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宣传资料 > 技术中心
德尔塔总结: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的操作要点

德尔塔总结: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的操作要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优质的试剂,良好的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保证ELISA 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ELISA 的操作因固相载体的形成不同而有所差异,国内医学检验一般均用板式点。本文将叙述板式ELISA 各个操作步骤的注意要点,珠式、管式及磁性球ELSIA ,国外试剂均与特殊仪器配合应用,两者均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严格遵照规定操作,必能得出准确的结果。1标本的采取和保存 可用作 ELISA 测定的标本十分广泛,体液(如血清)、分泌物(唾液)和排泄物(如尿液、粪便)等均可作标本以测定其中某种抗体或抗原成份。有些标本可直接进行测定(如血清、尿液),有些则需经预处理(如粪便和某些分泌物)。大部分ELISA 检测均以血清为标本。血浆中除尚含有纤维蛋白原和抗凝剂外,其他成份均同等于血清。制备血浆标本需借助于抗凝剂,而血清标本只要待血清自然凝固、血块收缩后即可取得。除特殊情况外,在医学检验中均以血清作为检测标本。在ELISA 中血浆和血清可同等应用。 血清标本可按常规方法采集,应注意避免溶血,红细胞溶解时会释放出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以HRP 为标记的ELISA 测定中,溶血标本可能会增加非特异性显色。   2试剂的准备 按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准备实验中需用的试剂。 ELISA 中用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包括用于洗涤的,应为新鲜的和高质量的。自配的缓冲液应用pH 计测量较正。从冰箱中取出的试验用试剂应待温度与室温平衡后使用。试剂盒中本次试验不需用的部分应及时放回冰箱保存。   3加样 在 ELISA 中一般有3 次加样步聚,即加标本,加酶结合物,加底物。加样时应将所加物加在LEISA 板孔的,避免加在孔壁上部,并注意不可溅出,不可产生气泡。 加标本一般用微量加样器,按规定的量加入板孔中。每次加标本应更换吸嘴,以免发生交叉污染,也可用一次性的定量塑料管加样。有此测定(如间接法 ELISA )需用稀释的血清,可在试管中按规定的稀释度稀释后再加样。也可在板孔中加入稀释液,再在其中加入血清标本,然后在微型震荡器

复旦大学澄清:“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报道不实

复旦大学澄清:“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报道不实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昨天(11月18日),一则“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肺”的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网络截图   “太恐怖,雾霾能使鲜红色的肺6天就变黑,若形成黑肺,逆转几无可能。”昨天,一则触目惊心的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这让谈PM2.5色变的公众又一次陷入恐慌。   昨天(11月18日)下午,该报道中的项目负责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宋伟民教授对新京报记者称,该报道中的描述与事实不符,其本人没有接受过相关采访,也从未说过“若形成黑肺,逆转几无可能”的言论。另有专家表示,公众不必恐慌,针对老鼠的实验效果不能直接移植到人类身上。   报道称“雾霾致黑肺不可逆”   昨天上午,一则关于“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肺”的新闻登上各大网站头条,一时间网友纷纷跟帖,其中某网站手机推送后,2小时内跟帖达到近7千条,众多网友表示“太可怕了”。   该报道称,“研究通过大鼠解剖后发现,6天鲜肺变黑肺且无法逆转。”该报道称,研究实验负责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宋伟民说:“PM2.5颗粒对肺的损伤一旦形成,**的药物成本和时间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如果形成黑肺,彻底消除的难度大大增加,几乎无逆转可能。”   报道引用了两张图片,一张被标注“正常鼠肺”,整体为鲜红色;另一张被标注“PM2.5污染后鼠肺”,整体为暗黑色,黑色分布不太均匀。   实验系比对药品能否润肺   昨天,该报道中项目负责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宋伟民教授接受新京报采访表示,在微博上引发热议的报道“是错误的”,跟其所做的实验不符。   宋伟民说,并不是像大家理解的那样把老鼠暴露在大气中,而是先采集PM2.5,再制成PM2.5悬液,把老鼠杀掉把肺取出来,直接把悬液滴在肺上面,6天内分3次滴。   他表示,如果把悬液的浓度换算一下,“相当于正常空气浓度的成千上万倍。”   关于实验是否属实,宋伟民说,他的确做了实验,但目的是为了比对目前市面上的药品究竟有无中医所称的润肺作用。其表示,网络上转

11个让你与众不同的“标签“

11个让你与众不同的“标签“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不管两个人看起来有多么相像,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人。近日,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为我们梳理出了11个让人与众不同的特征。 看看你周围的人,你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他们之间是多么的不同。他们的脸、身体、言行举止以及个性似乎都举世无双。 整个人类社会当然也是如此。目前大约有70亿人生活在地球上,而且据统计,在过去的5万年间,大约有1000亿人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所有这些曾经在尘世间出现过的人都是的个体,那些还未出生的人当然也是。 整个人类社会拥有数量如此众多的独特个体,这一点令人震惊。当我们更深一步挖掘我们的生物学属性并搜寻更加复杂的证明人类独特性的方式时,我们发现了11个让我们与众不同的标签。有些方面,比如DNA和指纹,显而易见且广为人知;而有些方面,则好似冰山的一角,需要我们奋力挖掘,才能“展露真容”。 DNA 毋庸置疑,DNA 首当其冲。而且这也确是事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DNA确实使你与众不同。 2001年,人类基因组项目报告称,所有人的DNA有99.9%相同,剩下的0.1%才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过去10年间,这个统计数据被修改到0.5%,但这也仅仅只是人类基因组很少的一部分,这足以解释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吗? 从理论上来说,的确可以。人类基因组中共约有32亿个碱基对,约3.2万个基因,0.5%就是1600万个碱基对。每个碱基对都有4个碱基,可能的组合数量是41600万个,得到的不同的人类基因组足以给活着的每个人分配一个,而且有的人还可以分多个,这样一来,任何两个人拥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的几率为零。 即使对于那些同卵双胞胎们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尽管在受孕那一刻,这对双胞胎的遗传信息几乎100%相同,但自此他们的基因组开始分道扬镳,而且越长大,他们之间的差异也就越大。 在同卵双胞胎中(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这些差异源于DNA每次被复制时出现的细微变化和可能会产生的随机突变。这些变化和突变会导致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指基因

德尔塔总结:ELISA试验中对于组织样本的处理方法

德尔塔总结:ELISA试验中对于组织样本的处理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ELISA试验中对于组织样品的处理: 1. 把组织剪切成细小的碎片。 2. 融解RIPA裂解液,混匀。取适当量的裂解液,在使用前数分钟内加入PMSF,使PMSF的*终浓度为1mM。 3. 按照每20毫克组织加入150-250微升裂解液的比例加入裂解液。(如果裂解不充分可以适当添加更多的裂解液,如果需要高浓度的蛋白样品,可以适当减少裂解液的用量。) 4. 用玻璃匀浆器匀浆,直至充分裂解。 5. 充分裂解后,10000-14000g离心3-5分钟,取上清,即可进行后续的PAGE、Western和免疫沉淀等操作。 6. 如果组织样品本身非常细小,可以适当剪切后直接加入裂解液裂解,通过强烈vortex使样品裂解充分。然后同样离心取上清,用于后续实验。直接裂解的优点是比较方便,不必使用匀浆器,缺点是不如使用匀浆器那样裂解得比较充分。 注:RIPA裂解液的裂解产物中经常会出现一小团透明胶状物,属正常现象。该透明胶状物为含有基因组DNA等的复合物。在不检测和基因组DNA结合特别紧密的蛋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离心取上清用于后续实验;如果需要检测和基因组结合特别紧密的蛋白,则可以通过超声处理打碎打散该透明胶状物,随后离心取上清用于后续实验。如果检测一些常见的转录因子,例如NF-kappaB、p53等时,通常不必进行超声处理,就可以检测到这些转录因子。 德尔塔是国内优秀的elisa试剂盒经销商,产品种类齐全,质量过硬!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以及技术服务,有质量问题,免费包退换!赢得科研客户的一致好评,让客户朋友都享受到的服务!详情登录www.shxfbio.com,或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021-60528782!  原创作者:德尔塔

小鼠抗体,小鼠CD28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小鼠抗体,小鼠CD28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的复杂性和严格的调控性,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共同参与而完成的。而免疫应答的核心是T淋巴细胞的活化。       研究表明,诱导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为效应细胞需要双信号刺激:信号来自抗原由TCR转导并由粘附分子增强;第二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由APCs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和T细胞的相应受体相互作用后产生。协同刺激分子主要分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TNF/TNFR超家族及细胞因子超家族三种。B7/CD28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其提供的第二信号,是迄今为止公认的*基本的协同刺激信号。B7家族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其成员主要有B7-1(CD80)、B7-2(CD86)、B7-H1(PD-(?)1)、B7-DC(PD-L2)、B7-H2(GL50)和B7-H3等,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APC)表面。       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部分B7家族分子还表达于关节炎病人的关节腔T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DC与T细胞共培养一段时间后的T细胞表面。CD28分子为Mr.44KD的同源二聚体组成的Ⅰ型跨膜糖蛋白。1980年首先由Hansen等用单克隆抗体发现,随后将人的CD28分子基因克隆并表达,主要表达于9596的CD4~+T细胞和50%的CD8~+T细胞、活化的T细胞、成熟胸腺细胞和部分NK细胞等。与其天然配体CD80/CD86分子结合形成的协同刺激信号,在免疫应答的早期发挥重要作用。其在降低T细胞活化阈值、调节细胞迁移和Th1/Th2分化、诱导抗凋亡基因Bcl-XL表达、增加细胞因子IL-2的分泌、促进免疫突触形成及阻止T细胞失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对该信号进行选择性调控,可促使机体对肿瘤的排斥和肿瘤细胞的杀伤,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超敏反应及异体器官移植排斥的防治。另外,可溶性CD28分子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何种作用,在肿瘤、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又 鼠抗人CD28分子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的特性的鉴定 中文摘要 有何

英国科学家研究认为儿童不爱吃蔬菜缘于生存本能

英国科学家研究认为儿童不爱吃蔬菜缘于生存本能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据《参考消息》11月18日报道,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15日发表了题为《没办法让孩子吃绿色蔬菜?生存本能在作怪》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一个数十年来困扰父母的问题是: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吃绿色蔬菜?   现在,美国的两名学者认为他们找到了答案。   通过对数十名低龄儿童的研究,这些研究人员指出,孩子抓取植物的兴趣远远不如抓取勺子和烟斗通条等人造产品的兴趣高。   他们认为,这是因为进化从生物学上设定了儿童会提防植物,因为植物也许含有可能有害的毒素。   他们认为,因为人在小时候容易生病和受伤,所以身体就设计出一种内在的防御机制,限制孩子与植物的接触。   研究人员相信这就是婴幼儿在这项研究中对抓取植物表现谨慎和面对一盘蚕豆表示厌恶的原因。   相关研究结果由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安妮·E·沃茨博士和卡伦·温博士发表在题为《婴幼儿掌握远离植物危险的策略》的学术论文上。   为了验证他们的理论,这些学者对年龄在8到18个月的孩子进行了研究,他们让这些孩子坐在父母的膝盖上,给他们看各种物品,观察他们的反应。   他们在每个研究案例中呈现6种物品,每次在婴幼儿面前放置1种物品,并说“看看我这儿有什么东西”,然后记录他们需要多长时间才去抓取这件东西。研究人员让父母都闭着眼睛,尽可能减少他们对孩子的影响。通过对近百种物品的反复试验,研究人员发现,孩子伸手抓取各种物品的时间存在很大差异。   平均来说,孩子要过3.4秒钟才去抓取贝壳,4.6秒钟去抓取灯和勺子,但需要近10秒钟才会去抓取欧芹和罗勒,是很多非植物物品时间的两倍。   孩子对仿真植物的反应时间也很慢。   两名作者的结论是,人类在漫长历史中的反复试验已使婴幼儿天生对触摸植物保持谨慎。   沃茨博士和温博士在结论部分说:“我们的意思不是说婴幼儿非常惧怕植物,而是提出这样的看法,即婴幼儿一旦确认一种物品是植物,他们就会启动一种抑制触摸探索的行为策略,这有助于他们远离植物可能造成的危险。” 原创作

气候变暖扰乱蝴蝶飞行季节

气候变暖扰乱蝴蝶飞行季节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加拿大一项*新研究显示,很多蝴蝶在一年中的飞行时间是根据气温变化有所调整的,因此随着全球变暖,它们的飞行季节也随之改变。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调查了200多个蝴蝶种类的飞行,并且查询了130多年来的气象数据。结果发现,蝴蝶对气温变化非常敏感。 研究人员表示,随着温度升高,蝴蝶在一年中也更早出现,它们也更早进入活跃的飞行季节,而这对它们的生存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它们有可能遭遇霜冻而死亡,或者比它们所依赖的植物食物提早出现而挨饿。 研究人员称,蝴蝶飞行时间的这种变化也提供了一种预警信号,提示其他野生动物的习性可能也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原创作者:德尔塔

德尔塔提供ELISA试剂盒代测服务

德尔塔提供ELISA试剂盒代测服务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德尔塔提供elisa试剂盒代测服务: 代测注意事项如下: 客户【注意事项】 一、收集样本的注意事项: 1、客户收集标本前必须清楚要检测的成份是否足够稳定。 2、对收集后当天进行检测的标本,储存在4 ℃备用。 3、对因特殊原因需要周期收集的标本,需将标本及时分装后放在-20 ℃或-70 ℃条件下保存,并避免反复冻融。 4、标本2-8 ℃可保存48小时,-20 ℃可保存1个月。-70 ℃可保存6个月。 5、部分激素类标本需添加抑肽酶。 二、邮寄样本的注意事项:   1 、标本需编号; 2 、所测项目需注明; 3 、是否做复孔; 3 、联系方式; 4 、实验后标本是否寄回(实验后的标本实验室可保存一个月)。 5、 实验标本包括:血清、血浆、尿液、胸腹水、脑脊液、细胞培养上清等。 注:样本需用泡沫盒子放干冰或者冰袋运输,寄出后需告知快递单号给销售人员,方便跟踪!西安地区的客户,代测标本较多,可联系上门取件。 【公司提供的服务】 1、专业的技术:德尔塔与多家企业有过代测合作,每个技术人员都拥有精湛的elisa试剂盒检测技能,并有多年海外留学经历的专家做技术指导,提高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2、服务周期短:3-5天,短时间内将检测报告交给客户 3、收费标准:购买本公司ELISA试剂盒,可免费享受代测服务。如果是组织样本代测,需额外加收组织样本处理费用,具体可咨询销售人员。 4、公司提供:实验详细操作步骤、所用实验室仪器型号、相关试剂、原始数据,分析数据等,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电话联系或在线咨询: 公司:德尔塔 电话:021-60528782,13764793648 传真:021-51069260 QQ:1170233632,1986432568 网址:www.shxfbio.com 原创作者:德尔塔

科技大观:人造血液添新族

科技大观:人造血液添新族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近日,罗马尼亚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人造血液——由水、无机盐以及一种深海昆虫体内提取的蚯蚓血红蛋白合成的材料,可短时间替代血液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代谢。这一成果如果得以成功推广应用,则有望缓解血库的供给短缺,甚至避免血液污染的风险,同时通过化学修饰,实现对气体的高溶解度,避免气泡的产生,大大提高输血的适用范围和临床功效。 血液的组成有机而复杂。为了维持体内的生化环境稳定,人体的造血过程是相对缓慢的。因此在面对如外伤、外科手术等突如其来的血液需求时,往往需要从外部输血。而传统的血液来源只能依赖公民献血,不仅供血量不稳定,而且面临各种风险:血源中的HIV病毒、肝炎病毒等存在着传染的可能;心脏搭桥手术的输血过程中一旦出现小气泡,将危及患者的健康;在患者需要高氧**时,普通血液的携氧能力又不尽如人意。人造血液正是在这些问题的推动下应运而生。 近年来,人造血液一直是国内外的学术热点。随着生化技术不断进步,一些人造血液已经进入了临床实验阶段。这些人造血液从设计思路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乳化了的全氟碳制剂,即全氟碳乳剂,通过溶解氧的方式来完成血氧代谢。这种化学制剂结构简单,运用方便,且有很高的溶解氧能力,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医疗辅助。另一种思路是模拟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机制,罗马尼亚科学家拉杜教授设计出的人造血液采用的便是这种设计思路。这类人造血液有着较好的生理相容性,输血后产生的排异反应和免疫反应较小。以往的人造血液由于缺少自然血液中所必需的生化组分,其血氧解离曲线(一种描述携氧能力的关系图)与正常生理情况不一致。人造血红蛋白在无细胞的环境下,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对血液渗透压影响也较大,且有一定的肾毒性,而拉杜教授的*新研究成果,既可以很好地模拟生理环境下的血液携氧机制,又能保持一定的化学稳定性,从而降低了肾毒性和对血压的扰动。这种人造血液的*新动物全血置换实验已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近期内有望用于

青海高原首例“试管羊”培育成功

青海高原首例“试管羊”培育成功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了解到,青海高原首例两只“试管羊”培育成功。目前,已度过“满月”的两只陶赛特羊在一对藏系母羊哺育下,生长状况良好。 该示范园畜牧科技术主任周玉青介绍,这是示范园联合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应用JIVET技术(即牛羊幼畜超数排卵及体外胚胎培养移植技术)共同完成的一项试验。 “试验的基本方法是采集4至6周龄陶赛特品种母羔羊卵母细胞,经过体外成熟培养后体外受精,将早期胚胎移植到藏系母羊体内,经过生长发育后生产出纯种陶赛特羔羊。”周玉青说,“这次试验共移植了18枚胚胎,成功生产了这2只羔羊。” “陶赛特品种母羔羊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良种肉羊,具有生长快,肉质好的特点。相比之下,产肉性比当地品种羊高20%到50%,非常适合在青海广大农区投放。”周玉青说。 据了解,青海高原开展这项技术可提高优良种畜的利用率,缩短繁殖间隔,为今后优良种畜培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原创作者:德尔塔

人体的组成: 0.1个细胞 0.9个细菌

人体的组成: 0.1个细胞 0.9个细菌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近十年来人们一直专注于使用肥皂、清洁剂、抗生素和洗手液来杀死所有细菌,直到现在我们对身体内部和周围环境中复杂的细菌系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现在了解到组成人体的物质中90%都是细菌,而只有10%的人自身。一个普通人人体内和体表细菌数量超过100万亿。在好细菌和坏细菌的问题上,许多*新的发现都对以前的观点构成挑战。我们注意到,世界的规则一开始是由那些着迷于抗菌的人和永不停歇的抗菌市场制定的,随着人们意识到微生物系统重要性,规则随之改变。   在sparks和honey*近的报告:是时候该变脏了 为什么微生物的古老智慧决定着未来的健康中,探索了五个新兴领域,这五个领域构成了下面的对话,并对微生物组进行了讨论。 理解这个看不见的世界 人们对微生物了解甚少,人的肉眼也看不到,所以他们被人所忽略。由于缺乏了解,几十年来人们对于微生物一直不抱有好感。我们的做法是杀死他们,而不是与之和谐共处。由于短期内人们这对这些看不到的微生物的观点仍就是恐怖和不理解,所以关于微生物的讨论还在激烈进行中。 直升机式的父母和普瑞来 父母们在让孩子保持干净这件事上似乎有些疯狂-频繁地洗手,消毒,让孩子远离脏物。而与大众的观点相反,我们认为大部分的这些做法不仅会杀死有害细菌,还会消灭重要的有益细菌。父母们能试着接受远古智慧,和微生物世界达成平衡吗? 细菌和慢性病 科学家们发现过敏,肥胖和许多疾病都与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群有关。我们会继续探索微生物在出生,哺乳期间的重要性甚至是和生命本质的关系。 描绘自己的微生物群 就像在*近二十年中人类越来越了解自己的基因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绘制你自己的微生物群:一些公司诸如AmericanGut和 uBiome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微生物研究和微生物群绘制。 关于微生物的风水问题 *新研究中,微生物已经为其他产业提供能量,我们可以发现微生物在食物,粮食,美容产品甚至设计方面得到应用。目前,微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

耳聋基因检测芯片进入市场遇“三重门”

耳聋基因检测芯片进入市场遇“三重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听力残疾的占三分,2780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打针打聋的,‘千手观音’的演员,21人中就有18个。”在近日召开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总裁程京说。   打针致聋的,都是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在后天因注射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而致聋。程京说:“很多医生都知道该类药物会导致基因突变引起的药物性耳聋,但问题是无法把他们与一般人区分开。我们的芯片可检出常见的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可大大避免‘一针致聋’的悲剧。”   2009年,程京领导的博奥生物自主研发成功了目前世界上一张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并取得国家医疗器械证书。这种芯片可提供从孕前、产前到出生儿的基因检测,使降低乃至避免新生儿患遗传性耳聋成为可能。   然而,这项成果至今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应用。   原因何在?程京概括为三难:是定价难;第二是进医保和社保难;第三是本来应该由国家去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买单难。   程京说:“我们的新产品出来以后,首先面临的是定价。要找到医院作为发起单位,报批卫生局同意后,才能报批物价局。物价局可能一两年才开一次定价会,每个省都得单独进行申报,短则可能一年时间,长则三到五年还不一定批得下来。中国这么大,三十几个省市一个一个跑下来,如果一家企业把人全放出去干这个事儿,那其他什么都别干了。”   “就算价格审批下来,怎样进入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到今天为止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第二难。程京一脸无奈:“进医保,真是找不到门。进医保不应该是由民间发起,而应该是有关部门的‘作业’,但现在有关部门没有这样的考虑。”   程京为此做了很多沟通工作。江苏南通正在考虑通过父母医保卡来支付孩子的耳聋芯片检测费用,而这也基于南通市更为灵活的医保制度。在南通,办理健身卡也可以通过医保卡支付费用。在他看来,目前,有希望通过医保支付耳聋筛查费用的,仅有南通。   在程京的

一种新型化合物能遏制阿尔茨海默氏症发病

一种新型化合物能遏制阿尔茨海默氏症发病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日本同志社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新物质,能遏制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的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出副作用很小的预防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方法。 同志社大学副教授舟本聪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一种酶与一种称为“C99”的蛋白质结合之后形成β淀粉样蛋白。如果遏制这种酶发挥作用,就有可能对阿尔茨海默氏症进行**。但是,由于这种酶在身体其他部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阻碍其功能就有可能引发皮肤癌等严重副作用。 研究人员在弄清机制后,成功开发出一种能与“C99”蛋白质结合的新型化合物肽。这种肽不破坏酶的功能,但是能阻碍其与“C99”蛋白质结合,且不会与其他蛋白质结合,所以副作用很小。 研究小组将这种肽从腹部注入实验鼠体内后,实验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减少了约20%,而向培养细胞加入这种物质后,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减少了70%至80%。 舟本聪指出:“如果能实现低分子化,(这种新物质)就更容易在脑内发挥作用,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希望5年后开展临床研究。” 研究小组认为这项技术还有可能应用到癌症等其他疾病的新药开发上。相关论文已刊登在新一期《自然—通讯》网络版上。(来源:中国科学报 蓝建中) 原创作者:德尔塔

PNAS:与细菌杀手共舞

PNAS:与细菌杀手共舞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在细菌与现代医学的军备竞赛中,细菌早已拔得头筹。近几十年来,新一代的抗生素的研发显然要落后于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从而使得细菌感染很难得以**。科学家们担心一种特别有毒力的、致死性“超级细菌”有可能在某天加入到现有的、无法医治的细菌行列中,导致类似黑死病一类的公共卫生大灾难。 现在,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Sackler 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部 Udi Qimron 博士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了一种杀死细菌的蛋白。这一蛋白是由攻击细菌的一种病毒所产生,将它分离出来是朝着开发出传统抗生素的替代物迈出的重要一步。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Qimron 博士说:“想要走在细菌耐药之前,我们必须不断地开发新抗生素。我们发现的一种小蛋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一种强有力的抗生素。” 与杀手共舞 细菌耐药是一个自然过程。但在过去 60 年左右的时间里,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迫使越来越多的细菌变得越来越耐药,渐渐破坏了公共卫生的支柱。*近,世界卫生组织将不断增长的抗生素耐药称之为公共健康的三大威胁。 细菌噬菌体,通常被称作为“噬菌体”,是一类能够感染并在细菌中复制的病毒。由于噬菌体与细菌共同进化,它们不断地优化来杀死细菌。噬菌体是地球上*常见的生命形式,与细菌的比例是 10:1,证明了它们具有耐力。在前苏联等一些地方,过去的数百年里人们一直利用噬菌体来**细菌感染。对人类无害,它们将自身的 DNA 注入到细菌中快速增殖,可杀死它们的宿主。 “自从 20 世纪初发现噬菌体以来,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基于‘敌人的敌人是我的朋友’这一原则,可以在医学上利用噬菌体来对抗细菌,”Qimron 博士说。 拔枪开火 Qimron博士和同事们着手了解一种感染大肠杆菌的强毒性噬菌体:T7 中所有 56 种蛋白质促成其功能的机制。他们发现其中一个叫做 0.4 的蛋白,阻碍了大肠杆菌细胞分裂,使得细菌细胞拉伸并死亡。这一蛋白为许多细菌所共有,相似的过程存在于所有的细菌中,因此这一研究发现

《细胞》最受关注十篇文章(12月)

《细胞》最受关注十篇文章(12月)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2

Cell创刊于1976年,现已成为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著名的期刊,并陆续发行了十几种姊妹刊,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Cell以发表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报告为主,许多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发现都发表在Cell上。本月《Cell》前十名下载论文为: 1. KSR2 Mut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mpaired Cellular Fuel OxidationLaura R. Pearce, Neli Atanassova, Matthew C. Banton, Bill Bottomley, Agatha A. van der Klaauw, Jean-Pierre Revelli, Audrey Hendricks, Julia M. Keogh, Elana Henning, Deon Doree et al. 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严重肥胖的一个新遗传原因,首次证实了KSR2基因与机体的基础代谢率下降有关。 研究人员对来自2000多名严重肥胖患者的DNA进行测序,并确定了KSR2基因的多个突变。KSR2属于一组支架蛋白,这些支架蛋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确保了人体细胞正确处理胰岛素一类的激素信号,调控细胞的生长、分裂以及能源利用。为了调查KSR2突变可能导致肥胖的机制,Farooqi教授研究小组完成了一系列的实验,证实许多的突变破坏了这些细胞信号,更为重要的是降低了细胞利用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能力。  KSR2突变的患者不仅在童年期食欲增高,并且代谢率降低,表明他们耗尽能量的能力降低。甲状腺活化不足人群代谢率也会减慢,但这些患者的甲状腺血液测试结果则处于正常范围内——排除了前者作为他们代谢率低的一种可能的解释。人们长期以来推测,一些人燃烧卡路里的速度可能比另一些人更缓慢。新研究结果提供了首个证据,证实特异基因KSR2缺陷可以影响个体的代谢率以及他们的机体如何处理卡路里。 2. Lin28 Enhances Tissue Repair by Reprogramming Cellular MetabolismNg Shyh-Chang, Hao Zhu, T. Yvanka de Soysa, Gen Shinoda, Marc T. Seligson, Kaloyan M. Tsanov, Liem Nguyen, John M. Asara, Lewis C. Cantley, George Q. Daley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