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里兰卡研究发现大象也能相互安慰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无论身处非洲还是亚洲,大象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感性动物。它们会帮助陷入泥坑的大象宝宝、用鼻子把受伤或垂死的其他大象拉到安全地带,甚至可以用鼻子给对方温柔触摸,以此安慰其他身处痛苦的个体。 但是要见证大象具备类似安慰行为却是另一回事,而如今恰恰有人证明了大象具备这样的能力。现在,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表明:亚洲大象在看到其他同类有麻烦时,它们自己也会感到很沮丧,这时它们会伸出援手安慰对方——就像人类看到他人深受折磨施以安慰一样。这样一来,大象就加入了一份包括类人猿、狗和一些鸟类的动物名单——科学家已经证明这些动物能够安抚同类。 斯里兰卡宇田瓦勒韦大象研究项目的行为生态学家Shermin de Silva称,该项目是对亚洲象对痛苦反应的次深入调查,该研究本身是难以评估的,因为对于自发产生这些行为的时机研究人员只能耐心等待。 研究人员指出,为了一项实验而故意给动物创造有压力的环境是不符合伦理的。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研究人员必须依靠确凿证据,而不是坊间对野生和圈养亚洲象的观察来支持大象安抚对方的原因所在。 泰国Mahidol大学行为生态学家Joshua Plotnik和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Frans de Waal,通过比较亚洲象在承受压力感到有些沮丧时的行为来研究这一问题。在近一年的时间里,Plotnik每月用1到2周的时间,每天花费30到180分钟观察和记录26只圈养亚洲象的行为。动物的年龄跨度为3~60岁,它们栖息在泰国北部一个30英亩的自然公园中。 一些人认为这项研究可能会有效帮助保护工作的展开。40年来每天观察大象“安慰行为”的肯尼亚安博塞利大象研究项目主任、动物行为学家Cynthia Moss认为,任何一项支持大象是感性动物,承认其具备同情能力的研究都是好项目。(杨济华) 原创作者:德尔塔
-
Genome Res:同济大学研究揭示胚胎早期核小体重排规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勇课题组与刘小乐课题组,在上首次揭示了脊椎动物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核小体重排规律,并对核小体定位的表观遗传预编程作用进行了探讨。相关成果已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新一期的《基因组研究》杂志。这项研究工作由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的科学家合作完成,张勇教授为论文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同济大学长江 讲座教授刘小乐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作为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核小体定位对基因转录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核小体在启动子区域的经典模式是核小体定位的重要特征,然而上对此模式在发 育过程中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仍不清楚。在此项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斑马鱼胚胎从母型到合子型转换过程中的核小体结构变化,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这项 研究表明核小体定位在启动子区域经典模式的建立依赖于基因组转录激活,而且该模式的建立与组蛋白修饰H3K4me3的建立紧密相关,而与转录延伸及Pol II的稳定结合相关性较低;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合子型基因组激活前的核小体定位会影响后续基因的转录激活。此项研究在上首次揭示了脊椎动物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核小体重排规律,并对核小体定位的表观遗传预编程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对于理解胚胎发育中表观遗传信息的建立及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该封面是由我校生物信息专业本科生陈一情设计和绘制。封面设计将中国传统的节日喜庆符号与研究工作的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其中DNA缠绕在灯笼上象征着核小体,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也以艺术的形式呈现。这项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美国NIH项目等的支持。 原创作者:德尔塔
-
德尔塔化学试剂专业销售,告诉你:被猫咬伤手关节处最危险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世界著名医疗机构美国梅奥诊所(Mayo)的*新研究发现,三分被猫咬伤患者需要住院**,其中手腕等手关节处的咬伤*为危险。 该诊所的手部整形医生卡尔森等人在新一期美国《手外科杂志》上报告说,在2009年到2011年间梅奥诊所收治的193名被猫咬伤患者中,有57人需要三天左右的住院**,有8人需要对伤口进行多次处理,还有患者需要进行手部外科重建手术。此外,患者从被咬伤到出现感染症状的时间在27小时左右。卡尔森解释说,被猫咬伤手部关节导致的健康风险,因为猫的牙齿锋利,使咬伤伤口很深,有可能将其口腔中的细菌“播种”到人手部关节和腱鞘上。而免疫系统对在关节和腱鞘处繁殖的细菌的抵御能力非常有限,猫携带的一些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还非常高。(来源:新华社) 原创作者:德尔塔
-
德尔塔读报告诉你,英国研究发现海带是减肥利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科学研究发现,海带中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阻止身体吸收脂肪,对减肥瘦身大有利好。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海带中含有的藻脘酸盐能有效抑制人体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当一种藻脘酸盐含量攀升4倍之后,人体对抗脂肪吸收的能力将提升75%。有关研究成果已经在学术期刊《食品化学》上发表。虽然海带算不上美食,但是的确值得瘦身人士加以关注。科学家选用面包做实验,发现略微增加藻脘酸盐的含量就能显著降低脂肪的摄入量。科研人员如今准备进行临床试验。纽卡斯尔大学教授、项目带头人杰夫·皮尔森教授说:“我们已经把用面包进行了藻脘酸盐的测试,结果极度令人鼓舞。现在,下一步就是进行临床试验,确认平常吃饭食用海带会有多大影响。”也有人说,虽然海带的研究成果喜人,但防止发胖的办法还是少吃。 原创作者:德尔塔
-
健康所发现纳米材料可调节多巴胺神经元分化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近日,学术期刊《Nanomedicine》在线发表了健康科学研究所乐卫东研究组题为“Graphene oxide promot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to dopamine neuron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在胚胎干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死亡是帕金森病的*显著特征,通过干细胞诱导多巴胺神经元分化并进行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潜在的帕金森病**方法。然而,对于胚胎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过程的机制至今还不清楚,且其分化效率仍然偏低。因此,获得高效分化的多巴胺神经元对于帕金森病的细胞移植**具有重要作用。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在结构上属于薄片状结构,具有较高的生物学相容性且能够利用其表面特征与生物分子发生非共价相互作用,这些特点使其在干细胞分化和组织再生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博士研究生杨德华等在乐卫东老师的指导下,与西安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杨志研究员合作,通过制备和筛选多种具有潜在功能的新型纳米材料,首次发现氧化石墨烯对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多巴胺神经元分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对分化中的多巴胺神经元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这些结果对于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分化效率用于干细胞移植**帕金森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拓宽了当前对于纳米材料在干细胞尤其是神经干细胞和多巴胺神经元领域的调控知识。该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安市浦江人才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的经费支持。 原创作者:德尔塔
-
好消息,我国自主研制H7N9疫苗5月也许可上市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全国政协委员、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7日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关闭活禽市场,实施定点屠宰,是源头防控H7N9*为有效的措施;中国自主研制的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或5月可上市。 “从目前情况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特点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病例依然以散发为主,人与人之间还没有明显传播的情况。”李兰娟说,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只局限在家族内部,而且概率很低。 研究发现,H7N9病毒源于家禽。“活禽市场是H7N9禽流感的源头。”李兰娟指出,关闭活禽市场,实施定点屠宰,是源头防控*为有效的措施。 “只要能控制禽,就能控制大规模的传播。”李兰娟说,活禽市场的关闭,对减少感染至关重要。 李兰娟介绍说,中国自主研制的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目前已研发成功,通过技术检定,并通过企业生产了疫苗株。 “目前正提交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等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后即可进入一期、二期临床试验阶段。”李兰娟说,快的话,应该一两个月以后就能上市、使用。 2013年10月,由李兰娟牵头的浙大医学院附属医院联合多家单位,成功研发出了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首次打破中国流感疫苗株由外国提供的历史。 她说,公众没有必要盲目注射疫苗,只是接触禽类较多的高危、易感人群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 2003年,SARS疫情肆虐中国。十年后,H7N9再袭击国人。这两者谁更严重?防治方法有何区别? 李兰娟说,SARS流行时,人是传染源,应该及早被控制起来。“因为早期没发现,所以扩散了。” “H7N9发现得早,传染源是禽类,比较容易控制。”她说,但中国那么多禽,未来还需要加强监测。 H7N9、H10N8、H5N1等禽流感感染人事件都与活禽市场交易关系密切。 李兰娟说,发达国家已罕有小规模农户养鸡进入市场流通。“中国养禽业也应该以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方式为主,升级产业,科学防控人感染
-
胆结石患者的福音,再也不担心没有胆了---- 一针穿刺保胆囊取石手术成功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不敢拿别人做试验,就只能自己上阵了。”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资深内镜专家阮景德教授运用独创的“一针穿刺保胆囊取石”手术方法,在自己身上试做手术并成功取出了困扰他多年的胆囊结石。 胆囊“一刀切”可引发系列问题 新方法可大大减轻患者痛苦 胆囊结石作为一种多发常见病,其传统**方法是在腹腔镜下打三个孔来取石,但该方法不仅操作过程繁琐、耗时久,还需将胆囊完整切除。据介绍,由于胆囊内储存了大量的胆汁,如将其切除,胆汁将源源不断地流入腹腔,易出现腹膜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及长期并发症等风险。 “针对胆囊结石的保胆**是令所有普外科医师都感到头疼棘手的难题。” 阮景德告诉记者。4年前,由他领衔的老年外科团队开始潜心研究胆囊结石手术新方法,经查阅文献资料和反复论证,*终设计出一种被称作“一针穿刺保胆取石”的新方案。 阮景德介绍,“穿刺保胆取石”技术是将微创经皮肾镜下碎石取石的成熟技术运用于胆囊结石**。由于该术式直接进入胆囊,利用内镜技术进行**,不进入大腹腔,因此不会造成腹腔损伤和污染,有效避免了并发症。且手术中仅用一个穿刺点,只需局部麻醉即可完成手术,使创伤极小化,具有耗时短、创伤小、费用低、易重复等优点。 20分钟“穿刺取石” 湘雅专家“以身试术”获成功 新方法还未来得及付诸实践,阮景德自身的胆囊结石已开始持续发作,病痛让他萌生了在自己身上试验“穿刺取石”的想法,并决定让本科室泌尿组负责人张晓波副教授为自己主刀。 2月24日晚,张晓波在B超引导下,精准确定了阮景德胆囊结石的位点,凭借在经皮肾镜下碎石取石手术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自身过硬的技术水平,通过“一针穿刺法”很好地避开了肝脏内的大型血管和胆管,仅仅花费20分钟,便将阮景德体内的结石顺利取出,并且成功保住了胆囊。 手术麻醉清醒后,阮景德句话便是询问新方法是否可行,当得到张晓波肯定的答复后,他高兴的说道:“以后可以帮更多人减轻痛楚了。”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胆囊结石的复发
-
美国FDA首次批准**偏头痛仪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3月11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偏头痛的仪器Cefaly, STX-Med可进入市场销售,这也是首个通过电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偏头痛的仪器获得FDA的批准。美国FDA设备评估办公室主任Christy Foreman在一份声明中称,“Cefaly仪器提供了**偏头痛预防的另一方法。这可能有助于患者不能忍受目前的**偏头痛的药物**手段。”这种设备类似于塑料头巾,可戴在额头和耳朵上,其使用自粘的电极,刺激额头上的三叉神经。“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会有刺痛或电极按摩的感觉,通常18岁及以上的患者可使用Cefaly 仪器,每天只能使用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 FDA称。有关Cefaly 的使用数据FDA也进行审查过。在该仪器通过FDA认证之前,Cefaly仪器做了大量的测试。他们在比利时对67位偏头痛患者进行测试,这些患者每个月都会经历2次偏头痛,并且在测试该仪器3个月之前,他们没有使用任何用于**偏头痛的药物。研究发现,患者使用该仪器之后,在短时间内能明显减少偏头痛发生的次数,而对照组的那些没有使用该款仪器的偏头痛患者,则仍旧经受偏头痛之苦。使用该款**偏头痛的仪器之后,有53%的患者认为很满意,并且会打算购买这款仪器,但是其他的患者认为,用该款仪器**偏头痛会导致失眠以及头痛等不良症状。目前,该款仪器允许在加拿大、中东、南美以及欧洲销售。 原创作者:德尔塔
-
放线菌素D的研发以及注射时要点是什么,放线菌素的说明书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德尔塔为您带来的放线菌素D,它是鲜红色结晶性粉末,有吸湿性,光照下渐失去活性。比旋光度[α]18D-315°(0.02%,甲醇)。不溶于石油醚,微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及乙酸乙酯,易溶于苯、氯仿和丙酮。LD50(大鼠,经口)7200 μg/kg。放线菌素D,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G1期前半段*敏感,即相当tRNA合成时。本品与DNA结合,抑制以DNA为模板的RNA多聚酶,从而抑制RNA的合成。结合方式可能是通过其发色团嵌入DNA的碱基对之间,而其肽链则位于DNA双螺旋的小沟内,妨碍RNA多聚酶沿DNA分子前进。本品对RNA合成的抑制作用主要是RNA链的延伸而不是影响它的起始,本品选择性地与DNA中的鸟嘌呤结合,与缺乏鸟嘌呤碱基的DNA不发生结合作用。本品不能阻止DNA的复制,因DNA多聚酶能在其正前方引起DNA局部变性(如双螺旋的解开),可使本品较快地解离开。它在科学研究上,一般用于适应症: 对霍奇金病(HD)及神经母细胞瘤疗效突出,尤其是控制发热; 对无转移的绒癌初治时单用本药,治愈率达90%~100%,与单用MTX的效果相似; 对睾丸癌亦有效,一般均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 与放疗联合**儿童肾母细胞瘤(Wilms瘤)可提高生存率,对尤文肉瘤和横纹肌肉瘤亦有效。 原创作者:德尔塔
-
盐酸万古霉素的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万古霉素的说明书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盐酸万古霉素是一种常用的药,我们在生活中难免有点病毒感染的时候都会用到它。 盐酸万古霉素主要用于**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及不能使用其他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或使用后**无效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和棒状杆菌、类白喉杆菌属等感染患者,如心内膜炎、骨髓炎、败血症或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防治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的葡萄球菌属所致的动、静脉血分流感染。本品口服用于**由于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所致难辨梭状杆菌引起的伪膜性结肠炎或葡萄球菌性肠炎。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点滴引起的副作用与药物浓度及输液速度有关,成人建议用量5mg/kg,给药速度不高于10mg/min,对某些需要限制液体的病人,可采用不超过10mg/kg的浓度,但采用高浓度可能增加相应不良反应,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浓度均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肾功能正常的病人: 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为2g,可分为每6小时0.5g或每12小时1g,临用前先用10ml注射用水溶解0.5g,再用100ml或100ml以上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每次静脉滴注时间至少60分钟以上或应以不高于10mg/min的速度给药。特殊情况请遵医嘱。儿童:每次总量10mg/kg,每6小时滴注一次,每次给药时间至少为60分钟以上。婴儿与新生儿:每日剂量可能较低。新生儿及婴儿,初用剂量建议为每公斤体重15mg,以后为每公斤体重10mg;出生一周的初生儿,每12小时给药一次,而出生一周后至一月者,则每8小时一次,每次给药时间至少60分钟以上。此类病人,应密切监测其万古霉素的血清浓度。肾功能不全及老年病人:肾功能不全病人,剂量必须调整。如果肌酐清除率可测出或可准确估计,对大多数肾功能受损的病人,所用剂量可用下表计算出来。万古霉素每日剂量以mg为单位,约为肾小球过滤率(ml/min)的15倍即使对肾功能有轻度至中度不全的病人,其初次剂量亦
-
《科学》杂志:结构生物学科研预算即将缩减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美国正逐步放缓投入总额高达10亿美元的蛋白质结构解析工作的步伐,这对整个蛋白质结构研究领域意味着什么呢? 三年前,ANDRZEJ JOACHIMIAK决定将超级细菌作为他的主攻目标,开始啃这块硬骨头。因为这种超级耐药细菌对全球的危害越来越大,仅仅在美国每年就有200万病例,而且每年的死亡人数竟高达2.3万人。在这些超级细菌中,**恐怖的就是表达NDM-1蛋白的*新变异株,该细菌几乎对目前所有的β-内酰胺类(β-lactams)抗生素耐药,包括青霉素在内。 蛋白质结构项目(Protein Structure Initiative, PSI)是一个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的项目,正是因为这个项目在前期打下的基础,Joachimiak才能够对NDM-1蛋白的结构开展解析工作,才有可能找到NDM-1蛋白的破绽,寻求消灭这种超级细菌的方法。Joachimiak是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in Illinois)的一名结构生物学家,他和他的同事们用机械手合成了98个NDM-1蛋白编码基因,这些基因彼此之间都有一点微小的差异。Joachimiak等人*终成功表达(原核表达)了其中的59个基因,从中一共得到了53个纯化的NDM-1蛋白,*终有21个蛋白形成了蛋白质结晶。这些蛋白质在结晶过程中都结合了很多药物抑制剂,或者正在开发中的抗生素等分子。*后Joachimiak等人将*漂亮的结晶样品放进“光子源(Advanced Photon Source)”里分析。光子源是一个有体育场大小的同步加速器(synchrotron)设备,它能够发射极强的X线束(事实上是本半球亮度的储存环产生的X射线束流),激发蛋白质结晶,获得原子级三维立体结构信息。 Joachimiak等人一共得到了11幅这样的结构图谱,其它几个蛋白质的结构也正在解析当中。根据目前得到的信息显示,NDM-1蛋白有一个扩展的、富有弹性的活性位点,所以该蛋白的适应性很强,能够破坏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前全世界的制药公司都在无偿地使用Joachimiak等人获得的这些结构学结果,设计新的抗生素产品,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就能够得到一种全新
-
阿司匹林促进克服顺铂耐药性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新研究显示:将阿司匹林固新研究显示:将阿司匹林键合到顺铂上,可能在癌症**中克服顺铂耐药细胞的耐药性。该研究成果发表于《Chemical Communications》,并被《Chemistry World》新闻报道。 顺铂以及其他铂类化疗药物,常被用来**多种癌症,包括睾丸癌、卵巢癌、肺癌和膀胱癌,顺铂也因此被称为“癌症中的青霉素”。然而,获得性耐药性限制了顺铂在临床上的使用。关于顺铂的耐药机制已有系统的研究,但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方法来克服或逆转耐药性。 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扬中及其团队已经合成并试验出一种抗癌分子,有望解决顺铂的耐药性问题。Asplatin是顺铂和阿司匹林的融合物,来自于四价铂Oxoplatin和乙酰水杨酸酐的亲核取代反应。这个反应简单而且原材料相对便宜。 该团队将这一化合物用于人类乳房癌、肺癌、宫颈癌细胞和顺铂耐药细胞,并在实验鼠上进行了试验。对于各种肿瘤细胞,Asplatin均显示出显著的细胞毒性作用,其有效性可高达顺铂的10倍。此外,Asplatin几乎完全克服了顺铂耐药细胞的抗性。经细胞摄取,Asplatin可被抗坏血酸(维生素C)还原,同时该前药被活化,在细胞内释放顺铂和阿司匹林。抗坏血酸在细胞内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 通常认为顺铂耐药性的发生来自于细胞对药物产生的各种适应性,包括药物的摄入量降低、药物失活、DNA损伤的耐受性以及DNA损伤修复的增加等。阿司匹林与顺铂的键合改变了细胞对铂和阿司匹林的摄入途径。实验结果显示,Asplatin的细胞摄入和积累远高于顺铂,而且Asplatin比顺铂对DNA的铂化程度更高,这可能是Asplatin绕开细胞耐药性的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可能的因素是顺铂和阿司匹林的同时作用改变了细胞对顺铂诱导的DNA损伤的反应。目前,该团队正在进一步研究从Asplatin中释放出来的阿司匹林是如何调节细胞对铂药物的响应。 “这项研究显示,用具有生物活性轴向配体(这个例子中是阿司匹林)的四价铂前体药物可以增强顺铂的体内**效果,它还应该结合适当的药物运输系统开展研
-
大鼠ELISA试剂盒介绍,大鼠血栓调节蛋白(TM)ELISA试剂盒研究报道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德尔塔是一家专业的elisa试剂盒供应商,我们提供的产品实行全程购买保障服务,不仅对质量问题实行免费包退换,而且还进行售前,售后的技术服务,让你放心购买,安心使用。欢迎来电咨询021-60528782 或者 QQ:1170233632。同时请关注我们的网站:www.shxfbio.com。观察白花丹参醇提物对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防治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雄性,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三七总皂苷100mg/kg剂量组、白花丹参醇提物15g/kg剂量组、白花丹参醇提物30g/kg剂量组、白花丹参醇提物60g/kg剂量组。给药组与模型组大鼠于右下肢股动脉注射1.0mg月桂酸,假手术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观察大鼠肢体病变损伤程度,主要观察患肢皮肤颜色、肿胀、坏疽和木乃伊化程度,观察时间为两周。以坏疽程度分级标准和坏疽指数(GI)记录术后1d、4d、7d、14d的病变进展,评价药物的防治效果。常规H-E染色观察大鼠肢体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各组样本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内皮素、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比值(T/P)等血浆生化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结果: 1.月桂酸1.0mg单侧股动脉注射可致大鼠TAO模型,该方法成功率高,病变进展较慢,适合实验研究所需。 2.白花丹参醇提物各剂量组均对大鼠TAO模型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可使GI下降,延缓大鼠TAO模型的病变进程。 3.白花丹参醇提物各剂量组均可使FG含量降低、ET-1含量降低、TXB2含量降低,6Keto-PGF1α含量升高,调节T/P,其中白花丹参醇提物60g/kg剂量组效果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
大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ELISA试剂盒的检测范围,大鼠ELISA试剂盒的说明书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硬化,在(略)死亡率的疾病.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硬化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目前,AS缺乏根治性的方法,临床以降低血脂,调节脂代谢为主要手段,效果并(略)实验证明,氧化修饰在AS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动脉内膜处的LDL(low densi(略)oprotein, LDL)极易受到内膜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及代谢中间产物的影响,发生氧化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ox-LDL可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略)C)的增殖和泡沫细胞的形成.因此,抑制ox-LDL的生成或降低ox-LDL对机体的损伤是预防AS发生发展的关键.中药多糖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可调控细胞分裂(略)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因此,中药多糖研究已成为生物化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 德尔塔是一家专业的elisa试剂盒供应商,我们提供的产品实行全程购买保障服务,不仅对质量问题实行免费包退换,而且还进行售前,售后的技术服务,让你放心购买,安心使用。欢迎来电咨询021-60528782 或者 QQ:1170233632。同时请关注我们的网站:www.shxfbio.com。 原创作者:德尔塔
-
新一代国产基因测序仪亮相长春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4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吉林中科紫鑫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新一代基因测序仪在长春正式亮相,标志着双方合作研发的基因测序仪产品正式进入市场。研发人员称,这意味着中国将摆脱同类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上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实施以来,基因测序技术长期占据着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制高点,在科研和医疗领域应用广泛。此前,中国市场上类似设备均来源于进口,耗费巨资,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我国在仪器和试剂上的投入就超过了20亿元。本次推出的新一代基因测序仪,与国外第二代高通量测序系统相比,成功解决“读长较短”关键技术难题,达到并部分超越主流设备技术指标,其成本低于进口设备的1/3以上,应用成本低于进口设备的1/5以上,有望改变我国基因测序仪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该系统已获得7个发明和1个实用新型授权,还有多项正在申报。 项目研发负责人、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于军介绍,国产新一代基因测序仪可在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诊疗,生物恐怖因子、食源性致病因子、转基因成分鉴定,口岸卫生和有害生物防御性检疫,以及由于人类遗传多样性而产生的疾病进行早期预警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按照计划,该测序仪将于今年下半年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青岛海洋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等20家应用单位进行免费测试使用,并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进行应用产品的开发,实现测序技术应用的全面解决方案。 原创作者:德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