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材料科学 > 技术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类药物研发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类药物研发进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在之前的微信推文【完整梳理: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策略及进展】中,我们提到普通民众关心现在是否有安全有效的药物接近面世,科研人员和生物医药公司也关注抗病毒药物研发的靶点与策略。文章中特别提到了抗体药物的开发: 表1. 目前部分基于新冠病毒基因组和病理学特性开发的针对性新药列表 那么现在,在抗体药物研发这一块,又有什么新的进展呢?我们先从这个病毒的机理讲起。   COVID-19病毒分子水平作用机理推论 COVID-19病毒利用表面的Spike protein,通过识别人体正常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入侵人体,之后人体的自我免疫会启动,抗击病毒的免疫细胞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刺激更多免疫细胞参与免疫,被刺激的免疫细胞也会继续释放更多的细胞因子。大量而迅速增多的细胞因子会形成细胞因子风暴,最终会引来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自身的攻击,这种不分敌我的“自杀式攻击”会导致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及生命。 基于COVID-19病毒作用机理的抗体药物开发   Spike protein是COVID-19病毒入侵人体结合细胞受体相互作用所必须的,因此是目前开发针对COVID-19病毒的**性抗体的关键目标。   1. 1月28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应天雷教授团队在BioRxiv发表文章称,SARS-CoV特异性人体单克隆抗体CR3022可与COVID-19病毒表面spike protein受体结合域有效结合,进而干扰病毒与ACE2受体的结合【1】。CR3022目前还在临床前,或有潜力成为COVID-19病毒抗体药物。   2. 2月12日,Vir Biotechnology宣布鉴定出结合COVID-19病毒的两款单克隆抗体【2】。两款单抗结合COVID-19病毒的spike protein,结合表位是ACE2结合介导进入细胞的部位。现在Vir Biotechnology正与国际合作作者共同评估对于COVID-19病毒的中和活性,是否能有效阻止病毒入侵细胞。如果成功,将大大缩短抗体药物开发的时间。 基于细胞因子风暴和免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免疫靶点的抗体药物开发 基于细胞因子风暴和免疫炎症反应综合征,很多免疫

血清知识大盘点

血清知识大盘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由于血清来源于动物,且含有细胞培养中所需的各种营养(血浆蛋白、多肽、脂肪、碳水化合物、生长因子、激素、无机物等),这奠定了血清是细胞培养实验中最普遍的试剂的基础。 目前血清采集地主要分布在以下国家:   市面上的牛血清产品名称虽然五花八门,但根据其不同的特性,追其根本,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根据牛的取血年龄可以区分: 胎牛血清(Foetal Bovine Serum,简称FBS)指的是取自未出生,母牛剖腹心脏穿刺采血得来的血清。 国产胎牛血清(并无明确定义,但通常用此命名)指的是出生4-6小时,且未进行哺乳(unsuckled)进食的新生牛,有时还称作国产新生牛血清。  新生牛血清(Newborn Calf Serum,简称NBCS,或称小牛血清)指的是出生14天-3个月进行取血的牛血清。 成年牛血清(Adult Bovine Serum,简称ABS)指的是取血时牛龄通常超过12个月的牛血清。 以上取血牛龄的差异主要是受当地国家畜牧业的发展及法规限制影响,因为牛血多为畜牧业副产业,并未有专门为取血而养的牛。 几种血清的比较: 这几种不同牛龄血清所含的促细胞生长因子、促贴附因子、激素及其他活性物质等组分与比例不同。常规来说,年龄越小的牛血清,细胞培养效果越好。胎牛血清培养效果好于新生牛,且因为胎牛未进食过母乳,所以IgG含量低。故目前多数实验人员选择的都是胎牛血清进行细胞培养。 胎牛血清根据实验要求的不同又进行了特殊加工工艺加工,那么在这么多种类的血清面前,要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细胞培养的那一款呢?   ★ 我们需要知道都有哪些种类的牛血清和它们的用途: 1、透析血清 分子量小于10,000的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盐离子和未结合的蛋白均被移除。透析血清主要用在进行营养成分优化和标定特定成分进行研究的实验中。 2、碳吸附血清 使用活性和右旋糖苷去除血清中的亲脂类(lipophilic)物质,如某些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去除作用对分子量大小并无区分。碳吸附胎牛血清常用于体外

大田作物表型分析技术方案

大田作物表型分析技术方案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有利性状能帮助作物抵抗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在作物胁迫抗性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快速准确的方法来实现高效和有效的野外表型测量、监测和分析。这其中包括自动化的植物形态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测量,以综合评估各种监测环境中作物胁迫与抗性、生长状况、潜在和实际的产量等。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与PSI等国际知名表型分析技术公司合作,提供大田作物表型分析全面技术方案:   1. 手持式、便携式设备   包括手持式叶绿素荧光仪、叶夹式植物高光谱仪、手持式智能高光谱成像仪、便携式叶绿素荧光成像仪等:   1)FluorPen手持式叶绿素荧光仪,包括叶夹式(适合于叶片水平表型分析测量)和探头式(可对叶片、果实、肉质叶片等植物光合器官进行测量或长期监测)   2)PlantPen手持式植物光谱反射指数测量仪,可在叶片水平上测量植物NDVI、PRI   3)PolyPen叶夹式植物高光谱仪,可在叶片水平上测量植物各种光谱反射曲线和指数,如NDVI、PRI、叶绿素指数、花青素指数、胡萝卜素指数、健康指数、衰老指数等等   4)IQ手持式智能高光谱仪:二维高光谱成像数据采集与分析建模,轻松采集分析野外作物表型大数据   5)FluorCam便携式叶绿素荧光成像仪:具备野外暗适应叶夹及多功能支架系统,是野外叶片水平测量植物胁迫、光合效率、抗性筛选的利器   2. FluorCam移动式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Rover FluorCam)   小尺度的电驱动移动系统,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野外作物表型测量。移动式荧光成像是一款定制的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专用于温室和野外的作物生理评估、筛选。电动助力的四轮能够提供优异的稳定性,同时便于轻松在野外移动。高达1m的大型作物也能在无物理干扰的情况下做到原位测量。可选配RGB成像分析、激光扫描成像测量、红外热成像分析等   3. FieldScreen机动高通量作物表型分析系统   带有可调节机械臂的野外高地隙车,用于作物冠层的表型测量。模块化设计的系统包含传感器单元、控制单元、导航和用户界面应

能量代谢测量技术—鸟类研究案例

能量代谢测量技术—鸟类研究案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代谢是生命活动中所有生物化学变化的总称,也是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物质基础。通过研究鸟类的代谢能够直接反映能量代谢的收支水平,同时也能间接反映出鸟类的生存对策和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展现鸟类与环境因素之间的适应性关系,为更好地了解鸟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能量代谢变化过程及生理、形态上的变化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案例一:   鸟类的翅膀动力学和形态学对飞行空气动力学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还缺乏将这些与能量代谢成本联系起来的研究,特别是在形态学适应身体大小方面。此外,陆生四足动物肌肉将化学能转化为运动的效率(机械化学效率)随身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这种关系在飞行脊椎动物中尚未得到证实。多伦多大学使用FoxBox能量代谢系统对悬停蜂鸟的形态、运动和能量代谢进行研究,探索了蜂鸟翅膀形态、效率和质量对悬停代谢率(HMR)的影响。   蜂鸟翅膀形态变量和振翅频率与身体大小成比例,但翅膀负重量不随身体大小而变化,悬停飞行效率与蜂鸟体重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Groom D J, Toledo M C, Powers D R, et al. Integrating morphology and kinematics in the scaling of hummingbird hovering metabolic rate and efficiency.[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18, 285(1873).   案例二:   热带和南温带的物种生长速率通常比北温带的同类缓慢,生物个体出生后的生长速率差异巨大,尤其是不同纬度之间的生物。除去体重的异速生长外因素外,代谢率被认为是影响生长率的一个关键机制。美国蒙大拿大学在亚利桑那州北温带高海拔、马来西亚的热带中海拔、南非海平面的南温带矮灌木地采集了雀形目总计59种436只鸣禽雏鸟,使用FoxBox能量代谢系统对鸣禽样本进行能量代谢及生长速率研究。 研究的三个纬度的59种鸣禽的代谢率随雏鸟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对一定体重的鸣禽,北温带品种的代谢率明显高于南温带和热带品种,此外,南温带雏鸟的代谢率

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生长

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生长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肿瘤的内科**也有了放疗、化疗、靶向药物**。其中靶向**中又以“抗血管生成”为近来研究热点。肿瘤的生长、转移需要丰富的血管为其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肿瘤组织可分泌多种促血管生成物质,并通过多条血管生成信号通路的转导及通路间的相互作用诱导、调控血管的生成。新血管的形成(angiogenesis)是肿瘤生长转移和传播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活动。因此,在癌症研究领域,人们对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十分感兴趣。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路径是这一过程的关键调节者。   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轴由多重配基和受体质量叠加交错组成,并且受体与配基结合具有专一性,在不同的细胞中具有不同的细胞类型表达和功能,启动VEGFR信号通路,触发了一个网状的信号过程,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转移和存活。VEGF/VEGFR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条信号通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VEGF/VEGFR通路的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对一线及二线非鳞癌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联合化疗带来的生存获益已经被临床证实,已被国际肿瘤指南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所推荐。   此外,VEGF介导的血管渗透性,已经被证实与恶性渗出有关。最近,VEGF的一个重要作用表现为可动员内皮祖细胞从骨髓向远处转移从而形成新生血管。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和与人类癌症的发病机制的关系是确定的,因而有必要设计和发展针对这一途径的抑制因子。许多的抗VEGF/VEGFR**的研究表明,这些因子能有效地抑制临床前模型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因此,抑制VEGF途径被确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抗癌模式。   VEGF家族成员有VEGF-A、VEGF-B、VEGF-C、VEGF-D等,其中以VEGF-A生物调节活性最为重要。人们最常说的VEGF即为VEGF-A。VEGF受体中

实验中的氧化损伤-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

实验中的氧化损伤-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机体活性氧成分与抗氧化系统之间平衡失调引起的一系列适应性的反应。干扰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状态,会制造出过氧化物与自由基导致毒性作用,因此损害细胞的蛋白质、脂类和核酸。发生在人类的氧化压力,被认为是造成亚斯伯格症候群、自闭症、阿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症、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脏衰竭及癌症等的成因。然而活性氧也有它的益处,免疫系统可利用活性氧攻击并杀死病原。短期的氧化应激在防止老化上,也提供了重要的步骤,称做毒物兴奋效应 。   氧化应激可通过测量活性氧(ROS)来直接评估,或通过过度产生的ROS对脂质,蛋白质和核酸造成的相关损害来间接评估。尽管直接测量ROS是理想的方法,但是与ROS的瞬时特性相比,通常更依赖于间接方法因为生物分子上的损伤标记相对稳定。   为了帮助您确定在实验系统中最适合使用的方法,艾美捷科技作为专业的生命科学领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您推荐开曼生物品牌的氧化损伤相关产品。以下是用于检测最常见的氧化损伤生物标记物的分析技术的分类。     ROS:氧气作为正常代谢的一部分被电子还原,导致形成各种ROS,包括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化物(O2•-)。当不受控制的氧化对生物系统造成压力时,会对细胞大分子造成损害。ROS的测定不能识别ROS产生的来源(即正常状态与疾病状态),但是如果实验模型处于压力下,则ROS可能增加并且分子成分改变。   产品名称及描述 货号 指标 说明 Hydrogen Peroxide Cell-Based Assay Kit 600050 细胞外H2O2 利用ADHP(灵敏稳定的H2O2探针),并包含过氧化氢酶以检查试验的特异性 Mitochondrial ROS Detection Assay Kit 701600 线粒体ROS 使用线粒体特异性荧光ROS检测试剂在特定条件下测量ROS的产生;包括抗霉素A作为阳性对照 ROS Detection Cell-Based Assay Kit (DHE) 601290 ROS 将氧化还原敏感探针D

新冠病毒的背景及研究进展

新冠病毒的背景及研究进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新冠肺炎在数月蔓延全球,疫情的传播程度和严重性令人深感担忧。在繁忙的战疫期间,中国展示了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上尽心尽力的大国担当。国内疫情正在退潮,国外困难却越来越明显的浮现出来。对此新冠肺炎病毒检测以及**药物研究就越来越重要。全球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研发人员都积极投入到此次研究中来。 背景 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CoV)属于尼多病毒目冠状病毒科,为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分为α,β和γ三个属。冠状病毒粒子呈球形或不规则形,有囊膜,大小为80-120 nm。其基因组的5'端带有帽子结构,其后包含6-10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占据基因组2/3的第一个阅读框编码复制酶,基因组的另1/3主要编码结构蛋白,一般包括纤突蛋白(spike,S)、小包膜蛋白(envelope,E)、囊膜蛋白(membrance,M)、核蛋白(nucleocapsid,N)。E蛋白和M蛋白主要参与病毒的装配过程,N蛋白包裹基因组形成核蛋白复合体     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 S glycoprotein)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介导病毒的入侵并决定病毒组织或宿主嗜性。刺突糖蛋白(S蛋白)是一类很大的三聚体跨膜糖蛋白,其在病毒表面形成特殊的花冠结构,冠状病毒因此而得名。S蛋白可识别宿主细胞受体并介导膜融合,对于病毒颗粒进入细胞至关重要,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关键因子。SARS-CoV-2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样,都是通过识别人类宿主的ACE2蛋白从而进入细胞的,尤其是,S蛋白结构域的细胞受体结合区(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直接参与了宿主受体的识别,该区域的氨基酸变异会导致病毒的种属嗜性和感染特性的变化。因此,获取SARS-CoV-2的S蛋白与ACE2蛋白的复合物结构,将有助于理解新冠病毒对比SARS病毒与ACE2结合的差异,以及SARS-CoV-2的S蛋白与ACE2 结合时的存在状态,因此,SARS-CoV-2的S蛋白与ACE2蛋白的复合物结构为进一步精确地疫苗设计以及抗病毒药物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结构生物学基础。   在新冠肺炎(

赛业神经科学云课堂:无药可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赛业神经科学云课堂:无药可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40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将会取代癌症,成为人类第二大致死疾病。然而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有效**神经退行性疾病。   老龄化时代不可忽视的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NDD)是一类发生在神经系统中,造成神经元及其附属树突、轴突和突触,以及遍布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发生损伤或者功能失常的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很多疾病一样,在发病之前会有一段潜伏期,但由于此时身体组织发生的病理改变较小或代偿效应而往往不易被发觉。由于人类神经系统几乎不可再生,病情的加重是不可逆的。如果NDD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事实上大部分NDD就是中枢系统疾病),那么随着疾病的发展,其他与神经系统有关或无关的病症会相继发生,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其实即使在没有其他类型疾病并发的情况下,仅仅中枢神经系统NDD的发展也会使患者死亡。   神经元丢失和突触受损是NDD的重要特征。与普通衰老造成的正常神经功能缓慢降低不同,NDD中神经死亡和失能的速度极快。很多NDD都有非正常蛋白或者肽段(如Aβ,tau,α-synuclein等)聚集现象的发生,但这种非正常蛋白聚集和疾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至今仍然充满争议。但无论如何,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靶点之前,抑制这些有害蛋白的产生和聚集仍然是NDD药物开发最重要的方向。   图1. 主要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其损伤脑区[1]   遗传和基因改变是很多NDD的危险因素,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如外伤,某些杀虫剂和感染)也会提高NDD的发病率。除此以外,目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性最紧密的就是年龄了。随着人类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和生育率的降低,全球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老龄化时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危害也逐渐显现出来。要知道,人类的平均寿命从不到30岁,到现在的70岁以上,只用了短短200多年的时间,这在自然进化的时间维度上看几乎就是一瞬间。显然,上帝没有准备预案,并没有设计出与这么长寿命相匹配

InSyTe FLECT / CT可以支持病毒学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

InSyTe FLECT / CT可以支持病毒学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使用FLECT设备、Cy5.5探针对A-549肺癌进行成像。图像由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的S.Pesnel 和A. LePape博士提供。 对于病毒学和呼吸系统疾病,传统上采用PET模式进行临床前的成像研究。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进行了大量利用荧光(以及生物发光)报告基因来进行成像的工作。由于传统的光学成像系统在小鼠深层组织成像方面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大多数的荧光标记采用离体的肺部器官进行分析。从上面的示例图像中可以看到,InSyTe系统的FLECT技术可以在活体小鼠中观察到深入肺部组织的荧光探针信号。 因此,具有功能完备的FLECT/CT设备的机构(或具有此类适当设备组合的机构)将有机会首次使用3D光学成像技术执行在活体动物体内追踪病毒(如流感病毒)行为的工作。类似的工作也可以针对COVID-19展开,但是需要更高的生物安全水平(美国为BSL-3,或同等水平)。 与此同时,高质量的同轴一体化Micro-CT功能进一步增强了该设备在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的适用性。 如果您在没有PET成像设备的情况下想尝试运用此类方法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或者想要尝试使用这种更加简便的3D光学成像技术以进行更好的纵向分析,请与我们联系。 美国TriFoil Imaging 负责人联系方式: Austin Moy, PhD Email: austin.moy@trifoilimaging.com Skype: austin.moy@live.com 中国InSyTe FLECT/CT服务方人员联系方式: 孙元元(北京博益伟业) Tel:13810818543 Email: 13810818543@139.com 您还可以通过访问以下网站了解关于InSyTe FLECT/CT三维多模态光学-CT成像设备的详细内容: https://www.trifoilimaging.com http://www.bio-one.cn/cn/product/ygdccx/ygdccx.htm

基因枪应用技术问答解疑

基因枪应用技术问答解疑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1. 基因枪转化法对受体有啥要求? 基因枪对动物:任何可暴露于基因枪口外的组织(皮肤、器官)细胞、外植体和器官培养; 植物:田间和温室使用、植物培养细胞和外植体; 酵母、细菌、其它微生物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受体广泛。 2. 基因枪(颗粒轰击法)相比传统的转化那些优势? 简单快速功能灵活,各类细胞类型通用 只需要少量的DNA和细胞 能进行多质粒共同导入 能输送大片段DNA 没有无光的基因或蛋白被转导 3. 基因枪都应用哪些方面比较多? 基因表达研究、基因**、遗传免疫、神经细胞染料标记、遗传育种 4. 基因枪转化过程中气源对人体是否有伤害? 基因枪转化过程中使用的气源一般是纯度比较高的氮气或者氦气,氮气占空气的74% 完全无害= = 氦气稀有气体,比氮气更稳定,不发生化学反应(除了物理方法) 5. 作为转化的动力源氮气和氦气哪个更好? 氢气易燃易爆 氧气助燃且可能影响宿主 ,氦气是惰性气体,动力强劲较适合用于转基因 另外氮气也可以的。 6. 基因枪法可以得到永久转基因植株吗? 基因枪法注入基因后,该植物原则上一直都是转基因植物,无性繁殖的后代也一直是转基因植物,而其种子繁殖的下一代则不一定,有可能种子繁殖的下一代含有目标基因,也可能没有。 7. 影响基因枪转化的因素? 首先是气源的压力大小,以及射击距离,实验证明轰击次数太多也会造成对细胞的伤害,因此一般以2-3次为宜。 8. 子弹制备过程中标配的金粉一瓶能打多少次? 一瓶标配的金粉是250mg,每枪金粉含量为0.5mg,理论值是可以打500枪左右 9. 子弹制备过程中标配的亚精胺,CaCl2 都什么品牌的比较好? 亚精胺选择sigama的就行,CaCl2   选择国药的就行 10. 子弹制备过程中需要准确称取金粉吗?这么小的重量如何保证准确性? 在沉淀的金粉中加入4ml 50%的甘油或者超纯水制作成母液,这样100μl悬浮液于离心管中(此管可打12枪,根据实验样品多少预先分几个小管),根据实际需求取液体,这样保证了重量的准确性 11. 

2020年自然研究热点-外泌体研究

2020年自然研究热点-外泌体研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一、外泌体研究热度持续攀升 外泌体(exosome)是活细胞分泌的30-200nm的囊泡,在电镜下具有非常明显单层膜结构,通常为茶托型或一侧凹陷的半球形。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基质中。多种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泌体,它们广泛存在于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乳汁等体液中,被视为特异性分泌的膜泡,参与细胞间通讯。 有关外泌体分泌和摄取及其组成、“运载物”和相应功能的精确分子机制近些年刚刚开始受到关注,与外泌体相关的被pubmed收录的文章数量和国自然基金项目中标数量逐年增长,表明国内外对外泌体的研究兴趣日益增长(图1)。   图1. 外泌体文章发表数目和国自然基金立项数目    从图1可以看到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中,外泌体研究相关项目总数500多,比2018年增加了70多项,而下面图2则显示2019年外泌体立项总金额突破2亿元,比2018年高4000多万元!从这个趋势来看,外泌体国自然立项必将持续走高,外泌体的研究仍大有可为! 图2. 近7年外泌体国自然总金额增长趋势    那么,2019年获批的外泌体研究项目都集中在哪些领域,或者说研究方向呢? 1.外泌体项目获批学科方向 从统计来看,与前年相似外泌体立项最集中的领域还是肿瘤学 (图3),近年来外泌体发表的文章也绝大部分与其在肿瘤的形成,耐药性,检测等方面有关。例如2019年发表在Molecular Cancer (IF=10.679)上的文章表明外泌体FMR1-AS1通过TLR7/NFκB/c-My信号通路在女性食管癌中促进维持癌症干细胞样细胞的动态平衡。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F=5.646)上的一篇文章发现外泌体转运p-STAT3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获得性5-FU耐药性。发表在Cancers(IF=6.162)上的一篇文章则研究了腹腔灌洗液中细胞外囊泡相关的miRNA作为子宫内膜癌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此外,在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中医学及其他领域也有不少外泌体相关项目

质粒DNA纯化和内毒素去除

质粒DNA纯化和内毒素去除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质粒是在染色体或核区之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以超螺旋状态存在,几乎完全裸露,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质粒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能在子代细胞中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质粒DNA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生物医学的研究以及生物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质粒DNA纯化是其应用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转化、测序、PCR、酶切和转染等下游实验。一般质粒DNA约为2~20kb,初步纯化的质粒DNA构型分为超螺旋、开口环状及线性3种,其中超螺旋结构的质粒DNA转化和表达效率最高。质粒DNA安全性好、毒性低和免疫原性较低、便于分离和提取,在DNA重组技术、转基因方面有广泛应用。 内毒素又称脂多糖,是革兰阴性菌外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脂多糖由疏水的脂质A部分、核心寡糖和杂多糖链及菌株特异性O抗原组成,其中脂质A部分是分子内毒素活性的原因。尽管脂质A不会直接伤害任何组织,但人类和动物的免疫细胞都将其视为存在细菌的指示剂。 在质粒DNA制备的菌体裂解过程中,内毒素分子被释放到溶菌液中。由于内毒素常形成囊状结构,其分子量、电荷性和疏水性都与质粒DNA相似,常用的纯化方法很难将内毒素与质粒DNA分开。内毒素会降低原代细胞和敏感培养细胞的转染效率,干扰免疫细胞的体外转染。内毒素还会导致机体发热、低血压、呼吸窘迫、血管内凝血及内毒素性休克综合症,内毒素可通过激活TLR4刺激炎症因子IL-1、IL-6、IL-10及TNF-x的合成。国家药监局规定,DNA疫苗制品中内毒素含量不得高于0.01EU/ug,个人用剂量不超过20EU。 为了助力广大科研工作者对质粒DNA的研究,艾美捷科技作为专业的生命科学领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您推荐独代品牌Norgen Biotek品牌的质粒DNA纯化和内毒素去除相关产品。 一.质粒DNA提取相关试剂盒 产品名称及描述 货号 规格 特点 Plasmid MiniPrep Kits 13300 50次分析 1). 从大肠杆菌的少量培养物中快

细胞冻存的操作要点

细胞冻存的操作要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做实验的时候为什么要进行细胞冻存呢? 细胞冻存有哪些好处呢?   1.  节省实验室空间、时间、经费 2.  若实验失败,还有重来的机会 3.  确保重复实验的一致性 4.  确保未来实验的连贯性   但是,经常会有用户反映,细胞冻存与复苏遇到了问题,看似简单的一步其实并不简单。 那么如何做好细胞冻存呢?今天跟随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细胞冻存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吧。 细胞冻存的基本原理 细胞代谢过程需要各种蛋白酶的参与,而这些蛋白酶在环境温度低于-70℃时会集体罢工,低温贮藏的目的是通过超低温使细胞代谢活动近乎停止。细胞因此进入休眠状态,使细胞“不会老”,所以可以长期保存。 因为冻融过程对所有细胞和组织都是有一定伤害的,因此,需要开发出有效的技术来防止细胞死亡和损伤。   ▲ 细胞冻存过程   低温保护剂可保护细胞不受细胞内冰冻影响,目前多采用DMSO,甘油,乙二醇和丙二醇等渗透型低温保护剂。它们的作用机制包括:自由进入细胞,取代水,使冰点下降,充当盐的二次溶剂,提高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如下图所示:   ▲ 使用和不使用冻存液对比图   但是,部分低温保护剂在缓慢冷冻过程中虽然会保护细胞,却也会引起细胞毒性,尤其是在室温下。因此,在标准的自制冻存液中,会含有血清,因为血清可以降低细胞毒性。但,血清并不是完美的成分:   血清的优势 血清的缺点 有助于保护细胞 含有生长因子,激素等未知成分 不推荐用于细胞库,临床应用 增加污染几率 成本波动 ▲ 血清优缺点比较   那么有无动物源成分替换物吗? 甲基纤维素也被认为是细胞冷冻保存的保护剂,所以可作为胎牛血清的替代物。 优势: 化学成分明确 有保护性 ▲ 甲基纤维素结构图   尽管大多数研究和医学领域都存在优化的冷冻保存方案和已发表的配方,但技术问题依然

浅析API工艺放大过程的流程及工艺放大可能出现的问题

浅析API工艺放大过程的流程及工艺放大可能出现的问题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原料药工艺放大指的是原料药的生产从实验室规模放大到工业规模,是药物制剂研发到生产的必由之路。工艺放大是原料药采取规模化生产、实现产业化不可或缺的开发过程,其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以及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可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物质和消耗,是降低产业化风险的有效措施。今天我们来简单看一下原料药工艺放大的流程,以及原料药工艺放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原料药工艺放大的流程 Step1: 在药物制剂研发中,原料药研发阶段处于药品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该阶段的最终目的是设计一条适合商业化生产的,能够始终如一地生产出满足关键质量属性产品的工艺。中间体是原料药工艺步骤中产生的、必须经过进一步分子变化或精制才能成为原料药的一种物料,药物的产生依赖于医药中间体定制合成。在原料药合成小时研究,获得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参数范围,达到生产符合质量标准API的目的之后。在原料药工艺放大阶段,需要对照小试的生产工艺,一步一步做物料衡算和时间衡算,整理成文件。物料衡算的目的在于选择合适大小的设备,时间衡算的目的在于得出单批次的生产时间,最终推导出总批量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计划时间。 Step2: 选择最合适的设备,可以先不考虑现有的设备,只是绘制简单的流程图。每一个设备都应该在图上体现,每一个物流都应该在图上体现,相关的控制暂时也不考虑。 Step3: 考虑反应釜的搅拌桨,考虑公用工程系统,如反应釜的换热介质、冷凝器的冷却、介质、真空源、压缩空气等所需的公用工程;考虑关键的控制仪表或中控措施,如在线PH、在线取样、温度和压力控制等。在Step2的基础上完善图纸,每一个过程必须得到文件,而不是大脑里的构思。 Step4: 对照现有设备,做出设备整改的建议。 Step5: 得到工艺流程图、设备平面图和设备一览表。在前四个步骤基础上绘制完整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绘制出设备平面图,编制完善的设备一

探究免疫细胞的家族成员-Th亚群

探究免疫细胞的家族成员-Th亚群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5

CD4+ T细胞是一群高度异质性细胞,自1986年Mosmann等揭开了Th1、Th2亚群的神秘面纱后,其他科学家又陆续发掘了Th3、Treg、Tr1、Tfh、Th17、Th9和Th22等CD4+ 辅助性T(Th)细胞亚群。Th各亚群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维持机体稳态。Th细胞亚群比例及功能异常,会导致多种免疫系统性疾病及癌症等,因此Th细胞亚群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的Th细胞做一阐述,以便研究者更好的了解Th细胞亚群。   Th亚群分化图 01 Th1/Th2  1986年Mosmann等[1]发表了一篇开创性文章,描述了CD4+Th细胞群是一个不均一的亚群,根据CD4+Th克隆产生细胞因子类别及其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 Th1细胞分泌IFN-γ, IL-2, TNF-α和LN-α等,介导巨噬细胞活化,杀伤胞内病原体,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 Th2细胞分泌IL-3, IL-4, IL-5, IL-6, IL-10, IL-13, IL-25和IL-31等,介导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对抗胞外病原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其功能是刺激B细胞增殖并产生抗体。 Th1和Th2细胞由Th0 (naïve T) 细胞极化而来。IFN-γ和IL-12可分别激活信号传感器STAT-1和STAT-4,诱导Th1极化。T-bet是其特征化转录因子。CD4和CXCR3的共表达是鉴别Th1细胞的表面marker。 诱导Th2细胞极化的是IL-4,当其激活STAT-6后,进一步诱导Th2细胞特征性转录因子GATA-3表达,从而促进Th2的极化。转录因子c-MAF通过IL-4依赖机制也可促进Th2的分化。CD4和CCR4的共表达是鉴别Th2细胞的表面marker。 Th1-Th2比例平衡共同维持机体稳态,一旦其比例失衡,将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通常认为Th1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促炎功能;Th2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抑炎功能。在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现,Th1型的细胞因子增高和Th2型细胞因子降低;而在免疫耐受中,情况刚好相反。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Th1诱导发病,加重病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