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清蛋白如何提取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蛋清中的主要蛋白质包括卵清蛋白、卵转铁球蛋白、类卵沾蛋白、卵沾蛋白、溶菌酶、球蛋白G2、球蛋白G3等。卵清蛋白等电点4.5,其本质是含磷糖蛋白。卵清蛋白是蛋清中的主要蛋白组分。 卵清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占蛋清蛋白总量的 54%-69%,卵清蛋白是典型的球蛋白,分子量为 44.5k Da,属含磷糖蛋白,有四个自由巯基、385 个氨基酸残基。这些氨基酸残基相互缠绕折叠形成具有高度二级结构的球型结构,大部分为α-螺旋和β-折叠。卵清蛋白中心有 1 个二硫键和 4 个巯基,当加热时暴露出来,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卵清蛋白胶体结构变得更稳定。 操作步骤: 1,取新鲜鸡蛋两只,得蛋清50ml,置于烧杯中放置在25℃-30℃的水中,不断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等体积得三氯乙酸-丙酮(1:2V/V),立即出现大量白色絮状沉淀,加完后最终PH约3.5,继续搅拌30min,然后在4℃冰箱中放置过夜。 2,次日用漏斗抽滤,得黄绿色清液。 3,边搅拌边加入4℃预冷的丙酮200ml沉淀蛋白,在4℃放置2h之后将上清液小心倒入瓶中回收,下部沉淀部分于4000rpm离心5min,收集沉淀。 4,将沉淀溶于10ml无离子水中,对无离子水(50倍)透析4h,换水两次,再对碳酸钠缓冲液透析过夜,4000rpm离心10min ,去除不溶物。
-
果胶的提取与储存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果胶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酸性多糖的物质。一般是以粉末状态存在、颜色为淡黄色、稍微有些酸酸的味道,水溶性较好、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及纺织等行业。 果胶提取: 1、选取如柑桔、柚子、柠檬、苹果、梨、山楂等水果的,果皮果芯以及榨汁后的果渣。 2、原料中含的果糖甙、芳香物质、色素、酸类和盐类等成分在提取果胶前需要漂洗干净,以免影响果胶品质及胶凝力。柑桔类果皮首先提取精油,然后经搅碎、再用95℃--98℃蒸汽加热10分钟。以破坏果胶、避免果胶水解降低胶凝力。这种处理可与回收残余精油同时进行。 3、果胶的抽提包括原果胶的水解与果胶的溶出两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时间和温度。温度高、则需时较短,温度低、则需要时间长。需要较高的温度或者多次抽取才能提净果胶。 提取时,将搅碎的原料倒入抽提锅内,加4倍水、加亚硫酸调节PH值至1.8~2.7,、通入蒸汽,边搅拌边加热到95℃,保持45~60分钟、即可抽取大部分果胶。 果胶液的浓缩与储存: 将过滤清的果胶液送入真空浓缩锅中,保持真空667毫米汞柱以上,沸点50℃左右,浓缩至总固体达到7%~9%为止。浓缩毕,即将果胶液加热至70℃,装入玻璃瓶中,加盖密封,置于70℃热水中加热30分钟杀菌,冷却、送入仓库,或将果胶液装入木桶中,加0.2%亚硫酸氢钠搅拌均匀,密封储存。
-
瑞氏染液染色过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瑞氏染色是目前最常用而又最简单的染色方法。瑞氏试剂中之酸性伊红和碱性美蓝混合经化学作用后,变成中性之 伊红化美蓝,久置后,经氧化而含有天青。此三种染料分别和细胞核及浆中的NH3+和COO-等结合,使细胞核及胞浆着色。由于系中性染料,又有缓冲液调节酸碱度,所以细胞受染后,蓝红等颜色都较适中,核染质、胞浆及其中之颗粒显色较为清楚。 瑞氏染色分两相进行,第一相是酸性染料伊红与细胞中的碱性物质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等结合;碱性染料天青B与细胞中的酸性物质如核染色质(chro-matin)、特异中性颗粒、血小板及富含核蛋白的胞质结合。第二相是天青B和伊红在适宜条件下形成紫色的天青B一伊红复合物(azure B-eosin complex),这种复合物是形成Romanowsky-Giemsa效应的基础。 Romanowsky-Giemsa效应包括: 1.白细胞核染色质染成紫色,疟原虫的染色质染成红色; 2.中性粒细胞的颗粒及血小板颗粒区染成紫色; 3.产生本效应必须有两种染料参与,一种是天青B、另一种是伊红。 天青B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结合,而伊红既与DNA分子中的阳离子部位结合,又与天青B结合,与天青B的结合力来源于电子供一受体的电子转移力,天青B的甲氨基(-NHCHs)与伊红分子中的叛基(-COOH)间形成氢键。因此,天青B是噻嗪类染料中能与伊红形成复合物的最佳选择,因为拥有四个甲基侧链的亚甲蓝不能以氢键与伊红结合。 甲醇除作为染料的溶剂,能将瑞氏染料解离成带正电荷的天青B和带负电荷伊红外,因其具有脱水力,还可将细胞固定为一定形态,并使蛋白沉淀为颗粒状、网状结构,增加细胞与染料的接触表面,增强染色效果。 细胞中的各种有机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染料等对环境的州值非常敏感。如环境偏酸,氢离子增多,降低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增强伊红着色,出现异常红染;相反,则可出现异常蓝染。最佳环境应维持在PH值6 4~6、8,必须使用缓冲溶液。
-
氯化铵制作生产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氯化铵主要用于干电池、蓄电池、铵盐、鞣革、电镀、精密铸造、医药、照相、电极、粘合剂、酵母菌的养料和面团改进剂等。 氯化铵简称“氯铵”,又称卤砂,是一种速效氮素化学肥料,含氮量为24%~25%,属生理酸性肥料。它适用于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尤其对棉麻类作物有增强纤维韧性和拉力并提高品质之功效。但是,由于氯化铵的性质决定并如果施用不对路,往往会给土壤和农作物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生产制作方法: 重结晶法:将粗品氯化铵加入溶解器,通人蒸汽溶解,经过滤,将滤液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制得工业氯化铵成品。离心分离的母液返回溶解器使用; 复分解法:首先将氯化铵母液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105℃后,加入硫酸铵和食盐,于117℃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和硫酸钠结晶,经过滤分离除去硫酸钠,将氯化铵饱和溶液送至冷却结晶器,冷却至32~35℃析出结晶,过滤,把结晶分别用4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铵溶液进行淋洗,控制Fe
-
ATP含量检测试剂盒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ATP检测试剂盒(ATP Assay Kit)可以用于检测普通溶液、细胞或组织内的ATP(adenosine 5'-triphosphate)水平。细胞和组织样品一步裂解即可完成样品制备,检测灵敏度高达1nmol/L,化学发光可以持续稳定达30分钟,并且获得的样品还可以同时进行Western检测。 ATP、作为最重要的能量分子在细胞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TP水平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功能,通常细胞在凋亡、坏死或处于一些毒性状态下,ATP水平会下降,而高葡萄糖刺激等对于一些细胞可以上调细胞内ATP水平。通常ATP水平的下降表明线粒体的功能受损或下降,在细胞凋亡时ATP水平的下降通常和线粒体的膜电位下降同时发生。 样品制备非常简单。本试剂盒提供了可以用于细胞和组织裂解的ATP检测裂解液,简单裂解后即可用于ATP检测。无需进行高氯酸或三氯乙酸(TCA)抽提,或样品裂解后的煮沸等繁琐操作。 本试剂盒根据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催化荧光素产生荧光时需要ATP提供能量研制而成。 当萤火虫荧光素酶和荧光素都过量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荧光的产生和ATP的浓度成正比。这样就可以高灵敏地检测溶液中的ATP浓度。本试剂盒在样品体积为100微升时可以检测浓度低达1nmol/L的ATP。而常规的细胞或组织裂解液中ATP的浓度仅为0.1-1μmol/L,一些常见细胞的细胞内ATP水平约为10nmol/mg蛋白。并且本试剂盒的检测浓度范围非常大,检测上限可以高达10μmol/L,并在5nmol/L-10μmol/L范围内可以形成良好的标准曲线。 本试剂盒进行了特殊的优化设计,使检测ATP时的化学发光非常稳定。对于ATP标准曲线的检测结果显示,在开始反应后10分钟内化学发光无明显下降,开始反应后30分钟内化学发光的下降不超过10%。 使用本试剂盒中的ATP检测裂解液裂解获得的细胞或组织样品,不仅可以用于ATP检测,还可用于检测蛋白浓度、进行SDS-PAGE或一些常规的较易溶解蛋白的Western检测。 本试剂盒的使用方便快捷,通常10-20个样品可以在30-60分钟内测定完毕。 上
-
DAPI溶液配制与使用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DAPI溶液用ddH2O配制而成,浓度为5 mg/ml。推荐工作浓度为0.5-10μg/ml。 DAPI,也称DAPI dihydrochloride,是一种可以穿透细胞膜的蓝色荧光染料,和双链DNA结合后可以产生比DAPI自身强20多倍的荧光。和EB(ethidium bromide)相比,对双链DNA的染色灵敏度要高很多倍。因为DAPI是含有特定AT序列DNA的一种嵌入剂,它能像Hoechst染料一样粘附在DNA双螺旋的小沟区。 尽管DAPI不能通过活细胞膜,但却能穿透扰乱的细胞膜而对核染色。DAPI具有很高的光漂白承受水平,能用来检测酵母线粒体DNA,叶绿体DNA,病毒DNA,microplasm DNA以及染色体DNA。DAPI-DNA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60nm和460nm。 DAPI染色常用于细胞凋亡检测,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或流式细胞仪检测。DAPI也常用于普通的细胞核染色以及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双链DNA染色。 DAPI溶液使用过程 1、用1mLddH2O将DAPI溶解,制得2.9mM的DAPI溶液(1mgDAPI/1mL H2O)。 注:DAPI不能直接用PBS等缓冲溶液溶解,需要先用水将其溶解。 2、取适量DAPI水溶液加到PBS中,制备成10~50µM的DAPI溶液。 推荐以下PBS的配制方法: 将8.00g NaCl、0.20g KCl、2.9g Na2HPO4·12H2O、0.2g KH2PO4溶解于1L纯水中。 3、将1/10培养基体积的DAPI溶液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也可以1/10浓度的DAPI缓冲液代替培养基。 4、在37℃培养细胞10~20分钟。 5、用PBS或合适的缓冲液洗细胞两次。 6、用带有360nm激发波长,460nm发射波长的滤光片的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 注意事项 1、DAPI对人体有一定刺激性,请注意适当防护。 2、荧光染料都存在淬灭的问题,建议染色后尽量当天完成检测。 3、为减缓荧光淬灭可以使用抗荧光淬灭封片液。 4、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上海吉至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
培养基的配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培养基、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者动物(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一般含有碳水化合物、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等几大类物质。培养基既是提供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增殖的基础物质, 也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培养基种类很多、根据配制原料的来源可分为。 自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根据培养基功能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根据使用范围可分为细菌培养液、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等。培养基配置好后一般需要测试调节PH,还需要进行灭菌,通常使用高温和过滤灭菌。培养基由富含营养物质,容易被污染或变质,配好后不宜久放,**现配现用。 培养基配置操作步骤: 1、配料: 配方换算→在容器中加入少量水(蒸馏水,自然水)→按照配方称取各种药品(依次加入)→加足所需水量。 2、溶解: 淀粉溶解: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加热溶解,边加热边搅拌以防止烧焦。 3、调PH: 用1N的盐酸或1N的NaOH把培养基调节到所要求的值。 4、过滤: 滤纸或棉花进行过滤。 5、分装: 一般培养基放在三角瓶或试管中灭菌使用。 6、包扎: 分装好后,塞上棉塞,在用牛皮纸将棉塞包裹好,防止灭菌时水份进入把棉塞弄湿。 7、灭菌: 按配方上要求的温度、压力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如果灭菌的温度太高,营养成分会被破坏。 8、贮存: 培养基在30℃下放置一天,无污染的即可使用。一般用牛皮纸包裹好存放于2-8℃冰箱中备用。
-
台盼蓝染色液实验使用步骤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台盼蓝染液是细胞活性染料,常用于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细胞损伤或死亡时,台盼蓝可穿透变性的细胞膜,与解体的DNA结合,使其着色。而活细胞能阻止染料进入细胞内。故可以检测细胞是否存活。 台盼蓝染色法的原理 正常的活细胞,胞膜结构完整,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而丧失活性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通常认为细胞膜完整性丧失,即可认为细胞已经死亡,这与中性红作用相反。 因此,借助台盼蓝染色可以非常简便、快速地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台盼蓝是组织和细胞培养中最常用的死细胞鉴定染色方法之一。 注意凋亡小体也有台盼蓝拒染现象。台盼蓝染色后,通过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或显微镜下拍照后计数,就可以对细胞存活率进行比较精确的定量。 实验步骤: 1. 用Hanks液配制0.1%台盼蓝溶液; 2. 用0.5%胰蛋白酶:0.2%EDTA=1:1混合液来消化培养的贴壁细胞; 3. 再加入适量Hanks液制成细胞悬液; 4. 将待染色细胞稀释至所需浓度(方法及浓度范围与细胞计数相同); 5. 每0.1ml细胞悬液约加新鲜配制的染液一小滴,室温下染3—5min; 6. 染色过的细胞材料,取一滴细胞悬液置玻片上,加盖玻片后放高倍镜下观察; 7. 死亡的细胞着浅蓝色并膨大,无光泽。活细胞不着色并保持正常形态,有光泽; 8. 计数1000个细胞中的活细胞和死细胞数目; 9. 统计未染色细胞。可按公式计算出细胞活率。 细胞活率(%)=未染色的细胞数/观察的细胞总数×100。 MTT染色原理,与台盼蓝染色原理有类似之处 活细胞中的某些物质(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够和MTT反应,使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图1)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没有此功能。DMSO(二甲基亚砜)能够将此结晶(蓝紫色甲瓒)溶解,在酶联免疫检测仪49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值,能够间接的反应活细胞的数量。一定范围内,蓝紫色结晶沉淀的数量与细胞数成正比。目前MTT法因其灵敏度高,经济快速等优势被广泛的运用于细胞毒性试
-
碱性磷酸酶提取分离纯化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碱性磷酸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界和动物界,碱性磷酸酶几乎能催化所有磷酸单酯的水解反应,产生无机磷酸和相应的醇、酚或糖。他也可以催化磷酸基团的转移反应。磷酸基团从磷酸酯转移到醇、酚或糖等磷酸受体上。 碱性磷酸酶(AKP或ALP)是一种底物特异性较低,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多重磷酸单酯化合物的酶,需要镁和锰离子为激活剂,AKP具有磷酸基团转移活性能将底物中的磷酸基团转移到另一个含有氢基的接受体上,如磷酸基团的接受体是水,则其作用就是水解。•KP最适合PH范围为8.6-10,动物中AKP主要存在于小肠粘膜、肾、骨骼、肝脏和胎盘等组织的细胞膜上。血清AKP主要来自肝,小部分来自骨骼。 AKP可从组织中分离纯化,也可以采用基因工程表达的方式获得:将碱性磷酸酶基因克隆到重组载体,转入宿主菌中进行重组表达,从表达菌提取,并进行动力学分析。 分离纯化: 1、取1g新鲜的兔肝至于70℃冰箱内进行预先冷冻处理后取出,至于玻璃匀浆器内。加入0.01mo1/L醋酸镁、0.01mo1/L醋酸钠混合溶液3mL,充分研磨至糊状。 2、将匀浆液倒入刻度离心管中,使用4ml、0.01mo1/L醋酸镁、0.01mo1/L醋酸钠混合溶液冲洗研磨器具,将冲洗液一并转入离心管内,离心管一定要置于冰块保护下,以后各个步骤也要注意保持低温。 3、加1mL正丁醇与匀浆原液中,使用玻璃棒充分搅匀,放置冰浴中2min。使用滤纸过滤,过滤置于另一支刻度离心管中,过滤液也需要冰块保护。 4、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冷丙酮,立即混匀后离心、2000r/min5min,弃去上清液,在沉淀中加入0.5mol/L醋酸镁2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其溶解。 5、向沉淀中加入4.0mL0.5mol/L醋酸镁溶液,充分搅拌使其溶解。同时记录悬液体积向上清液中加入95%冷乙醇,使乙醇浓度到达60%,混匀后立刻离心5min(2500r/min),弃上清液。 向沉淀中加入4.0ml 0.01mol/L醋酸镁一0.01mol/L酸钠溶液,充分搅拌,使其溶解。向上余悬液中逐滴加入冷丙酮,使丙酮浓度33%,混匀后离心5min(2000r/min),弃去沉
-
MS培养基配置操作步骤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MS培养基是目前使用普遍的培养基、具有较高无机盐浓度,能够保证组织生长所需的矿质营养还能加速愈伤组织的生长。由于配方中的离子浓度高,在配制、贮存和消毒等过程中,即使有些成分略有出入,也不会影响离子间的平衡。 MS固体培养基可用于诱导愈伤组织,也可用于胚、茎段、茎尖及花药的培养,液体培养基用于细胞悬浮培养时能获得明显的成功。 MS培养基的无机养分的数量和比例比较合适,足以满足植物细胞在营养上和生理上的需要。因此,一般情况下,不用再添加氨基酸、酪蛋白水解物、酵母提取物及椰子汁等有机附加成分。和其它培养基的基本成分相比,MS培养基中的硝酸盐、钾和铵的含量高,这是它的显著特点。 培养基配置步骤: 1、融化琼脂用粗天平分别称取琼脂9g蒸糖30g,放入1000ml的搪瓷量杯中,再加入蒸馏水750mL用电炉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液体呈半透明状。然后在将配好的混合培养液加入到煮沸的琼脂中,最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搅拌均匀, 2、在加热琼脂、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操作者千万不能离开,否则沸腾的琼脂外溢,就需要重新称量、制备。此外、如果没有搪瓷量杯,可使用大烧杯代替。但要注意大烧杯底外表面不能沾水,否则加热时烧杯容易炸裂,使溶液外溢,造成烫伤。 3、PH用滴管吸取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逐滴滴入融化的培养基中,边滴边搅拌,直到培养基PH为5.8。 4、培养基的分装、融化的培养基应趁热分装,分装时、现将培养基倒入烧杯中,然后将烧杯中的培养基倒入锥形(50mL或100mL)瓶中。注意不要让培养基沾到瓶口和瓶壁上,锥形瓶中培养基的量约为锥形瓶容量的1/5-1/4.每1000mL培养基可分装25-30瓶。
-
4-乙基苯酚制备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制备方法: 一、钯系催化剂催化热解、生物质制备4-乙基苯酚的方法。 生物物质为原料,将生物质和钯系催化剂按照质量比为(10∶1)~(1∶3)进行机械混合,在无氧条件下于250~380℃进行快速热解,对热解气进行冷凝后即可得到富含4-乙基苯酚的液体产物。 称取一定质量的硝酸钯溶于去离子水中,完全溶解后,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载体,搅拌的条件下缓慢滴入氨水,直到pH值达到9~10,在室温下搅拌12h后过滤,滤饼于100℃下干燥,最后将干燥后得到的固体、保持一定还原温度的氢气气氛下还原,即得负载钯的固体催化剂。 二、活性炭催化热解甘蔗渣制备4-:乙基苯酚的方法。 甘蔗渣为原料,活性炭为催化剂,将甘蔗渣与活性炭催化剂按照质量比为(10:1)~(1:5)进行机械混合,然后在氢气氛围下于240~410℃下进行快速热解,热解反应的时间少于50s,对热解气进行冷凝后即可得到富含4-乙基苯酚的液体产物。活性炭催化剂为生物质通过水蒸气活化法制备获得的活性炭。 制备方法:生物质原料经破碎至粒径1mm之下,在惰性氛围下首先炭化并冷却;将炭化后的物 料在水蒸气氛围下活化;冷却后即得到活性炭。以生物质基水蒸气活化活性炭为催化剂,通过在氢气氛围下对甘蔗渣催化热解,制备富含4-乙基苯酚的液体产物。 采用其他活化方法获得的活性炭(例如ZnCl2、 H3PO4和KOH等化学法活化获得的活性炭、采用CO2等物理活化法获得的活性炭)并不具备该催化效果,仅仅只有采用水蒸气活化法获得的活性炭才具备该催化效果。仅仅依靠活性炭催化热解甘蔗渣,4-乙基苯酚的产率和选择性很有限。最大的有益效果还在于使用氢气作为反应气,依靠其和活性炭催化剂的协同作用,大幅提供4-乙基苯酚的产率和选择性。 氢气作为一种氢源,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能够作为有效的供氢体和4-乙烯基苯酚及其前驱体发生反应,选择性生成4-乙基苯酚。单独采用活性炭催化剂,由于热解体系中缺乏足够有效的供氢体,限制了4-乙基苯酚的生成;单独采用氢气,在热解体系中无法和4-
-
血蓝蛋白介绍及提取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血蓝蛋白是在某些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血淋巴中发现的一种游离的蓝色呼吸色素。血蓝蛋白含两个直接连接多肽链的铜离子,与含铁的血红蛋白类似,它易于氧结合,也易与氧解离,是已知的惟一可与氧可逆结合的铜蛋白,氧化时呈青绿色,还原时呈白色。 分子量450 000~1300 000。节肢动物的血蓝蛋白一条多肽链与一分子氧结合,含铜量0.17%;软体动物的血蓝蛋白一条多肽链则与6分子氧结合,含铜量0.025%。铜以二价形式与蛋白直接结合。血蓝蛋白有多种催化作用,特别是变性后,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脂氧化酶等活性。 无脊椎动物中,多数动物的血液不含血红蛋白,如软体动物(以及节肢动物所含的是血蓝蛋白(亦称为血蓝素)。 血蓝蛋白是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血淋巴中的含铜呼吸蛋白,脱氧状态为无色,结合氧状态为蓝色。分子质量一般为50 ku~75 ku,由7个或8个功能单位组成圆柱形结构。组成血蓝蛋白的亚单位数目较多,每个亚单位都含有2个Cu(Ⅰ)离子。不同蛋白质所含亚单位数目不同,有些血蓝蛋白的分子质量可达9×103 ku。软体血蓝蛋白是圆柱状分子,含有10个~20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分子质量为350 ku~450 ku)有7个~8个功能单元(氧分子结合部位)。节肢动物血蓝蛋白由六聚体或多个六聚体组成,分子质量约为3.5×103 ku,每个亚单位(分子质量为7.5 ku)含有一个氧合中心。血蓝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与机体内的输氧有关,它与血红蛋白和蚯蚓血红蛋白并称为动物界中的3种呼吸蛋白。但近年的研究表明,血蓝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它不仅具有输氧功能,而且还与能量的贮存、渗透压的维持及蜕皮过程的调节有关。特别引起学术界重视的是,血蓝蛋白还具有酚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功能,被认为是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中的一种重要的免疫分子。 从河蚌中提取,纯化,以及冷冻干燥血蓝蛋白的工艺。 (1)河蚌样本在45℃(±5℃)温水中预处理,剥离甲壳; (2)注射器中加入抗凝剂,抽取心脏血; (3)血液透析后低温离心
-
丙烯腈制备安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丙烯腈是一种无色的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与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溴反应剧烈。 丙烯腈制备法: 氰乙醇法:环氧乙烷和氢氰酸在水和三甲胺的存在下反应得氰乙醇,然后以碳酸镁为催化剂,于200-280℃脱水制得丙烯腈,收率约75%。此法生产的丙烯腈纯度较高,但氢氰酸毒性大,成本较高。 乙炔法:乙炔和氢氰酸在氯化亚铜-氯化钾-氯化钠稀盐酸溶液的催化作用下在80-90℃反应得丙烯腈此法生产过程简单,收率良好,以氢氰酸计可达97%。副反应多,产物精制较难,毒性也大,且原料乙炔价格高于丙烯,在技术和经济上落后于丙烯氨氧化法。 丙烯氨氧化法:以丙烯、氨、空气和水为原料,按其一定量配比进入沸腾床或固定床反应器,以硅胶作载体的磷钼铋系或锑铁系催化剂作用下,在400-500℃温度和常压下,生成丙烯腈。经中和塔用稀硫酸除去未反应的氨,再经吸收塔用水吸收丙烯腈等气体,形成水溶液,使该水溶液经萃取塔分离乙腈,在脱氢氰酸塔除去氢氰酸,经脱水、精馏而得丙烯腈产品,其收率可达75%,副产品有乙腈、氢氰酸和硫酸铵。是工业最有生产价值的生产方法。 丙烯腈对人体危害 丙烯腈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与氢氰酸相似。 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乏力、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胸闷、手足麻木、意识蒙胧及口唇紫绀等。眼结膜及鼻、咽部充血。重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抽搐、昏迷。液体污染皮肤,可致皮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部分工人出现神衰综合征,低血压等。 泄漏处理 丙烯腈泄漏、需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
叶黄素的提取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叶黄素,别名类胡萝卜素、胡萝卜醇、植物黄体素、核黄体、万寿菊花素及植物叶黄素等,英文名为Lutein,分子式为C40H56O2,相对分子量为568.85。橙黄色粉末,浆状或液体,不溶于水,溶于己烷等有机溶剂。 叶黄素一般在绿叶的蔬菜中可以找得到。叶黄素本身是一种抗氧化物,并可以吸收蓝光等有害光线。 干燥法提取叶黄素 用干燥和捶击金盏花或者万寿菊花瓣,可以从中提取叶黄素。当捶击比率不同时,捶击效率就在70%~90%之间波动。叶黄素的多少决定于干燥时间长度。但在相同的干燥时间里,70℃下干燥提取的叶黄素含量比60℃下提取的叶黄素含量要少。 液相色谱分析法提取 二氯甲烷(22.5ml)+乙腈(9.5ml)+甲醇(67.5ml)+水(0.5ml)为流动相,流量为1.0ml/min。使用光度检测器(波长为450nm)检测分离后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样品进样体积为20μl。在此条件下,叶黄素、叶绿素b、叶绿素a、番茄红素(lycopene)、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0、4.9、6.6、12.1、14.6和15.3min。取螺旋藻的培养液(通过测定光密度(560nm)得出培养液中螺旋藻干重于离心管中,离心后弃去溶液,加水洗涤后,加入2ml体积分数为90%丙酮水溶液,置于超声波发生器水浴上,使螺旋藻破碎。离心后取上层提取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黄素/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及叶绿素a的含量,其最高含量分别为:1.65μg/mg,2.15μg/mg和21.4μg/mg。 色谱分析法 该方法选用两种流动相A液和B液,采用线性梯度洗脱分离色素组分。用改良的高效色谱分析法分析叶黄素循环组分,具有快速、准确、分离度好以及重复稳定等优点。 玉米黄浆水中提取玉米黄色素 用己烷质量分数高达74%~80%的抽提溶剂油,根据液一固萃取原理,通过液固二相存在浓度差时的分子扩散作用,利用泵循环施以外力时的对流扩散作用,达到色素浸出的目的。再通过真空浓缩精制获得液态色素产品,或者添加辅料获得固态色素产品。 大豆中叶黄素的解析 在酸和碱性稻壳灰中大豆油色素(叶黄素)解析
-
细胞色素C提取过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2-18
本品为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体。其作用原理为在酶存在的情况下,对组织的氧化、还原有迅速的促酶作用。通常外源性细胞色素C不能进入健康细胞,但在缺氧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色素C便有可能进入细胞及线粒体内,增强细胞氧化,能提高氧的利用。 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琥珀酸辅酶A,其肽链仅有104个氨基酸,体内大量存在,无需外源补充;且外源补充与体内含量相比甚微。细胞色素C是生物氧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在线粒体嵴上与其它氧化酶排列成呼吸链,参与细胞呼吸过程。 合成方法 1.将新鲜或冷冻猪心,洗净,去血块、脂肪和肌腱等,切条,用绞肉机绞碎。然后加入1.5倍的水,用1mol/L的硫酸调节pH值为4左右,常温下搅拌,浸提2h,压滤。滤液用1mol/L的氨水中和至pH=6.2,离心分离取清液。 2.残渣再用等量水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提取液。提取液用2mol/L氨水调pH值为7.5,静止沉淀杂蛋白,离心,吸取上层清液。然后按每升提取液加入10g沸石,在不断搅拌下充分吸附40min,静置,弃去上层清液。用蒸馏水洗涤吸附有细胞色素C的沸石3次,用0.2%的氯化钠洗涤4次,再用蒸馏水洗至洗涤液澄清。 3.过滤沸石,抽干,装入色谱柱中,并用25%的硫酸铵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铵使浓度达45%,杂蛋白完全析出,过滤。滤液中缓慢加入三氯乙酸(20%)溶液,边加边搅拌,待细胞色素C沉淀完全析出后,离心收集沉淀。将沉淀溶于蒸馏水,用水透析至无硫酸根离子。 4.将透析后溶液通过已处理好的Amberlite IRC50(NH+4)树脂柱吸附,用水洗涤至澄清,再用磷酸氢二钠(0.6mol/L)和氯化钠(0.4mol/L)混合液洗脱,洗脱速要慢,一般流速为2ml/min。洗脱液再用蒸馏水透析至无氯离子为止,可得细胞色素C精品溶液。收率为100~150mg/kg,含量大于20m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