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最新产品 > 热门产品

CAS:102-06-7 二苯胍

发布时间:2022-02-17     作者:德尔塔   分享到:

【产品介绍】:

基本信息 cas:102-06-7 中文名称:二苯胍 中文别名:1,3-二苯胍;促进剂DPG; 英文名称:1,3-Diphenylguanidine 英文别名:1N,3N-diphenylguanidine;usafb-19;VANAX DPG;DFG;Guanidine, N,N‘-diphenyl-;denaxdpg;Vulkazit;N,N'-diphenyl-guanidine;Denax;1,3-diphenyl-guanidine;DPG;Dynamine;Diphenyl guanidine;noccelerd;N,N'-Diphenylguanidine; 分子式:C13H13N3 分子量:211.26200 精确质量:211.11100 PSA:47.91000 LOGP:3.3911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至奶油色粉末 密度:1,13 g/cm3 沸点:170°C 熔点:146-148 °C(lit.) 闪点:170°C 水溶解性:slightly soluble 稳定性:Stable. Combusti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Moisture sensitive. 储存条件:Keep container closed when not in use. Store in a tightly closed container. Store in a cool, dry, well-ventilated area away from incompatible substances. 蒸汽压:1.7E-05mmHg at 25°C 安全信息 RTECS号:MF0875000 安全说明:S26-S36/37/39-S61 危险类别码:R22; R36/37/38; R51/53; R62 WGK Germany:2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3077 9/PG 3 海关编码:29252000 危险类别:9 包装等级:III 危险品标志:Xn 生产方法及用途 生产方法1.我国二苯胍生产工艺均为二硫化碳和苯胺缩合制得二苯硫脲,再由二苯硫脲、氧化铅、氢氧化铵与硫酸铵在40-70℃的条件下制成二苯胍的硫酸盐,经提取、过滤,中和得半成品。再经干燥、筛选即得成品促进剂D。各生产工艺的不同点主要集中在二苯硫脲合成二苯胍这一步,早期国内采用氧化铅法,由于产品质量差、操作人员的粉尘污染(铅粉尘)、母液的三废处理、收率低等问题,此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基本已停止使用。此法用氧化铅作脱硫剂,用氨水作胺化剂,用硫酸铵作为二苯胍的萃取剂,在原料消耗、环境保护方面都存在问题。 改用氧化锌可改进原有的生产工艺。90年代中期,国内有氧化锌法和氧化铁法的报道,但因各种原因并未普及,已被淘汰。现在所有国内二苯胍的生产企业均采用氧气法生产,即二苯硫脲与氧气、氨水反应8h后得二苯胍。原料消耗定额:二苯硫脲1250kg/t、氧气240m3、醋酸铜(催化剂)0.86kg/t、氨水1000kg/t、水252kg/t。 2.首先把所需量的乙醇和水加入耐压反应釜,室温下通氨1h,使溶液中的氨达到饱和,然后边搅拌边加入二苯基硫脲,完毕,再通氨15min。将氧化锌调成稀糊状,慢慢滴加至反应釜中,滴加时间1h左右,最后将反应釜密封,通氨升压到所需值,在38~40℃反应3h,继续升温到一定温度再反应一定时间。反应完毕,释压、放料、过滤、醇洗。将滤液和洗液合并精馏,以回收部分乙醇。由于二苯胍仅微溶于水,随着精馏的进行,釜底析出粗二苯胍的量越来越多,待乙醇基本蒸出后停止。然后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在不断搅拌下滴加1∶1的盐酸,使二苯胍生成可溶性的二苯胍盐酸盐,待溶液pH值为2~3时,停止滴加盐酸,将其过滤除去副产物和杂质,滤液再用10%的NaOH中和,此时即有精制的白色二苯胍沉淀析出。再过滤、水洗、干燥即产品。 3.也可采用以N,N'-二苯硫脲、氨水和氧气为原料,以二价铜离子为催化剂的氧气法生产本品,合成反应式如下 首先,铜盐与氢氧化铵、氨及N,N'-二苯硫脲反应生成络合物二氨N,N'-二苯硫脲合铜(Ⅱ)氢氧化物和铵盐。然后N,N'-二苯硫脲经氧气氧化脱硫及上氨反应得到产品二苯胍和亚硫酸铵。亚硫酸铵继续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铵。 用途 通用于天然胶与合成胶的中速促进剂,不适用于乳胶。主要用于制造轮胎、胶板、胶鞋等橡胶工业制品。 毒性 毒性类型/接触途径 测试类型 测试物种 剂量/时间 毒性作用 急性毒性 (口服) LD50 - 致命剂量,杀死50% 啮齿动物 - 大鼠 323 mg/kg 1、除致死量外无其他报道 急性毒性 (腹腔) LD50 - 致命剂量,杀死50% 啮齿动物 - 大鼠 75 mg/kg 1、除致死量外无其他报道 急性毒性 (未报告) LD50 - 致命剂量,杀死50% 啮齿动物 - 大鼠 323 mg/kg 1、血液毒性-正常细胞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