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更强免疫原性的mRNA疫苗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1 mRNA简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一系列体外转录技术被突破的背景下,mRNA可以作为**药物的概念正式被提出来。随后,由于结构简单、安全性好,以及可以诱导机体免疫反应的特点,mRNA技术逐渐被开发为疫苗产品平台。 理论上,mRNA疫苗具有众多传统疫苗不具备的优点。首先,跟传统疫苗相比较mRNA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mRNA可以表达特定序列的靶蛋白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作为核酸类的免疫原,mRNA还可以诱导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见下文),使其拥有“自我佐剂”(self-adjuvant)的特点,两方面的作用,使得疫苗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第二,在安全性方面,mRNA疫苗的递送不需要特定的质粒载体,不进入细胞核内部,只需要在细胞质内瞬时表达抗原蛋白,不存在整合到人体基因组上的风险。第三,mRNA疫苗具有生产优势。在成本上mRNA疫苗的GMP生产成本是传统疫苗的五到十分之一。另外,由于化学结构相似,生产和纯化与抗原本身无关,同一条mRNA疫苗的生产线很容易被改造成符合EMA或FDA标准的不同抗原疫苗的生产线,因此,在应对突发传染病时,mRNA疫苗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研发和生产。 虽然在理论上mRNA疫苗有着突出的优点,但是目前研发最快的产品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阻碍mRNA疫苗技术发展的zui大障碍是其对先天性免疫的激活,这种免疫反应对mRNA疫苗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mRNA通过免疫激活来诱导机体的免疫保护,另一方面过度的激活先天性免疫可以阻止mRNA的翻译,并降解mRNA(见下文)。从成药性的角度来看,一款合格的mRNA疫苗产品要求其mRNA结构足够稳定,能够在靶细胞中递送和表达并诱发预期的适应性免疫反应。 2 mRNA诱导的先天性免疫反应 先天性免疫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可以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识别入侵抗原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内部级联反应进行免疫应答。mRNA疫苗作为外源的
-
新冠疫苗中mRNA成分和LNP递送系统的功能和特征及其对疫苗稳定性影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mRNA疫苗概述 mRNA-LNP 疫苗的组成是其稳定性的基础。在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开发过程中,已经有多种不同的 mRNA 候选疫苗。目前,有10种不同的针对新冠的mRNA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包括常规 mRNA疫苗和自扩增 mRNA (SAM)。目前有三种“常规”可编码完整的S蛋白的mRNA 疫苗已获批或处于临床试验后期。它们是 Moderna 的 mRNA-1273 疫苗、BioNTech/Pfizer 的 BNT162b2/Comirnaty 和 CureVac 的 CVnCoV(可见表1)。 有几篇综述对这三种新冠的 mRNA疫苗进行了详细比较,包括它们在 mRNA 结构和LNP设计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下部分旨在概述这些疫苗中mRNA 成分和 LNP递送系统的功能和特征,因为它们对 mRNA 疫苗的体内给药和储存期间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表1 有关目前上市使用或临床 III 期试验的三种 mRNA-LNP疫苗的信息,出于比较原因,添加了 Onpattro(一种 siRNA-LNP 药物产品)的药物产品信息。 * NDA 210922 ONPATTRO (patisiran) 脂质复合物注射液;药品质量审查附录(FDA,2017 年)。 a N = 可电离的阳离子脂质(氮),P = 核苷酸(磷酸盐)。 b推测 2.1 优化mRNA体内稳定性和翻译能力的mRNA工程 mRNA由于其磷酸基团上带有负电荷,在生理 pH 范围内是以聚阴离子大分子的形式存在。递送mRNA 疫苗的第一个障碍是由于核糖核酸酶在细胞外环境中含量丰富,裸露的mRNA在注射后容易被核糖核酸酶 (RNase) 迅速降解。其次, mRNA进入细胞会被细胞内RNA受体识别,包括内体Toll 样受体 (TLR) 和细胞质核酸受体。mRNA与这些宿主防御受体的结合会激活先天免疫通路,会导致数百个基因的表达。一方面,这可以为疫苗提供佐剂样作用。另一方面,它导致细胞处于抗病毒状态,这强烈降低了细胞内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表达。摄取进入细胞后, mRNA 链需要与核糖体结合以实现所编码蛋白质的翻译表达。可以通过mRNA工程显著改善mRNA 的蛋白质合成速率和功能半衰期,mRNA疫苗中的mRNA链的典型元件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
高压均质腔的结构分类和性能比较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一、结构分类 高压均质腔依据内部结构细节上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图1所示): 图1 A.穴蚀喷嘴型 B.碰撞阀体型 C.Y形交互型 第一代 碰撞型 A.穴蚀喷嘴型——最早的微射流均质产品,直接引用了高压切割和航空航天推进技术中的气蚀喷嘴结构,但是由于在超高压(310MPa)的作用下,物料溶液经过孔径很微小的阀心时会产生几倍音速的速度,并与阀心内部结构发生激烈的磨擦与碰撞,因此其使用寿命较短并伴随有不锈钢微粒残落。 B.碰撞阀体型——通过碰撞阀(Impact valve)和碰撞环(Impact ring)结构的引入,降低了局部磨损,延长了均质腔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其根本原理上还是通过溶液中的物料和不锈钢结构碰撞,所以不锈钢微粒的磨损残落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碰撞型在后期发展中为了避免金属微粒残落和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在制作喷嘴和阀体时进一步采用了特殊质地的高硬度非金属材料,如钻石,蓝宝石,纳米陶瓷等。新型材料的应用使上述两个问题得到了改善,但同时也增加了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 第二代 对射型 C.Y形交互型——根本的区别在于其应用了对射流的原理。利用特有的Y形结构,使高压溶液中高速运动的物料自相碰撞,大大提高了腔体的使用寿命,并解决了金属微粒残落的问题。 第一代碰撞型均质腔在生产医用注射液时,残落的惰性金属颗粒有可能发生聚集或形成更大颗粒。从病理学角度看,将导致毛细血管血流减少,进而引发人体内组织的机械性损伤,以及引起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对射型均质腔的诞生从原理上解决了惰性金属残落的问题。 二、性能比较 2010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布公告,在全美召回11批丁酸氯维地平注射用乳剂。召回原因为产品中可能含有惰性不锈钢颗粒物质。如果这些颗粒发生聚集形成更大的颗粒,理论上将导致毛细血管血流减少,进而引发某些组织的机械性损伤,以及引起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某些组织血供减少还可能引起脑、肾
-
新型无柄丝状硫化菌Ca.T.magnifica的特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通常提到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小到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但是最近Jean-Marie Volland等人发现了一种肉眼可见的细菌,这或将颠覆人们对于微生物的认知。 大多数细菌的细胞长度在2μm左右,最大的可以达到750μm左右;这些细胞长度在几十甚至上百微米的细菌被称为巨型细菌。这些巨型细菌的存在也为科学家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自然界中是否还存在更加巨大的细菌? Volland等人便发现了一种来自海洋硫化物的新型无柄丝状硫化菌,长度超过目前所有已知巨型细菌约50倍,达到了肉眼可见的厘米级别。这是一种丝状的单细胞生物,被发现于加勒比海的红树林中,长度能够达到2cm。他们将这种细菌命名为Thiomargarita magnifica(以下简称为Ca.T.magnifica)。 Ca.T.magnifica比以前我们认识的任何单细胞原核生物都大得多,Volland等人使用了荧光染料、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具投射功能的电子显微镜来研究这种巨大的微生物,引人注目的是,所有的技术都表明,每一根纤维在其长度内几乎都是一个连续的细胞,没有分裂间隔,这表明这种巨大的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我们知道细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相比最大的区别便是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包被的遗传物质,而原核生物则没有明显的核膜。与其他的细菌相比,Ca.T.magnifica的基因并不像其他原核生物那样,能够在细胞内自由漂浮,而是被包裹在一层生物膜中,这有点类似于真核生物。 Volland等人还发现Ca.T.magnifica是一种具有大基因组的多倍体细胞,即它的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基因组拷贝,这与其他巨型细菌类似。多倍体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基因的选择压力,这些巨型细菌细胞中的基因组广泛分布在整个细胞当中,从而支持了局部分子机制和整体细胞生长的需求,以使它们的细胞体积能够生长的更大。而Ca.T.magnifica和其他巨型细菌不同的是,它的基因组拷贝数足足比其他巨型细菌高出一个数量级。
-
“性别-雄性激素-肠道菌群”与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王计秋教授和顾卫琼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上发表了题为Sexual dimorphism in glucose metabolism is shaped by androgen-driven gut microbiom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雄激素-肠道菌群”对于不同性别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差异的生物学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该篇研究论文最近被评为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2021年健康科学相关论文下载量前25名,在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爱博博士、苏俊蕾博士、刘瑞欣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卫庆教授、王计秋教授和顾卫琼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近日,王计秋教授接受了赛业生物俞晓峰博士特邀专访,就“性别-雄性激素-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俞晓峰博士:关于糖尿病发生的性别差异是当前代谢性疾病研究热点领域,请王教授分享一下你们选择与开展此研究课题的初时想法,你们是如何将性激素及其肠道微生物的性别差异与糖代谢异常联系起来的? 王计秋教授:在我们以往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工作中,我们发现性别差异是一个非常普遍存在的现象。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反应性、预后转归等也都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却较少,尤其是代谢性疾病。过去四十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井喷式急剧增长,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研究团队注意到糖尿病患病率在男性与女性中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根据前期完成的“中国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0-2012)(Xu et al., JAMA, 2013)、“中国心血管代谢与恶性肿瘤队列(4C)研究”(Lu et al., Diabetes Care, 2019) 等数据分析发现,成年男性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55岁之前的阶段,这提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性别差异的特点,且与激素水平相关。然而,在临床疾病**方案的实际操作上,又通常是不区分男女患者的,比
-
疫苗佐剂的定义、分类与研究现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新冠病毒在2019年开始传播至今2年时间,不断地变异的病毒不但没有被控制,如今仍然每天有数万新增感者,在众多行业黯然失色的年月里,疫苗行业这两年反而业务激增,佐剂疫苗发挥作用过程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疫苗佐剂究竟是什么,有那些类别,研究现状如何,本文将抛砖引玉进行初步介绍,欢迎相关业内人事进行指正探讨。 佐剂(adjuvant)是在疫苗制剂中加入的能够增加疫苗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物质。“佐剂”一词来自拉丁语单词adjuvare,意思就是“帮助”或“协助”。 佐剂能够提升疫苗接种部位的固有免疫应答,进而促进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呈递最终提升疫苗整体的免疫效果,如图1。迄今为止,人们开发出来的佐剂多种多样,佐剂通常可以依照其物质构成和理化性质进行分类,表1中列出了常见佐剂的分类。 图1 佐剂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表1 佐剂的一种分类方式 佐剂研究近况 最早进行疫苗研究和应用的是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Gaston Ramon,早在1920年,Gaston Ramon就通过实验证明一些淀粉类、脂类物质能够使免疫注射部位的炎症反应增强,从而促进抗血清的产生。1926年,Glenny等学者发现用铝盐沉淀的白喉类毒素悬液比单纯的白喉类毒素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发明了铝佐剂。自此之后铝佐剂被广泛应用于疫苗制造,数以亿计的含铝疫苗被用来抗击传染性疾病。1930年,Jules Freund发明了含有灭活卡介苗的油水混合弗氏佐剂,由于注射后会发生肉芽肿并容易产生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弗氏佐剂不能用于制造人用疫苗,但这种佐剂目前仍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动物实验。 除上述人为添加到疫苗中的物质外,人们逐渐发现很多疫苗中原有的成分也具有佐剂的效应,即“内佐剂(intrinsic adjuvant)”。早期的疫苗并未经过现代化的分离纯化,这些并不很纯的疫苗中往往含有微量的“外毒素(exotoxin)”或“内毒素(endotoxin)”,这些物质本身是强免疫原,可以增加疫苗的免疫原性,具备佐剂效应。具有佐剂效应且广为人知的外毒素有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 DT)、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
-
生物制造工艺中几种常用的CHO细胞系介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细胞株在整个生物制造工艺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一株高产、稳定的细胞株不仅使得上游生产工艺变得简单,同时还可能有利于降低下游生产工艺的复杂度及整个生产工艺的成本。因此,各大制药公司均对细胞株的选用及稳定细胞株构建非常重视。最近两年,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大家开始普遍重视对宿主细胞的选择,除了要求有清晰的历史背景信息外,在选择时还要考虑研发周期、成本以及后期整体的生产成本。 CHO细胞最早由Puck实验室在1957年分离,通过将0.1g中国仓鼠卵巢组织酶解消化获得。 1958年Puke实验室将此连续传代细胞进行重新克隆后,建立了我们现在所用的CHO细胞最原始细胞系。这个最原始的CHO细胞系是脯氨酸缺陷型的,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额外的脯氨酸以支持其生长,目前所有已知的CHO细胞系均保留了这个特性。这个最原始的CHO细胞系后来流转到不同的实验室和公司,经过不同的培养、驯化、改造和重新克隆后形成了不同种类的CHO细胞系。这些细胞系虽然都是来源于最原始的CHO细胞系,但由于CHO细胞基因组内在的不稳定性及后续不同实验室的筛选培养条件不同,不同CHO细胞系之间的形态、生长、表达、代谢、甚至基因组都有较大差异,下面就几种常用的CHO细胞系进行描述。 1.CHO-K1 CHO-K1是未经改造的野生型CHO细胞。最初的CHO-K1是在1970年左右,由Puck和Kao的实验室将原始CHO细胞系的一个亚克隆存放于ATCC(CCL-61),并命名。 随后源于ATCC CHO-K1的一个亚克隆在1985年被分离,并保存于ECACC(85051005),并被制药公司和CMO公司用作重组蛋白的表达。最原始的CHO-K1细胞是贴壁培养,并需要添加血清。 Lonza公司从ECACC获得CHO-K1驯化到悬浮无血清培养后,建立CHO K1SV(Lonza,2002)细胞株,并广泛应用于其GS表达平台。 Merck(原SAFC)也是从ECACC获得CHO-K1细胞株,并悬浮驯化至化学成分限定培养基中,形成了CHOZN® CHO K1(Merck,2006)细胞株。 基于CHO-K1细胞的表达平台多采用GS(谷氨酰胺合成酶)筛选
-
国内外食品农药残留标准的区别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一份“绿色和平”关于茶企农药残留的报告指出,“立顿”的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这份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现行茶叶卫生标准中农药残留限量明显低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农业部对农药使用的禁令与卫生部规定的农药残留限量之间标准不一。 对此,中国茶产业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表示,“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两个不同概念,但他承认欧盟标准和国内标准不一致。 上述争议反映的是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的理论依据和标准的统一。“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当然概念不同,所以要讨论“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包括茶叶在内的国内相当多食品,都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即超出欧盟或其他国家标准(标准)和超出国内标准。 制定农药残留标准,一要保障人体健康,二是保护环境,三是达到优质农业规范。上有统一的食品农药残留制定标准和程序,即由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下设的农药残留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和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和协调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联席会议负责农药毒理学评估,从学术上评价各国提交的农药残留试验数据和市场监测数据,提出残留量推荐值和农药每日允许摄入量。法典委员会负责提交进行农药残留和毒理学评价的农药评议优先表,审议农药残留限量草案,制定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中国的一些食品农药残留标准与标准相一致,但也有一些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一是中国部分食品(包括茶叶)中的一些农药残留量较宽松,例如,中国果菜类蔬菜中甲氰菊酯的残留标准是1mg/kg,而CAC、美国、欧盟均为0.2mg/kg;二是中国制定的农药残留标准不具体,如规定乐果在蔬菜上的统一限值为1mg/kg,但CAC标准中针对菠菜、番茄、胡萝卜、芹菜等有不同的乐果限制标准;三是某些农药上禁止或未批准使用,中国却在使用,如此次茶叶中的17种农药残留有7种是欧盟尚未批准使用的,包括硫丹、三氯杀螨醇和联苯菊酯,它们被指可能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和胎儿健康。
-
科研人员成功进行消灭肿瘤干细胞的实验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对肿瘤干细胞进行基因操作可以使化疗药物更易发挥作用,杀死癌细胞。这一发现或促进开发出根治癌症的**方法。 肿瘤干细胞被认为在体内处于几乎不增殖的“休眠状态”。化疗药物虽能遏制肿瘤细胞增殖,但对干细胞却难以发挥作用。即使化疗后肿瘤看起来已经消失,但只要残留少量干细胞,就会导致癌症复发和转移。 日本九州大学教授中山敬一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肿瘤干细胞中一种名为“Fbxw7”蛋白质能够遏制细胞分裂。他们对患有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实验鼠进行基因操作,使肿瘤干细胞无法再制造这种蛋白质。此后,研究人员让实验鼠服用化疗药物“格列卫”,35天后不再给药。 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患白血病的实验鼠60天后会有90%的复发率,而不能制造“Fbxw7”蛋白质的实验鼠复发率只有20%左右。研究小组判断肿瘤干细胞已经死亡。 中山敬一说:“如果开发出阻碍这种蛋白质发生作用的药物,同时与化疗药物并用,就有望根治癌症。”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国《癌细胞》(Cancer Cell )杂志网络版上。 原创作者:德尔塔
-
改变大众的新观点--中药”有毒“是误读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中药重金属超标是个老话题。海外消费者对中药存在误解,西医理念和中医理念不一致。 *近,中药重金属超标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实际上,这在中药领域是个老话题。盘点这些所谓“超标”事件,一个*为鲜明的特点是:出口转内销。境外市场发现超标毒中药,经媒体报道后在国内形成轩然大波。香港卫生署发布公告称,一批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检测出汞含量超标,另外两款产品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超标。 朱砂所含“汞”和水银之“汞”是两回事,此“汞”非彼“汞”。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教授认为,汞对人体的毒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存在形式,而朱砂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汞(HgS),是典型的共价键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溶解度极小,甚至不溶于盐酸和硝酸,难以在胃中分解被人体吸收进入体内。因此,对朱砂和含朱砂中成药的毒性评价,不能简单套用“汞”的毒性数据来进行折算,应区分药物中含有的是什么形态和价态的汞。将汞毒性套在朱砂身上,是不符合化学原理的。在此事件之前,华润三九集团生产的**偏头疼中药正天丸在英国被认为可能含有毒性,因为正天丸中含有乌头草,这是一种曾被古希腊人视为“毒药之王”的药草,可能对心脏或者神经系统有毒性。华润三九集团相关人员表示,正天丸说明书中披露的处方包含的附片为附子的炮制品。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而乌头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附子与乌头入药部位不同。因此,经过炮制后,附子所含乌头类生物碱毒性大大降低。 汉森制药旗下拳头产品四磨汤被曝出含致癌物槟榔。原因是国外2003年有一篇文章,列出槟榔、烟草等118种致癌物质。文章对东南亚、马来西亚、泰国、印度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长时间咀嚼槟榔的人口腔癌发病率要高一些,结论说长期咀嚼槟榔可能诱发口腔癌。“嚼槟榔”与“槟榔入药”有根本区别,此槟榔非彼槟榔。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总结出几点“不一样”:一是所用原料部位不一样。“嚼槟榔”所
-
ELISA试剂盒的由来(酶联免疫试剂盒)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写ELISA) 96-well的孔盘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又称酵素免疫分析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 )利用抗原 抗体之间专一性键结之特性,对检体进行检测;由于结合于固体承载物(一般为塑胶孔盘)上之抗原或抗体仍可具有免疫活性 ,因此设计其键结机制后,配合酵素呈色反应,即可显示特定抗原或抗体是否存在,并可利用呈色之深浅进行定量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又称酵素免疫分析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 )利用抗原 抗体之间专一性键结之特性,对检体进行检测;由于结合于固体承载物(一般为塑胶孔盘)上之抗原或抗体仍可具有免疫活性 ,因此设计其键结机制后,配合酵素呈色反应,即可显示特定抗原或抗体是否存在,并可利用呈色之深浅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待测样品与键结机制的不同,ELISA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式,主要以三明治法( sandwich )、间接法( indirect )、以及竞争法( Competitive )三种为主,以下为各种方法之介绍。根据待测样品与键结机制的不同,ELISA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式,主要以三明治法( sandwich )、间接法( indirect )、以及竞争法( Competitive )三种为主,以下为各种方法之介绍。 三明治法 三明治法常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一般之操作步骤为:三明治法常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一般之操作步骤为: 1 将具有专一性之抗体固着( coating )于塑胶孔盘上,完成后洗去多余抗体将具有专一性之抗体固着( coating )于塑胶孔盘上,完成后洗去多余抗体 2 加入待测检体,检体中若含有待测之抗原,则其会与塑胶孔盘上的抗体进行专一性键结加入待测检体,检体中若含有待测之抗原,则其会与塑胶孔盘上的抗体进行专一性键结 3 洗去多余待测检体,加入另一种对抗原专一次抗体,与待测抗原进行键结洗去多余待测检体,加入另一种对抗原专一次抗体,与待测抗原进行键结 4 洗去多
-
中国生物产业:不是“垃圾DNA”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曾几何时,生物专业一直占据中国十大垃圾专业排行榜前列,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犹如死水,毫无涟漪,低下的研发能力、短缺的专业人才使中国生物产业犹如人类基因组中的“垃圾DNA”饱受诟病和白眼。中国的生物产业真的停滞不前了吗? 根据BioSpectrum杂志撰写的2013年亚太生物科技产业调研报告来看,事实并非如此。这份深度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生物产业正在稳步前进并为下一阶段的惊人增长做足充分的准备。*近中国政府宣布将用于医疗支出的经费,由原有占国内生产总值(GDP)5.5%的比例增加到7%,预计到2020年中国政府在医疗上的支出将达到1万亿美元。同时中国政府已花费1000亿美元用来将公共医疗保险覆盖率扩大到全国总人口的95%。此外,中国政府2013年预计花费400亿美元用于医疗保健支出,随着市场潜在需求的不断扩大,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将不断绽放出新的光芒。从政府层面出台的各种举措给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的助推力。 事实上政府层面出台的各种举措已经带来了各种效果,在过去的7个月里已有大量的跨国公司进驻到中国市场,并不断扩大规模。这样的消息无疑为中国的生物医药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 总部设在美国的 ConjuChem LLC生物科技公司与中国的常山药业成立合资公司,ConjuChem LLC生物科技公司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药物亲和力复合物(DACTM)及其与白蛋白预偶合(PC-DACTM)的载药技术,针对一些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效应,但一般情况下在体内却迅速的被降解或清除,导致了在体内的持续时间太短而影响疗效的药物进行技术改造,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持续时间,增加药物的临床效果。目前ConjuChem公司积极开发的产品是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效应但体内药代动力学不理想的多肽药物,利用DACTM与PC-DACTM的技术平台,对多肽、蛋白质等药物进行修饰,期望在保持原药物的临床疗效前提下,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改善药物的耐受性及病人使用的方便性,以提高**指数。 同样,
-
《自然》增刊称中国具全球前五科研实力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自然》增刊近日发布了《2012全球自然出版指数》,以国家和机构为单位,根据它们2012年在18本《自然》和自然子刊上发表的研究型科研论文数量进行排名,同时还附上了2008-2011年期间论文发表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 中国高质量的科研产出正在迅速提升 根据这项对全球100个国家2012年在科学研究产出方面的排名显示,中国已经在该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具备跻身世界前五大科学强国的实力。 作为世界人口国家的中国在排名中紧随排名第五的法国,占据榜单第六名的位置,同时也被选为“五大重点关注”的国家。制作该榜单的编辑预计中国将在2013年取代法国的位置,用他的原话说“中国在2013年在科研方面将有更大的进步,如果中国不能把法国挤到第六位,那就奇怪了。” 中国自2011年以来在自然出版指数上的表现已经表明中国高质量的科研产出正在迅速提升,中国正在成为科技论文发表和科研产出的力量。2012年,在所有《自然》和自然子刊上发表的研究性论文中,有8.5%的论文,即303篇论文,是来自于中国的作者。 中国同时在全球*优秀的200大研究机构的排名中占据9席,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还是3席。中国科学院在本次2012年的排名中,从2011年排名第22位大幅上升到第12位,跻身全球前20大科研机构。在中国所有科研机构中,中科院在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和地球及环境科学这四大学科中,其研究实力都独占鳌头。清华大学在化学领域占据第二的位置,华大基因在生命科学领域被评为中国第二强的机构,而中国科技大学在物理领域的研究实力仅次于中科院。浙江大学在地球及环境科学领域则被列为第二。 *新的这期自然出版指数增刊针对政府投资,各科研机构和城市对于中国科研水平快速增长的贡献也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该增刊也分析了作为物理科学的传统科研强国,中国在高质量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也有长足的进步。 美国继续领跑全球科学研究领域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在 2012 年全球 200 大科研机构的排名中占据绝对地位,继续领跑
-
科学家用磁力驾驭干细胞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美国埃默里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合作,证明让干细胞携带氧化铁纳米粒子,通过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后,用磁铁能吸引这些细胞到达身体特定位置。相关论文近期将发表在纳米科技杂志《Small》上。 以往研究中也曾用过纳米粒子,但那些粒子涂层有毒,或者会改变干细胞性质。新粒子的涂层是聚乙二醇,内部为直径约15纳米的氧化铁核,能保护细胞免受伤害。“纳米粒子的涂层是独特的,因此细胞生存能力不受影响;我们也没有发现干细胞的分化能力等特征有任何改变。”论文作者、埃默里大学医学院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心脏病学分部主管罗伯特·泰勒说。 实验所用细胞是间叶干细胞。它能很容易地从成熟组织中取得,如骨髓或脂肪,能变成骨髓、脂肪和软骨细胞,但不能变成肌肉、脑等类型的细胞。它们能分泌多种营养和抗炎症因子,在**心血管病或自身免疫紊乱方面是极有价值的工具。 在细胞的溶酶体中,粒子会变黏,能停驻在细胞中至少一个星期而不被觉察。研究人员检测了细胞中携带的铁成分,确定每个细胞吸收了大约150万个粒子。给干细胞“装入”氧化铁粒子后,他们分别在培养细胞和活动物身上测试了用磁力驱动细胞的能力。 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将条形稀土磁铁放在尾部靠近身体的地方,吸引注射的干细胞到达小鼠尾部,并给干细胞做了荧光染色标记用于跟踪。一般情况下,大部分间叶干细胞会在肺部或肝脏沉积下来,而使用磁铁时,到达小鼠尾部的干细胞数量是原来的6倍。此外,氧化铁粒子本身也可用于跟踪细胞在体内的进程。 “这是关键的原理实验证据。*终,我们将把这些专门用于特定肢体、异常血管,甚至心脏。”泰勒说,“下一步,我们打算重点研究在动物模型上的**应用,用磁铁引导这些细胞到达精确部位,影响新血管的修复和再生。” 生活中,鲜活农产品要通过长途运输而不变质,就必须对运输车辆进行改造,加装制冷或输氧等设备。医学上,纳米氧化铁粒子就是一种备受关注的运输工具,作为一种新型靶向给药系统
-
小鼠成纤维细胞重编程:向干细胞分化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日前,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主任胡以平教授课题组,实现了小鼠成纤维细胞向肝干细胞分化的重编程,并证明了这一方法所产生的肝干细胞,与活体内自然存在的肝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肝干细胞是肝脏中数量极少、但可分化产生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种子细胞”。这两种细胞可以参与肝脏细胞的自然更新和肝脏组织的损伤修复,对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胡以平在乙肝转基因小鼠的研究中意识到肝干细胞的存在并开始研究。随后,他特别关注了肝干细胞与肝脏疾病、特别是与终末期肝病的关系,并意识到基于肝干细胞的细胞**方法,可能有效**终末期肝病。 2009 年,课题组联合内蒙古大学、中科院生化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和健康科学研究所等,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项目支持下,采用细胞重编程的研究策略,从参与肝脏器官发生和肝干细胞干性维持的调控因子中,筛选到了两个可高效将小鼠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肝干细胞的调控因子,由此建立了在实验室里制备肝干细胞的技术体系。他们证明了采用这种体系所产生的肝干细胞可在实验室里大量扩增,并具有参与损伤肝脏修复的功能。 这一研究为人类肝脏疾病的细胞**、新药开发和组织工程等的发展奠定了新基础。 目前,课题组正致力于临床转化研究。何志颖认为,如果成功,各种肝脏疾病将可能利用患者自身细胞制备肝干细胞,再将其移植回患者体内,达到理想的**效果。 原创作者:德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