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酸酶生产加工技术及应用效益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为肌醇与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属磷酸单酯水解酶。 1.工艺简介 植酸酶作为一种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酶制剂,可以分解动物饲料中的天然有机磷。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代替部分磷酸氢钙,由于饲料中天然磷被吸收,动物粪便中磷的排除量可减少40%~60%,减少了集约化畜牧场排除粪便中磷对环境的污染。目前,我国该产品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价格昂贵而影响了其在饲料中的广泛运用。该项技术生产的产品成本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2.关键技术 (1)植酸酶高产菌种的筛选 可筛选出植酸酶高产菌种,保证产酶活性的稳定性及菌株的安全性。 (2)固体及液体发酵工艺技术 可生产植酸酶制品A、B2种。 (3)植酸酶稳定化技术提高植酸酶稳定化技术,保证植酸酶在制粒过程中损失的减少,及室温中耐贮存性。 3.技术指标 植酸酶A(提取酶制剂)酶活苗达3 000单位/克。植酸酶B(活苗制剂)含活苗达20亿/克。 4.应用效益 (1)每吨饲料添加60克植酸酶A(7.78元/吨),可代替13.8千克磷酸氢钙(24.84元/吨),每吨饲料可降低成本16.06元。 (2)植酸盐可通过螯合作用,降低动物对锌、锰、铁、钙、钾等微量元素的利用率通过植酸酶对植酸盐的分解作用,可提高动物对其他微量元素的作用。 (3)减少植酸磷排出量40%~60%,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5.应用方法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植酸酶A的含量为0.1%,添加植酸酶B的含量为1%~2%。
-
CD133 isolation, expan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CD133 isolation, expan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1. Renal progenitor cel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normal portion of cortex obtained from surgically removed kidneys. 2. After dissection and passage through a graded series of meshes, CD133+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tubular fraction by magnetic cell sorting, using the MACS system. 3. CD133+ cells were plated onto fibronectin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pansion medium, consisting of 60% DMEM LG, 40% MCDB-201, with 1× insulin-transferrin-selenium, 1× linoleic acid 2-phosphate, 10−9 mol/L dexamethasone, 10−4 ascorbic acid 2-phosphate, 100 U penicillin, 1000 U streptomycin, 10 ng/m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and 10 ng/ml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 and 2% fetal calf serum. 4. For cell cloning, single cells were deposited in 96-well plate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expansion medium. 5. Epithelial differentiation was obtained in the presence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4 (10 ng/ml) and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20 ng/ml). 6. Endothelial differentiations were obtained by culturing the cells in EBM medium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0 ng/ml) and 10% fetal calf serum on endothelial cell attachment factor. 7. CD133+ cells were also isolated from the blood of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mobilized patients using the MACS system. 8. Mesenchymal cel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bone marrow of healthy donors and cultured in α-minimal essential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0% fetal calf serum and 10% horse serum. 9. The nonadherent cells were removed by medium change at 48 hours and every 4 days thereafter. 10. Tube formati
-
Hepatology文章:揭示宿主内的小RNA参与乙肝病毒表达调控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Hepatology文章:揭示宿主内的小RNA参与乙肝病毒表达调控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可引起肝脏的急性和慢性炎症。急性感染一般表现为自限性肝炎,除爆发性肝炎外,对人体的危害较小;而慢性感染则与肝硬化(cirrhosis)和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密切相关。全球约有3.5亿的HBV携带者,最终发展为肝癌的比例高达25%,每年死于HBV相关肝癌的患者高达100多万。中国为HBV高度流行的国家,HBV感染是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传染性疾病。 MicroRNA 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可通过降解靶mRNA和抑制靶mRNA翻译等方式调控基因表达,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肿瘤的发生发展、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croRNA 参与了HCV病毒、HIV病毒、EB病毒、Plum pox病毒、CMV病毒、Kaposi''s 肉瘤相关病毒等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过程,调控宿主细胞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可能成为新的抗病毒**靶点。程京教授课题组、郭永副研究员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来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课题组合作,利用生物芯片平台结合功能研究发现miR-372/373这簇小RNA可通过调控宿主细胞的转录因子促进HBV表达。该研究通过将microRNA和转录因子这两类细胞内非常重要的调控因子相关联,为HBV表达调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上述研究的博奥生物晶芯®哺乳动物miRNA芯片服务与Real time RT-PCR服务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完成。 原文摘要: MicroRNAs-372/373 promote the expre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through the targeting of nuclear factor I/B MicroRNAs (miRNA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Recent evidence has indicated the pathological relevance of miRNA dysregulation in hepatitis virus infection; however, the roles of microRN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文章:miRNA的表达与肺鳞癌的诊断与预后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文章:miRNA的表达与肺鳞癌的诊断与预后 世界上每年有超过160万例肺癌新发病例,超过137万人死于肺癌。中国每年有52万例肺癌新发病例,超过45万人死于肺癌。80%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中40%是鳞癌。ⅠA期肺鳞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约为60%,而Ⅱ-Ⅳ期肺鳞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为5% - 40%。因此,发现新的标志物并应用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对于提高肺鳞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赫捷教授与清华大学郭永副研究员合作利用microRNA芯片系统的比较了60对肺鳞癌和癌旁组织microRNA表达谱的差异,发现了一个包含5个microRNA的分类器(hsa-miR-210, hsa-miR-182, hsa-miR-486-5p, hsa-miR-30a and hsa-miR-140-3p)。该分类器区分肺鳞癌和正常肺组织的准确率超过94%。与此同时,他们还发现hsa-miR-31的表达量与病人的存活期负相关。DICER1基因是hsa-miR-31的靶基因。 上述研究的博奥生物晶芯®哺乳动物miRNA芯片服务与Real time RT-PCR服务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完成。 原文摘要: A 5-MicroRNA Signature for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Diagnosis and hsa-miR-31 for Prognosis Purpose: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microRNA biomarkers could be useful for stratifying lung cancer subtypes, but microRNA signatures varied between different population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is one major subtype of lung cancer that urgently needs biomarkers to aid patient management. Here, we undertook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n microRNA in Chinese SCC patients. Experimental Design: MicroRNA expression was measured in cancerous and noncancerous tissue pairs strictly collected from Chinese SCC patients (stages I–III), who had not been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prior to s
-
Oncogene文章:microRNA-133b是宫颈癌发生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Oncogene文章:microRNA-133b是宫颈癌发生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是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并且在年轻女性中发病率高。2002年全世界的新发病例为50万人,死亡病例为27万人。根据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为13.15 万人,约占世界总数的26%,死亡病例为5.3 万人,约占世界总数的20%。因此,我国的宫颈癌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在99.8%的宫颈癌患者中均可检测到HPV感染。但单独的HPV 感染不足以引起宫颈癌,细胞本身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最终引起宫颈癌。清华大学的程京教授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温浩教授合作,利用生物芯片平台研究了宫颈癌组织中microRNA的表达变化,发现了20种microRNA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表达量发生了改变。其中microRNA-133b在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到侵润癌的发展过程中,表达量逐步升高。功能学实验结果表明,这一microRNA具有促进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作用。该microRNA有可能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新型宫颈癌标志物。 上述研究成果已申请专利,研究论文已在Oncogene杂志网站在线发表。其中的博奥生物晶芯®哺乳动物miRNA芯片服务与Real time RT-PCR服务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完成。 原文摘要: MicroRNA-133b is a key promoter of cervical carcinoma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the ERK and AKT1 pathways We report that elevated microRNA-133b (miR-133b) acts as an oncogene in human cervical carcinoma to promote tumorigenesis and metastasis. In situ hybridization confirmed that miR-133b is localized in proliferating human cervical carcinoma cells with levels progressively elevating throughout advancing stages. Cellular studies showed that miR-133b enhanc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colony formation by targeting 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 2 (MST2
-
Y迷宫的行为学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Y迷宫的行为学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1) Y迷宫实验介绍 Y迷宫主要应用于动物的辨别性学习,工作记忆及参考记忆的测试。Y迷宫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臂组成。每个臂尽头有食物提供装置,根据分析动物取食的策略即进入各臂的次数、时间、正确次数、错误次数、路线等参数可以反映出实验动物的空间记忆能力。相对而言,Y迷宫简便、可行,相对八臂迷宫来说更加简单,有一定的实用性,现常用于学习记忆功能评价。Y迷宫、八臂迷宫这类食物奖赏型迷宫任务能够检测啮齿类动物与海马和前额叶脑区相关的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当动物在迷宫中寻找食物时,动物需要根据迷宫周围的视觉标示,记住它已搜寻过的迷宫臂,以避免重复进入同一个臂,从而有效地获得食物。这种类型的记忆能指导进行中的行为,被称为工作记忆。 Y迷宫实验模型用来研究啮齿类动物的空间识别记忆能力,这相对于被动回避等实验的优点在于:这种迷宫利用了啮齿类动物对新异环境天然探究的自然习性,不需要动物学习任何规则来趋利避害,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动物对新异环境的识别记忆能力(Dellu et al, 2000; Dellu et al, 1992; Martin et al, 2003)。 (2) Y迷宫装置 Y迷宫用医用有机板制作,内外壁贴黑色胶纸。共 3个臂,各个臂夹角 120 度,每一臂尺寸 30 cm×8 cm×15 cm(长×宽×高),在中央处各有一个可移动的隔板,在迷宫各个臂内贴上不同几何图形,作为视觉标记。每个Y迷宫的 3 个臂被随机设为:新异臂(novel arm)、起始臂(start arm)和其他臂(other arm)。新异臂:在实验的第 1 个阶段即训练期时用隔板挡住,在第 2 个阶段即测试期时打开;起始臂:小鼠进入迷宫时所在的臂。整个实验过程中起始臂和其他臂都是一直打开,动物可以自由出入。迷宫内铺垫木屑,每次训练或测试结束后,混匀各个臂里的锯末,以防动物残留气味干扰。迷宫上方 1.5 m处安置摄像镜头,全过程录像。 (3)Y迷宫食物奖赏测试:9:00-12:00 Y迷宫实
-
酒中游离二氧化硫测定方法概述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酒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较高时可作为抑菌剂,但是如果酒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一方面会产生硫臭味,另一方面现代临床医学认为过高的游离二氧化硫对某些人能诱发哮喘等过敏反应。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发酵酒的二氧化硫残留量应小于或等于0.01g/kg。 目前我国二氧化硫含量测定主要采用碘量法、碱滴定法和比色法,新的检测方法如荧光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和酶法也有应用,还有一些新的分离检测技术,如流动注射、间断化学分析技术、离子色谱、气体扩散膜分离、毛细管电泳和各类传感器得到发展十分迅速。 传统的手工分析技术不仅劳动强度大,分析时间长,而且结果容易受分析者的影响,误差较大,同时由于操作过程使用了有毒有害溶液,易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以下对手工光度法和间断化学分析仪法进行比较。 (一)手工光度法: 实验原理:亚硫酸盐(二氧化硫标准溶液)与四氯汞钠吸收液形成络合物,该络合物在显色体中体系产生显色反应。 所用仪器:721国产光度计 实验步骤:首先配制二氧化硫标准溶液,以正己醇为消泡剂,向冷的未脱气的酒中加入6种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标准使用液(通过二氧化硫储备液加入汞稳定剂经稀释后配制),再分别加入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旋转混合后再加入甲醛溶液定容混匀。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以未加标液的显色液作为参比,于550nm测定吸光值,制作校准曲线的回归方程。样品空白作为参比,同法测定样品吸光度,二氧化硫含量通过校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求得。 (二)间断化学分析仪法 实验原理:通过取样针将二氧化硫标准溶液和显色剂加入比色皿中产生颜色反应,用比色计检测透光强度,得到相应的吸光度值,自动计算得到相应的浓度。所有步骤通过电脑控制,充分实现实验过程的机械化和智能化。 间断化学分析仪原理图 所用仪器:德国产CleverChem200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 实验步骤:将事先配制好的标准母液、样品和试剂分别放置在相应的标准位、样品位、试剂位,编辑工
-
实验室仪器仪表的故障诊断十种方法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仪器仪表电路维修在电子类的公司里从来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只有通过它才能让原本不合格的产品最终出厂。然而,维修仪器仪表也是电子公司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因为它不仅要运用到许多电子专业知识,有时也需要有丰富的现场经验。 1、敲击手压法 经常会遇到仪器仪表运行时好时坏的现象,这种现象绝大多数是由于接触不良或虚焊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敲击与手压法。 所谓的“敲击”就是对可能产生故障的部位,通过小橡皮鎯头或其他敲击物轻轻敲打插件板或部件,看看是否会引起出错或停机故障。所谓“手压”就是在故障出现时,关上电源后对插的部件和插头和座重新用手压牢,再开机试试是否会消除故障。如果发现敲打一下机壳正常,再敲打又不正常时,**先将所有接头重插牢再试,若伤脑筋不成功,只好另想办法了。 2、观察法 利用视觉、嗅觉、触觉。某些时候,损坏了的元件会变色、起泡或出现烧焦的斑点;烧坏的器件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气味;短路的芯片会发烫;用肉眼也能观察到虚焊或脱焊处。 3、排除法 所谓的排除法是通过拔插机内一些插件板、器件来判断故障原因的方法。当拔除某一插件板或器件后仪表恢复正常,就说明故障发生在那里。 4、替换法 要求有两台同型号的仪器或有足够的备件。将一个好的备品与故障机上的同一元器件进行替换,看故障是否消除。 5、对比法 要求有两台同型号的仪器仪表,并有一台是正常运行的。使用这种方法还要具备必要的设备,例如,万用表、示波器等。按比较的性质分有,电压比较、波形比较、静态阻抗比较、输出结果比较、电流比较等。 具体方法是:让有故障的仪表和正常仪表在相同情况下运行,而后检测一些点的信号再比较所测的两组信号,若有不同,则可以断定故障出在这里。这种方法要求维修人员具有相当的知识和技能。 6、升降温法 有时,仪器仪表工作较长时间,或在夏季工作环境温度较高时就会出现故障,关机检查
-
非整合型慢病毒——新型基因研究工具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非整合型慢病毒——新型基因研究工具 常规慢病毒载体能高效感染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将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从而实现持久性表达。然而这种随机整合会带来插入突变的风险。于是,研究人员也期望用到非整合型的慢病毒包装系统。 百恩维生物对整合酶蛋白进行突变,推出了整合酶缺陷型的慢病毒包装系统(非整合型慢病毒)。非整合型慢病毒在目的细胞中产生了环状附加体,这些载体在分裂细胞中瞬时表达,但在非分裂细胞中稳定表达。与整合型慢病毒相比,非整合型慢病毒导致插入突变的风险大大降低,适合iPS研究、RNA干扰、同源重组等领域。 非整合型慢病毒包装系统属于第四代的包装系统,它将pol基因也分离出来,使gag、pol和env成为三个独立载体,而不是两个载体,从而大大降低了产生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生物安全性。此系统与其他慢病毒载体配套使用可以制备出高滴度的慢病毒颗粒,无需浓缩即可达到 5x108 IU/ml。之所以能制备高滴度的病毒颗粒,主要有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非整合型慢病毒系统中各载体的比例是经过优化的,极大地提高了病毒包装所需蛋白的表达量。其次,引入了Tet-Off转录激活子(tTA),形成病毒包装蛋白的级联放大表达效应,极大地提高了病毒包装蛋白的表达量。第三,百恩维生物拥有转染效率高极高的转染试剂,可以高效地转染Lenti-X 293T包装细胞系,制备出高滴度的慢病毒颗粒。本系统可以与任何慢病毒表达载体相兼容。 非整合型慢病毒主要优点: • 高效的基因转导,不会插入宿主基因组 • 插入突变的风险低 • 采用VSV-G包膜,宿主范围广泛 • 分裂细胞中的瞬时表达,非分裂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 与任何慢病毒载体配套使用,产生非整合型的慢病毒 • 产生高滴度慢病毒 简而言之,非整合型慢病毒高表达目的基因,又不会引起突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基因研究工具。 作为病毒包装领域的佼佼者,百恩维生物还有逆转录病毒,是基因研究技术服务的理想选择。
-
音波式手持粘度计的工作原理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V-700 1 型粘度计是一个便携手持式的仪器,通过插入流体进行即时测量。传感器部分是固体结构没有可移动部分,并通过弹性线路与一个手持式的带有显示屏的微型处理器相连接。整机电源是一小块电池。这种坚固的、轻便的、耐磨损的构造使得该仪器完美地适用于任何苛刻条件下的工厂或实验室环境的现场测量。 不像传统的旋转式粘度计,该仪器可以使用任何体积的样本,它对流体没有特别的体积限制或容器限制,却能保证精准的读数。因此,它能够从根本上测量从油罐车上抽取的液体粘度而不需要任何事先的样本调试。对样品进行迅速地分析、评估,得出读数。当温度发生变化或其他条件下时,它的快速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当被测液体被采集并送交实验室时,由于温度变化或时间上的延误,它不再能够反映该液体本身真正的粘度,而该仪器快速检测却能够进行实时检测,不需要采样只需直接插入被测液体几秒钟即可得出粘度数值. 一、工作原理: 传感器末端是一个振动锤,由一杆状轴承连接,由它产生标准频率的振动。振动时,传感器可移动的部分剪切被测液体,由于液体的粘度不同,由此产生对该部分的拖拉力度不同而损耗不同的能量,从而,在每一次振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被传感电路测定并显示在微处理器的显示屏上,从这个能量损耗上就可以得出液体的粘度值。因此,该粘度计有时被认为是振动式粘度计,该装置不仅仅可以对粘度进行测量,而且可以测量密度,即粘度×密度。在实践过程中,粘度比密度变化范围更大,并且液体的密度可以通过在显示器上输入它的标值而得出。 三、测量粘度 粘度的测量是迳直往下进行的。只需简单地将传感器插入被测流体,粘度的读数就立即以Centipoise(厘泊)为单位显现在显示器上。为确保粘度不会因探头与液体的温差而出现局部的差异,可用测试头搅动液体。含有大量固体的流体,会呈现异常的切割特性,读数将出现某种不稳定性。在此情况下,使测试头保持搅拌动作,进行粘度读数,可获较佳测量结果。对于接近牛
-
Isolation of human multipoten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second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Isolation of human multipoten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second‐trimester amniotic fluid Culture of MSC from amniotic fluid 1. Twenty amniotic fluid samples (20 ml) were obtained by amniocentesis performed between 16 and 20 weeks of gestation for fetal karyotyping. 2. A novel two‐stage culture protocol for isolating MSCs was from amniotic fluid. 3. For culturing amniocytes (first stage), four primary in situ cultures were set up in 35 mm tissue culture‐grade dishes using Chang medium (Irvine Scientific, Santa Ana, CA). 4.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Giemsa‐stained chromosome banding was performed, and the rules for metaphase selection and colony definition were based 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prenatal cytogenetic diagnosis in amniocytes. 5. For culturing MSCs (second stage), non‐adhering amniotic fluid cells in the supernatant medium were collected on the fifth day after the primary amniocytes culture and kept until completion of fetal chromosome analysis. 6. The cells then were centrifuged and plated in 5 ml of α‐modified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20% fetal bovine serum (FBS) and 4 ng/ml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in a 25 cm2 flask and incubated at 37°C with 5% humidified CO2 for MSC culture. Differentiation assay for MSCs 1. Amniotic flui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FMSCs) were cultured to confluence and shifted to osteogenic medium (α‐MEM supplemented with 10% FBS, 0.1 µmol/l dexamethason, 10 mmol/l β‐glycerol phosphate, 50 µmol/l ascorbate) and adipogenic medium (α‐MEM supplemented with 10% FBS, 1 µmol/l dexamethasone, 5 µg/ml ins
-
CEM分析化学关键控制点的理念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具有40年微波化学创始历史的CEM公司,一直倡导和推广,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长期以来,CEM的特殊风险管理概念,不仅改变和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而且让许多的用户深深从中受益。CEM的风险控制理念,是根据系统控制和大量的故障统计,基于治标先治本,防患于未然,从影响分析化学结果的许多复杂因素的本质上,溯源到最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Factor),再对其加以重点控制,达到改善和优化分析化学科学结果实验室管理目标。它彻底改变了全世界许多CEM用户的实验室风险管理意识。 整个痕量元素分析全过程,由以上5个过程组成,其中每一步的操作不当,都可能会引起最终结果失败。但不可思议的是,CEM根据与EPA的合作长期统计发现,每100次的分析失败竟有70-80次是发生在样品前处理这一关键步骤,任何不恰当、有泄漏、不完全、不彻底的样品前处理会直接造成分析失败,从而使得后续的分析变得毫无意义。而且百分之百的污染事故,和安全事故都发生在这一点上,保证分析的成功,和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就是微波样品前处理。正如80%的交通事故是发生在酒醉驾驶和疲劳驾驶,因此,从法律上控制酒醉驾驶就是采用安全控制点的理念。 例如,中国一直没有形成成熟的对于食品微生物安全控制的体系,长期以来,把目标定在各种微生物治标要求上。微生物生长是一个复杂因素构成的体系如卫生条件、温度、酸度等,而忽视了具有关键控制影响因素——水活度进行控制的关键控制点是水活度,通过控制水活度的指标,可以从根本上阻断微生物的生长。正是因为这个缺失,造成目前国内防腐剂滥用的现象,一直无法根治,防腐剂可引起儿童智商的发育障碍,其潜在危害极大。又例如,中国引用国际通行的凯式定氮法测试蛋白质,是根据氮元素来得出蛋白含量,而国内牛奶蛋白含量本来就略低于国际水平,分析方法的缺失和先天蛋白不足是引起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如果中国能够另辟蹊径,把蛋白质的测试标准溯源到基本氨
-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及其相关载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经3D细胞培养支架培养的骨髓间冲质干细胞图片--复蒙基因 自WillhelmRoux于1885年从鸡胚中分离细胞首次建立体外细胞培养, 单层细胞培养技术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单层细胞培养有了蓬勃的发展, 特别是在制药或者疫苗合成等产业化领域, 通过细胞的快速分裂,从而高效率地制造产品。但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 对于细胞的体外培养, 关注的不仅仅是它们的分裂生长,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经过传代后能否维持体内的性状。在很多情况下, 单层细胞培养技术所取到的研究结果和体内的情况不符合,因为细胞在体外改变的环境下增生, 逐渐丧失了原有的性状。动物实验完全在体内进行,但由于体内的多种因素制约以及体内和外界环境相互影响而变得复杂化, 难以研究单一过程。另外, 我们在动物身上所观察到的结果,往往是最终呈现的表现, 而非研究者最为关心的中间过程。显然, 如何填补单层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的鸿沟,一直是生命科学家思索的问题。尤其是在发育生物学领域,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细胞培养技术, 既能生长传代, 还能最大程度地维持体内性状,并分化产生新的组织结构, 以便全面研究发育过程。随着组织工程的新兴发展,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1 什么是三维细胞培养技术 体外细胞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需模拟体内细胞生长环境,该模拟系统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是细胞与培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于传统的二维化单层细胞培养,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three-dimensional cell culture, TDCC)是指将具有三维结构的不同材料的载体与各种不同种类的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 使细胞能够在载体的三维立体空间结构中迁移、生长,构成三维的细胞-载体复合物。三维细胞培养是将细胞培植在一定的细胞外基质中, 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 蛋白充当生长支架, 使得细胞能够分化产生一定的三维组织特异性结构, 所创建的细胞生长环境,则最大程度地模拟体内环境。TDCC作为体外单层细胞系统的研究与组织器官及整体研究的桥梁,显示了它
-
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优化的系统扩散性,优化的UPLC性能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目的 为证实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可使柱外谱带扩展达到最低,从而使进行高分离度及高通量UPLC®分离时的分离效果更佳。以下将通过杂质分析以及弹道梯度说明这些改善的重要性。 背景 已证实在多种应用中,采用填装亚2-_m颗粒的色谱柱能够改善色谱分离的峰容量以及分离度,从而大幅度提高分离度以及通量。 然而,为使一项指定分离所可能达到的分离度达到最大,需要使系统扩散性达到最小。属于进样器后系统流路的任何液体管路或连接均可导致柱外谱带展宽。包括进样阀、溶剂预热装置、连接管路、配件、及光学流通池。许多供应商已尝试改善UHPLC系统的扩散性,但收效甚微。虽然可减小扩散性,但仍无法达到最佳从而可获得窄孔UPLC色谱柱(内径2.1 mm)的全部优点。这些色谱柱要求较低的流速,这使得分析每份样品时的投资回报率更高,从而可在足够的分离度下进行高效分离. 解决方案 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可减小柱外谱带分布。新设计的UV检测器流通池的光学路径与先前的ACQUITY UPLC的光学路径相同,可获得同样高的灵敏度;另外,已重新设计流体管路以及连接,以使谱带扩散进一步减小。必须使用溶剂预热器以使可导致柱上分散效应的温度梯度减至最低。因此,溶剂预热器的体积应足够小,以确保使样品簇(sample plug)以最小的扩散度到达色谱柱头部,而且即使在高温及高流速下也可提供极佳的溶剂加热性能。根据您实验室的需求,可在两种样品管理器(Sample Manager)中选择一种来构成ACQUITYUPLC I-Class系统。不管是使用固定定量环式(SM-FL)还是流通针式(SM-FTN)进样器,均已通过采用小体积的针头端口、连接管路、及内部阀门通道使由进样器所导致的扩散性减至最低。通常,固定环式进样器的设计可使柱外谱带扩展程度更小,这是由于其减小了注射器流动路径的体积。通过对每一组件进行优化,已使柱外谱带扩展较之任一其他市售LC系统显著降低。表1总结了在使用多种系统(包括UHPLC系统)后所获得的谱带扩展数值。 ACQUITY UPLC家
-
评估UPLC/UV分析中的交叉污染
作者:德尔塔 日期:2022-05-02
目的 为证实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对于多种样品(包括极高浓度的样品)均具有低交叉污染性能。 背景 当需要在同一次色谱分离中同时定量高浓度及低浓度的组分时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需解决样品残留问题。通常,为观察低含量的与主要分析物相关的杂质,必须注射高浓度的样品。为对分析物中的杂质进行精确分析,必须解决好分析物的样品残留问题,以使得不会因为低估存在于样品中的杂质的量,从而影响杂质计算值。在进行杂质分析时,样品浓度需达很高,且解决途径可能颇具挑战性。应注意稀释液、流动相、以及清洗溶剂的组分,以使样品残留量较低。系统设计在解决样品残留问题上也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样品导入分析系统的方式越简单,则越容易解决样品残留问题,特别是当采用注射方法导入多种疏水性及极性差异较大的化合物时。 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可以轻松解决颇具挑战性的某些相关化合物分析时的交叉污染问 题。 解决方案 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在设计上可实现低交叉污染,因而在用于分析多种相关化合物时具有极佳性能。Sample Manager的流通针式进样(FTN)设计可带来优化的高精度注射,并获得极佳的样品回收率。在等度运行期间使用梯度溶液清洗针头的内部,且在色谱运行期间清洗针头外部。 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样品残留问题,并且不会使总注射循环时间增加。为证实使用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可很容易解决样品残留问题,选择性质差异较大的三种不同化合物。氯已定较粘稠,且通常非常难以完全自进样器去除。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疏水性极强的一种化合物,且需要高浓度的乙腈来使它从色谱柱上洗脱。咖啡因是亲水性物质,且通常不难以从进样器上去除,因而使其成为极佳的探针化合物,用以确定没有样品仍残留于该系统中。按UV响应为1.5 AU ± 0.1 AU的浓度注射各化合物,并测定在随后的空白注射中的样品残留量。如图1所示,对所有这些化合物,均未检测到可测得的样品残留量。为确定每种化合物的样品残留量,制备高