应期后进行30s声音刺激,声音刺激结束30s后将动物取出,记录各个阶段(包括适应期、声音刺激期和间歇期)的僵住时间,计算僵住时间百分率,用于评价3种品系小鼠线索条件恐惧表达的特点。 条件性恐惧实验系统,型号:XR-XC404,上海欣软 03 条件性恐惧的自然消退 以C57小鼠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条件性恐惧训练后第2,7,14,21和28天对其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进行检测,以评价该品系小鼠条件性恐惧的自然消退特点。其中,场景恐惧检测5min内僵住 时间(环境A,无声音信号,不电击),声音线索恐惧检测 30s声音刺激期内僵住时间(环境B,不电击, 2min适应+30s声音信号+30s间歇),计算僵住时间百分率。 如需详细了解VisuTrack条件性恐惧实验系统的性能和规格参数,可在线咨询: 欲详细了解VisuTrack动物行为分析软件性能,微信扫码联系周老师远程演示 04 声音线索
-
小鼠震惊反射实验的测试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震惊反射(startle reflex, SR)是动物对威胁性刺激的保护机制。在突发的强刺激(如声、光等)下,动物产生全身肌肉屈曲伸直的反射,即震惊反射,在行为上表现为惊跳。听震惊反射(acoustic startlereflex, ASR)特指由强烈的声音刺激产生的震惊反射。震惊反射虽然能够使动物快速对威肋、性刺激做出反应,但是会干扰正常的行为活动和认知加工。中枢神经系统天然具有过滤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来保证思维的连贯性,这个机制称为感觉运动门控的“加工保护”理论认为,感觉运动门控的意义在于大脑利用此机制对感觉信息进行过滤,减少后出现的震惊刺激对前脉冲刺激的干扰,保护对前脉冲刺激信号的早期知觉编码。具体来讲,当多个刺激信号分先后出现时,中枢神经系统优先处理先出现的刺激信号,即使后出现的信号强度较大也会得到抑制,这就是所谓的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 PPI)现象。 前脉冲抑制效率((PPI,)是目前评估感觉运动门控功能是否完善的重要行为学参数。在强声音刺激之前的一定时间(几十至几百毫秒)内,先出现一个弱的阂下声音刺激(即前脉冲),会降低动物对强声音刺激的听震惊反射幅度((startle amplitude, SA),对震惊反射幅度的抑制率即为PPI。对于啮齿类动物,震惊反射幅度和PPI数值可以通过震惊反射系统(startle response system)获得。当感觉运动门控功能正常时,动物具有明显的PPI现象;当该功能缺损时,PPI的数值会显著下降,称为PPI缺失。 在很多精神疾病中都发现有感觉运动门控失调和前脉冲抑制缺失的现象,如精神分裂症、躁狂型抑郁症、强迫症、成年自闭症以及其他与皮质-纹状体五脑环路紊乱相关的精神疾病等。由于前脉冲抑制在哺乳动物中是保守的神经生物学过程。因此可以采用啮齿类动物模型研究感觉运动门控和前脉冲抑制失调的机制,这对研究和**此类精神疾病有重要意义。本文中我们以C57BL/6小鼠品系为例,建立了用震惊反射系统(即惊恐箱,startle box)测定小鼠震惊反射和前脉冲抑制的实验方法,并构建了
-
聚合物包衣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3
Effects of Polymer Coating on Rice Seed Germination 聚合物包衣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摘要:种子公司努力为种子增加价值并保护它们免受假冒。另一方面,买家寻找高质量和有保证的种子。因此,包衣技术为提高种子质量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它还支持识别和可追溯性。蔬菜作物种子常用的三种包衣技术;薄膜包衣、结壳和造粒。 种子包衣过程涉及将材料粘附到种子表面的所有方面,而不会显着增加种子的大小或重量。将聚合物应用于种子作为额外的外壳,以提供所需的种子特性,即快速或延迟吸水和增强发芽,这将有利于在给定条件下更好地出苗和建立。因此,进行了一项研究,以确定聚合物涂层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用5 ml 60%、70%和80%的聚合物涂覆时,水稻种子表面的聚合物涂层覆盖率 >99%,合适的包衣配方可在种子表面提供均匀的包衣(图 1)。当涂层覆盖率高 (>99%) 时,聚合物粘附良好,并为种子提供有吸引力的外观。 图1.水稻种子表面聚合物涂层的视觉效果 未包衣和包衣种子的最终发芽率都很高(>85%)(图 2)。它表明聚合物包衣不会对种子造成任何植物毒性作用。 图2.施用不同浓度和用量的聚合物后水稻种子萌发 涂有60%和70%聚合物的种子与对照(表2)具有相似的发芽率(MGT≈4.0,T50≈1.5 和 GI≈22.2)。然而与对照相比,用较高聚合物浓度(80、90和100%)包衣的种子具有较低的发芽率(MGT>4.0,T50>1.5 和 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