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样本采样新方法,DMS 攻克样本存储难关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实验室的样本存储一直是一大难题,大多数生物样本都需要在严格的低温条件下保存,例如:一般 DNA 或者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短期保存需要在零下 20 摄氏度,而对于 RNA 或者活性物质长期保存更需要零下 80 甚至零下 150 摄氏度。如普通冷藏设备内部的温度不够低,便无法阻止降解酶发生作用。 除了在温度上有严格的要求,存储样本的试管占地面积也较大,需要足够大型的样本库存放样本,进一步增加了存储成本。 DMS (Dried Matrix Spot) 干基质点萃取技术的出现解决了样本存储的难关,只需通过一张 DMS 卡片便可用于包括全血、血清、血浆、尿液、唾液、脑脊液、眼泪、消化液等体液的微量采集。 相比传统采样需抽取 5 – 10mL的血液,DMS (Dried Matrix Spot) 干基质点萃取技术仅需抽取 10 - 30 微升的液体样品就可进行全面生物数据的检测。液体样本只需滴在 DMS 卡片上干燥,然后就可以常温存储,大大降低了样品的生物危险性,待测样品的保存状态更稳定。由于不需要昂贵的超低温冷库进行存储,极大的降低了样本存储的成本。 DMS 干基质点样本保存方式,具有体积小、无需冷链保存运输等优势,在健康管理、疾病诊断、新药开发、药用植物研究和食品安全检测等各项领域有着巨大应用前景,为专攻与医疗与生物的各企业提供了更经济方便的样本存储方式。
-
三洋培养箱维护和保养注意事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服务宗旨 预防第一,避免大修,勤维护,重保养,诚信敬业,合作共赢。 SANYO三洋二氧化碳培养箱是通过在培养箱箱体内模拟形成一个类似细胞/组织在生物体内的生长环境,由我公司引进全新型培养箱技术,培养箱要求稳定的温度(37°C)、稳定的CO2水平(5%)、恒定的酸碱度(pH值:7.2-7.4)、较高的相对饱和湿度(95%),来对细胞/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的一种装置。 其广泛应用于细胞、组织培养和某些特殊微生物的培养,常见于细胞动力学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物的收集、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致癌或毒理效应、抗原的研究和生产、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体外授精(IVF)、干细胞、组织工程、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 用户的要求 用户对二氧化碳培养箱都有两条最基本的要求: 一是要求二氧化碳培养箱能够对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提供最精确稳定的控制,以便于其研究工作的进展; 二是要求二氧化碳培养箱能够对培养箱内的微生物污染进行有效的防范,并且能够定期消除污染,以保护研究成果,防止样品损失。 气套式加热和水套式加热,两种加热系统都是精确和可靠的,同时它们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水套式加热水套式加热是通过一个独立的水套层包围内部的箱体来维持温度恒定的,其优点:水是一种很好的绝热物质,当遇到断电的时候,水套式系统就可以比较长时间的保持培养箱内的温度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实验环境不太稳定(如有用电限制或经常停电)的用户选用。 气套式加热气套式加热是通过遍布箱体气套层内的加热器直接对内箱体进行加热的,又叫六面直接加热。 气套式与水套式相比,具有加热快,温度的恢复比水套式培养箱迅速的特点,特别有利于短期培养以及需要箱门频繁开关取放样的培养。此外,对于使用者来说气套式设计比水套式更简单化(水套式需要对水箱进行加水、清空和清洗,并要经常监控水箱运作的情况,还有潜在的污染隐患)。 注意事项: 1、二氧化碳培养箱未注水前不能打开电源开关,否则会损坏加热元件
-
土壤呼吸测量研究技术方案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世界气象组织网站26日说,今年7月,全球多地高温、干旱、灾难性降水等极端天气频发,给人类健康、农业、生态系统等带来广泛影响。 下图为IPCC主席Hoesung Lee在2018年《Climate chang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enda》报告中给出的温度与CO2趋势预测。 2018年7月,Science发表联合述评文章《更可靠的未来全球变暖预估:气候模式预估温室气体增温效应未来大有可为》(Reducing uncertaintiesin climate models . Science 27 July 2018: Vol 361, Issue 6400),作者是美国迈阿密大学罗森斯蒂尔海洋与大气科学学院Brian Soden教授等,三位作者都是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 他们回顾了目前广泛应用于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全球气候模式在估算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中所存在的问题后认为,目前世界各研究机构所开发的全球气候模式在估算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辐射效应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评述文章指出了未来提升模式表现的两个关键点。其一,要提升CO2辐射效应过程在模式中的地位,变成常规计算步骤。其二,由于计算资源的进步,要逐步减少对“物理过程参数化”的经验近似处理,更要减少其“参数化”处理。 这些模型与数据计算依赖于大量的基础数据支撑,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提供全方位地表温室气体解决方案。 野外原位测量产品: 1 SoilBox343 超便携、双通道、扩散式测量(有效避免气泵抽样引起的气压变化造成的误差)。 性价比最高,配置灵活,可同时测量空气温湿度(建议选配),可选配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土壤水分与温度,建议选配),透明呼吸室可测量光合作用(建议选配PAR与温湿度监测模块)。最新参考文献:吴瑞娟、王迎春等,长期施肥对东北中部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1):44-52。 2 SoilBox FMS/FGA 便携式,可同时高精度测量O2通量,除原位测量土壤呼吸外,还可测量土壤样品、根、土壤动物等呼吸(需配备专用呼
-
如何在太空种菜?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将给出答案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上周,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长出嫩芽,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后,月球上萌发出的第一株植物。据重庆市政府发布会消息,科普载荷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的第一天(1月3日)23:18分加电开机后,载荷内微型生态系统开始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从开机到1月12日20点地面发送了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断电指令,载荷正常关机,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在轨工作状态良好,累计工作时间长达212.75小时,主副相机累计拍照34次,下传照片170多幅。目前,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已进入断电状态,载荷内部在月夜温度零下52℃的情况下,所携带的六种生物将结束本次科普试验使命。 那么,除了照片以外,我们是否有办法了解在这200多个小时中,位于月球背面的植物究竟经历了什么吗? 虽然我们笑称太空种菜是中国人种族天赋的延续。但作为航天技术的后发国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美国还是走在我们前面。上世纪40年代,美国就将玉米种子发射升空并成功回收。此后,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植物栽培实验基本成为航天活动,尤其是宇宙空间站的标配。可以说,太空生命科学研究一直是航天研究的热门领域。 2016年1月,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在国际空间站中培育出了一朵百日菊,成为第一株在外太空开放的花朵。 2017年4月,NASA的新一代先进植物培养器(Advanced Plant Habitat,APH)搭载联盟号MS-04货运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按计划展开植物生理学及太空新鲜食物种植( growth of fresh food in space)的研究。 这不就是太空种菜吗?不要以为换个马甲就能骗过我们!(NASA Facts:Advanced Plant Habitat) 同时,为了检测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状况,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工程师使用FluorPen叶绿素荧光仪检测培养器的拟南芥。 叶绿素荧光?这是什么? 简单来说,叶绿素荧光是植物光合系统反应中心在照光后发出了一种红色的荧光。检测叶绿素荧光动态变
-
样品前处理方法总结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完整的样品分析过程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以及报告结果,而样品前处理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不仅是因为样品前处理占去了整个样品分析过程60%以上的时间,还因为这个环节最容易产生分析误差。下面我们就展开对于样品前处理的详细叙述。 为什么要进行样品前处理?: 1.复杂体系中将待测组分与基体进行分离,并通过纯化和富集以提高浓度,制成便于测定的溶液形式 2.除去对分析测定有干扰的杂质; 3.通过样品衍生技术处理样品使原本对检测器响应弱或无响应的样品定量地转化成一种易于检测的化合物。 样品前处理的一般原则: 1.深入了解样品的性状、检测的方法以及所用分析仪器的性能。 2.前处理方法应该尽可能简单快速,尽量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 3.样品的粘度不宜太大,防止堵塞柱子、喷口及毛细管入口 4.样品不能被污染,不能引入待测组分和干扰测定的物质。 5.尽可能减少带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抑制带测组分的损失。 样品前处理的常用方法: 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1.沉淀法: 根据溶度积原理,利用某种沉淀剂有选择地沉淀一些离子, 沉淀法分类 方法 原理 用途 NaOH沉淀法 两性氢氧化物溶解而于其他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沉淀金属离子 硫化物沉淀法 利用生成硫化物进行沉淀分离的方法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与重金属离子分离 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有机沉淀剂 常量组分分离 共沉淀法分离 加入某种离子与沉淀剂生成沉淀作为载体(沉淀剂) 痕量组分的分离与富集 2.液相萃取法: 利用了相似相容的原理,在液体混合物中加入与其不相混溶的溶剂,根据组分在溶剂中的不同溶解度而达到分离或提取目的传统样品前处理方法里常用的有液液萃取法和索氏提取法 3.离子交换萃取法: 所谓离子交换就是离子交换剂中的可被交换离子与试液中带相同电荷的离子间的交换作用。一般分为选择树脂、装
-
多肽合成的技术原理与合成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多肽合成又叫肽链合成,是一个固相合成顺序一般从C端(羧基端)向N端(氨基端)合成。过去的多肽合成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称为液相合成法。多肽的合成主要分为两条途径:化学合成多肽和生物合成多肽。 多肽合成的原理 多肽合成就是如何把各种氨基酸单位按照天然物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连接起来。由于氨基酸在中性条件下是以分子内的两性离子形式(H3+NCH(R)COO-)存在,因此,氨基酸之间直接缩合形成酰胺键的反应在一般条件下是难于进行的。 氨基酸酯的反应活性较高。在100℃下加热或者室温下长时间放置都能聚合生成肽酯,但反应并没有定向性,两种氨基酸a1和a2的酯在聚合时将生成a1a2…、a1a1…、a2a1…等各种任意顺序的混合物。 为了得到具有特定顺序的合成多肽,采用任意聚合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而只能采用逐步缩合的定向多肽合成方法。一般是如下式所示,即先将不需要反应的氨基或羧基用适当的基团暂时保护起来,然后再进行连接反应,以保证多肽合成的定向进行。 式中的X和Q分别为氨基和羧基的保护基,它不仅可以防止乱接副反应的发生,还具有能消除氨基酸的两性离子形式,并使之易溶于有机溶剂的作用。 Q在有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是共价连接的基团,而是由有机强碱(如三乙胺)同氨基酸的羧基氢离子组成的有机阳离子。Y为一强的吸电子基团,它能使羧基活化,而有利于另一氨基酸的自由氨基,对其活化羧基的羧基碳原子进行亲核进攻生成酰胺键。 由此所得的连接产物是N端和C端都带有保护基的保护肽,要脱去保护基后才能得到自由的肽。如果肽链不是到此为止,而是还需要从N端或C端延长肽链的话,则可以先选择性地脱去X或Q,然后再同新的N保护氨基酸(或肽)或C保护的氨基酸(或肽)进行第二次连接,并依次不断重复下去,直到所需要的肽链长度为止。 对于长肽的多肽合成来说,一般有逐步增长和片段缩合两种伸长肽链的方式,前者是由起始的氨基酸(或肽)开始。每连接一次,接长一个氨基酸,后者则是用N保护肽同C保护肽缩合来得到两者
-
Applied Biocode及数码液相芯片技术简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Applied BioCode,Inc.是一家专注于数码液相芯片技术研发及应用的高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 数码液相芯片 Applied BioCode® 首创的数码液相芯片(Digital Liquid Chip)核心技术,是基于数码磁珠(Barcoded Magnetic Beads,BMB)的高通量检测技术平台。 数码磁珠是将顺磁性材料掺入具有生物兼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内,通过光刻法将12位二进制的数字条码刻到磁珠上,通过这种工艺可以制备得到4096种不同编码的数码磁珠。 通过光刻法制备的数码磁珠,其批间差小,且具有极稳定的表面化学特性,同时数码磁珠上的条形码图案可以提供强对比度的信号,这些都保证了使用数码液相芯片技术可以得到更加精准且稳定的检测结果。 上图为目标反应后96孔板底部的图像帧之一,可以同时识别数码磁珠上的数字条码信号,并用已有的光学技术检测荧光信号。 应用领域 数码液相芯片可以在一个样本中同时获得数十甚至数千种的检测结果。 可应用于传染病、遗传性疾病、过敏原、自身免疫、肿瘤、精准医学、动物检验、食品检验、遗传医学、生命科学研究、基因表达谱、药物及生物标志物等疾病的检测和筛选多个领域。 核心优势 数码多重检测:数字信号,判读更精准 稳定性高:光刻法生产数码磁珠,保证数码磁珠批间质量一致 高通量:单次反应可检测多达4096个指标 功能强大:可用于蛋白、抗体、核酸的高通量检测 开放式平台:给客户更多的选择 维护成本低:检测系统无液路,降低维护成本 自动化: 可提供一站式自动化解决方案 开放式平台 数码液相芯片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开放的高通量技术平台,客户可以使用该技术平台基于各自需求来开发高通量的检测项目。 同时客户也可以使用Applied BioCode® 及其商业合作伙伴已经开发完善的商业化试剂盒,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数码磁珠 作为开放的技术平台,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我们根据蛋白分子和核酸分子的特性可以提供用于蛋白或抗体分子偶联的专用数码磁珠(P
-
荧光标记肽技术常用的多肽修饰荧光物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荧光标记所依赖的化合物称为荧光物质。荧光物质是指具有共轭双键体系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受到紫外光或蓝紫光照射时,可激发成为激发态,当从激发态恢复基态时,发出荧光。荧光标记技术指利用荧光物质共价结合或物理吸附在所要研究分子的某个基团上,利用它的荧光特性来提供被研究对象的信息。荧光标记的无放射物污染,操作简便等优点,使得荧光标记物在许多研究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 荧光标记物质在蛋白的功能研究、药物筛选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利用利用荧光标记的多肽来检测目标蛋白的活性,并将其发展的高通量活性筛选方法应用于疾病**靶点蛋白的药物筛选和药物开发(例如,各种激酶、磷酸酶、肽酶等)。因此,多肽的荧光修饰,同样是多肽合成领域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多肽修饰荧光物质: 下面是一些荧光物质的激发光波长和发射光波长 1.FITC修饰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具有比较高的活性,通常来说,在固相合成过程中引入该种荧光基团相对于其他荧光素要更容易,并且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加入活化试剂。 我们公司合成的FITC修饰的多肽通常主要有两种形式: (1)在整条肽链末端接入FITC,并且在FITC之前接入一分子的Acp(6-氨基己酸),也称烷基间隔器。反应中FITC与肽链上裸露的-NH2反应,Acp的接入提供了六个碳的直链空间,大大降低了反应的空间位阻,提高了反应效率,降低了反应难度。其次,FITC还与多肽结构中的-SH,侧链-NH2反应,Acp的加入也降低了这种副反应发生的可能。此外,多肽在酸性环境条件下切割时,在N端接入FITC的多肽需要经历环化作用来形成荧光素,这种过程通常都会伴随最后一个氨基酸的切除,而烷基间隔器Acp的接入就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 (2)在整条肽中的某个Lys侧链接入FITC,Lys侧链为末端为-NH2的四碳直链烷基,直接起到了降低空间位阻的作用。这种修饰方式能够灵活的在整条肽中任何位置进行FITC修饰,而不仅仅局限于末端。 我们所采用的FITC修饰多肽的两种形式,都具有操作
-
从表达谱至海绵机制完美进阶,教你轻松玩转环状RNA测序加机制研究!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文章导读: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属于逆转录病毒属,慢病毒亚科的家族成员,可引起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如骨髓细胞瘤、肉瘤、血管瘤、肾肿瘤和成红细胞增多症,以及禽类骨髓白血病,导致受感染鸡的高死亡很率。该分散的ALV-J菌株分布广泛,既能水平传播又能垂直传播,往往造成禽类养殖领域的巨大经济损失。目前我们对ALV-J诱导的肿瘤发生机制仍不清楚,导致根除ALV-J带来的损害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 近日,云序客户华南农业大学的谢青梅研究团队利用云序生物提供的环状RNA测序、RIP和RNA pull down等技术手段首次揭示了感染了逆转录病毒ALV-J的家禽鸡显著上调的circ-Vav3通过海绵吸附gga-miR-375的作用来上调靶基因YAP1的表达,从而促进肝肿瘤的发生。该研究成果以“Circular RNA Vav3 sponges gga-miR-375 to promote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为题发表在《RNA Biology》(IF: 5.216)。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团队前期已经利用云序生物提供的环状RNA测序服务成功发表了一篇ALV-J病毒抗性与病毒易感的鸡肝脏组织当中环状RNA表达表达谱的文章(Circular RNA alterations are involved in resistance to avian leucosis virus subgroup-J-induced tumor formation in chickens),发现了32个差异表达的环状分子,其中12个在ALV-J抗性样本中表达量显著升高,而20个在易感样本中表达量更高,而生信预测表明这些环状RNA分子能够调控免疫分子通路的信息传递从而改变生物体的免疫力。此次又与我司深入合作,利用RIP和RNA pull down技术阐明了其通过海绵吸附的调控作用来促进肝肿瘤的形成。真正实现了从环状RNA表达谱至功能机制研究的完美进阶,为其他物种或疾病类型的研究提供了不错的参考。 前言: 该团队先前的研究揭示gga-miR-375在禽类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感染的鸡肝脏肿瘤中表达显著下调。结合当下的研究热点认为gga-miR-375可能与circRNA有关。在本研究中,环状RNA测序结果显示,在感染ALV-J的鸡肝脏肿
-
多肽固相合成方法:Boc多肽合成法和Fmoc多肽合成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多肽的合成是氨基酸重复添加的过程,通常从C端向N端(氨基端)进行合成。多肽固相合成的原理是将目的肽的第一个氨基酸C端通过共价键与固相载体连接,再以该氨基酸N端为合成起点,经过脱去氨基保护基和过量的已活化的第二个氨基酸进行反应,接长肽链,重复操作,达到理想的合成肽链长度,最后将肽链从树脂上裂解下来,分离纯化,获得目标多肽。 1、Boc多肽合成法 Boc方法是经典的多肽固相合成法,以Boc作为氨基酸α-氨基的保护基,苄醇类作为侧链保护基,Boc的脱除通常采用三氟乙酸(TFA)进行。多肽合成时将已用Boc保护好的N-α-氨基酸共价交联到树脂上,TFA切除Boc保护基,N端用弱碱中和。 肽链的延长通过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活化、偶联进行,最终采用强酸氢氟酸(HF)法或三氟甲磺酸(TFMSA)将合成的目标多肽从树脂上解离。在Boc多肽合成法中,为了便于下一步的多肽合成,反复用酸进行脱保护,一些副反应被带入实验中,例如多肽容易从树脂上切除下来,氨基酸侧链在酸性条件不稳定等。 2、Fmoc多肽合成法 Carpino和Han以Boc多肽合成法为基础发展起来一种多肽固相合成的新方法——Fmoc多肽合成法。 Fmoc多肽合成法以Fmoc作为氨基酸α-氨基的保护基。其优势为在酸性条件下是稳定的,不受TFA等试剂的影响,应用温和的碱处理可脱保护,所以侧链可用易于酸脱除的Boc保护基进行保护。 肽段的最后切除可采用TFA/二氯甲烷(DCM)从树脂上定量完成,避免了采用强酸。同时,与Boc法相比,Fmoc法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产率高,并且Fmoc基团本身具有特征性紫外吸收,易于监测控制反应的进行。Fmoc法在多肽固相合成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
影响细胞转染效率的6大因素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分为物理介导方法: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和基因枪;化学介导方法:如经典的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方法、和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的技术;生物介导方法:有较为原始的原生质体转染,和现在比较多见的各种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理想细胞转染方法,应该具有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小等优点。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是目前转染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时具有细胞毒性很低的优势。但是病毒转染方法的准备程序复杂,常常对细胞类型有很强的选择性,在一般实验室中很难普及。其它物理和化学介导的转染方法,则各有其特点。需要指出的一点,无论采用哪种转染技术,要获得最优的转染结果,可能都需要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很多,从细胞类型、细胞培养条件和细胞生长状态到转染方法的操作细节。 辉骏生物下面列举一些细胞转染6大影响因素: 1、血清 A、D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形成时不能含血清,因为血清会影响复合物的形成。 B、一般细胞对无血清培养可以耐受几个小时没问题,转染用的培养液可以含血清也可以不加,但血清一度曾被认为会降低转染效率,转染培养基中加入血清需要对条件进行优化。 C、对于对血清缺乏比较敏感的细胞,可以使用营养丰富的无血清培养基,或者在转染培养基中使用血清。对血清缺乏比较敏感的贴壁细胞,建议使用专用转染试剂。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无血清培养基代替PBS洗细胞两遍,注意洗的时候要轻,靠边缘缓缓加入液体,然后不要吹吸细胞,而是转动培养板让液体滚动在细胞表面。如果洗的太厉害,细胞又损失一部分,加了脂质体后,细胞受影响就更大了,死亡细胞会增多。 2、抗生素(PS) 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和链霉素,是影响转染的培养基添加物。这些抗生素一般对于真核细胞无毒,但阳离子脂质体试剂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使抗生素可以进入细胞。这降低了细胞的活性,导致转染效率低。所以,在转染培养基中不能使用抗生素,甚至在准备转染前进
-
影响因子高达7.8分的直肠癌转移肝癌环状RNA文章思路解析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云序客户发表首篇直肠癌转移肝癌环状RNA文章,影响因子高达7.8分! 文章导读: 在非编码RNA的大家族中,环状RNA是近年来继microRNA和lncRNA之后又一个明星成员。因其3’-5’端成环,所以在生物体中具有稳定性高,不易被降解的特性。大部分环状RNA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控miRNA和靶基因参与海绵机制,现已有多篇文章报道该机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环状RNA在疾病组织中通常差异性表达,因此,十分适合做为癌症的分子标志物来研究。目前关于直肠癌转移肝癌领域还没有相关报道。本文通过环状RNA测序手段,对比直肠癌患者(CRC)与直肠癌转移为肝癌患者(CRC-m)组织样本,成功构建了国内首个直肠癌转移为肝癌的环状RNA表达谱。通过扩大样本量,证实两个差异上调的环状RNA,分别为circRNA_0001178和circRNA_0000826,它们具备作为分子标志物研究的临床价值。最后,分别构建了环状RNA-miRNA-mRNA网络图,直观的展示了三者间潜在的关系。 相关信息: 期刊:Molecular Cancer 影响因子:7.8 服务内容:环状RNA测序(云序生物提供) 发表时间:2019年1月 测序样本:1. 直肠癌患者(CRC)和直肠癌转移为肝癌患者(CRC-m)癌组织,样本量:3 vs 3 验证样本:2. 直肠癌患者(CRC)和直肠癌转移为肝癌患者(CRC-m)癌组织,样本量:24 vs 16 文章内容: 1. 全转录组测序构建环状RNA表达谱 作者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检测了CRC和CRC-m患者癌组织中环状RNA的表达,共检测到66,855个环状RNA(差异倍数≥2倍,P值≤0.05),其中92个环状RNA差异上调,21个环状RNA差异下调。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大多是外显子成环的且可能具备编码蛋白的能力。同时,它们除了在Y染色体上不分布以外,在其他染色体上都有分布。 2. 环状RNA定量PCR验证表达量 作者选取前4名差异上调的环状RNA,扩大样本至40例,进行环状RNA定量PCR(云序生物提供),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的趋势一致,说明测序结果真实可靠。其中,2个环状:circR
-
合成多肽的方法与原理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合成多肽是α-氨基酸以肽链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它也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 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同理类推还有三肽、四肽、五肽等。 合成多肽方法分类 多肽的合成主要分为两条途径:化学合成多肽和生物合成多肽。 化学合成主要是以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缩合的形式来进行。在合成含有特定顺序的多肽时,由于多肽合成原料中含有官能度大于2的氨基酸单体,多肽合成时应将不需要反应的基团暂时保护起来,方可进行成肽反应,这样保证了多肽合成目标产物的定向性。多肽的化学合成又分为液相合成和固相合成。 多肽液相合成主要分为逐步合成和片段组合两种策略。逐步合成简洁迅速,可用于各种生物活性多肽片段的合成。片段组合法主要包括天然化学连接和施陶丁格连接。近年,多肽液相片段合成法发展迅速,在多肽和蛋白质合成领域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多肽片段合成法中,根据多肽片段的化学特定性或化学选择性,多肽片段能够自发进行连接,得到目标多肽。因为多肽片段含有的氨基酸残基相对较少,所以纯度较高,且易于纯化。 多肽的生物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发酵法、酶解法,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以DNA重组技术为主导的基因工程法也被应用于多肽的合成。 合成多肽的原理 多肽合成就是如何把各种氨基酸单位按照天然物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连接起来。由于氨基酸在中性条件下是以分子内的两性离子形式(H3+NCH(R)COO-)存在,因此,氨基酸之间直接缩合形成酰胺键的反应在一般条件下是难于进行的。 氨基酸酯的反应活性较高。在100℃下加热或者室温下长时间放置都能聚合生成肽酯,但反应并没有定向性,两种氨基酸a1和a2的酯在聚合时将生成a1a2…、a1a1…、a2a1…等各种任意顺序的混合物。 为了得到具有特定顺序的合成多肽,采用任意聚合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而只能采用逐步缩合的定向多肽合成方法。一般是如下式所示,即先将不需要反应的氨基或羧基用适当的基团暂时保护起来,然后再进行连接反应,以
-
两款防腐无油隔膜真空泵原理和应用差异比较分析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很多实验室客户在真空泵选型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总认为真空泵只要是实验室用的,没有区别。其实真空泵由于真空度、抽气速率、结构原理的不同,适合的用途也会有明显不同,例如在细胞房内就不能使用油旋片式结构的产品,否则会污染洁净室环境。CH300和CH411两款型号是实验室最常用的两款无油隔膜真空泵产品,原理相同,但内部结构有较大差异,同时实际的抽吸效果也有区别,适合不同的用途。本文将对2款型号做比较分析,并说明用途,以免客户选型错误,造成使用效果达不到试验要求。 上述两款型号均为无油隔膜式原理。无油既不需要使用任何其他介质参与泵的驱动运行,为干式运行原理,只需要插上电既可以使用,非常方便的同时没有任何污染。隔膜为全聚四氟乙烯材质制作,具有极好的耐腐蚀和气密性能。结构上两款型号的区别在于气缸的数量和连接方式:CH300为单级泵,整机外形尺寸小巧,重量轻,噪音值相对也会更低,无振动;CH411为双级串联式结构,一台具有2组气缸,管路采用串联式的排布,最终形成双级的结构,其优势在于可以达到极高的真空度。 CH411由于其高真空度的特性,更适用于搭配旋转蒸发仪、反应釜类的减压蒸馏装置,较高的真空度可以使蒸馏的时间变得更短。此外也可以用于搭配小型的真空干燥箱,较高的真空度可以带出气体中更多的水份,达到更好的干燥效果。CH300虽然由于单级设计,真空度不如CH411,但是其吸力已经可以满足实验室一般作为气源、真空吸夜和真空过滤的需要,同时由于结构简单,噪音更低、桌面占用空间也更少,可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和环境。 用户在选购型号时,应当以自己实际需求出发,不应可以追求低噪音、小巧,或者是高真空某一项参数。应当首先考虑本实验对于抽吸效果的要求,再此基础上,尽量考虑低噪音和小尺寸的机型为宜。
-
DS石墨消解仪与电热板消解赶酸的作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4-19
经济的发展环境也处处受到污染,土壤、水质、食品等都存在着重金属的危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土地利用问题等都受到重点关注。因此各行各业都要在国家标准之下进行安全实验分析,经过安全标准分析下再进行流通。 从而实验室研究、实验室检测成了热门,在实验室样品元素分析结果的数据是否准备,不但取决于分析仪器还受样品本身处理杂质是否完全也有很大的因素,实验室无机样品前处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湿法消解,也是使用最多的。石墨消解仪-电热板湿法消解中有这样的一个赶酸的环节,有多少人知道消解样品赶酸是为了什么? 样品消解后赶酸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赶酸主要是为了降低样品溶液中的酸浓度,让酸浓度达到与标准溶液酸度接近,最终在上机分析时达到一个理想的环境。 2、赶酸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降低酸度的同时能起到对仪器设备进行保护的作用,酸度太高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特别是高氯酸和氢氟酸,腐蚀性比较旨上机前必须赶干净。 3、如果不进行赶酸会倒置溶液酸度太大对石墨管造成影响。 以上小知识,实验室的小萌新们你了解了吗,默默收藏,实验室里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欢迎大虾们投稿与我们分享你的经验。关注格丹纳公众号可以了解更多小知识哦。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http://www.gdana.com/displaynews.html?newsID=63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