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宣传资料 > 技术中心

分子杂交基本原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2-04-06     作者:德尔塔   分享到:

【产品介绍】:

(一)抗原elisa试剂盒DNA变性 :   DNA变性是指双螺旋之间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形成单链无规则线团,因而发生性质改变(如粘度下降,沉降速度增加,浮力上升,紫外吸收增加等) 。   1、DNA变性的方法:   1)加热;   2)改变DNA溶液的pH;   3)有机溶剂(如乙醇、尿素、甲酰胺及丙酰胺等)等理化因素。   2、增色效应:DNA在260nm处有zui大吸收值,这一特征是由于含有碱基的缘故。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碱基藏于内侧,变性时由于双螺旋解开,于是碱基外露,260nm紫外吸收值因而增加,这一现象称为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利用DNA变性后波长260nm处紫外吸收的变化可追踪变性过程。   3、溶解曲线:如果升高温度使DNA变性,以温度对紫外吸收作图,可得到一条曲线,称为溶解曲线。   4、融解温度:通常人们把50%DNA分子发生变性的温度称为变性温度(即熔解曲线中点对应的温度),由于这一现象和结晶的融解相类似,故又称融点或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因此Tm是指消光值上升到zui大消光值一半时的温度。   5、影响Tm值的因素:Tm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与很多因素有关:   1) 部因素:pH、离子强度。随着溶剂内离子强度上升,Tm值也随着增大。   2) 部因素:DNA的碱基比例、DNA的均一性 ;在相同条件下,DNA内G-C配对含量高,其Tm值也高。   6、DNA中的GC含量与Tm值关系:   Tm = 69。3+0。41 × % (G+C)   对于小于20bp的寡核苷酸,Tm=4(G+C)+2(A+T)   实验表明DNA分子中(G+C)克分子含量百分比的大小与Tm值的高低呈直线关系。   (二)复性:变性DNA只要消除变性条件,二条互补链还可以重新结合,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复性(renaturation) 。   退火:通常DNA热变性后,将温度缓慢冷却,并维持在比Tm低25~30℃左右时,变性后的单链DNA即可恢复双螺旋结构,因此,这一过程又叫做退火。   复性后的DNA,理化性质都能得到恢复。倘若DNA热变后快速冷却,则不能复性。   抗原elisa试剂盒影响复性速度的因素:   1、DNA浓度:愈高,复性速度也愈快。   2、温度:过高不利于复性。   3、溶液的离子强度:通常盐浓度较高时,复性速度较快。   4、DNA顺序的复杂性;简单的分子复性很快,如polyd[T]和polyd[A]由于彼此互补识别很快,故能迅速复性。但顺序较复杂的DNA分子复性则较慢。因此通过变性速率的研究,可以了解DNA顺序的复杂性抗原elisa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