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培养特性
【产品介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大小为(0.4-0.5)μm×(0.5-2)μm,直或稍弯,多数菌体一端较大,似棒状,常呈V字型排列,有的呈丝状,偶尔可见双球状。在22℃-25℃环境可形成4根鞭毛。本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在士壤、粪便、青贮饲料和干草内能长期存活:对碱和盐抵抗力强,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等均敏感。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斯特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本菌营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菌落初期极小,水滴样,经37℃数天培养后,直径可达2mm,初期菌落光滑、透明,后变灰暗。血平板上的菌落有β-型溶血环本菌耐碱不耐酸,在4℃-45℃均能生长,适生长温度30℃-37℃。该菌营养要求不高,在20-25℃培养有动力,穿刺培养2-5天可见倒立伞状生长,肉汤培养物在显微镜下可见翻跟斗运动。该菌的生长范围为2-42℃(也有报道在0℃能缓慢生长),最适培养温度为35--37℃,在pH中性至弱碱性(pH9.6)、氧分压略低、二氧化碳张力略高的条件下该菌生长良好,在pH3.8-4.4能缓慢生长,在6.5% NaCl 肉汤中生长良好。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初始很小,透明,边缘整齐,呈露滴状,但随着菌落的增大,变得不透明。在5-7%的血平板上,菌落通常也不大,灰白色,刺种血平板培养后可产生窄小的β-溶血环。在0.6%酵母浸膏胰酪大豆琼脂(TSAYE)和改良Mc Bride(MMA)琼脂上,用45角入射光照射菌落,通过解剖镜垂直观察,菌落呈兰色、灰色或兰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