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分析科学 > 技术中心
碳碳双键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是否一步变成羧基

碳碳双键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是否一步变成羧基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如果双键在碳链末端,就生成二氧化碳,否则就生成羧酸或酮。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中和工业上常用作氧化剂,遇乙醇即分解。在酸性介质中会缓慢分解成二氧化锰、钾盐和氧气。光对这种分解有催化作用,故在实验室里常存放在棕色瓶中。 如果是和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反应的话会使溴水的黄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橙黄色退去,反应中一摩尔双键能够和一摩尔氢气或溴加成。 氢氧化钾水溶液加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同煮沸、蒸发,余渣熔为浆状后用水浸渍,再通以氯气、二氧化碳及臭氧,或用电解锰酸盐的碱性溶液也可制得。 如果是共聚的话则链节的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可能是四个、六个等。这里大家最主要明确的两点是:炔烃和共轭二烯烃聚合链节中有双键;共聚会产生副产物。另外在有机合成中会经常以信息题的形式给出一个反应叫烯烃的臭氧化,就是双键断开各连一个氧。

色谱法的种类有哪些

色谱法的种类有哪些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按两相的物理状态可分为: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化合物。GC根据固定相不同又可分为气固色谱法(GSC)和气液色谱法(GLC),其中以GLC应用最广。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低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热稳定性差的物质。LC同样可分为液固色谱法(LSC)和液液色谱法(LLC)。此外还有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它以超临界流体(界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相)为流动相(常用CO2),因其扩散系数大,能很快达到平衡,故分析时间短,特别适用于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按原理分为吸附色谱法(AC)、分配色谱法(DC)、离子交换色谱法(IEC)、排阻色谱法(EC,又称分子筛、凝胶过滤(GFC)、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亲和色谱法,此外还有电泳。按操作形式可分为纸色谱法(PC)、薄层色谱法(TLC)、柱色谱法、色谱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分离机制的不同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正相与反相)、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及分子排阻色谱法。

液液色谱法介绍

液液色谱法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用将特定的液态物质涂于担体表面,或化学键合于担体表面而形成的固定相,分离原理是根据被分离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分离。分离过程是一个分配平衡过程。 涂布式固定相应具有良好的惰性;流动相必须预先用固定相饱和,以减少固定相从担体表面流失;温度的变化和不同批号流动相的区别常引起柱子的变化;另外在流动相中存在的固定相也使样品的分离和收集复杂化。由于涂布式固定相很难避免固定液流失,现在已很少采用。现在多采用的是化学键合固定相,如C18、C8、氨基柱、氰基柱和苯基柱。 液液色谱法按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不同可分为正相色谱法(NPC)和反相色谱法(RPC)。 正相色谱法:  采用极性固定相(如聚乙二醇、氨基与腈基键合相);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烷烃类如正已烷、环已烷),常加入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等以调节组分的保留时间。常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如酚类、胺类、羰基类及氨基酸类等)。 反相色谱法:  一般用非极性固定相(如C18、C8);流动相为水或缓冲液,常加入甲醇、乙腈、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以调节保留时间。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RPC液相色谱中应用广泛。

常见的结晶水合物有哪些

常见的结晶水合物有哪些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比较常见的结晶水合物及它们的俗名和它们的化学式: 五水硫酸铜 胆矾(或蓝矾) CuSO4·5H2O 二水硫酸钙 石膏 CaSO4·2H2O 七水硫酸铁 绿矾 FeSO4·7H2O 十二水硫酸铝钾 明矾 KAl(SO4)2·12H2O 十水硫酸钠 芒硝 Na2SO4·10H2O 晶体里所含的结晶水一般都不很稳定,加热时,容易失去。 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受热后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 在无色硫酸铜粉末中滴入少量水,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并有明显的放热现象。 有的结晶水合物在室温和干燥的空气里,能自动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这种现象叫做风化。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放在干燥的空气中,会逐渐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 有的晶体能自动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在表面逐渐形成溶液,这种现象叫做潮解。如,氯化钙和氢氧化钙固体在空气中都很容易潮解。但也有些物质的晶体里不含结晶水,如食盐、硝酸钾晶体等。

三氟乙酸的性质

三氟乙酸的性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分子式:CF3COOH。强刺激性无色液体。熔点:-15.2℃,沸点:72.4℃,密度1.5351克/厘米3(版1℃)。溶于水、乙醇权、乙醚。它是许多有机化合物的良好溶剂,如与二硫化碳合用,可溶解蛋白质。它也是有机反应的优良溶剂,可获得在一般溶剂中难以获得的结果,例如喹啉在一般溶剂中催化氢化时,吡啶环优先氢化,但在三氟乙酸中苯环优先氢化。三氟乙酸在苯胺存在下分解成氟仿和二氧化碳。 三氟乙酸可由3,3,3-三氟丙烯经高锰酸钾氧化制得;或由三氯乙腈与氟化氢反应,首先生成三氟乙腈,继而水解制得;也可用乙酸或乙酸酐进行电化学氟化制得。三氟乙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由它可以合成各种含氟化合物、杀虫剂和染料。三氟乙酸也是酯化反应和缩合反应的催化剂;还可作为羟基和氨基的保护剂,用于糖和多肽的合成。

RNA的提取中为何要加入氯仿和异丙醇

RNA的提取中为何要加入氯仿和异丙醇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氯仿的作用有多个方面,一是作为有机溶剂变性蛋白,使其沉淀并通过离心除去,同时也通过变性作1653用抑制RNase活性;二是RNA提取试剂中通常含有苯酚(Trizol主要成分就是苯酚,很多自己配试剂提的方法也用苯酚,抽提蛋白时也会用到苯酚),苯酚微溶于水,抽提烷之后水相里有痕量的酚,如果不除去会损伤核酸,需要通过氯仿把水相里参与的苯酚抽提掉;三是作为溶剂抽提样品中的一些脂溶性杂质(比如油脂、脂溶性色素等),起到一定除杂作用。 由于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与分子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因而对不同的染料有着不同的反应。所以,可以根据这一反应差异,来研究细胞中DNA与RNA的分布情况,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与DNA不同,RNA一般为单链长分子,不形成双螺旋结构,但是很多RNA也需要通过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一定的二级结构乃至三级结构来行使生物学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介绍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醇提取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最常用一种方法,常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有乙醇、乙醚、甲醇和乙酸乙酯等,其中乙醇是最常用的。 微波提取法: 微波提取技术又称微波萃取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耗能耗材少、无污染,尤其对特定的药材提取具有高选择性。 超临界萃取技术: 超临界萃取是一种较广泛使用的药物提取、分离手段,其最大的优点是无有机溶剂残留,保证了提取成分的100%纯天然。 酶解法: 酶解法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提取方法。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对不同提取材料,选择合适的酶对提取率影响较大。 膜分离提取法: 膜分离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提取技术,其中超滤法作为唯一能用于分子级别的分离方法广泛的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利用超滤技术分离纯化黄酮化合物最大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需加热、不破坏活性成分的结构,纯化和浓缩一步完成,超滤装置还可反复使用。

磷酸类缓冲溶液配制简单介绍

磷酸类缓冲溶液配制简单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磷酸-三乙胺缓冲液: 取磷酸约4ml与三乙胺约7ml,加50%甲醇稀释至1000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3.2,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 取磷酸二氢钠38.0g,与磷酸氢二钠5.04g,加水使成10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2.0)甲液:取磷酸16.6ml,加水至1000ml,摇匀。 乙液:取磷酸氢二钠71.63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取上述甲液72.5ml与乙液27.5ml混合,摇匀,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2.5): 取磷酸二氢钾100g,加水800ml,用盐酸调节pH至2.5,用水稀释至1000ml。 磷酸盐缓冲液(pH5.0): 取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一定量,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5.0,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5.8): 取磷酸二氢钾8.34g与磷酸氢二钾0.87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6.5): 取磷酸二氢钾0.68g,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5.2ml,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6.6): 取磷酸二氢钠1.74g、磷酸氢二钠2.7g与氯化钠1.7g,加水使溶解成4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含胰酶)(pH6.8): 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另取胰酶10g,加水适量使溶解,将两液混合后,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6.8): 取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0ml,加0.2mol/L氢氧化钠溶液118ml,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7.0): 取磷酸二氢钾0.68g,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29.1ml,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7.2): 取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ml与0.2mol/L氢氧化钠溶液35ml,加新沸过的冷水稀释至200ml,摇匀,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7.3): 取磷酸氢二钠1.9734g与磷酸二氢钾0.2245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调节pH值至7.3,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7.4): 取磷酸二氢钾1.36g, 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79ml,用水稀释至2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7.6): 取磷酸二氢钾27.22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取50ml,加0.2mol/L氢氧化钠溶液42.4ml,再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 磷酸盐缓

醋酸类缓冲溶液配制简单介绍

醋酸类缓冲溶液配制简单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醋酸盐缓冲液(pH3.5): 取醋酸铵25g,加水25ml溶解后,加7mol/L盐酸溶液38ml,用2mol/L盐酸溶液或5mol/L氨溶液准确调节pH值至3.5(电位法指示),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醋酸-锂盐缓冲液(pH3.0): 取冰醋酸50ml,加水800ml混合后,用氢氧化锂调节pH值至3.0,再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3.6): 取醋酸钠5.1g,加冰醋酸20ml,再加水稀释至250ml,即得。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3.7): 取无水醋酸钠20g,加水300ml溶解后,加溴酚蓝指示液1ml及冰醋酸60~80ml,至溶液从蓝色转变为纯绿色,再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3.8): 取2mol/L醋酸钠溶液13ml与2mol/L醋酸溶液87ml,加每1ml含铜1mg的硫酸铜溶液0.5ml,再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4.5): 取醋酸钠18g,加冰醋酸9.8ml,再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4.6): 取醋酸钠5.4g,加水50ml使溶解,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4.6,再加水稀释至100ml,即得。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0): 取醋酸钠54.6g,加1mol/L醋酸溶液20ml溶解后,加水稀释至500ml,即得。 醋酸-醋酸钾缓冲液(pH4.3): 取醋酸钾14g,加冰醋酸20.5ml,再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醋酸-醋酸铵缓冲液(pH4.5): 取醋酸铵7.7g,加水50ml溶解后,加冰醋酸6ml与适量的水使成100ml,即得。 醋酸-醋酸铵缓冲液(pH6.0): 取醋酸铵100g,加水300ml使溶解,加冰醋酸7ml,摇匀,即得。

氢氧化钠的几种工业制法介绍

氢氧化钠的几种工业制法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工业上生产烧碱的方法有苛化法、电解法和离子交换膜法三种。 苛化法: 将纯碱、石灰分别经化碱制成纯碱溶液、石灰制成石灰乳,于99~101℃进行苛化反应,苛化液经澄清、蒸发浓缩至40%以上,制得液体烧碱。将浓缩液进一步熬浓固化,制得固体烧碱成品。苛化泥用水洗涤,洗水用于化碱。 隔膜电解法: 将原盐化盐后加入纯碱、烧碱、氯化钡精制剂除去钙、镁、硫酸根离子等杂质,再于澄清槽中加入聚丙烯酸钠或苛化麸皮以加速沉淀,砂滤后加入盐酸中和,盐水经预热后送去电解,电解液经预热、蒸发、分盐、冷却,制得液体烧碱,进一步熬浓即得固体烧碱成品。盐泥洗水用于化盐。 离子交换膜法: 将原盐化盐后按传统的办法进行盐水精制,把一次精盐水经微孔烧结碳素管式过滤器进行过滤后,再经螫合离子交换树脂塔进行二次精制,使盐水中钙、镁含量降到0.002%以下,将二次精制盐水电解,于阳极室生成氯气,阳极室盐水中的Na+通过离子膜进入阴极室与阴极室的OH生成氢氧化钠,H+直接在阴极上放电生成氢气。 电解过程中向阳极室加入适量的高纯度盐酸以中和返迁的OH-,阴极室中应加入所需纯水。在阴极室生成的高纯烧碱浓度为30%~32%(质量),可以直接作为液碱产品,也可以进一步熬浓,制得固体烧碱成品。

硫酸锰和氢氧化钠反应

硫酸锰和氢氧化钠反应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硫酸锰是合成脂肪酸的作物需要的微量元素,因此硫酸锰可以做为肥料施进土壤,可以增产。硫酸锰加到动物饲料中,有催肥的效果。硫酸锰也是制备其它锰盐的原料和分析试剂。在电解锰、染料、造纸以及陶瓷等工业生产中也要用到硫酸锰。 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可加入盐酸检验是否变质。 NaOH是化学实验室其中一种必备的化学品,亦为常见的化工品之一。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密度2.130g/cm³。熔点318.4℃。沸点1390℃。工业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是白色不透明的晶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等。式量39.997。 硫酸锰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锰为白色沉淀,然后迅速被氧化成褐色的氢氧化氧锰,最后变成水合二氧化锰。

不饱和树脂与环氧树脂的区别

不饱和树脂与环氧树脂的区别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定义不一样: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内的一容类聚合物的总称,它是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或多元醇的缩聚产物。不饱和树脂是指由二元酸和二元醇经缩聚反应而生成的含有不饱和双键的高分子化合物。 特点不一样:环氧树脂的特点是较高的压缩与拉伸强度,长期暴置在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电弧性、耐紫外光老化性能及耐气候性较好。不饱和树脂的特点则是轻质高强、耐腐蚀性能良好、电性能优异、独特的热性能、加工工艺性能优异、材料的可设计性好。 用途不一样:环氧树脂主要用于涂料行业和电子行业。复合材料成型用环氧(主要应用于电子行业的印刷电路板)占四分之一。不饱和树脂主要用于建筑领域,玻璃钢管、罐、槽等防腐产品及工程,玻璃钢车辆、玻璃钢船艇、玻璃钢游乐设备,玻璃钢交通设备、劳保及保安用品等。

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区别介绍

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区别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吸附色谱: 又叫液固色谱法:流动相是液体,固定相是固体。 分离原理: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吸附剂是多孔性微粒物质表面有吸附中心。样品组分与流动相竞争吸附中心。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使组分在固定相中产生保留时间不同和实现分离。 分配色谱: 原理: 固定液机械的吸附在惰性载体上,样品分子依据他们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溶解度不同,分别进入两相分配而实现分离。 原理不同: 吸附色谱:吸附色谱的原理是吸附剂与被吸专附物分子的连续吸附和解吸附。 分配属色谱:分配色谱的原理是利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对待分离组分子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 影响因素不同: 吸附色谱:吸附色谱的影响因素有吸附剂、溶剂和被分离化合物的性质。 分配色谱:分配色谱的影响因素有固定相、流动相的性质。

羟丁酸钠和γ-羟基丁酸的区别

羟丁酸钠和γ-羟基丁酸的区别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化学式不同: 羟丁酸钠:C4H8NaO3+ γ-羟基丁酸:C4H8O3 分子量不同: 羟丁酸钠:127.09400g/mol γ-羟基丁酸:126.09 g/mol (钠盐);142.19 g/mol (钾盐) 制取不同: 羟丁酸钠:由γ-丁内酸开环而得。 将氢氧化钠在搅拌下溶于水中,于50-60℃滴加γ-丁内酯,加毕,继续保温搅拌2h,加活性炭脱色40min,过滤,滤液减压深缩至干,加乙醇搅拌成浆状,过滤,用少量乙醇洗涤,80℃以下干燥,得γ-羟基丁酸钠。 γ-羟基丁酸:一般γ-羟基丁酸由向γ-丁内酯(GBL)的乙醇或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碱液)的方法合成。但是由于原料γ-丁内酯被限制使用,现在开始更多地采用以四氢呋喃(THF)为原料进行合成。

黄腐酸和腐殖酸的区别

黄腐酸和腐殖酸的区别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黄腐酸是一种溶于水的灰黑色粉末状物质。它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植物生长,有促进植物生长尤其能适当控制作物叶面气孔的开放度,减少蒸腾,对抗旱有重要作用,能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增产和改善品质作用,主要应用对象为小麦、玉米、红薯、谷子、水稻、棉花、花生、油菜、烟草、蚕桑、瓜果、蔬菜等;可与一些非碱性农药混用,并常有协同增效作用。 黄腐酸固体为深棕色、味酸、无臭、易溶于水、乙醇、稀酸、稀碱和含水丙酮。 腐殖酸同义腐植酸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农、林、牧、石油、化工、建材、环保等各个领域。尤其是现在提倡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绿色食品、无污染环保等,更使"腐植酸"备受推崇。事实证明,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离不开腐植酸。 腐植酸,是动植物遗骸,主要是植物的遗骸,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地球化学的一系列过程造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类有机物质。它的总量大得惊人,数以万亿吨计。江河湖海,土壤煤矿,大部分地表上都有它的踪迹。由于它的广泛存在,所以对地球的影响也很大,涉及到碳的循环、矿物迁移积累、土壤肥力、生态平衡等方面。土壤所含的腐植酸总量最大,但在其中的含量平均不足百分之一,咸淡水中含有的总量也不小,但是浓度更低。最有希望加以开发利用的腐植酸资源,是一些低热值的煤炭,诸如泥炭、褐煤和风化煤。在它们之中,腐植酸含量达10-80%。我国煤炭蕴藏量是非常丰富的,根据资料,有泥炭50亿吨,褐煤1265亿吨,风化煤尚没有统计数据。从这个意义上说,腐植酸的生产和应用,也可以说是煤化工的一个方面。 腐植酸大分子的基本结构是芳环和脂环,环上连有羧基、羟基、羰基、醌基、甲氧基等官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