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水机和超纯水机工作原理的差别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纯水机和超纯水机的工作原理上有什么差别? 实验室纯水机一般采用先进的反渗透技术制造纯水。纯水机的工作原理是对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水分子和离子态的矿物质元素通过反渗透膜,而溶解在水中的绝大部分无机盐(包括重金属),有机物以及细菌、病毒等无法透过反渗透膜,从而使渗透过的纯净水和无法渗透过的浓缩水严格的分开。反渗透膜上的孔径只有0.0001微米,而病毒的直径一般有0.02-0.4微米,普通细菌的直径有0.4-1微米。纯水机流出的水达到饮用水标准。 超纯水机是在反渗透技术的基础上,添加了离子交换和终端处理技术。有些还有深度离子除盐、超滤和UV光氧化作用设备,出来的水水质优于国标GB/T6682-2008实验室一级用水的水质要求。 超纯水机的纯化工艺过程是怎样的?天然水中常见杂质包括可溶性无机物、有机物、颗粒物、微生物、可溶性气体等。超纯水机就是要尽可能彻底地去处这些杂质。目前常用净化水质的工艺方法有蒸馏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过滤法、吸附法、紫外氧化法等。超纯水机一般可以将水的纯化过程大致分为4大步,预处理(初级净化)、反渗透(生产出纯水),离子交换(可生产出18.2MΩ.cm超纯水)和终端处理(生产出符合特殊要求的超纯水)。 1)预处理 由于预处理后的水将通过反渗透进行再一步的净化,所以一定要尽量去除对反渗透膜有影响的杂质;主要包括大颗粒物质、余氯以及钙离子镁离子。在此要说明的一点是必须要根据进水水质的差异针对性地配备不同的处理单元。多数纯水机生产厂家并不能很好帮助客户解决这个问题,这会导致后续的纯化无法达到理想结果并缩短反渗透膜、超纯化柱等主要部件的寿命。为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设计精密过滤器、活性碳吸附过滤器以及软化树脂针对性地去除水中大颗粒物质、余氯以及钙离子镁离子达到最佳的预处理效果。预处理耗材(价格相对低很多)的及时更换对超纯机的长期稳定运行,保护核心部件相当重要。 2)反渗透 反
-
通过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原理以及可行性等因素概述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富营养化是水体生长、发育、老化、消亡整个生命史中必经的天然过程,其过程漫长,常常需要以地质年代或世纪来描述其进程。而因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演变的速度非常快,可在短期内使水体由贫营养状态变为富营养状态。就目前而言,富营养化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为生物所需的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水体富营养化不仅对水体水质有严重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周边水环境和人为景观,甚至通过给水系统危害到公众的健康。 长期以来,生态学家和环境学家不断探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途径。但从技术原理上看, 可以将这些技术分为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生态方法等。水生植物修复是生物方法和生态方法中通用技术。它是一种耗能低、效果好的新技术,具有生态环保特性。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生态位,它不仅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还能改善水体生态环境,促进退化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不同生活型、不同种类植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具有不同作用。 1 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水体的机制 水生植物的存在可以提高水体净化的效率。植物可以直接从水层和底泥中吸收氮、磷,并同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从而加快了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但这种同化作用并非植物去除水体中氮、磷的全部途径。植物促进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的作用机制还表现在化感作用、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等几个方面。 1.1 吸收富集作用 富营养水体中的无机氮(氨氮)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被植物直接摄取,合成蛋白质与有机氮;磷作为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水体中的无机磷在植物吸收及同化作用下可转化成植物的ATP、DNA、RNA等有机成分。王超等利用黄花水龙修复太湖水体,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夏季黄花水龙对总氮
-
流式细胞术的原理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一种对单细胞或其他生物粒子膜表面以及内部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检测手段,它可以高速分析上万个细胞,并能同时从一个细胞中测得多个参数,同传统的荧光镜检查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准确性好等特点,成为当代最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流式细胞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目前,流式细胞已普遍应用于免疫学、血液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及肿瘤学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领域。 流式细胞仪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流体理论于一体,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检测仪器。流式细胞仪的发展始于1953年,Parker和Horst设计一种全血细胞计数器装置,该仪器成为流式细胞仪的雏形。其原理是先将全血细胞进行染色,白细胞染为蓝色,红细胞仍为红色,当细胞悬液通过检测细玻璃管时用一束光进行照射,不同细胞所发出的蓝光或红光经过滤光片后分别由两个光电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由计数电路分别计数。 流式细胞仪是由流动室及液流驱动系统、激光光源及光束成形系统、光学系统、信号检测与存贮、显示、分析系统及细胞分选系统等五部分组成。 流式细胞仪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细胞染色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用一定压力将待测样品压入流动室,不含细胞的磷酸缓中液在高压下从鞘液管喷出,鞘液管入口方向与待测样品流成一定角度,这样鞘液就能够绕着样品高速流动,组成一个圆形的流束,待测细胞在鞘液的包被下单行排列,依次通过检测区域。流式细胞仪通常以激光作为激发光源。经过聚焦整形后的光束,垂直照射在样品流上,被荧光染色的细胞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 这两种信号同时被前向光电二极管和90度方向的光电倍增管(PMT)接收,光散射信号在前向角度10.5-2.0度进行检测,这种信号基本上反映了细胞体积大小;荧光信号的接收方向与激光束垂直,经过一系列双色性反射镜和带通滤光片的分离,形成多个不
-
震惊条件放射实验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实验方法 1、基本原理:是哺乳动物对外界刺激自然产生的简单行为反应,也是评价动物反应性的一个敏感指标。它包括始于头部和尾巴的一些列快速运动:随着声音刺激的产生和增强,动物主要肌群出现收缩和舒张。抗焦虑的药物使这种反应减弱、幅度降低,致焦虑剂则相反。 2、PPI(前脉冲抑制):短暂而强烈(一般大于80dB)的听觉刺激可以引起震惊反射。在强的震惊反射刺激出现之前20~500ms内对实验动物施加一个本身不能引起震惊反射的声音刺激,可以将震惊的幅度减小80%。这种在强烈的震惊反射刺激出现前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若感觉刺激对震惊反射的抑制作用就叫做PPI。 3、PPI测试通常使用听觉刺激模式,通常采用爆破白噪音,常用刺激序列如下:每一轮刺激刚开始时让受试对象适应一定强度的背景噪音,且持续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首先给予仅有强刺激的小实验,然后给出弱刺激与强刺激为不同时间间隔的一系列小实验,小实验顺序以随机方式给出,每两个小实验之间的时间间隔为8~30s或更长(通常为15~20s),以便后面的刺激是作为新奇刺激出现的,避免了前面刺激产生的不应期对后面刺激的影响,而且随机变化的实验间隔时间较固定间隔更少出现惊跳反射的适应性。 4、为保证声音刺激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设备应配备标准仪器,在每次实验前用标准仪器对设备进行校准。 范例一: 简介:用雄性的wistar大鼠,体重约200g,实验用一个特制的装置,包括: (1) 数个敞开的笼子(8cm*8cm*16cm); (2) 一个隔音箱,内有四个平台,并装有一排风扇,可给箱内提供50dB(SPL)的噪声。箱顶部离动物14cm高处有一个扬声器产生白噪声; (3) 应变计(strain gauge); (4) 电脑(装载分析处理软件); 实验流程: 1、将大鼠单个放入笼内,笼可限制大鼠运动,但不固定大鼠。然后将笼置于隔音箱平台,使大鼠安静地适应5min。 2、声音刺激由98dB和120dB(持续20ms)的突发噪声组成。每一声刺激产生的同时,测定200ms内大鼠的反应。 3、通过应变计
-
解读PM2.5及其监测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最近,有关PM2.5的新闻铺天盖地,一时刺激了我们的中枢神经——恐慌、焦虑……但更多的是不解和茫然。PM2.5到底危害性多大?甚至有报道称过去5年上海PM2.5均超标,不禁使大家惊呼:原来阴霾早就在我们的头顶上,我们早已练就“百毒不侵”的本领了。 当然,闲话说来,我们当然需要了解这个早已降临的“不速之客”。那么PM2.5到底是什么?它们来自于哪里?有没有好的方法监测?中国生物器材网精心整理了相关资料,以期与网友朋友们共飨。 图1.PM2.5超标的城市上空 1. 什么是PM2.5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2.5微米是什么概念?头发丝直径的1/20。学过化学微纳粒子的朋友可能会知道:粒子越小,其比表面积就越大;而一般粒子是带电荷的,导致这些粒子会携带大量的环境污染源分子。 2. 来源 来源主要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这里也不难理解,现在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日益依赖。特别是在北上广等特大型城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污染首当其冲。城市高楼林立,污染物难以分散,长此以往,废气分子会粘附到一些尘埃,微粒中,使这些微粒变相成为“杀手”。其实依笔者看来,PM2.5的污染物分为四类:(1)碳、氮等特定元素组分,(2)游离离子,(3)重金属,(4)多环芳烃等有机物。下面我们逐一对上述几类物质进行探讨研究。 3. 监测 (1) 碳、氮等特定元素组分 这里以元素碳为例。陈魁等研究了南京地区大气细颗粒物及化学成分。(,提取码UfsuqinU)采集了PM2.5 样品,并测定了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这里作者是用PM2.5 自动监测仪监测 PM2.5 的质量浓度,且用ACCU 自动采样器对 PM 进行采样。样品中EC和OC浓度采用热光碳分析仪进测定。结果显示南京大气中PM2.5、OC 和 EC 浓度变化范围分别是 12.1~287.1,2.6~47.0 和 1.0~33.6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牛奶,奶粉等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1操作规程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荧光检测器,震荡器(或高速搅拌器),高速离心机 2. 试剂与试液 色谱甲醇,蒸馏水,乙腈+水(25+75),石油醚,2.5 10%乙腈, 氢氧化钠溶液(0.5mol/L),玻璃纤维滤纸(PriboFast免疫亲和柱免费赠送) 3. 测定法 本法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8980-2003)测定牛奶,奶粉等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柱,150×4.6mm,5um 检测器: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5nm,发射波长435nm; 流动相:乙腈-水(25:75) 流 速:1.0ml/min 进样量:20ul 柱 温:室温 3.2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取黄曲霉毒素M1标准品,用乙腈稀释成0.5ug/ml的标准储备液。根据使用需要,准确吸取10μl、20μl、50μl、100μl、200μl的黄曲霉毒素标准储备液,置5ml的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配成相当于1ng/ml、2g/ml、5ng/ml、10g/ml、20ng/ml的标准工作液,即得。 3.3 样品前处理 3.3.1牛奶 将100mL牛奶水浴加热至40℃; 4000r/min离心15min,收集50mL清澈液待用; 3.3.2乳粉和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 称取10g奶粉样品,将100mL50℃水多次少量加入,搅拌,使奶粉充分溶解; 6000r/min离心15min,收集50mL清澈液待用; 3.3.3发酵乳(包括固体状、半固体状和带果肉型) 称取60 g混匀的试样,用0.5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在酸度计指示下调pH至7.4; 用高速均质器在 9500 转/分钟,高速匀浆5 min 水浴加热至40℃; 4000r/min离心15min,收集50mL清澈液待用 3.3.4干酪 称取经切细、过10目圆孔筛混匀的试样5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2 mL水和30 mL甲醇; 用高速均质器在 9500r/分钟,高速匀浆5 min; 超声提取30 min; 在6000r/分钟下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并移入250 mL分液漏斗中。 在分液漏斗中加入30 mL石油醚,振摇2 min; 待分层后,将下层移于50 mL烧杯中,弃去石油醚层。 重复用石油醚提取2次;。 将下层溶液移到100 mL圆底烧瓶中,减压
-
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M1检测方案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针对近日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的蒙牛乳业(眉山)和福建长富纯牛奶抽查的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的问题。蒙牛乳业对此向民众进行了致歉申明,反应了民族企业的责任心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对于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在之前的相关食品卫生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其中:鲜乳及其乳制品(折算为鲜乳汁)不得超过0.5u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黄曲霉毒素b1。(GB 2761-2005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9676-2003国家标准—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谷物、坚果、花生、棉籽粉、玉米、干辣椒粉等食品中以及一些与人类血液,动物饲料相关的产品中。霉菌的生长并不一定表明黄曲毒素的存在,因为黄曲毒素只有在湿度、温度适合及通风良好才会生成。黄曲霉素B类具有蓝色荧光,G类具有绿色荧光。除了蔬菜中常见的(B1,B2,G1,G2),还有存在喂食了有毒饲料的奶牛的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其中毒性最高的M的代谢物为4-羟基化的产物Bs.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羟基化代谢产物,也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其危害巨大,人类日常消费食品中如牛乳及其制品是易受到黄曲霉毒素M1污染的食品之一。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其实主要是指黄曲霉毒素比砒霜毒。 目前来讲,Aflatoxin M1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检测法等。液相色谱法可以精确的检测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微小含量。而使用黄曲霉毒素M1 ELISA试剂盒则能够快速而准确的分析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 作为国内专业从事霉菌毒素检测技术与产品服务的主要供应商, 2010年泰乐祺科技投巨资成立了"检测应用实验室",重点关注食品安全事件尤其是涉及霉菌毒素安全等检测技术问题,以期望快速提出解决方案。近期应针对奶中出现的黄曲霉毒素M1超标问题,泰乐祺科技提供了两种检测方案,可以帮助企业轻松应对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根据
-
Isolation of kidney glomeruli from mice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Isolation of kidney glomeruli from mice Isolation of mice glomeruli 1. Mice were anesthetized by 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Avertin (2,2,2-tribromoethyl and tertiary amyl alcohol; 17 μl/g mice) and perfused with 8 × 107 Dynabeads diluted in 40 ml of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through the heart. 2. The kidneys were removed, minced into 1-mm3 pieces, and digested in collagenase (1 mg/ml collagenase A, 100 U/ml deoxyribonuclease I in HBSS) at 37°C for 15 minutes (for newborn mice) or 30 minutes (for adult mice) with gentle agitation. 3. The collagenase-digested tissue was gently pressed through a 100-μm cell strainer using a flattened pestle and the cell strainer was then washed with 5 ml of HBSS. 4. The filtered cells were passed through a new cell strainer without pressing and the cell strainer washed with 5 ml of HBSS. 5. The cell suspension was then centrifuged at 200 × g for 5 minutes. 6. The supernatant was discarded and the cell pellet was resuspended in 2 ml of HBSS. 7. Finally, glomeruli containing Dynabeads were gathered by a magnetic particle concentrator and washed for at least three times with HBSS. 8. During the procedure, kidney tissues were kept at 4°C except for the collagenase digestion at 37°C. Morphological Studies 1. Dynabead-perfused kidneys were snap-frozen for cryostat sectioning. Sections were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and were examined by light microscopy. 2. Isolated glomeruli were examined by both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EM). Specimens for EM were fixed with 2% paraformaldehyde and 2.5% glutaraldehyde. 3. Glomeruli inte
-
防止纯水水质劣化的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由于作为进水的纯水系统的制水速度较慢,因此在纯水系统与超纯水系统之间必须有水箱作为过渡。然而在水箱中贮放纯水会因为材质的溶出、空气中无机物质与有机物质的污染,以及微生物的繁殖等因素造成纯水水质的劣化,进而增加超纯水系统的纯化负荷。为了让超纯水装置有稳定的进水水质,如何使水箱的水质劣化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非常重要。 1)以空气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实验室的空气中含有使纯水水质劣化的二氧化碳与浮游微生物,使用有机溶剂实验室空气中则含有挥发性有机溶剂。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会形成碳酸根离子,使水箱中纯水的电阻率大幅降低,将造成超纯水系统中阴离子交交换树脂的负荷量增加,而缩短其使用寿命。除此之外,水箱中的纯水若混入微生物与有机物质,也会造成微生物增殖和有机物质的再次污染。因此,纯水水箱应呈密闭状态,因为水箱必须设置通气口使纯水可以顺利的流出,所以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污染物质透过通气扣、口进入纯水水箱内,加装空气过滤器是不可或缺的。 2)以杀菌用UV灯防止微生物繁殖 水质纯化虽然有不同的方法,但仍有少量微生物残存。只要留存于水箱中,就有繁殖的可能性。虽然纯水中几乎不含营养成分(有机物等),但仍有能适应贫瘠营养环境的微生物存在的可能。所以,在水纯化的过程中,应该具备杀菌的相关程序。 药剂洗净与热水杀菌,对于纯水中微生物的杀菌效果是单次性的,而非持续性的。相对而言,紫外线照射杀菌法,只要在照射期间,对微生物的杀菌作用就能够持续。紫外线的杀菌能力,以紫外线光强与照射时间来表示。当纯水中的微生物受到100mw.s/cm2的照射量处理时,杀菌率就可达99.9%。这里,我们在水纯化过程中加装紫外灯,并对其杀菌效果进行检测。首先我们在纯水系统的水流管路中加装紫外灯,采用连续照射方法,对进行杀菌效果进行检测。 一般来说,水纯化过程中若不使用紫外线照射,纯水系统的细菌
-
影响蛋白与硝酸纤维素膜结合的四个主要方面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影响蛋白与硝酸纤维素膜结合的四个主要方面 1、用于溶解捕获试剂的缓冲液 2、膜本身 3、捕获试剂本身 4、蛋白结合时的周围环境(主要指湿度) 缓冲液的使用 合适的缓冲液必需能够溶解捕获蛋白以达到应用所需浓度,并能保持稳定(换言之,即溶解蛋白并维持其结合能力)。要获得最佳的结合意味着创造利于蛋白分散于固相的最佳条件。随着捕获蛋白不同,蛋白与膜结合的优化条件也有所不同。缓冲液中捕获线的使用必需要求溶解其中的蛋白达到合适的浓度。如果浓度过低,将无法在捕获线处捕获足够的蛋白。蛋白若形成沉淀,将阻碍膜上的孔隙从而导致样品经过测试条的测试区域时出现不规则的流动。沉淀也可能阻塞仪器管道和孔洞从而损坏仪器装置。尽管去稳定剂和共沉淀剂可利于蛋白在固相表面的分布,但必需在一开始就找到合适的蛋白溶剂。pH值和离子浓度是需要进行优化的两个重要参数。 pH水平 缓冲液中pH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蛋白与膜的结合。由于NC膜无酸性质子,因此调节pH时仅仅能改变的是蛋白的性质。蛋白质的溶解度在其等电点(pI)时最小。过大或过小的pH值可使蛋白发生变性,使其结合特性发生巨大改变,甚至产生聚集及析出沉淀。综上原则,在探索使蛋白溶液能在固相中理想分布的条件时,对于检测线最理想的缓冲液条件是其pH值等于或接近pI的时候。 常用的缓冲系统有磷酸盐、硼酸盐、碳酸盐和Tris盐缓冲液。值得注意的是,侧向流检测应用时捕获分子在膜上需被干燥,这意味着缓冲液所有组分,除可挥发成分外,都需在膜上干燥。这就使得可挥发的缓冲液如醋酸铵或碳酸铵特别受青睐。但高浓度的伯铵(例如来自Tris缓冲液)可导致捕获蛋白中酸性氨基酸残基(谷氨酸、天冬氨酸)与缓冲离子氨基间形成盐桥,从而遮盖住结合位点。 离子浓度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解离可降低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在特定离子浓度范围内溶液中蛋白溶解度显著增强(盐溶效应)。而过高离子强度则相反(盐析效应)。这是因为此时大量的
-
peprotech细胞因子注意事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peprotech细胞因子注意事项 目前检测单个细胞特定细胞因子的表达手段包括:ELIspot、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限制性稀释分析(limiting dilution analysis,LDA)和单细胞PCR,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可以识别Th1和Th2细胞,此方法可获得较强的细胞内信号,但此方法工作量大、主观性强,难以进行大样本检测,且人肉眼识别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而ELISPOT及单细胞PCR技术,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难以进行广泛推广。随着多标记及胞内细胞因子标记流式细胞技术的出现,使对细胞内细胞因子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下面主要对胞内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技术作以介绍。 早期细胞因子表达与细胞功能相关性研究是基于特定克隆">克隆细胞的激活。尽管研究应用T淋巴细胞克隆">)与TH2(IL-4,IL-5,IL-10),但这些研究很难外推,因为T细胞克隆"g克隆证明了不同细胞因子的合成,如TH1(IL-2,IFN->克隆与体内T细胞功能相关性还未被揭示。 近来,Jung与Picker采用了monensin、PMA等药物预孵,用Brefeldin(BFA)、Monensin阻断了胞内高尔基体介导的转运的方法使得细胞因子聚集,蓄积,增强细胞因子信号可被流式细胞仪检测。因为自然状态下,T淋巴细胞产生少量的细胞因子,通常要对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进行研究。在体外刺激过程中,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已释放出来,胞内细胞因子信号较弱,难以进行检测。这一方法可检测单个细胞内多个细胞因子,并可区分表达特定细胞因子的细胞亚群。在细胞水平该方法证明了人与鼠的淋巴细胞都存在1型与2型分化,且这些分化在特定细胞因子增强时可被逆转。且这些研究清楚地证明,只有激活的细胞亚群可以表达细胞因子,静止的正常淋巴细胞(T、B、NK)不能分泌细胞因子。 胞内流式分析法是用抗细胞因子抗体与细胞表面或胞内特定亚群标志组合,即可检测不同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采用特殊的化学与抗体选择,确保静止与无细胞因子分泌细胞
-
PM2.5的致命因素——"X"及其来源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PM2.5又称气溶胶PM2.5,指的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超细悬浮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人类身边隐形的“致命杀手”。那PM2.5的致命因素——“X”到底是什么?其又是来自何方呢? PM2.5等细微颗粒物中PAHs的GC/MS、UHPLC分析解决方案 业内研究表明,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是PM2.5等空气中细微颗粒物中主要的有害成分之一,该类化合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作为优先控制的有毒有害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性,且在环境中广泛分布。空气中PM2.5等细微颗粒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煤的燃烧、垃圾焚烧、工业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等。 PAHs的全自动热脱附(ATD)-GC/MS分析 GC/MS方法是分析细微颗粒物中PAHs的常用方法之一,主要可测量碳原子数在24以下的PAHs。目前,其科研、日常监测中采用的方法大多是依据或参考EPA429、TO-13A等方法进行分析,但这一类方法通常比较耗时、且需使用二氯甲烷、乙醚等有害、危险试剂对样品进行萃取,测量结果也易受溶剂、试剂、器皿等其材的干扰;另外因PAHs本身的化学性质,也易受臭氧、NO2,紫外线等外界因素的降解,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PerkinElmer为解决常规的GC/MS方法分析PAHs过程中所遇到的上述挑战,开发了专门针对细微颗粒中PAHs的全自动热脱附-GC/MS分析解决方案,对传统分析方法进行了明显的改进。 方案特点 • 一次运行,全部分析EPA提出的“优先污染物”中的16种PAHs • 可对所有的ng级的PAH化合物进行定量检出 • 无需对样品进行溶剂萃取,明显减少样品制备时间 • 完全自动控制的热脱附分析方法,操作更方便 • 无需使用任何有害、危险性试剂 • 无需担心试剂及其它器材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测量过程中无需担心臭氧、NO2、紫外线等对目标组分进行降解 • 解决了一般PAHs热脱附分析过程中峰拖尾问题 仪器:PerkinElmer Clarus®SQ8GC/MS 配件:PerkinElmer TurboMatrixTM热脱附仪 注:从填充有TenaxTA的ATD管中脱附的5ngPAH标样的提取离子色
-
仪表冬季保温、防冻措施有那几种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在冬季,当被测介质通过测量管线传送到变送器时,常出现环境温度过低时就会发生冻结、凝固、析出结晶等现象,因环境温度过低而超出所使用仪表的正常工作温度区间,直接影响到仪表测量显示的准确性。为此,必须对仪表和仪表测量管线进行防冻处理,需要伴热保温的对象主要有安装在仪表保温箱内的变送器,外浮筒式液位变送器或其它形式的露天安装的液位变送单元,压力,差压,流量等仪表的检测管线和测量管线。通过选型或其他方式避免此类事故发生。 采取的措施通常有:选型,保温伴热,维护(点巡检、排污)等。 一、选型措施 选带保温装置型仪表。根据仪表的类别用途及拟安装地理位置,提出该仪表的保温防冻需求,再提交与厂家来处理。 北方有的地方昼夜温差太大,夜间可以到达-20多度,若从选型上解决则性价比相当大不合算.而选择保温伴热,维护(点巡检、排污)等方法则是防冻最佳的解决办法。 二、保温措施 用保温材料保温,即用保温材料将仪表易冻或怕冻的部位包起来。冬季来临时要检查、经常排污,防止包装的保温材料破损。 三、伴热措施 1、蒸汽伴热措施 即使用管蒸汽暖气保温。冬季保温送汽之前要检查一下蒸汽保温管路是否畅通或堵塞。**蒸汽是24小时通的,不要太热,有时还要根据天气温度变化来调整供保温汽量,以防止温度太高使变送器引压管内冷凝液汽化影响变送器工作或因温度太低使变送器引压管内冷凝液冷冻影响变送器工作畅通。 2、保温保护箱措施 a、电热管伴热保温箱,由箱体、加热器、仪表托架等三大部分组成,其结构形式与保护箱相同,所不同的是箱内装有电器加热装置,起结构形式如图,电热装置是由电热管,温度控制器组成,箱体侧面装有插座,当接通电源后,箱内加热到所需温度时,再由温度控制器接通电源继续升温。通过反复工作使箱内温度能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其恒温加热器主要参数: ⑴、额定电压 200V.50Hz ⑵、额定功率 300~500W ⑶、控制温度可由用户自定 ⑷、恒温加热器也可做
-
聚焦蒙牛事件——关于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12月24日,蒙牛牛奶被检出含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12月26日,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是当地奶牛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原奶中的黄曲霉毒素超标。而眉山工厂原奶质检员在前期的原奶检验上出现失误,导致未能检出黄曲霉素…… 送走了三聚氰胺,又迎来了黄曲霉素。看来几经折腾,民众的化学知识倒增长了不少。这次我们主要来聊聊黄曲霉素,重点是关于它的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下面先送上一张黄曲霉毒素的近照。 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 ,G1 ,G2 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 ,M2.其中M1 和M2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B1,B2 ,G1 ,G2 ,M1 和 M2 在分子结构上十分接近。这次蒙牛事件的主角是M1。我们来看看各自的化学结构式。 B1,B2,M1,M2右边是一个五元环结构,B1的不饱和程度要略大于B2,M1和M2上的呋喃环多了一个羟基,而G1和G2是一个六元环结构。这里黄曲霉毒素分子中的双呋喃环结构是产生毒性的重要结构。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的细胞毒作用是干扰信息RNA和DNA的合成,进而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动物全身性损害。另外黄曲霉毒素B1能与tRNA结合形成加成物,黄曲霉毒素-tRNA加成物能抑制tRNA与某些氨基酸结合的活性对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与tRNA的结合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从而在翻译水平上干扰了蛋白质生物合成影响细胞代谢。 看来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势在必行。现在主流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高效液相-质谱法(HPLC-MS)和ELISA快速检测方法。下面我们摘取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1. 王岩松等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谷物中黄曲霉毒素 B1 B2 G1 G2 和 M1(,提取码XBpS8G8n)。并且优化了液相色谱条件和质谱的相关参数。如可能含黄曲霉素
-
Isolation of live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Isolation of live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1. Hepatic T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fresh liver tissue collected into primary cell system. 2. In the second method, tissue was diced using sterile blades into 1-mm3 pieces in primary cell containing 1 mg/ml collagenase and incubated at 37°C for 2 h. 3. After enzymatic digestion, tissue was passed through a nylon mesh filter (100 µm) to remove cell clumps and undissociated tissue. 4. Cells were washed three times in PBS to remove collagenase, and the cell suspension was layered on a Percol density gradient (70/30%) and centrifuged for 30 min at 2000 rpm. 5. The lymphocyte band was then removed from the interface between 30% and 70% Percoll and further washed three times in PBS. 6. Greater than 95% of cells were viable by trypan blue exclusion. 7. In the second method, blocks of fresh liver tissue (2 x 2 cm) were perforated repeatedly with a 19-gauge needle (teabagging) and then injected with PBS to flush out cells from within the liver parenchyma. 8. The resultant cell suspension was filtered through fine nylon mesh to remove tissue debris and used with no further preparation for Ab staining and FACS analysis. 9. Cells obtained were compared directly with cells from the same liver isolated by the process of collagenase digestion and Percol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Reference Shields, P. L., C. M. Morland, M. Salmon, S. Qin, S. G. Hubscher, D. H. Adams. 1999. Chemokine and chem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s provide a mechanism for selective T cell recruitment to specific liver compartments within hepatitis C-infected liver. J.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